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67300000064

第64章 “专业乐迷”自白录

本文原为杨燕迪音乐散文集《乐声悠扬》跋语,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本人的社会身份是所谓“音乐学者”,也就是一般所称的“音乐理论工作者”或“音乐学家”。但在内心中,我一直自认是个“专业乐迷”,即professional music lover。既为“乐迷”,通常专指“业余爱好者”,因而“专业乐迷”一语,不啻是个自相矛盾的“悖谬”(paradox)。从事“音乐专业”,同时仍“迷恋”音乐不能自拔,可能这在从事非音乐职业的“正牌乐迷”看来,不仅有点可笑,而且还少了几许“业余爱好”应有的刺激与新鲜。

除此之外,本人因为职业的关系,在音乐学院里从事教学与研究,因而该算作是彻头彻尾的“学院派”。“学院派”一词,在艺术界内和音乐圈中,并不是什么好听的褒誉,它所让人想起的,无非是些迂腐的笑柄和僵硬的陈规。当年,还未出道的一个意大利乡下小伙子投考米兰音乐学院,终因正统“学院派”教授们的一纸所谓“缺乏音乐才能和正规训练”的判决书而被拒之门外。谁料想,日后这位名叫威尔第的“乡下人”竟然成为意大利歌剧的泰斗人物,米兰音乐学院的“学院派”们一定为此尴尬万分。二十世纪的中国,出于异常的意识形态挤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音乐界中的“学院派”往往被视为“脱离群众”“孤芳自赏”的“另类分子”。因而,直至今日,无论中外,似乎还没有哪位音乐家由于自己的“学院派”身份而感到有什么特殊的光彩。

一边是近乎“悖谬”的“专业乐迷”自我定位,另一边是“身负恶名”的“学院派”音乐家身份,本人从乐,可谓“腹背受敌”,窘境由此可见一斑。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也不时感到这其中所存在的紧张与压力。专业圈内,直至今日仍有很多“专业乐人”对书斋里的所谓“学问”与“研究”鄙夷不屑,“音乐学家”因而一直是音乐界的“边缘人物”,身份和功能都显得非常暧昧。而广大的普通乐迷,他们对于音乐的高强度投入以及鲜活的切身体验,常常会令“专业乐人”们感到汗颜。

我在整理《乐声悠扬》一书中的“音乐笔谈”时,突然觉得,这些文字也许均出于自己一种下意识的期望:企图证明“专业乐人”——更进一步说是“学院派”的音乐学者——在“迷恋音乐”时不仅同样有可能保持“正牌发烧友”的“热度”,而且也许有可能具备更多的“专业视角”与“历史维度”。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论,“爱乐”是“理解”的先导,而“理性识见”是“感性体验”的保证(如我在《何谓“懂”音乐?》一文中所述)。“仅仅感受音乐而不思索音乐会失去音乐的真髓,仅仅思索音乐而不感受音乐便丢掉了音乐的灵魂。”——我写在《音乐断想》一文中的这句话,其实是指导《乐声悠扬》一书所有文字写作的“主导动机”。

用文字捕捉音乐,实际上“危机四伏”。音符与文字,音响与语言,两种表达媒介,各自遵循着不同的逻辑与规范。“语言结束之时,正是音乐开始之际”,这句耳熟能详的老话,一语道破了语言在音乐面前的无奈。因此便可以理解,为何在专业论文中,对音乐的说明大多以“干冷”的结构技术分析为“正宗”;在很多时候,语言“回避”着音乐,历史背景资料式的文字写作替代了对音乐作品本体的关注;而在乐迷朋友的诸多赏乐文章中,充盈着强烈的感受、花哨的辞藻与无羁的联想,文采斐然,但似乎偏离了真正的音乐“客体”。由此在文字与音乐两者关系上,引发了最为极端的“取消主义哲学”:其源出自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著名的“箴言定律”——“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

然而,我始终固执地相信,文字与音乐,类似音乐演释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关系。文字是对音乐的再度诠释,音乐中的某些特质必须通过文字的解析才能得以揭示。英文中“interpretation”一词,既指音乐表演的演释,也意味着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批评实践,这个语言现象绝非偶然。《乐声悠扬》一书中所收集的这些文章,也许并没有企及“诠释”的境界,但它们作为我个人的一些尝试,如果令读者感到,文字确是在真正地“触及”音乐,便已足矣。

应该感谢我的好友——编辑李章,是他在1994年夏的约稿邀请,使我开始了这种“非学术性”的音乐散文写作历程,而且至今一发不可收。回想当时,正是那篇发表在《音乐爱好者》上的《无言的恳谈——漫话室内乐》,使我隐约意识到,用文字诠释音乐尚有很多未知的可能性。很快,我就感到了这些针对乐迷朋友而写的文字的“反作用力”——自己的笔端似乎获得了某种“解放”。原先很难在学术论文中得到释放的“听乐”“思乐”和“爱乐”心得在此得以“幸存”,我也通过这些文字的写作,趁机梳理一下自己的音乐思路。附带的一个益处是,这种类型的文字写作逼迫我转换和改善文风,原来自己所习惯的“论文八股”和“食洋不化”的“翻译腔”,终于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改善。

同类推荐
  • 今世果报 敦煌壁画因缘故事(敦煌文化丛书)

    今世果报 敦煌壁画因缘故事(敦煌文化丛书)

    本书分为因缘故事篇和研究篇两部分,其中包括《小沙弥守戒自杀因缘》、《微妙比丘尼受难因缘》、《五百强盗成佛因缘》等23个故事和《敦煌石窟中的因缘故事画概述》。
  •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煮文嚼画

    煮文嚼画

    本书作者从历代画家常撷之入画的某一种题材入手,阐述其文史渊源、民俗特征、审美导向,旁征博引,给人以诸多方面的知识。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欣赏篇·宋代风范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欣赏篇·宋代风范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 中国艺术史

    中国艺术史

    本书讲述了我国在绘画、书法、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曲等各个方面的艺术成就。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超级教师

    重生之超级教师

    一次车祸后,男主角王一鸣突然拥有了预知未来的超常能力,并利用这种超常能力救下神秘人物,在神秘人物在引导下,他开始在在职场和诡异的金融市场中呼风唤雨……
  • 《怪胎》

    《怪胎》

    我崇尚那方乡土,以虔诚的姿态去感应。说着乡土的话题是舒服的,写着乡土的文字也是有意义的。收录于这部中篇小说集中的作品,就是这样结构形成并发表的,有的还获过奖。
  • 终极预言者

    终极预言者

    人生,就是这样,起起伏伏,捶胸顿足。而伍森的人生,在经历了雷劈和死而复生之后,竟然开了两个外挂!英雄救美,玩转钱权,还有什么是不能的?
  • 七日异地恋

    七日异地恋

    维持一段感情的要素是什么呢?信任或者包容吗?异地恋,别人成对出现时,你只拥有手机和远在别处的温度,也难怪很多感情败给距离。其实分手每天都有,有人天天见面而分开,有人相隔万里也没分手。不靠谱的或许不是时间距离,而是人心。只是如果你还相信,他还坚持,那就坚守下去。经得住考验的一定是珍贵的,希望时间走到你们那一站。
  • 西游新解传

    西游新解传

    当八十一难都是局,当降妖除魔只是一场戏,孙悟空还是传说中那个英雄吗?当众生已成为神仙眼中的草戒,当所有的妖魔都是神仙所化,一句‘’普度众生‘’还是取经真正的理由吗?一切尽在《西游新解传》
  • 树荫下的微笑

    树荫下的微笑

    “只想守护她”“只想依附他”“在树荫下的瞬间永恒,只要有你就可以了”
  • 执掌天河

    执掌天河

    小小水神,搅动天地乾坤……一介书生王可,被仙师所害,化而为鬼。后得靖江水府传承,惩恶扬善,保一方平安,得民众爱戴,终成一方水神。王可发现,只要香火或实力足够,水神也是可以不断进阶的。水神、海神、洋神,甚至还有天河神、星海神……王可的成神之路,充满了艰辛和血泪,也充满了欢乐与惊喜,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古代民众生活与上古神话的优美画卷……
  • 迪亚欧

    迪亚欧

    你说啥子?冬天是个人?情绪可以当分身术使唤?背着妖刀的小姐姐很可怕?“规则”是傲娇的萝莉?离苏七这么帅气的小哥哥远一点?不要靠近眼镜恬逸?你你你,什么意思……一路懵逼的蓝毛混血,在被蠢萌队友坑了一次又一次,最终,迎来了……
  • 果绿阳关季

    果绿阳关季

    该作品是许多微型小说所合成的一本书,可以无聊时打发一下时间
  • 天堂战队

    天堂战队

    “准备好了么?等下我们就按照分配好的方案,杀掉这个boss。”看着不远处那匹卧在地上浑身长着金色毛发,站立时肩高足足可以比拟一个成年人,有些不怒自威的黄金战狼,我对面前的四个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