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15600000002

第2章 梁惠王下

庄暴①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②,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③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④。”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⑤之音,举疾首蹙⑥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⑦,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①庄暴:人名,齐国的大臣。②乐:音乐。③庶几:差不多。④耳:语气词,可译为“罢了”。⑤管籥(yuè):管,古代吹奏的乐器。籥,同“龠”。⑥蹙(cù):意思是头痛皱眉头。⑦羽旄之美:这里指仪仗的华丽。羽旄,有羽毛的旗帜。

庄暴会见孟子,说:“我被君王召见,君王告诉我他喜欢音乐,我一时想不出该怎样回答他才好。”

庄暴接着问孟子:“齐王喜欢音乐,到底好不好呢?”

孟子说:“君王如果非常爱好音乐,那么齐国就会被治理得很不错。”

过了些时候,孟子拜见齐宣王,问道:“您曾告诉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

齐王很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爱好古代的音乐,只爱好一般的流行乐曲罢了。”

孟子说:“只要您非常爱好音乐,那么齐国就会被治理得很不错了。无论是现在流行的音乐,还是古代的音乐都是一样的。”

齐宣王说:“您能给我讲讲其中的道理吗?”

孟子说:“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很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很快乐,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说:“当然是跟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些。”

孟子说:“和少数人欣赏音乐固然快乐,和多数人欣赏音乐也很快乐,究竟哪一种更快乐些呢?”

齐宣王说:“当然是和多数人一起欣赏更快乐。”

孟子马上接着说:“那么,就让我给您讲讲如何才能和大多数人一起分享音乐带给人的快乐吧!如果您在这儿奏乐,百姓听到鸣钟击鼓的声音,又听到吹箫笛的声音,却都痛心疾首、愁眉苦脸地互相议论:‘我们的君王这么爱好音乐,为什么让我们妻离子散,父兄天各一方呢?’如果您在这儿打猎,百姓听到车马的声音,看到华丽的仪仗,却都痛心疾首、愁眉苦脸地议论:‘我们的君王这么爱好打猎,为什么却让我们妻离子散,父兄天各一方呢?’为什么百姓会这样呢?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您只图自己快乐而不能和百姓同乐。

“如果您在这儿奏乐,百姓听到鸣钟击鼓的声音,又听到吹箫笛的声音,全都眉开眼笑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大概很健康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如果您在这儿打猎,百姓听到车马的声音,看到华丽的仪仗,全都眉开眼笑地互相转告说:‘我们的君王大概很健康吧,不然,怎么能够打猎呢?’为什么百姓会这样,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您能与民同乐罢了。如果您能与民同乐,就可以使天下臣服。”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①,文王事昆夷②。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③,勾践事吴④。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

“《诗》云:‘王赫斯⑤怒,爰⑥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⑦,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⑧敢有越厥⑨志?’一人衡行⑩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①葛:古国名,在今河南宁陵县北。②昆夷:周初西戎国名。③獯鬻(xūn yù):即狁,古代北方少数民族。④勾践事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臣服吴国。⑤赫斯:赫然,发怒的神情。⑥爰:句首语气词,无实义。⑦以笃周祜(hù):意思是增加周王室的福祜。笃,实、厚。祜,福。⑧曷:怎么、那。⑨厥:其、它、它的。⑩衡行:横行。古书上常常把“横”写作“衡”。

齐宣王问道:“跟邻国打交道有什么准则吗?”

孟子回答说:“有。只有仁爱的君主才能以大国的身份去服侍小国,所以历史上才有商汤服侍葛伯,文王服侍昆夷的事例。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够以小国的身份服侍大国,所以太王服侍过獯鬻,勾践服侍过夫差。以大国身份服侍小国的,是不求所取而能怡然自得的人;以小国身份服侍大国,是谨慎又时刻保持警惕的人。不求所取而能怡然自得的人,足以安定天下;谨慎又时刻保持警惕的人,足以保护住自己的国家。这正如《诗经》上说的:‘害怕上天有威灵,所以能得到安定。’”

齐宣王说:“您说得太好了!不过,我有个毛病,就是好逞强斗胜,恐怕难以服侍别国。”

孟子回答说:“那么,君王您就不要喜欢小勇。有一种人,只是手按着刀剑瞪着眼说:‘他怎么敢抵挡我呢?’这只是个人的勇敢,只能敌得住一个人。希望君王您能变小勇为大勇。

“《诗经》上说:‘我的君王勃然大怒,整顿军队,遏阻敌人来进犯,以此增强周国的威望,报答各国对周的仰慕之情。’这就是文王的勇敢。文王一生气就使天下的百姓得到安定。

“《尚书》上说:‘天降生芸芸众生之时,也为他们降生了君王,也为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王和师傅的唯一职责,就是协助上天来爱护人民。因此,天地虽大,有罪者和无罪者,都由我负责。普天之下,谁敢胡作非为?’当时纣王在世间横行霸道,武王就认为这是奇耻大辱。这就是武王的勇敢。武王一旦勃然大怒就使天下的百姓得到安定。如今君王若是也发起怒来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那么,天下的百姓还只怕君王不喜欢争智斗勇呢!”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①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②,遵海而南,放于琅邪③,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④,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⑤,民乃作慝⑥。方命⑦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悦,大戒⑧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⑨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⑩?’畜君者,好君也。”

①晏子:齐国贤臣,名婴。②观于转附、朝儛:观,游、游览。转附,即今山东芝罘岛。朝儛,即今山东荣成县东的召石山。③琅邪:山名,今山东诸城东南。④豫:同“游”。⑤睊睊(juàn juàn)胥谗:愤恨侧目而视的样子。胥,皆、都。谗,毁谤。⑥慝(tè):恶。⑦方命:方,违反。命,上天的意旨。⑧大戒:充分准备。戒,准备、戒备。⑨《徵招》《角招》:古代五音为宫、商、角、徵、羽。招,同“韶”。⑩尤:罪、过错。

齐宣王在他的雪宫接见了孟子。齐宣王说:“有修养的贤人也会有这种乐趣吗?”

孟子回答说:“有。可是如果他们得不到这种快乐,他们就会埋怨君王了。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君王,是不对的;可是作为一国之主只图自己快活却不能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百姓也会以君王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为百姓分忧,百姓也会为您分忧。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过去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去转附和朝儛二山转转,然后沿着海岸南行,一直到琅邪,我应该怎样做才能比得上古时圣明的君主巡游四方呢?’

“晏子回答说:‘问得好啊!天子到诸侯国去叫作巡狩。巡狩就是巡视各国诸侯所守的疆土。诸侯去朝见天子叫作述职。述职就是向天子汇报他的工作状况。他们出行都是为了工作。春天里巡视耕种的情况,对贫困农户给予补助;秋天里考察收获情况,对缺粮农户给予补助。夏朝的谚语说:“我王不出来游,我的休息向谁求?我王不出来走,我的补助哪会有?我的王游游走走,足以成为诸侯效法的对象。”现在就不是这样了,国君一出巡,兴师动众,到处筹粮运米。饥饿的人得不到吃食,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劳苦大众咬牙切齿,恨得牙根直痒痒,怨声载道,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聚众滋事。这样出巡违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流连忘返,荒亡无行,诸侯都以此为患。怎样叫作流连荒亡呢?由上游向下游的游玩,乐而忘归,叫作流;由下游向上游的游玩,乐而忘归,叫作连;不知疲惫地打猎叫作荒;不知节制地喝酒叫作亡。过去的圣贤之君没有这种流连荒亡的行为。您想怎么做,自己决定吧!’

“齐景公听了,大为高兴。先在都城内作好准备,然后驻扎郊外,拿出钱粮,救济贫困的人。景公又把乐官长叫来,对他说:‘给我作一首与民同乐的歌曲吧!’这首乐曲就是《徵招》《角招》,歌词说:‘违背国君的心意有什么不对呢?’他这样做也是对国君的一种爱啊。”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①,毁诸?已乎②?”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王曰:“王政可得闻与?”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③,泽梁④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⑤。’”

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对曰:“昔者公刘⑥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粮⑦,于橐于囊⑧。思戢用光⑨。弓矢斯张,干戈戚扬⑩,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囊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①明堂:天子朝见诸侯的殿堂。齐国的明堂,是用来迎接天子巡狩的场所。②毁诸?已乎:毁掉它呢?还是不毁掉?已,止、停止。诸,之乎合音。③讥而不征:意思是严格检查但不收税。讥,苛察、严格检查。征,收税。④泽梁:古代用在流水中拦鱼的工具。⑤哿(gě)矣富人,哀此茕独:哿,可以。茕,单独。⑥公刘:稷的后代,周朝的始祖。⑦粮:干粮。⑧橐(tuó)、囊(náng):橐和囊都是装东西的袋子。⑨思戢用光:人民安康,国威发扬。思,语气词。戢,同“辑”,和、安。光,发扬光大。⑩干戈戚扬:干,盾牌。戈,带钩的矛。戚,窄斧。扬,大斧。?古公亶父:即太王,文王祖父。大,同“太”。?率西水浒:率,循、沿着。浒,水边。?姜女:即太姜,太王的妃。?聿来胥宇:聿,句首语气词。胥,视察。宇,屋宇。

齐宣王问道:“别人都建议我拆掉明堂,您说究竟是拆了呢,还是留着呢?”

孟子回答说:“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堂。您如果要实行王政,就不要把它毁掉。”

齐宣王说:“您能告诉我该怎样去实行王政吗?”

孟子回答说:“从前周文王治理周,只收农民的九分之一的赋税;做官的人可以世代承袭俸禄;在关口和市场上,只稽查,不征税;任何人到湖泊捕鱼,不加禁止;只惩罚犯法的人,不牵连到他的妻子儿女。失掉妻室的老年人叫作鳏夫,失去丈夫的女人叫作寡妇,没有儿女的老人叫作孤独者,死了父亲的儿童叫作孤儿。这四种人是社会上穷苦无靠的人。周文王实行仁政,一定要首先考虑到他们。《诗经》上说:‘有钱财的人很容易过上舒心的日子,可怜那些孤若无助的人吧!’”

齐宣王说:“您说得太好了!”

孟子说:“您如果认为这话有道理,为什么不去实行呢?”

齐宣王说:“我有一个缺点,就是贪财,喜爱钱财,实行王政恐怕有困难吧!”

孟子说:“从前公刘也贪财,《诗经》上说:‘粮食真多,外有囤,内有仓,还包裹着干粮,装在袋子里。人民安康,国威发扬。箭上弦,弓开张,其他武器都上场,浩浩荡荡向前行。’因为留在家里的人有积谷,行军的人有干粮,这才能率领军队前进。您如果能使百姓也和您一样聚敛财富,又怎么会影响您实行王政来统一天下呢?”

齐宣王又说:“我有个毛病,喜爱女人,实行起王政来,恐怕有困难吧!”

孟子回答说:“从前大王也喜爱女人,非常疼爱他的妃子。《诗经》上说:‘古公亶父清早就骑着马,沿着西边的漆水河岸,跑到岐山下。还带着他的妻子姜氏,来这里视察住处。’在那个时代,没有找不到丈夫的老姑娘,也没有找不到妻子的单身汉。您若是喜爱女人,也让百姓能享受夫妻之乐,又怎么会影响您实行王政来统一天下呢?”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①,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②。”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①士师不能治士:士师,司法官。士,乡士。②已之:撤掉他。已,止、停止。

孟子对齐宣王说:“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游历去了。等到他归来时,看到妻室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这件事应该如何处理呢?”

齐宣王说:“跟他绝交。”

孟子说:“如果管刑罚的长官不能对其下属严加管教,那又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孟子说:“治理不好国家该怎么办呢?”齐宣王左顾右盼,故意岔开话题。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①,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②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①武王伐纣:武王,周武王。伐,讨伐。纣王,殷纣王,荒淫无道、残暴的商殷天子。②于传:在传记上。传,传记。

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殷纣,真有这些事吗?”

孟子回答说:“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

齐宣王说:“臣子犯上杀死君王,可以吗?”

孟子说:“破坏仁爱的人叫作‘贼’,破坏道义的人叫作‘残’。这类人,我们都叫他‘独夫’。我只听说过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从没听说过他以臣杀君。”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①。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②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③而已矣。”

①殃(yāng):灾祸。②箪食壶浆:意思是用筐装满饭、用壶盛满酒。箪,古代用来盛饭的竹筐。食,饭。浆,古代的酒。③亦运:意思是只转过来盼望救星了。亦,只、就。运,转。

齐国攻打燕国,大获全胜。齐宣王问:“有人觉得我不应该攻取燕国,也有人认为我应该攻占它。我想,作为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与它实力相当的大国,只用了五十天就打下来了,这是老天要帮我们啊!如果我们不把它吞并,上天会认为我们违反了他的意旨,因而降下灾害来。吞并它怎么样?”

孟子回答说:“如果燕国的百姓乐于让您接管它,就吞并它。古人周武王就是这样做过的。如果燕国的百姓不愿意您统治燕国,那就不要吞并它。古人有这样做过的,周文王就是。以齐国这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来攻打燕国这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的百姓却用筐盛着干饭、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的军队,不是想让您吞并燕国,只不过是想逃离那水深火热的苦日子罢了。如果他们的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改为齐罢了。”

邹与鲁哄①。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②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①哄:交战、开战。②几:几乎、将近。

邹国和鲁国之间发生了战争。邹穆公问孟子:“在这场战争中,我损失了三十三名将领,可没有哪个百姓肯誓死为这三十三个人效力的。杀了这些百姓吧,又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他们眼睁睁看着长官被杀,却不去援救,实在可恨。您说,我该怎么办?”

孟子回答说:“闹灾荒的年月,您的百姓年老体弱的就被扔在荒山野岭,年轻力壮的就四处逃荒,加起来大概有一千人;而在您的仓库里却堆满了粮食,库房里装满了财宝,您的有关官吏对此只字未提,这就是在上位的人不关心百姓,并且还残害他们。曾子曾经说过:‘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别人,别人将怎样回报你。’现在,是您的百姓在复仇啊。您不要责罚他们吧!您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自然就会爱护他们的上司,情愿为他们的长官牺牲自己的生命。”

滕文公①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②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③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①滕文公:滕国的国君,很敬重孟子和他的主张。②池:城池的池,护城河。③效死:为某人或某事去死。效、献。

滕文公问孟子:“滕国是一个实力弱小的国家,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您觉得它究竟该去巴结齐国好呢,还是去奉承楚国好呢?”

孟子回答说:“这个问题超出我的能力范围,我回答不了。如果您定要我谈谈,办法只有一个:把护城河挖深,把城墙加固,和百姓一道来守卫它。百姓如果宁肯献出生命都要守城,不肯弃城逃跑,那滕国就有救了。”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①,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②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③。

“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君请择于斯二者。”

①皮币:皮,兽皮制成的裘衣。币,缯帛,即丝织品。②耆(qí)老:即老年人。耆,六十岁的人叫耆。③归市:归,趋、急走。市,市井。

滕文公问:“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尽心竭力地去服侍大国,还是难以解除祸患,该怎么应付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古时候大王居住在邠地,狄族人来侵犯他。大王就向狄人进献皮裘和丝绸,狄族人没有停止侵犯;大王又向狄人进献优良犬驹,狄族人也没有停止侵犯;又向狄人进献珍珠宝玉,狄族人还是没有停止侵犯。大王就召集他的长老,向他们宣布:‘狄人是想侵吞我们的领土。我听说过:有道德的人不会为了养人而使人受害。你们何必担心没有君王呢?我准备离开这里。’于是离开邠地,越过梁山,在岐山之下重新建城邑定居下来。邠地的百姓说:‘这是一位仁德的人呀,咱们不能离开他!’人们纷纷跟随他。

也有人这么说:‘这是祖宗传下来叫我们世代相承的基业,我怎么能自作主张将它弃之不顾呢。我宁可献出生命,也不离开。’请您自己从这两种选择中挑选一种。”

鲁平公①将出,嬖人②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③,有司未知所之,敢请。”

公曰:“将见孟子。”

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逾前丧④。君无见焉!”

公曰:“诺。”

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

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

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⑤也。”

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同也。”

乐正子见孟子,曰:“克⑥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⑦,君是以不果来也。”

曰:“行,或使之;止,或尼⑧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①鲁平公:鲁国的国君,名叔。②嬖(bì)人:被宠爱的人。③乘舆已驾矣:乘舆,天子或诸侯的车叫乘舆。已驾矣,已准备好了。④后丧逾前丧:指孟子的父亲先于母亲去世,但他为母亲操办的丧礼比父亲的隆重。⑤棺椁衣衾之美:棺,棺材。椁,套棺。衣衾,衣服和被褥。美,华美。⑥克:乐正子的名字叫克。⑦沮君:阻止国君。沮即“阻”。⑧尼:即阻止。

鲁平公打算外出,他的宠臣臧仓请示说:“您平日外出,一定要把您的去向告诉给管事的人。现在车马都已经准备齐全,管事的人还不知道您要去哪儿,我特地来问问您要去哪儿。”

平公说:“我要去拜见孟子。”

臧仓说:“您为什么要屈尊去拜访一个普通人?您以为孟子是位贤德的人吗?贤德的人行事应该合乎礼义,而孟子为母亲操办丧事,比给他父亲办丧事隆重多了。由此看来,他不是贤德的人,您最好别去拜访他。”

平公说:“好吧。”

乐正子去见鲁平公,问道:“您为什么不去拜访孟轲呢?”

平公说:“有人告诉我说:‘孟子给他母亲办丧事比给他父亲办丧事隆重。’所以不去拜访他了。”

乐正子说:“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是因为办父亲的丧事用士礼,办母亲的丧事用了大夫的礼呢;还是办父亲的丧事用三个鼎摆设供品,办母亲的丧事用了五个鼎来摆设供品呢?”

平公说:“不,我指的是棺椁衣衾的好坏。”

乐正子说:“您不能这么说,那是因为孟子前后贫富不同。”

乐正子去见孟子,说:“我和鲁君提了您的事,本来他打算来拜访您。可是有一个他宠幸的小臣臧仓阻止了他,他因此就不来了。”

孟子说:“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是有一种力量在支配他;不做,也是有一种力量在阻止他。做与不做,不是单靠人力所能决定的。我不能和鲁侯相见,是天意啊。臧家那小子,他怎么有力量使我不和鲁侯相见呢?”

名家赏析

这一章节,可谓是对前半部分的一个延伸,不论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孟子的主要目的最终都可归为一个——就是劝谏梁惠王施行“仁政”!在这里,除了延伸前面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与民同乐”的爱民思想外,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在战争观中,孟子反对非正义的战争,他认为目的应该是为了解救人民,而非占领土地;最后,孟子又把话题引回了“仁政”。

且吟且悟

孟子就像现在的推销员,为了自己的“商品”,极力劝说“顾客”。孟子不仅是在“推销”自己的思想,还是在为广大老百姓谋福利!在以后的时代,特别是在今天,像孟子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为自己利益,只为他人!

然而,一旦结合现实,不论古代还是现在,孟子的仁政思想向来都没有存活的地位。并非孟子本人的思想不对,而是脱离了现实,准确地说,是高于了现实!

拓展延伸

梁惠王(前400~前319年),也就是魏惠王,魏武侯之子,魏国第三代国君。在孟子见魏惠王前后,魏惠王曾用惠施为相,进行改革。惠施根据“去尊”的思想,主张限制奴隶制残余较重的“巨室”、“大族”,制定新法。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

而愿立于其朝矣。

同类推荐
  •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诚信小故事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诚信小故事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 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

    本书内容以管理活动的核心职能为主线,设计了九大教学项目,包括管理概述、管理理论丛林、管理环境、计划职能、组织职能等。
  •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中历史优秀课例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中历史优秀课例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 学生热爱父母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学生热爱父母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

    为了指导班主任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编辑了这套“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与主题活动指南丛书”图书10册。本套书除了论述班级文化建设的各种方法外,还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各类班级主题活动的案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非常适合各级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及学校辅导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奖罚分明,让学生心悦诚服

    奖罚分明,让学生心悦诚服

    本书从引导鼓励的角度出发,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表扬、激励与奖励学生的方式、方法。书中对优秀的方法给与极大的鼓励。
热门推荐
  • 卡罗星界

    卡罗星界

    张浩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一切未知的谜团都隐藏在黑暗之中!但是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并得到强大的力量,然后离开这个崩坏的世界!即使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心,也会逐渐被黑暗侵蚀......
  • 那年花开灿流年

    那年花开灿流年

    史上最拽女主强悍来袭!踏入贵族高中,翘课打架样样得手,不料,萌萌女主遇上酷拽校草,两人顿时碰擦火花。“如果所有人都反对我们在一起该怎么办?”苏果果看着他那深邃的眼眸。“那又怎样?放弃全世界我也要和你在一起。”她身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一个身份?最后的结局又会怎样收场?(此文绝对不会弃文,全文免费请放心看。求收藏,求评论,求推荐票,谢谢,正在努力码字中.....)
  • 在那个剩夏

    在那个剩夏

    我把仁放在第一位,同时也把爱人和兄弟放在第一位!重情重义重仁;对朋友拔刀相助;对兄弟赴汤蹈火;对爱人尽心尽力;对伙伴互帮互助!总之你和我呆在一起,你才知道什么是朋友!本人至今...15岁,没事儿干就喜欢走极端,做一些平常人不敢做的事,总之和我一起玩,你才知道什么是刺激!自幼苦读圣贤书,发奋图强做英雄。凭得一身好武功,只为一心打天下。
  • 重生之天才商女

    重生之天才商女

    前世的她平凡中带点自卑,等待了多年的男友却换来了一句:小嫚,我要结婚了。一场无情的车祸,身死重生,既然老天给她一次再世为人的机会,那么,我将要好好把握。缘获空间,发誓今生不再平凡。狠辣无情,狡诈如狐,那又怎样,只要自己想保护所在乎的不受伤害就好。恶魔又怎样,只要你懂我身边的人一丝一毫,我便让你生不如死。前世的默默无闻,今世的光华绽放,在友情爱情双收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前进。待回首才发现自己早已站在众生之巅。本文女主腹黑强大,异能赌石商界政界娱乐圈都有混迹。
  • 异能他心说

    异能他心说

    年少的你是否有过梦想,是否死抱着梦想曾苦苦挣扎打死也不松一口气,是否在受尽无情的凌辱和生活的冷酷后咬了咬紧牙,现实让你迷失方向、意志踌躇了吗,如果给你一次拥有超能力的机会你会怎么做!本书讲述了一个身怀梦想、独自一人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拼的草根少年,在遭受到恋人的背叛、亲人的离世、社会的刁难、现实的种种折磨之后,一次意外的发生使他鬼使神差地获得了超能力,想知道他后来是怎样梦想成真、实现复仇的吗,请点击开始阅读,看看那些低到尘埃里的种子怎样开出美丽花朵。
  • 妃分之财

    妃分之财

    明明渴望那种牵了手就能结婚的故事,却活在了上了床也没有结果的年代,苏霓觉得她的人生真是悲剧了,可是一朝穿越成古代的无良城主却让她变成一个不信爱情只信金钱的花花城主“为什么这么喜欢钱?”“没钱本城主拿什么养你?”
  • 紫梦道

    紫梦道

    道,何为道,道可道,非常道,梦,何为梦,追梦者,寻梦路,一名微不足道的杂役,突然消失又出现,过去现在未来发生了什么,他再次的出现,整个六界迎来了五帝降临,这一切又究竟是怎么回事?
  • 绝命鬼师

    绝命鬼师

    手持玉罗盘脚踏七星步,三步一挥手百鬼绕道走。手绘测影观天象,一把青剑定阴阳。可驱天兵为己用,下调阴魂走前足。风水大局心中知,逆转天道救苍生。一代神鬼忌惮得绝命鬼师,绘画着一生传奇。
  • 大唐情缘之我爱ta

    大唐情缘之我爱ta

    一个女孩找到了传说中的时光机,穿越古代,经历两个时代,究竟会遇到什么呢?
  • 晨鹿安好,物是人非

    晨鹿安好,物是人非

    当我在高考中写下最后一笔时,我知道,我写下了重要的转折。当我迈出这个教室的时候,我知道,我将永远不会再来。当我最后一次和同学微笑时,我知道,我将与同学各奔东西。当我向学校大门走去的时候,我知道,我的高中生涯即将结束。当我在门口回眸时,我知道,这所高中的大门已不对我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