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67300000008

第8章 演释不是临摹

本文原载《音乐爱好者》1998年第1期。

大学时代的一位画家好友,对音乐世界中莘莘学子整日埋头于演释古人的、别人的作品,感到大惑不解。“这不就等于绘画中的临摹吗?”他问道,口吻里不自觉带了几分鄙夷。这疑问真可谓一语中的,令音乐家们哑然语塞。稍具艺术常识的人都知道,美术家谁也不能缺了临摹一课,但从没听说哪个大师是专事描摹前人或别人而出名。美术家都是当然的创作家和创造者,无须咀嚼别人来供养自己。听说,现在也有画家在出道前为了混口饭吃,专门临摹世界名画,满足市场需求,赚取些许经济回报,那另当别论。而音乐界却有些艺术家——实际上是大多数音乐家——并不直接从事创作,他们或在黑白琴键上双手飞舞,或持弓操琴在丝弦中切磋,或气沉丹田引吭高歌,一辈子皓首穷“乐”,所奏所唱,均出自他人之手。

依照这位画家朋友的眼光,表演他人的作品,充其量只能是临摹,算不得了不起的本事。古人、洋人或者其他的前人已将音乐写在纸上,只要识得乐谱,将那写在纸上的东西径直用乐器或人嗓“读”出,也就大功告成。但是,稍稍留意一下音乐圈子里的状况,就知道实情恰恰相反。音乐演释家,包括演奏家、演唱家、指挥家,不仅备受尊重,而且盛名与音乐创造家——作曲家平起平坐,有些表演名家的声望甚至大有超越作曲家之势。发烧友谈论着伯恩斯坦的马勒、索尔蒂的马勒,以及新近上市的阿巴多的马勒和布莱兹的马勒;聆听过波戈雷利奇的肖邦演奏,才知肖邦的音乐中还有如此浓郁和深广的血脉;帕瓦罗蒂轻松潇洒的“高音C”一出口,人们不仅原谅了他在舞台上笨重呆板的表演,甚至也暂时忘却了他演唱的到底是多尼采蒂还是普契尼……显而易见,那位画家朋友犯了个不小的错误。将音乐演释等同于绘画临摹,不仅混淆了两者的不同,而且取消了演释的独立艺术品格。作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临画犹如项庄舞剑,本意不在“此”画,而在所临的“彼”画。“此”画只是“彼”画的一种替代,充其量是个不得已求其次的B角。一旦真有机会观赏原作,谁还会认真地在摹本面前驻足?回过头照这个思路再看看音乐,就会发现,音乐有一点与美术(以及文学)完全相异,即音乐没有“原作”。

这个定论看上去有点惊世骇俗。且容笔者申辩。作曲家写了乐谱,当然算原作。但问题在于,乐谱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音乐。乐谱只是死的符号,而我们所谓的音乐,指的是活的音响。毕竟,能看着乐谱就能想象出音响的人属凤毛麟角。就是有这本事的人,在大多数时候,也是要听音乐的。因为音乐的自然本体不是写在纸上的谱,而是鸣响在空气中的声。

这么说,谱子到有点像是临摹,它是将作曲家脑子里想到的声音勉强描摹下来的一种代用品。而一旦要将乐谱变为音响,似乎就很难说什么原作了。不错,作曲家如果有能耐,可以自己将乐谱还原成实际的音乐。如果写的是钢琴音乐,情况大致不差。很多作曲家自小接受键盘训练,都是钢琴好手。自己演奏自己的作品,可称得上“原汁原味”。例如,传说肖邦演奏自己作品,指触细腻如丝,节奏出神入化,果然令众人倾倒。但是,即便真有录音将肖邦当时的演奏保存至今(这在勃拉姆斯、格里格等人已是现实,更不提斯特拉文斯基、布里顿等现代作家的表演录音早已为人所知),我们能说那就是“原作”吗?迟疑一会儿,认真想想——恐怕不能。

仍以肖邦为例。自不幸患肺结核之后,肖邦一直身体欠佳。为保存体力,也因个人趣味使然,他在中年以后很少抛头露面举行公开演奏会。李斯特是个热心肠、爽快人,自告奋勇宣传肖邦,常常在独奏会中表演肖邦的作品。据称,肖邦听了李斯特弹奏自己的作品后,曾对人说:“他弹得比我自己更好。”史料记载,肖邦对李斯特的创作风格很不以为然,认为他太过“粗鲁和草率”(肖邦过世太早,否则听了诸如《b小调奏鸣曲》这样的大作,兴许会改变对李氏的看法?)。但是,对于作为演释家的李斯特,肖邦不得不另眼相看。承认别人演释自己的作品,比自己更具权威,这在乐史上并非新闻。可以想见,对付像《“英雄”波罗涅兹》(作品53)这样“体力密集型”的高难度作品,李斯特那双鹰爪般的大手肯定胜过肖邦羸弱的臂膀。

写在纸上的音符与实现出来的音响之间,一定存在距离,这是音乐演释之所以成为独立艺术的关键所在。即便作乐人亲自“赤膊上阵”,也无法消除这其中的距离。且不论作乐者是否有足够的技巧能力对付自己作品中的演释要求(舒伯特无力弹奏歌曲《魔王》中的连续八度三连音,对着钢琴大为光火,应是个很有名的故事)。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音乐的“原生状态”本是转瞬即逝的流动音响,想将音乐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不仅缺乏可能,也没有必要。作乐写谱,也可算是固定、保存音乐的一种企图,虽有成效,但算不上彻底成功。照爵士乐手看,古典音乐里的这种企图可比之为荒谬的愚望。要音乐一成不变,不就等于扼杀了音乐的生灵嘛!

明智的作曲家其实从来不会奢望自己的作品有一个“钦定”“唯一”的演释。他知道,一旦乐谱写成,到表演家手中,这乐谱该如何转换成具体的声音,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有些作曲家甚至鼓励表演家,在自己乐谱中找到与原先自己设想相左(但确有道理)的演释方式。例如肖斯塔科维奇,在穆拉文斯基排练自己的交响曲时,不仅很少干涉这位好友的处理,而且在碰到意见相异的当儿,还常常听从穆拉文斯基的劝告(不过,他后来在那本著名的回忆录里又似乎心生后悔,不该如此“耳根软”)。当然,音乐史中也充斥着作曲家与表演家之间的种种不快。据传,身高马大的亨德尔在伦敦排演自己歌剧时,一位漂亮的女歌手在演唱时自命不凡,背离乐谱高歌一阕俗丽的炫技花腔。生性火爆的大师顿时大发雷霆,威胁要将此女子扔出窗外。

可见,作曲家写下谱子,他心目中所想象到的音响与演奏家经读谱后所实现的效果,两者之间绝不会全然等同。再说,古典音乐的演奏家可谓千千万,各自对同一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千差万别。更进一步说,大多作品的作者早已作古,尤其十九世纪以前的乐人,很少在乐谱上清楚写明对演释的具体指示,恐怕谁也不敢断定作曲家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声音。这倒为现今的演奏家提供了创造的空间。比如巴赫的原稿,除了光秃秃的音符之外,什么也没有。速度、力度、连断法、句读连线等等对演奏家而言极其重要的指路牌,一概阙如。表演家不得不从当时的史料中,从巴赫给儿子指导的只字片语中,从传承下来的演释习惯中,寻找“正确”的演释方式。剩下的就只能依靠自己的直觉、趣味和美感判断了。虽说大名鼎鼎的古钢琴家兰多夫斯卡曾宣称,别人都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演释巴赫,而她的演释是遵循着巴赫本人的方式。但此话毕竟只可当作比喻,不能照字面意思直解。至于怪杰古尔德,如果宽厚大度的老巴赫活至今日,没准对他那种神经质的节奏冲力和寒光闪闪的线条交织也会不以为然。没有谁会真的相信古尔德是老巴赫派到二十世纪的代言人,但谁也不能否认古尔德手下的巴赫是最有创造力的演释代表。

诚然,演释中的创造不能超越界限(古尔德大概走到了最边沿?)。像十九世纪浪漫派的做法,随意删改、增补原谱的习惯,到了二十世纪遭到激烈指责,近来已基本销声匿迹。不能改动作曲家的谱面符号,又要在其中发挥自主的决断,演释家的任务也许很像翻译家在两种文字转换间对“信、达、雅”的追求(难怪傅雷会有其子傅聪,而且对钢琴演释会达到如此精深的理解!)。可惜的是,音乐演释如果不动脑筋、缺乏灵性,也容易掉入“照本宣科”的俗套。只要有这般或那般的技巧能力,照着谱子往下走就是了,既无气韵,更无创意(近日不断有报道说,国内外国文学翻译中粗制滥造、剽窃抄袭现象日益增多,不知傅雷先生九泉之下做何感想)。这种情形不仅在学生的演释中屡见不鲜,就是在所谓名家的独奏会和唱片中也比比皆是。在这种时候,演释不复为艺术,恐怕连临摹的资格都够不上了。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岁月的痕迹,吉他

    课外雅致生活-岁月的痕迹,吉他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保安腰刀的基本知识。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人民独具民族特色、体现民族气派的随身佩刀,是保安族历史上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手工技艺,也是保安族人民历经数百年岁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锻造出来的民族文化瑰宝。它?铸着保安族人民的智慧和才华,见证着保安族形成发展的历史,反映着保安族的历史传统、民族精神和文化风恪,蕴含着保安族人民特有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想象力和创造力,堪称保安族的文化象征、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作。
  • 铜鼓鉴赏及收藏

    铜鼓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中国独立电影导演访谈

    中国独立电影导演访谈

    “独立电影”的概念来源于20世纪中期的好莱坞,与“制片人电影”相区别。后者的目标完全瞄准市场,期望获得最大的利润,同时电影的制作和拍摄也有充足的资金。而独立电影导演的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向我们展示了主流电影之外另一种叙事方向和叙事的可能性。本书历时三年,深度采访中国16位独立电影导演,是一本充分展现、深入探讨、细致研究中国新生代电影很有价值的一部书稿,对于中国当代影像文化极具研究、赏析和参考价值。
  •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技巧指南(家庭实用生活百科丛书)

    摄影是一门随着传统摄影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摄影应用科学,它以摄影光学、摄影化学和电子技术为基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拍摄体系。本书主要介绍了摄影基础知识。给摄影爱好者带来了福音。
热门推荐
  • 凤凰山下的硝烟

    凤凰山下的硝烟

    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至一九四五年,凤凰山游击大队和劳苦大众,在跟地主老财及日本帝国主义之间坚苦卓绝的斗争中,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这段历史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教育我们下一代勿忘历史的教训呐!(此书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
  • 逍遥火痞

    逍遥火痞

    他不是一个野心家,却成就了最贪婪的梦。他不是一个思想家,却成就了最纯粹的命。他的命,简单而华丽。他的情,质朴而高尚。
  •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飞行三界通微内思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国之名将终结者

    三国之名将终结者

    三国是个将星云集的时期,能人异士层出不穷,可是有很多名将却死的默默无闻,比如江东吕蒙,鲁肃病死家中,陆逊被孙权逼死,张飞死于小人之手等等。为将者当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为荣,而不是死于阴谋和病痛上。
  • 超越神魔

    超越神魔

    穷?没出息?没有理想的亲情?没有理想的友情?没有理想的爱情?如果是你,你该如何面对?现实很的确很残酷,生活的确很无奈。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人才会被上天眷顾吧?这个世界那么多的不快,那就到另一个世界做一个让所以人都嫉妒,羡慕的人上人吧。
  • 月色少女

    月色少女

    同窗几年,她一直是娇嫩的花,经不起风吹雨打。有闺密的关心,有爱人的呵护。一朝醒悟,却发现:她所在乎的人,为了她,被伤的鲜血淋漓。不!娇嫩的花不复存在,却而代之的是坚韧的草。以前伤害过她和她在乎的人,她必将十倍百倍的去奉还!家境贫穷的沫澈雪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省重点高中:迹佳高中。却在开学当天被闺蜜梁筱雨诬陷成考试作弊而被赶出学校。后来在学长萧逸枫的帮助下重回学校,并暗中调查诬陷她的人。没想到,那人并非梁筱雨,而是她的学姐-余雪霏。而在这背后,竟有一个天大的阴谋……《月色少女》QQ讨论群:366936074。(推荐精品好书:《卿露缘》)。本小说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请勿转载或进行改编创作。
  • 独步洪荒的岛主

    独步洪荒的岛主

    小小岛主,洪荒独步,万族争锋,宇内纵横,系统在手,天下我有。六魂:我还是希望系统不要再坑我了,我在此提出严正抗议。系统:抗议无效。
  • 观妓人入道二首

    观妓人入道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月无枫等

    月无枫等

    是一个曾经被朋友和喜欢的人背叛后回来讨回以前所受的痛!以前的她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在外人看来冷酷的女孩,但她心里一直住着一个温暖的的小女孩~曾经被懂又被抛弃,闺密抢了自己喜欢的人,家人觉得丢尽脸面,就把毫无能力的她丢在国外,不给钱,不给权!她恨~所以回来了期待吧!~~~~~很短的一个小说~
  • 同床不共枕:丫头,王爷要定你

    同床不共枕:丫头,王爷要定你

    初遇,他拿出一张白纸黑字的卖身契在她眼前晃了晃:“这是你的卖身契,给本王看清楚了,从今往后,你就是本王的奴隶,没有本王的许可,不许踏出王府半步!”“卖身契?一定要卖身吗?能不能卖点别的?”她小脸轻蹙。“除了这个没用的身子,你还有别的可卖吗?”他鄙夷……突然,她一夜长大,他欣喜不已:“丫头,你现在是不是应该履行‘卖身’的契约了?”“怎么履行?”她不解。他一翻身将她压在身下,覆上她娇艳欲滴的樱唇,手在她玲珑有致的身上游走:“那就让本王好好教教你。”……等一切,落下帷幕,他深情的将面目全非的她拥入怀中,自袖中抽出一张纸;“既然签下本王的卖身契,那就一辈子再也别想逃,不管上天入地,本王都决不会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