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7200000024

第24章 朝花夕拾(2)

道家说“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耳,孰知其极?”这虽然是以辨证的方法来释生死,但还是用生死轮回来求得精神解脱,多少也抹上了一丝悲观的色彩,消弭了人们向上、向善的愿望,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炼丹、炼汞、炼气的种种妄作,蹿掇人们企求长生不死,羽化飞升,何异于缘木求鱼?不过道家主张雌伏、韬晦、以柔克刚,提出“物极必反”的忠告,我以为有些道理。

印度的婆罗门教谠言“生苦”,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惩罚,生命的存在就是痛苦,主张以毒攻毒——以“苦行”冲淡“生苦”,甚至以主观求死来获得“解脱”。这无疑是对生存表现出妥协和绝望,而对死亡完全采取臣服的态度,我认为很荒唐。基督教是力主“原罪”说的,影响了众多的写作人,我认为它是藉“原罪”来压抑人的本性和尊严,借“复活”来麻醉人的理智,动辄以“末日审判”迫使人类屈从,这只能否定人的自尊,桎梏人的灵智,打击人们自由意志的伸张和昂扬,丝毫无补于生死困惑的解脱。

佛教讲的是“因果报应”、“普渡众生”、“劝善”、“超渡”,教人“遁入空门,一了百了”,认为出世是为了入世,入世无异于出世,都有些道理,但我对“因果报应”说始终存疑。老百姓常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是我发现很多恶人至今并未遭到报应,“好人不长寿,恶人活千年”在神话故事中屡见不鲜,现实生活中“恶者不殆,善者早卒”、所谓“天不假年”的事也绝非仅有,唉,只有一声叹息!

我对宗教很缺乏研究,但觉得佛教、道教的很多理念都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与文学艺术也有不解之缘。我猜想曹雪芹是虔信佛道两教的,据脂砚斋批《石头记》透露的资料,曹雪芹在写完80回后还写了后20回,讲叙了贾宝玉曾先后两次出家,第一次出家还俗后在金陵偶遇史湘云,其时她已丧夫,与宝玉过了一段无夫妻之名却有夫妻之实的日子,后来终又被一僧一道招回青埂峰下,还在女娲炼石补天之处当他的神瑛使者,这宝玉真的“从来处来,到去处去”了。刘心武讲红楼也持此说。其实,高鹗、程伟元续写的后40回除了“兰桂齐芳”有悖曹氏本意,其它主要脉络还是基本上按照雪芹思路鱼贯而下。再说弘一大师李叔同、风流和尚苏曼殊,哪个不是舞文弄墨、琴棋书画的高手?扯远了,打住。

现在我比较感兴趣的还是我国古代的儒家学说。有一次与一位朋友“抬杠”,他说儒家只是一个学派,根本不是宗教,我说儒、道、释是中国的三大教,他不信,我只好翻出厚厚的《宗教词典》,告诉他儒学也属宗教,他这才拱手臣服。

儒家对于生与死的问题有比较全面而深刻的阐释。讲到“生”,它以淑世主义的人生观为立论基础,特别重视生命价值的创造,主张以价值不灭来延续或填补死后的寂灭,大概就是人死留名,鸟过留声的意思。所以儒家倡导“三不朽”,标橥立德、立功、立言,试图解决“君子疾殁世而名不称焉”的忧虑。当然,儒学也不是万能的,对于生死更深奥的理论也讲不清,特别是对死也没有更好的认知途径,只留下一句“未知生,焉知死”就一笔带过了,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吧。但儒家有个很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即所谓“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意思是人不可能不死,要死得其所,后来便衍生出“士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戰國策趙策一》)、“生当为人杰,死亦作鬼雄”(李清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等等,司马迁、毛泽东都引用过“泰山”“鸿毛”说,可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

生不用说了,死要再说一说。古今中外有不少奇才英年早逝确使人惋惜,王勃只活了26周岁,曹雪芹48周岁,鲁迅55周岁,雪莱30周岁,莎士比亚52周岁,我已经幸运地在人世间活了大半辈子,够本了,因为较之诸多早夭的英才,余生皆是赚来的寿庚。我深知自己有许多过失和缺陷,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吧。今后在为人处事方面,我看不能学鲁迅“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斗士”姿态,还是学胡适、林语堂温敦些好,有道是“学鲁迅长脾气,学胡适长学问”。马齿渐长,要常压火气,气大伤身呵!凡事宽人律己,树立乐观豁达的生死观,活便好好活着,死便坦然赴死,只能如此。

2008.8.19下午于春江楼

苦难

生命起自苦痛,人生下来发出的第一声肯定是哭而不是笑。

人格成于忧患,痛苦和灾难占据了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篇幅。然而正是这些苦和难,一直激励着人类披荆斩棘,生生不息。

当下的人特讲实惠,谁都想不断改善物质条件,追求提高生活质量,这本无可厚非,但现实社会并非十全十美,在相对的宇宙中,绝对的真、善、美是不存在的。

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实八九,总有一些猝不及防的灾难降临,譬如洪水、干旱、地震、瘟疫、台风、火灾、海啸、战争、动乱、火山爆发、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等等天灾或人祸,这些都是苦难的渊薮。人的一生总是祸福相倚,苦乐相随,否泰交替,成败相因,而且因果循环,且幸忧患死于安乐,长夜孕育黎明,疾风而有劲草,危难旦显英雄。有首歌就叫做《阳光总在风雨后》。

如何苦度人间岁月,孟夫子有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大概是深得他老人家教诲,于是便有了卧薪尝胆、韦编三绝,屈成离骚、司马被阉、韩信受辱等等故事。况和氏璧晶莹,缘经琢磨,莫邪剑锋芒,功成百炼,含辛茹苦的生活最能使人心灵净化,逆流挫折之际每能启发智慧天聪,悲悯情怀一向是古今贤人的共同气质,浮生若梦呵!人的一生除去懵懂和垂老,其实生命很短暂。十岁为儿童,依父母膝下,一无所为;二十为丈夫,体强脑健,发奋图强,志在千里;三十至四十,精力充沛,成家立业,择利而行,名欲大,位欲高,财欲多,正是拼搏年华;五十之年已知天命,心怠力疲,西山之日逼近,过隙之驹不留,当随缘任命,息念休心,如蚕作茧,想做官,提拔也难了;六十以降,退休在家,夕阳衔山,来日无多,只能做“坐家”作最后一搏;七十开外,垂垂老矣,纵然廉颇能饭,毕竟早生华发,又将如何?谁都曾经年青,可怜端的是人生易老呵!某君谠言,欲知老滋味,看照片、读传记可也。诚哉斯言。

人的确需要经历一些苦难,苦难之后往往是成功,快乐和幸福。因为只有经历过苦难才有可能变得成熟、坚强和睿智,才会看透很多世事,懂得“低落”永远尾随着高潮,“突出”最能衬托出缺陷,安乐之前必有忧患,兴奋以后定会消沉,所有的升沉、贵贱、安危、否泰、得失、美丑、明暗、通塞、生死、苦乐……都会相反相成,发生变化,这就是一种人生的历练。记得小托尔斯泰(阿列克赛托尔斯泰)在《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中说过,大意是一个成功者,须在盐水、碱水、海水中泡三次。我总觉得现在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泡在蜜糖罐里过份娇宠未必是好事,中国的未来要扛在他们肩上,再来一场什么战争怎么办,他们能行吗?

但愿。

心死

庄子说:“哀莫大于心死”(《庄子田子方》)。我理解其意无非是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情沮丧、心灰意冷、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

莫非心还有生与死这一说?那么潇洒浪漫仙风道骨的一个人忽然说出这样一句话,必有其难言之隐。看了半天原文仍莫衷一是,只能隐约感觉到庄子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友朋失德的一种绝望。我猜想子可叹者,惟私欲炽,天聪塞,良知泯,本心全昧,自性迷失,视狂己为率性,损人为乐事的奸佞小人罢了。

庄子的《逍遥游》写得极富文采,但他并未被定位为文学家。

对一个纯粹的写作人而言,应该是情感特别丰富的,因为他的作品首先要感动自己,进而感动他人,心都死了,还感动个鬼?!所以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如果艺术不能感动人,那么我们不能说:这是由于观众和听众不理解的缘故,而从这里只可能而且只应该作出这样的结论:这是一种坏的艺术,或者这根本就不是艺术。”(《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第263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托氏把不能感动人的作品归到“坏的艺术”里还嫌不够,又来了一句:“这根本就不是艺术”!

俄国那位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也说:“对于诗人来说,惟有感染力是必要而生效的东西。”(《别林斯基论文学》第4页,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刘再复标橥的“文学本体论”力主“开发内宇宙”,“内宇宙”不就是心么?看来搞文学创作心不能死。但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继北村秀谷、有岛武郎、芥川龙之助、三岛由纪夫诸人之后自杀,又是为什么呢?我看他们也是“哀莫大于心死”,至少是悲观厌世了,觉得再活下去没多大意思了,就选择了心死身也死,海子也是。

古有“文章憎命达”一说。任何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文学家,其思想、情感与现实社会都会有些矛盾存在,文人思想之幽幻,情愫之脱俗,性格之孤傲,心灵之虚空,这就注定了文人命运的悲怆。其实我国的屈原、李白和许多著名诗人也都有心死的迹象,否则何至于屈子在《悲回风》中哀叹“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自沉汨罗江?李太白怀才不遇之后会发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牢骚;苏东坡爱妻王弗死后会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祭悼;李清照在颠沛流离之中会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绝望。就连一向相信进化论的鲁迅也曾说他是有些“鬼气”的,他在目睹了青年“投书告密”、“助官捕人”的事实后“思路因此轰毁,后来便常用怀疑的眼光看青年,不再无条件的敬畏了。”这也是一种心死的无奈吧?再譬如在下,恒喜夜阑人静独处一室,灯下构思、码字,其始也意绪翻飞,亦真亦幻,继而则喜怒哀乐如波涛汹涌;忽然又觉燃尽生命之火,长吁短叹。为文难且不说,因常怀童稚之心,古道热肠,胸无城府,处人不设防,多次被人所害。如此这般,何异春蚕作茧,重重自缚,纵然吐尽柔丝万缕又能如何?

文人敏感、细腻、多情,且不去说它。即以普通凡人而言,你好心收留了一只丧家之犬,这厮反咬你一口;你尽其所能助人一臂,他摇身一变反目成仇,弄得你莫名其妙,不知原委,可见人确有兽性的一面,否则何来“人面兽心”之说?呵、呵,这样的事遇多了,你能不心死?

不过,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否则何来活下去的心劲。

等待

不要一说起“等待”就以为它是“积极”、“主动”、“力争”的反义词,细究一番,“等待”也有其深层内涵,不失为一种生活的智慧。譬如我等待全家团圆过大年,走过四季风尘,总能尽享除夕夜的天伦之乐。

人的一生总是处在某种等待之中,手头做的任何活计总归是为了什么,总是会自言自语:等到什么什么时候,我便会怎么怎么样。因为人只要生存着便会不断地产生许多念头,怀着许多期望,然后去耐心等待。或许可以这样残酷地说,死亡才是等待的结束。然而,人类许多类似宗教的信条告诉我们,即使在死亡之后,人们还会继续等待——等待超度,轮回再生。

这不能简单地被讥为浅薄和愚昧,只要人类舍得花时间等待的东西,我想终究会有一些意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罢了。有的人舍得花两小时等待邮差送来一份发表自己作品的报刊;有的人舍得花整个一上午蹲在水边等待一条上钩的鱼;有的人舍得花一整天等待一场股市的惊喜;有的人执著地等待某部巨著出版、某项大奖揭晓;有的人等待摘取下届奥运金牌;有的人夜深时还在等待某人QQ图像闪亮;有的人舍得用整整一生等待一个心仪的男人或女人。虽然也有人怀着阴暗的心理,等待别人倒霉暗中窃喜,但更多的人是等待新产品上市,等待乔迁新居,等待自己应考中榜、有个好的谋生职位,等待自己的新片播放、新碟发行,或等待久病初愈,等待有朋自远方来……

我想,等待作为一个过程,其本身就呈现出一种美丽而忧伤的内涵。

一般来说,等待都是有目的的,可是也一种等待是没有希望或者说不存在通常所说的某个目的的,这并非就是空等。因为人类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绪无限钟情于等待本身,那么这种等待的终极意义就是等待本身,如果真的有了某种结局,也就破坏了这种等待的完美和独立个性。

你也许会说这种等待只是一种闲情,可正是这些情绪丰富了人们的心灵世界。

我更愿意把“等待”表述为“在时间中”,是的,在时间中,时间就是事物生成、变化的酵母。这无疑是一种亲切而悠远的感觉。

在时间中,我想起我在时间中,我的许多相知或未曾谋面朋友都在时间中,在每个有缘的人间角落。我们在纸媒或网络上说一句平淡的话,闲暇时听一首动情的歌,读一本有趣的书,甚至想一会儿漫无边际的心事。你想一想,这些语言,这些音符,这些文字,这些心灵的感觉,都和自己融合在一起,在时间中,在过程中,亦如一首朦胧诗,在写出之前,在灵感闪现的光晕中;在时间中,等待,一个人,一颗心,一种温柔的触及……这是多么美好!

2008.9.1.

交友

对面楼上飘来一首老歌,是韩雪的《朋友》,记住了这样几句:“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歌声凄厉感人,引发了我对“交友”的随想。

朋友自古就是五伦之一,《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士为知已者死”、“道不同不相为谋”都是阐述交友之道的。只要人没有消失社会性,不是像鲁滨逊那样漂流到孤岛上离群索居,朋友便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必需。我在《爱的荒原》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友情是人生交响曲中极为动人的一章,是人生路上鲜亮而浓重的一笔。没有朋友的日子是贫瘠、苍白的,朋友世界里的荒芜和伊甸园里的失恋、人生路上的无助同样悲哀。”古来交友颇多佳话,如伯桃、角哀之生死全交,管仲、叔牙之轻金重义,伯牙、子期之同声相求,仰山、香严之同志相亲……所以孔子认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主张友直、友谅、友多闻。高尔基也说过:“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他还说:“真正的朋友,在你获得成功的时候,为你高兴,而不捧场。在你遇到不幸或悲伤的时候,会给你及时的支持和鼓励。在你有缺点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会给你正确的批评和帮助。”人与人,人群与人群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人类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特征,交友尤然,与益友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损友处,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还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提醒,都说明朋友间相互影响与同化力之大,警惕我们交友不可不择、不可不慎。

同类推荐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莱蒙托夫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莱蒙托夫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放歌世博:写在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

    放歌世博:写在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

    《放歌世博》是业余作家、诗人曾精明,以世界为背景,以国际第41届上海世界博览会为题材和时空,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的个人在184天里的精彩感悟。这是诗人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探索。诗集不仅具有较强的欣赏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本丛书探讨中国社会文化转型背景下湖北文学发展的现状及与当代中国文坛的联系、荆楚文化文学传统和地域文化意识在世纪转型期湖北文学中的表现、湖北作家队伍的构成与创作质量的关系、湖北小说诗歌散文创作的基本特色与主要成就等问题。既注意到生活和创作在荆楚大地上的作家的某些与地域文化相关的共性,也充分正视其多元繁杂的特点。充分展示近20年湖北文学成就,指出其某些缺失,分析湖北文学未来的走向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 最风流 醉唐诗

    最风流 醉唐诗

    《最风流 醉唐诗》内容简介:斟一壶美酒,饮完唐诗,醉倒在唐诗里就是一种幸福。万古江山一壶酒,千年岁月现行诗,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十余位资深教授倾心审读。
  •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两情久长时·浓情卷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两情久长时·浓情卷

    亲情是与生俱来、恒久不变的一种情感,也是人世间最无私、最崇高的情感,更是人们渴求无偿付出的一种高尚品质。本书精选了包括许地山、郁达夫、庐隐、柔石、梁遇春以及托尔斯泰、萧伯纳、罗素、尼采、泰戈尔等二十多位中外著名作家的亲情散文,所选作家都以自己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够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情实感,并将他们的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章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内容更加艺术化和人性化。
热门推荐
  • 倾华一世:皇后盛宠

    倾华一世:皇后盛宠

    风晓欣在梦中穿越,来到了千月国,成了千金大小姐。这一世,她要改变,她要把自己重新塑造。上一世的孤独寂寞,让她对生活毫无留恋,这一世,她要的,是亲情、友情和忠诚的爱情!
  • 特殊者

    特殊者

    龙城之下,车水马龙的喧嚣都市,一件惊世骇俗的大案打破了龙城的宁静,整个龙城的警察绞尽脑汁也对此束手无策。这时五名拥有特殊能力,被传承维护龙城安宁重任的神秘人物出现,被公安局长破格聘任成立公法执行组,开始了侦破制裁一系列的嗜血凶手。
  • 王者荣耀王者崛起

    王者荣耀王者崛起

    寒窗苦读12年,他,终究还是输在了高考这一关,不过,庆幸的是,他还有属于他的游戏。王者终究不会泯灭,当秦艺找到真正属于他的地方时,他的光芒不比任何人弱!王者峡谷里,一位王者正在悄然崛起!
  • 学园都市之无能力者

    学园都市之无能力者

    无能力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请看潘木易如何走完这条无能力的路。
  • 有位王子暗恋我

    有位王子暗恋我

    那个男人是个妖精!他有完美的体型,雄厚的家产,矜贵的气质!一不小心爱上了他,再不小心和他圆了房……什么?他爷爷反对?什么?还有一大堆情敌?再反对我就私奔,情敌我一个一个赶走!当她以为她保住了这份幸福,她却不知道,她已经丢了另一个他……明里一个,暗里一个,总有两个男人护着她。
  • 霸魔雄枭

    霸魔雄枭

    写小说,其实爱好是其一,但更多的是为了混口饭吃!试问谁写小说是为了爱好而来的?当然有,但大部分说到底还不是为了钱吗?在起点断更就等于自杀,这点我知道,我不能在起点坚持下去,因为我没那个毅力。跟没那么多的时间耗!我转站了!想要看我后文的可以去百度!我相信我的后文会更加精彩!
  • 我的冰山王子.D

    我的冰山王子.D

    一个刚进入高中生涯的小女孩,闯入了一个冷如冰山的男孩的世界..会发生些什么事呢.?
  • 青城山隐者记

    青城山隐者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篮球之猥琐后卫

    篮球之猥琐后卫

    有时低头看看自己现在臃肿的身材,真怀念上学时的那段岁月。哭过、笑过、打过、闹过、球场上的一点一滴,深记在心。十二个大男孩儿,也曾夺得奖杯欢呼雀跃;也曾痛失决赛抱头痛哭;当一个年轻的生命随着那场车祸魂归天堂,我觉得应该记录些什么。这本小说里,有我,有我其他十个队友,还有已经消逝的许。虽然简介多少有些沉重,但是里面却有几分YY,几分快乐,几分猥琐。唯独没有伤悲,因为——悲伤总会过去。
  • 青玄四兽

    青玄四兽

    上古初期,天地间孕育着四颗晶石,它们散落在这片大陆上,一个早期的人类发现了它们,并利用它们激活了四方神兽,获得了强大的力量,使得这片陆地上的所有人都超脱世俗,拥有异能。原本平静的大陆招来不少心术不正的人关注,正因为这样,力量才已世袭制传承了几代,换了几世的安宁。可这般强大的力量使人萌发了统治世界的念头,他与魔界勾结,放出了恶兽—水龙兽。顷刻间原本美丽的大陆化作泡影,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朱雀、白虎、玄武决定大义灭亲,唯有青龙愚忠效主,但势单力薄,正义还是战胜了邪恶,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所有人都离他而去,神兽各自寻找传人,只有青龙仍追随主人,他扬长而去,留下这样一句“青龙,还好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