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耳朵欺骗了你
古评书《薛刚反唐》第十二回有个故事,武三思带着一标兵马追捕私自到铁丘坟上香的薛刚。刚过灞陵桥,薛刚就勒马不前了。借着月色跟武三思对峙起来。武三思虽然人多,但慑于薛刚的武艺,再加上自己又刚被薛刚一箭射中盔缨,不敢贸然进攻。但是他又惟恐薛刚乘着夜色逃了。于是他想了一个高招,隔着灞水对薛刚喊起话来。内容就大致相当于现在警匪片中的“里面的人你们已经被包围了,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放下武器,这是你们的唯一选择”。
薛刚一开始不知道其中有诈,热乎乎地就跟武三思唠起嗑来。但是唠着唠着,薛刚突然发觉不太对劲。原来这家伙是怕我跑了,在故意试探我啊!想到这里,薛刚便不再做声,转而寻思如何溜之大吉!
薛刚前脚刚走,武三思就在对岸喊了,“薛刚,你休想逃走!我都看见你了”。薛刚心想,这么黑的天,这家伙没理由看得见我啊!难不成他在诈我?可是薛刚反反复复试了几次,都被武三思一一说中。
看来,这老头不是在诈他。那这老头又是怎么得知的呢?原来,唐朝的将士都喜欢在战马的脖子上套一串威武铃,薛刚的战马一动,脖子上的威武铃就“叮当、叮当”直响。武三思是听到这铃声自然就知道了薛刚的动静。想到这,薛刚悄悄卸下铃铛,挂在树上,自个儿牵着马蹑手蹑脚地走了。
武三思呢!见好一阵子薛刚还是没个动静,也曾怀疑薛刚是不是跑了,但他听到薛刚威武铃被风吹着在河对岸“刷、刷、刷”地直响。也就放松了警惕。心想,只要天一亮,就算他薛刚有通天的本领也插翅难逃。可等到天亮,武三思傻了,薛刚那还有个踪影。自己苦苦守了一夜的原来是那串挂在树上的威武铃。
眼睛也会骗人
听到的不一定为真,看到的也可能更假。
《三国演义》里,长坂坡一战,赵云一夜成名。杀了曹操有名有姓的大将几十员。然而从战场上死里逃生的糜芳却给主公刘备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赵云看到刘备战败,转投曹操去了。这自然惹恼了性急的张飞。张飞二话没说就带着二十来人要去找赵云要个说法,张飞的脾气大家都知道,牛劲一上来,谁劝也没用。
就这么急急到了长坂桥,张飞见有一带树林,便心生一计。命令士兵砍下树枝绑在马尾,然后在树林里来回奔跑,以做疑兵。自己则拿着丈八长矛挺立桥头。曹军一见这架势,再看看树林里烟尘滚滚,以为是张飞又带人杀将回来了,吓得屁滚尿流。张飞乘势在桥头大喝一声,曹操身边的一个军官叫夏侯杰的竟然被当场吓死。曹操也被吓得连忙鸣金收兵,一场危险就这么化解了。
薛刚成功的给武三思制造了一个假象。让武三思误以为他在河对岸与武三思对峙了一夜。张飞也成功地给曹军制造了一个假象,让曹军以为他又带着大队人马杀了回来。武三思和曹军不傻,他们听到看到的变戏法式的把戏而是完全可以请公证处公证的事实。但正是这些他们耳里听得真切、眼里看得分明的东西欺骗了他们,让他们产生了错觉,结果犯了错误。
常识不会永远正确
那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呢?
心理学上把产生错觉的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观原因引起的错觉。由于人们在遇到问题时常常过度依赖自己的常识和经验,于是往往对类似的问题不假思索地推出同样的结论。就好象武三思没听到铃声时以为薛刚停在原地,听到“刷、刷、刷”的铃声又断定薛刚就在河对岸,曹军看见树林里尘土飞扬就猜想肯定有大批军马杀将回来一样。这些都是由于人们主观原因所导致的对事物进行歪曲的反映。
而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由于客观原因引起的错觉。譬如,当我们在白天和晚上打开同样的一盏灯,会觉得灯在晚上的时候比白天要亮。再譬如,等长的两截线段,当我们在第一条两端加上两条向内的斜线形成箭头的摸样。而在第二条的两端加上两条反向的斜线。当这两条经过处理后的原本等长的线段再次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惊讶地发现,第一条比第二条长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半截插入水中的筷子象是折断了,穿深色衣服会显得更瘦,女生通常要比看上去的矮,电影荧幕上的演员嘴巴里并不能发出声音,声音是从你周围的音响发出来的。可以说错觉在这个世界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中国人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听到的虽然不一定为真,但是看到的很多也很假。不要轻易相信你的感官,网络上有句很流行的话,长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可能是鸟人;骑白马的也不一定是王子,他可能是唐僧。
如今社会浮躁,很多人都做着一夜暴富的迷梦,但如果某一天真得有笔所谓的横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死活要把你撞个满怀,你想躲都躲不开。那时候,你心里会发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