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90100000014

第14章 曹操不称帝(2)

他所以要上表陈词,因为大家反对北伐。主要是国力不强,人心思定,连年征战,不胜负担,当务之急,应该使蜀中人民得以喘一口气,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而诸葛亮却不顾章 第一,他从汉贼不两立,到蜀魏不两存,到有魏则无蜀,到"王业不偏安,惟坐以待亡,孰与伐之?"作出了错误的判断。魏虽有吞蜀之心,不过,曹睿上台后,举朝上下,是主张掘壕坚守,待吴、蜀内乱的。他错过了章 收在《古文观止》里的前后《出师表》,是诸葛亮最广为人知的文章 所以,文学章 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是一个政治家必须具备的素质。但他一不顾国力强弱,二不顾民心向背,三不顾敌方虚实,四不顾周边环境,就要向曹魏挑战,实属冒进行为。好像所有好大喜功的领袖,都有因冒进而吃苦头的教训,而吃了苦头还继续冒进,再吃更大的苦头者,也不乏其人。所以,二次上表,甚至连阿斗也劝他了:"方今已成鼎足之势,吴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阿斗当皇帝后,可算是一无可取的庸才,独有章 《蜀记》里记载:"晋初扶风王骏镇关中,司马高平刘宝、长史荥阳桓隰诸官属士大夫共论诸葛亮,于时谭者多讥亮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小谋大,不能度德量力。"

吴大鸿胪张俨作《默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有国者不务保安境内,绥静百姓,而好开辟土地,征伐天下,未为得计也。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事。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未能进咫尺之地,开帝王之基,而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

章 章 所以,他的亲信马谡认为"平南方回,军马疲敝,只宜存恤,岂可复远征?"他是听不进去的。谯周的苦谏:"何故强为?"他同样不以为然,甚至连毫无头脑的后主阿斗,不解地提出疑问,也都阻止不了他北进的意愿。

章 他若是如张俨所说,不将国力消耗殆尽的话,蜀与魏之争也许是另外的结果。

诸葛亮不用魏延计

诸葛亮始终把魏延看作敌人,至少也是异己分子,不信任,不重用。一个老百姓,存偏见,顶多自己吃亏,但一个领导,以成见看人,形而上,唯心论,不但害人,还要害己的。

孔明之所以先南征而后北伐,是想在荡平后院之患,把扰乱边庭的南方少数民族平定下来,再腾出手来进行战略反攻,出祁山,过秦岭,兵临渭水,直逼畿辅。想步曹操官渡之战、周瑜赤壁之战的后尘,通过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扭转形势,实现其政治抱负而名垂青史。

他章 《三国演义》是一部讲计谋的书,至今被政治家、军事家,乃至于所有动心眼的人,视作一部简明教科书。章 可惜,章 看起来,一个伟人,"从善如流"章 当时,魏主曹睿临位不久,司马懿被闲置,章 他一生用兵谨慎,章 说到底,战争,能不冒一点风险?除了他军事上的保守主义外,就不得不从他的感情、性格上找找章 上帝造人的时候,设计章 在文人章 刘备生前对魏延十分信任。"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皆惊。"但与诸葛亮谈到马谡,却认为是"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刘备章 诸葛亮所以对马谡"深加器异",就因为马谡好纸上谈兵,能顺从他的意旨,而对魏延一直持怀疑和仇视的态度,动不动就要把魏延推出斩首。说穿了,就是魏延不怎么买他的账。

《三国志》载:"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看来他们帅、将之间的矛盾,早就相当地尖锐了。所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计火烧司马懿父子时,章 由此可见,有才能的诸葛亮,也未必不存有复杂的嫉妒心理。而一旦由嫉而恨,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了。

中国人对人的评价,不太注意人是在不停变化,坏可能变好,好可能变坏的方面,章 正是由于他的过分视部属为敌,他的狭隘,无容人之量,以及他的嫉妒,已难分好歹。所以,在他临死前的最后安排,就促使魏延生变作乱。本来战斗力已很疲软的蜀国军队,至此,则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了。

魏延之乱,始于诸葛,章 对魏延章 以一支弱势的军队,要去和强大的对手打正面战争,却以不可冒险为名,放弃章 大树底下不长草

夺城者将,夺国者帅。

诸葛亮在政治上,是帅才。正是他的三分天下,联吴抗曹的决策,才能以最弱的力量,跻身于吴、魏之间,而成鼎立之势。蜀能建国称帝,在三分中举足轻重,如果没有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立足荆州,谋取益州之蓝图,樊城、江陵之败,按刘备的想法,南奔苍梧,投靠吴臣,充其量也就是流寇了。

但诸葛亮并不能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军事家,至少他没有像曹操那样指挥官渡之战,击溃袁绍六十万人马,统一了北方。也没有像周瑜那样指挥赤壁之战,消灭曹操三十万大军,巩固了江东。由于东吴军事上的建树,才促使三分政治格局的形成。诸葛亮作为一个政治家,也是想步曹操、周瑜的后尘,通过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扭转形势,实现其政治抱负,而名垂青史。所以先南征孟获,而后北进汉中,也是想在荡平后院之患,能腾出手来进行战略反攻,出祁山,过秦岭,兵临渭水,直逼畿辅。

然而,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只是在争城掠地的局部战争上,表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如玩敌人于股掌之上的从容。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是离不开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打军事仗,实质是打政治仗。在章 所以,国家成败,系于君臣,战争胜负,决定在将帅。什么样的君臣将帅,和用什么样的人,是至为关键的。吴将朱桓在守濡须口时,数千守军对数万曹仁重兵,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朱桓此人,勇而残忍,残暴苛虐,实不足取,但他章 现在来看,蜀国的诸葛亮与魏战,吴国的陆逊也与魏战,蜀败而吴胜,不能不说是与主帅的指挥得失紧密相关的。蜀国相信的马谡丢了街亭,全军败绩,而吴国相信的周鲂赚了曹休,大获全胜。领导的责任,就是用人,而准确地发现人才,衡量人才,使用人才,信任人才,则更是主帅的重要任务。诸葛亮撇开老将如赵云,猛将如魏延,青年将领如姜维,都不用,独信马谡,结果街亭失守,逼得他只好唱空城计。一个人用之不当,则会影响一批人,同样,一个人用对了,用好了,也会带动一批人。吴国中期的朱桓、全综、徐盛,比之早期的吕蒙、甘宁、凌统逊色多了,但陆逊指挥若定,左右协同,部将效力,主动杀敌。尤其周鲂比之当年黄盖,不弱半分,结果曹休大败,回到洛阳就发病死了。所以,第一,人才得有出头的机遇;第二,人才得有施展的余地;第三,最重要的,是用人者要承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现实状况,要善于用人,扬其所长,抑其所短,不因噎废食,求全责备。人得其所用,是制胜之一道。人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则更是获胜的保障。

诸葛亮是个伟人,是个接近于完人的人,章 诸葛亮英明自信和事必躬亲,大大限制了部下的积极性,也养成了他们的依赖心理。所以司马懿对于西蜀之一举一动,无不了如指掌,因为他只需要研究诸葛亮一个人就行了。但对于东吴的真实意图,却未可尽知。甚至周鲂的伪降,也疑信参半,因为不可能全盘掌握东吴所有将领的变数,所以魏国在与吴国的战斗中,无所施展,也就很自然了。

由此看出击败关羽和刘备的陆逊,确实在战争艺术的把握上,不像诸葛亮章 章 西蜀最后败亡于晋时,户二十八万,官吏数为四万,而吴降晋时,户五十二万,但官吏只有三万二。章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精明的领导,便光看到下属的缺点和不足了。所以,"大树底下不长草",是很有一点道理的。孔明最后弄到文臣武将,难以为继的局面,看来并非西蜀无人,而是他不让人才脱颖而出罢了。

马谡失街亭

一个伟大的人物,不一定处处伟大,事事伟大。圣明如诸葛亮,用马谡去守街亭重镇,把老将赵云,猛将魏延,上将王平,青年将领姜维,都撇在一边不予重用,顶多给他们安排给马谡擦屁股的任务,如此中了邪似的偏爱章 司马懿"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连敌方都了解底细的一个人,孔明却毫无察觉,委以重任,章 其实,刘备曾任魏延为汉中太守,对于章 贤者如孔明尚且如此,那么后来凡庸的领导,如武大郎开店,只能用比自己更矮的伙计,就更不在话下了。

胜败乃兵家常事,本是不足为奇的。但街亭咽喉重地,一旦失守,则事关重大,非但陇西诸郡,不得不放弃,复归于魏,而且此后北伐通路也被扼杀封死,只能是一个困兽犹斗的艰难局面。本来不佳的形势,变得愈益恶劣。西蜀遂日暮途穷,一步步走下坡路了。

同类推荐
  •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本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大约在明代的隆庆至万历年间成书,全书共一百回,约九十多万字,其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大概有八百五十多个,被清初著名理论家张竹坡称为“第一奇书”。也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历朝历代,多次遭受毁禁,命运多舛,而对于其作者的身份也是众说纷纭。
  • 陈晓明小说时评

    陈晓明小说时评

    本书是一部批评文集,是对时下小说创作独特的评述。一篇篇评论显露出批评者自身精神和心灵的独特魅力,仿佛所有小说是为他而写。批评的过程,也即批评者的主体能力与艺术作品进行交流、碰撞的过程,也是使批评者得以整合自己独特的审美经验世界的过程,有融合,也拒绝。
  • 移民岁月

    移民岁月

    《移民岁月》是多项文学奖获得者、海外实力派作家曾晓文最新力作。是一部在东西方文化的双重背景下探讨人生与命运这一永恒主题,并突出友情、亲情和爱情的一部长篇小说。情节曲折,叙述流畅。
  • 小寂寞

    小寂寞

    9篇散文,9个故事,9个女人,分别讲述了自己与寂寞相处的那段日子,有关爱情、亲情、友情,有关职业、未来、梦想,在深情流淌的文字中满怀对现世的思索,苦楚中另见希望,欢笑中饱含热泪。
  • 文艺理论与文艺思潮

    文艺理论与文艺思潮

    本书为作者晚年学术成果的精选汇辑。内容包括马列文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艺思潮研究三部分。
热门推荐
  • 细说万事由来

    细说万事由来

    《细说万事由来全集(经典·珍藏)》集结古今万事万物,精选大量图片和文字,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各类事物的精彩历史,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日常生活、地理名胜、节日习俗、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
  •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

    以丰富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德兰修女传奇而伟大的一生。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他,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然而,当他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
  • 书风法雨

    书风法雨

    当下书坛浮躁,崇丑尚怪、恶俗吹捧等现象泛滥。本书无意安排一条主线作铺陈式的系统阐述,更关注书法文化生态与传统审美取向。从书法的本质入手,谈执笔、运笔、临摹、书体的演变、书风的流变,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从千年书法时间与历史的高度,纵谈古今名家佳作,求学书之正道,提出了学书也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秉笔思生,临池志逸。技法义理和书论考据并重,对流行观点的辨析有理有据,指出经典与时弊的区别,庸陋浅滑与典雅萧散的不同,以廓清迷雾,匡正扶危。秉承作者在诸多领域专业写作的一贯风格,博学敏锐,坦言直击,痛快淋漓,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 无冕女皇

    无冕女皇

    一个女人最大心愿是什么?是成为皇帝最宠爱的女人,享受皇权的荣华富贵;还是同自己心爱的男人一起退隐江湖,在蓝天白云下自由自在地策马奔腾。这是一个传奇女子,她从一名侍女一步步走上权力之巅,成为无冕女王,但是她却又从皇权顶峰中洒然退下,同自己心爱的男人一起退隐江湖浪漫故事。
  • 甜蜜宠文:你是我的菜

    甜蜜宠文:你是我的菜

    新人小白与职场高冷大神从相遇到甜蜜恋爱。甜文,绝不虐!!!!
  • 有缘情定三生石

    有缘情定三生石

    她只是一个软弱可欺的孤女,他却是众星捧月的天子骄子。第一次遇见,她就爱的义无反顾。如果说有遇到一个对的人会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那么也许他就是那样一个人吧。卖萌耍赖甜蜜倒贴,她誓要扑倒他不可!他头疼的揉揉太阳穴:“我上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她露出一个无害的笑容:“妖孽!”
  • 万化归墟

    万化归墟

    上古巨变,三千宗派一夜消失。若干年后,看赵恒手持万化真经,得上古丹宗传承,闯大夏,探巫域,携妖族。破上古之谜,御天外之敌。
  • 一滴水有多深

    一滴水有多深

    著名作家刘醒龙一本关于故乡的大书。有关心灵。有关欲望。有关救赎。诗一样疼痛的情绪。骨血般情感的文字。作为自然,乡村像诗一样美丽。作为人生,乡村像诗一样痛苦。城市是一个被男人宠爱着的少妇。她的骄横、她的媚嗲,都是男人千姿百态想象的后果。乡村是在生活的酸甜苦辣中从年轻一直泡到年迈的母亲。没有乡村,独舞的城市就会成为倚门卖笑的那一类女子。城市是欲望在地理上所能达到的顶点,乡村只是人的家园。乡土并不真正属于乡土中人,它的真正主人是那些远离乡土的城里的读书人。
  • 许你一世情殇

    许你一世情殇

    小时候她因为对父亲生意有帮助,被迫参加他的六岁生日会,却被他记住。后妈为了利益把她送出去呆了十二年,却在农村与他相遇,她却不认得他。在一个小巷子里他出现“沐晓月,有人在追你。”他突然抱住她在她耳边说道。晓月回头看看,“没有啊。”他无奈地看着他,一脸笃定地说:“有的。”他温柔地把她的头发别到耳边“我在追你”说完不等晓月反应过来就堵上了她的唇
  • 仙路有奇缘

    仙路有奇缘

    少年左攀峰自幼和师父在山中修行仙道,师父寿元将近,坐化前却告诉他一个秘密,原来抛弃他的父母居然也是修真者!……为了找到自己的父母并且质问他们为何狠心丢下自己,他决定下山一边历练一边寻找。自此,一个充满奇幻爱情色彩的修真故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