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7400000035

第35章 当今戏剧创作中的文学性及其他——观二十九台戏剧随笔(1)

去年秋冬,我有幸应文化部之邀,担任了国家舞台精品工程评委,在近两个月时间里,跑了近二十个省市,观摩了初选精品剧目二十九台。剧种包括:话剧,地方戏,歌剧,舞剧,音乐剧,大型原生态歌舞剧,木偶剧等等式样。我平生从未在如此短暂的时间观摩过品类如此纷繁的戏剧,我视之为我近年来最重要的艺术化人生经历,也是一次充电,补课,提高艺术修养的宝贵机遇。那是一些紧张的、兴奋的、沉醉在假定性世界里的日子,眼前不断打开陌生的、广阔的、多彩的空间,上演着让人为之怦然心动或者为之赏心悦目的活剧。我是一个文学工作者,曾经热爱戏剧,并认为戏剧是最具艺术难度因而是最高端的艺术品种。这些年因为分工过细的原因,我对戏剧创作的现状十分隔膜。由于所知有限,我要谈的一些意见难免隔靴搔痒;但是,另一方面,也许由于是外来人、闯入者、“他者”,具有另一副眼光,或许能道出一点局内人不甚注意的问题。下面便是我在这次观摩活动中的一些感想和看法,主要围绕文学性问题兼及其他。

一、关于“台上振兴与台下冷清”

首先,观看了这些戏剧,非常突出的印象是,目前戏剧文化仍然出乎意料地繁荣与活跃,戏剧家们进行了大量的不为人知的艰苦的艺术探索和实践,并已获得可喜成果,不管其传播渠道如何的不畅,如何被现代传媒引领下的大众文化的喧哗声所抑制,不为更广大的民众所知,但它们仍然代表着当今中国艺术潮流的发展趋向和创作水准。有人指出,如今是一个“台上振兴与台下冷清”并存的时代。此言有理。这些年来,人们认为戏剧,主要是指传统戏曲,已处在消亡的边缘,或者被有人认为已经消亡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全国尚有三百六十七个戏曲剧种,其中包括五十多个新产生的剧种,而目前,尚在演出的剧种仅存二百多个,而真有上演率的极低。以山西为例,1983年,山西尚存四十九个剧种,以后便以每年一个剧种消亡的速度退化,目前只剩二十八种,且不能保证演出。戏曲演员,包括某些梅花奖得主,走穴、改行、改演小品、改唱通俗歌曲、改当影视演员,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不胜枚举。我以为,这一切都并不奇怪。随着现代资讯的发达,电视、广播、互联网、报纸、音像制品每天带给我们的信息汗牛充栋,而电视剧、电影、卡拉OK、MP3、MP4等等,覆盖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在此背景下,必须端坐剧场,以闲适或静穆心态,慢节奏欣赏的中国传统戏曲,怎不遭遇极大的挑战呢?事实上,根本问题还不在传播手段是否高科技化,而在于中国传统戏曲表达的情感方式、价值体系、戏剧情境、审美理想,与现代人的精神之间,与现代青年的趣味之间,与现代文化消费的实用性、功利性需求之间,产生了深刻的隔阂。传统戏曲不是不可以与当代生活和当代情感对接,不是不可以成为现代人审美需求中的一个珍贵部分,不是不可以薪火相传、遗韵不绝,但确实需要一个创造性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如何实施尚在探索中。于是,台下的“冷清”,甚至给人以“消亡感”,几乎是必然的。当然这只是指某些地方戏曲,不能包括戏剧本身。

然而,面对着这二十九台舞台剧,我却看到了另一番令人神往的景象,一种努力追赶时代精神的前进品格,看到了戏剧家们推陈出新,改弦更张的努力,看到了他们思路的开阔,发现新题材的锲而不舍,对新艺术手法、舞台美术新表现样式以及声光电的大胆新尝试。我们可以说,在剧场之外,当被大众流行文化浪潮包围时,确乎会感到台下冷清,可一旦走进剧场,又会明显地感到,台上是一片振兴景象。我注意到了,这些戏里有大量的现实题材创作,如《黄土谣》、《补天》、《迟开的玫瑰》、《平头百姓》、《红领巾》、《宝贝儿》、《赤道雨》、《一个士兵的日记》、《秋天的二人转》、《老表轶事》等等,展开了缤纷多彩的现实人生图景,题材延伸到乡村、都市、兵营、学校、国际诸方面,“义域”涉及到革命、道义、献身、理想、青少年成长以及日常化、世俗化的各个方面;这里有对传统老戏的脱胎换骨式的改造,在现代意识观照下的“意义置换”,比如《程婴救孤》、《狸猫换太子》、《宦门子弟错立身》等;这里有对历史人物及其精神的重新发现和重新阐释,如话剧《生死场》、《凌河影人》,如戏曲《班昭》、《人影》等;这里有对外国名剧的中式改造,如木偶戏《钦差大臣》、《图兰朵》等;这里还有对民间文化原生态歌舞资源和民间人文精神的大力挖掘,如《云南映象》、《妈勒访天边》、《秘境之旅》、《红河谷》、《五姑娘》、《瓷魂》等等。仅从以上的归纳不难看出,当今戏剧舞台繁花似锦般的丰富程度,整体看来,创新性和探索性在增强,对民族精神的思考在深化,对道德继承和重建问题的探索在延伸,对生活原型与艺术想象的关系在深入研究,而其中尤以如何提高戏剧创作中的文学性,成为戏剧家们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

二、生活原型与艺术虚构问题

在这些剧目中,有相当一些现实剧的素材来自真人真事,或者说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改编加工成的。《黄土谣》的本事,来自湖南辰溪农村党支书宋先钦的事迹。宋为全村人致富,集资办厂,却因无经验受骗而失败,一个人承担起归还连本带利的债务的重担。全家用了十年才还清了集资款和贷款,宋本人曾从高处摔下致残,孙子因无人照看被花炮炸死,小儿子因劳累过度在梦中死去,宋和妻流过无数眼泪,但终于问心无愧地还清了债。《黄土谣》把故事背景搬到了相当闭塞的雁北农村,置放到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黄土高原上,人物关系和剧情也作了许多大胆的虚构、扩充和改造。黄土高坡、黄河、窑洞、走西口的小调,形成了一种古老与永恒的象征结构。这部戏的冲突,若用通俗的话说,是让毛泽东时代的价值观与当今商品化时代的价值观激烈碰撞,力图切入了当下农村的现实矛盾之中,通过十八万元贷款由谁来还,表现封闭山村遭遇市场经济而引发的精神的剧烈震荡,用基于传统美德(父债子还)的义举,来化解矛盾,讴歌农村党员干部爱人民、重然诺的高尚品质。我曾说过,《黄土谣》是一个道德神话,但我们今天却需要这样的道德神话,它能给人带来一场灵魂的洗礼。我还认为,在切入当下现实矛盾的深度上,《黄土谣》决不比文学界逊色。戏中老大、老二、老三,这三兄弟及其爱人的设计,色调丰富错落,映现和牵引出的社会生活面貌有相当的深广度,令人赞赏。

但是,这个戏的“戏剧结构”不是没有可推敲之处。比如,老支书临终前要求父债子还,且全部还,是否合乎情理?崖畔上的老乡们为何始终沉默无语,不能互动?地方党组织为何无一丝过问和关心的表示?这种集体贷款遭骗后的归还问题是否完全没有转圜的余地?最重要的是,老大宋建军不顾本人的收入实际非要一人包揽,非要十八万元“我一个人还”,不给其他兄弟以机会,并且不顾实际和程序的要返乡当书记,这是否只是一种英勇的冲动,还是一种理性的行动?由于老大的包揽,宋老秋含笑魂归西天,这是否圆满表现立党为公的主旨?如此等等,都留出了让人思考的空间。

吕剧《补天》,也是依靠大量采访所得写成,其选材直逼英雄主义主题。八千鲁女上天山,为了固土守边、开发边疆,为了解决大量男兵的婚姻需要,确也悲壮。应该怎样看待这样一段史实,怎样处理这样一个包含着悲剧因素的题材,确实有一定的复杂性。主要是存在着悖论:固土守边,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是可歌可泣的;但不大顾及女性生理特点,非要她们做不一定非得她们来做的苦活,就是个矛盾。更为尖锐的是,为征战多年的官兵解决配偶是人道之举,但由组织采取指定或半指定的婚姻形式,却存在违背或不尊重个人意愿的问题,而这又是不够人道的。我认为,创编者们已经作出很大努力,这个剧也自有它打动人心的力量。如男兵组成人墙保护女性分娩,冻僵后一齐倒下的场面,如“天浴”突显了女性形体美的场面等,优美感人。但总体看来,该剧存在单纯歌颂,忽视了历史与现实两种语境、两种价值观的错位的事实,从而有把历史简单化处理的倾向。这里,政治话语与人道话语,英雄话语与人性话语,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性。如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样写,无可厚非,在今天,这样写就显得很不够了。我个人认为,有必要强化这一题材的悲剧美。但难度较大。另外,我个人认为,女兵们由于军事化的、整齐划一的生活,包括装束和表情的同一性,本来就难以区别其不同个性,现在剧作者将她们的名字全以地名名之,如青岛、潍坊、烟台、小沂蒙、小蓬莱、小四川等,满台呼唤地名,就越发地增加了辨识的难度。

同类推荐
  •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本诗集是为了纪念中法文化交流活动“诗人的春天在中国”举办五周年而特别推出的,由诗歌的摆渡者—树才、孟强和余中先先生翻译,收录了法国当代诗人雅克·达拉斯等十四位诗人的优秀作品。诗集展现了法国诗歌的现代性音调,使读者在聆听、阅读和分享中传播诗歌在文字理解之外的美妙旋律。
  • 我和我的洋弟子们

    我和我的洋弟子们

    本书记述了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何杰教授在长期的对外汉教工作中,和她的洋学生之间发生的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 优雅地生活

    优雅地生活

    幸福是什么滋味?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你尚未尝过,尚未感受到,或是你早已遗忘,请走进本书吧!本书收录了作者精心雕琢的作品,他以娴熟的笔墨,用人生的经历渲染,把生活里最直接、最至情、最让人温暖和感动的人和事,一滴滴洒满现代人渐行渐远的感情荒漠,触动人性深处最柔软的那一根神经,给我们的心灵带来震撼和温暖。
  • 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

    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

    本书为绿色散文阅读丛书中的一本,为著名作家鲍尔吉·原野散文新作合集,本册为全套书中的人物卷,书中用细腻的笔法描摹了作者在幼时及青少年时期的所见所闻,作者被选入中小学教材的文章不胜枚举,非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本丛书包括:1.《一枕河山》2.《蜜色黄昏》3.《水碗倒映整个天空》4.《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含辛茹苦》5.《饥饿是所有人的耻辱》。
  • 把手指放在伤口上

    把手指放在伤口上

    本书收入了我国第一位在以色列获希伯来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的钟志清女士在过去十余年间发表的38篇学术随笔、文章与论文。
热门推荐
  • 第九十九次我爱你

    第九十九次我爱你

    “陈飞扬,你给我听好了,这已经是第九十九次我爱你。”“睿,我第九十九次郑重告诉你:一个男人最主要的是事业,而不是整天沉迷于你情我爱中。”“错,大错特错。一个成功的男人:不仅仅最主要的是事业,更主要的还有家人。”------爱你即便让我再等待4年,即便让我再说99次我爱你------我用99999朵玫瑰拥住你,用蓝色钻戒拴住你,用红色法拉力把你娶回家,我看你这次还能跑出我的怀抱中?
  • 神级仙界系统

    神级仙界系统

    仙侠与游戏的结合,改变以往仙侠的慢节奏。升级练功玩天才,一路爽到爆。方炎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仙界》意外猝死,穿越到了修真大世界,带着一个逆天的仙界系统。等价交换系统交换经验值功点值,炼丹阁炼丹,灵丹仙丹成批制造,炼器阁炼器,仙器法宝必出精品。有了仙界系统,练功升级,突破如饮水,战劲敌,越级挑战如同家常便饭……一人可屠千万强者,踩小人,玩天才,随心所欲随性而为,一步步走向巅峰。新书《我在仙界有块田》孙富贵是玉皇大帝钦点的下界仙农,到仙界种田玩转两界。需要各位书友的大力支持,下面车位有链接,收藏推荐打赏来者不拒,你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 小轩的三国之旅

    小轩的三国之旅

    珊珊删删删删删删删删删删删删删删删删删删删删
  • 苍穹群英录

    苍穹群英录

    风辰,一个从未离开大山的少年,初涉江湖就被卷入一场争霸天下的群雄之争中。善良却又充满豪情的性格,勤奋与奇遇,会让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刘秀,人中之龙,却是一条困在井中的龙,面对众强环伺,亲兄被害,好友背叛,他又如何排除万难,征服天下?邓奉,他是武学天才,年纪轻轻就跻身武林顶尖高手之列。孤傲,冷漠,独来独往,却和一个少年成了莫逆之交。这是一个天下纷乱,群雄四起的年代,各路起义大军、各种割据势力,纷繁交错,相互混战。魔师出世,三大宗师重现江湖,血神门再现,江湖上又会有怎样的血雨腥风?谁又能力挽狂澜于既倒,定鼎天下?刘縯、王匡、严尤、刘玄、樊崇......或是英雄,或是枭雄......敬请欣赏《苍穹群英录》。蓝移书友群4209282
  • 不要在寂寞的时候谈恋爱

    不要在寂寞的时候谈恋爱

    这是平凡的故事,却难过的让人整个世界都凋零;这是简单的故事,却幸福的让整个夏季都有风;在这里,会遇见你,遇见我,遇见他,遇见她。会看到灰色的飞鸟,也会看到退潮的海浪,漫步在书中的沙滩上,捡起一只海螺,贴在耳边,回响着,那一天,那一年。关于结婚、关于剩女、关于朋友、关于爱情、关于同性恋、关于双性恋、关于寂寞、关于爱情。不要在寂寞的时候谈恋爱,因为你不会一直寂寞。更因为我会讨厌寂寞的自己,而逃避看到我曾那么寂寞的你。
  • EXO之韩国,我们的梦想

    EXO之韩国,我们的梦想

    “喂,真的可以等到么,很冷的啊!”“凭我是韩国人的经验,一定可以的。”“。。。”两个行星饭妹纸为见偶像拼尽全力。“什么鬼?”EXO
  • 持心梵天所问经

    持心梵天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结束战争

    结束战争

    一位红色特工的惊世传奇,1941年9月至1945年8月发生在香港、广东的故事,演绎左右二战结束方式的历史秘闻,国际大视野中再现中英美通力合作的谍战风暴
  • 精典教育-俗物与天才

    精典教育-俗物与天才

    本书前半部分,作者塞德兹先阐释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而在后半部分,又以小塞德兹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论述了天才教育法的实践过程。
  • 此生只爱你

    此生只爱你

    爱没有对与错,只有适合与否,愿意与否,快乐与否。即使是一段不被世人所接受的爱情,但只要双方愿意,便是永恒。爱是什么?是灰姑娘与王子,那双水晶鞋便是他们爱的见证;是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小矮人便是他们的证人……当心沉沦,当爱无法控制,二人便会牵手迈进神圣的殿堂,这一刻他们完全属于彼此。常言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可爱情最终只有婚姻才会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