可能有很多人都知道“皮格马利翁效应”,但肯定有一部分人不知道,所以,请这一部分人好好阅读: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验的结果。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传说皮格马利翁爱上一座少女塑像,在他热诚的期望下,塑像变成活人,并与之结为夫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由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心理学家,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即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尽管名单对学生是保密的,但教师们掩饰不住的深情还是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现出来。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著进步。
我想,这“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一旦好意知觉对方,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对方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和行为。
我想,这种方法不但对学生,而且对孩子、妻子,对友人、情人、亲人都是有效的。
这使人想起童年的一段往事:我的父亲带我到宝安西乡真理街的酒楼饮早茶,给我讲孔子和鲁迅。父亲对孔子和鲁迅的崇敬像一道神灵的光,照耀着我童年的心灵……
我劝一些人改掉老是爱说别人坏话的毛病,这些人总是认为自己最聪明,别人最愚蠢,用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无风也起三尺浪。我请这些人深思这句话:“你把别人看作是魔鬼,你就是在造地狱;你把别人看作是天使,你就是在造天堂。”
比尔·盖茨在大学二年级那一年的母亲节,寄给母亲一张问候卡,卡上写着:“我爱你妈妈!你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你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有一个问题提给天下的父母:是给孩子鲜花还是给孩子皮鞭?答案肯定是鲜花比皮鞭好,批评孩子十个缺点不如赞赏孩子一个优点,尤其是对孩子特殊的优点加以夸奖和培养,将使孩子成为某一方面的杰出人才。
做人,要做一个好人,要追求一种臻于完美的个性,这首先就要与人为善,在生活中、工作中,时时事事都从善出发,善意的赞美,善意的鼓励,就像一场春雨,许许多多的花草是要受益的。相反,一个充满诅咒的环境,恶意的打击,就像一场暴风雨,多少奇花异草都被摧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