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67300000042

第42章 “美学”不等于“审美”

本文作于2006年11月9日。原载杨燕迪个人博客“音乐人文笔录”,未曾公开发表。

西文aesthetics一词,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地被翻译为“美学”。而“美学”一词,也就大摇大摆地闯入了诸多有关艺术的言谈话语之中,这带来了不少问题。

众所周知,该词原本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研究感性如何可能成为一种自足的认识。美的现象由于是最典型的感性认识对象,由此“感性学”也就堂而皇之地等同于“美学”。后来,又由于艺术是“美”的主要代表,“美学”也就基本上等同于艺术哲学——即研究艺术怎样如其所是,以及为何如其所是。如此看来,“美学”就是指那个研究“美”的“学问”和“学科”,故名“美(的)学”。

但是,在西文语境中,aesthetics除上述这个“美(的)学”的意思之外,它还特指那种对事物本身(特别是对事物的形式和表象)凝神观照的感性状态。这种特别的经验我们称之为“审美”经验——也就是艺术作品(以及美妙的自然)让我们完全忘却一切功利目的而心醉神迷的那种感性体验。

于是,aesthetics就同时具有两个几乎完全相反的意思:一方面,它特指理性化甚至是哲学化的理论思辨学科——“美(的)学”;另一方面,它还意味着那种在现代性进程中得到社会认可并获得普遍尊重的感性文化范畴——“审美体验”。

然而,如果在西文表述中,这两方面的意思可以同时并存,则在中文语境中,这种不加区别的使用就会造成混乱。例如,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某某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出某种独特的美学追求。”或者,“在技术分析之后,我们应该进一步从美学角度研究音乐作品。”

这两句话各是什么意思?难道第一句是说,艺术家要通过他的作品讲述某种哲理化的美学观念?难道第二句是说,我们应该在作品的结构分析之后,还要在作品中寻找某种理论化的美学原则?

当然不是。艺术创造的根本目的从来就不是理论表述。研究音乐,也不是为了从中找到什么美学定理。

那么,为何产生混淆?我的看法,是因为感性意义上的“审美”被混同于理性意义上的“美学”。因此,在中文语境中,最好严格区分“审美”和“美学”两个不同的术语。

由此,我们可以说,作曲家一定有自己的“审美”追求,但完全可以没有确定成文的“美学”——如,贝多芬有明确无误的审美意念,但谈论“贝多芬的音乐美学”则是无的放矢(与此相反,瓦格纳则建构了自己的美学理论)。我们也可以说,除了作品的技术性结构,作品的审美意图和审美境界也需要研究者关注——但这种关注,恰恰不是要求研究者去构造理性化的美学理论,而是要求研究者调动全部的感性能力(以及理性储备),用心灵和智慧去体察作品。

上述感触,来源于我的翻译经验。这说明,在采用西文和采用中文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表述两种不同的经验。也就是说,同样的经验实际上不可能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不同,经验就不同。或者说,一种语言只能捕捉到某一经验的一个侧面。换个角度看,语言的这种局限性恰恰是它的创造性所在。语言不仅仅是经验表达的工具,它本身就是经验,更准确地说,它创造着经验。

同类推荐
  • 世说锋语——丑辑

    世说锋语——丑辑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如果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故事集的话,《世说锋语》则是刘世锋一个人用博客、作品自己记录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
  •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据甲骨文记载,羌族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夏商时代,被誉为“民族活化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族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灾难,羌族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给这个历史上本就灾难深重的民族和勤劳善良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抢救羌族文化成为当务之急,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任务。本书集中介绍了羌族的音乐、舞蹈、刺绣与建筑。共分五章:羌族概况,羌族音乐,羌族舞蹈,羌族刺绣与建筑,羌族民歌、歌舞谱例分析。
  • 一样悲欢都是离合——论中国电影的叙事结构模式

    一样悲欢都是离合——论中国电影的叙事结构模式

    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艺术,当有数万年的历史了。数万年来,艺术与人类同在,成为人类生命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酿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数千年来,中外有关艺术的研究着作汗牛充栋。这些着作均为一代代学人感受艺术、品评艺术、思考艺术规律的结晶。时代发展到今天,艺术的创造、接受、传播以及艺术史的梳理、艺术理论的探索仍然需要学人孜孜以求。
  •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重点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艺术叙事”、“现代性体验”、“艺术生产”和“艺术接受”等几个主要方面来揭示和阐述改革题材电视剧审美现代性的内涵与特质,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研究的新探索和新尝试。改革开放30年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生巨大变化的30年。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一种典型形态,改革题材电视剧以其影像表意系统,生动、形象地表征了世纪转型期人们精神历练的诗意轨迹,成为了“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
  • 我和艺术——大家小品经典丛书·宗白华卷

    我和艺术——大家小品经典丛书·宗白华卷

    《大家小品丛书》选收了现当代最经典的名家名作,它们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而且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阅读这套丛书不但能提高你的文学修养,也能让你对这些现当代名家的心经脉络有个大致的了解。学者作家写的性灵小品文,往往于细微处见真性情。本书收录了宗白华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这些作品或记事或抒情,或写景或议论,大至宇宙人生,小至个人琐事,坦率地表达个人思想志趣,淋漓尽致地宣泄内心感受,真实地记叙所见所闻。格调高古,风神澹泊,香远益清。所谓“高怀同霁月,雅量洽春风”用来形容宗白华的文章甚为贴切。
热门推荐
  • 家有妖狐

    家有妖狐

    陈家,世代捉妖世家。陈萍,陈家最优秀的阴阳师,年仅十八岁的她,来到了校园,遇到了他。他是一只修炼了500年的妖狐,一句话,让他们相识,相知······到相爱。人妖相恋,他们的结局又是如何:是长相厮守,还是两地相望······请加QQ群:115848371还有幽爱的QQ:沉默的人,冰冷的心,1325610004。
  • 医妃嫁到,邪王轻点宠

    医妃嫁到,邪王轻点宠

    风萧萧作为超现代的天才古医学的领军人物,命中注定有此一劫!待她穿越而来,便被迫替嫁出嫁给最最恐怖的九王。他们达成共识,在相处的时间慢慢的推移,两个人开始心有灵犀。时间推移,当他的脸被治好之后,他们的合作已然结束,但是他们的关系该何去何从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得之不易

    得之不易

    冯子繁好几年前就想把俞青占为己有了,奈何其芳心所许他人。但没关系,正当手段没用,那就先用点其他手段把她的名字填进户口本。至于心嘛……到时再说吧!先婚后爱的都市故事。
  • 《十块钱》

    《十块钱》

    故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小杨因为十块钱的心结迟迟不答应女友小婷婚事,导致两个人感情出现危机。后来小杨终于鼓起勇气决定告诉小婷事情的原委,但是他能等来小婷吗?
  • 连体女婴地府闯关记

    连体女婴地府闯关记

    对于普通魂魄而言,投胎之路可谓不费吹灰之力,就是走一个流程而已;可是对于异类魂魄,她们的投胎之路可谓曲折异常,看本文的女主角连体女婴是如何突破重重困境,在地府中开辟出新天地的。
  •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和老爸30年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和老爸30年

    冯小刚、张国立、王铮亮、何炅、姚晨、柳岩含泪推荐,讲述一个普通家庭三十年岁月变迁和亲情往事。从1岁的“小米豆”,到30岁的“大萌子”,北京女孩赵萌萌的身边,总有父亲的陪伴,她的母亲则在旁边充当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了父女俩的30年。30张照片记录了30载年华,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让观者动容。
  • 玄帝冥石

    玄帝冥石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妖吗?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存在,是平凡的,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修炼。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九尾狐与冥石的恋爱
  • 敲开高校之门——成功高考的必备常识

    敲开高校之门——成功高考的必备常识

    本书信息丰富、全面、客观、权威,从高考的基本知识点开篇,通过名词解释、报考疑难问题解答、招生政策以及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说明。详细介绍了我国目前的各种高考招生形式以及如何区分其他的教育形式。在书中,编者们针对高考期间招生诈骗多发这一现象,专门用一个章节来揭露高考招生的骗局,希望家长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避免被骗。同时,为了让家长和考生在填报志愿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信息参考,还在书后附有《全国高考填报志愿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光盘,系统包括了我国近1800所高校的详细介绍、招生专业、专业介绍、招生章程、联系方式,既包括了报考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又是一本实用性和指导性都非常强的参考书。
  • 暗影之下vs沐浴阳光

    暗影之下vs沐浴阳光

    孪生姐妹,双生之花,一个沐浴阳光之下,一个身在暗影之中,偏偏穿越成见不得光的那个。前世便不能在阳光下做人,今生还要活在黑暗中?我命由我不由天!梦魇与现实纠葛在一起,是否能无憾今生?跳下诛仙台的红衣女子,惊天爆炸中消逝的芳魂,名动京师的霓裳舞姬,是谁用温柔的眼眸看了三生三世?是谁温暖那冰冷的心?……上穷碧落下黄泉,唯愿君心似我心。
  • 宁夏贺兰山森林资源

    宁夏贺兰山森林资源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始终将资源保护管理及防火工作作为第一要务,始终把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作为改善自然生态状况的重要任务来抓,为改善贺兰山生态状况作出了重大贡献。根据贺兰山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特点,不断加大封山育林力度,一代又一代“贺兰山人”为了保护贺兰山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了把贺兰山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乐园,他们常年坚守在贺兰山上,顶酷暑冒严寒,不怕苦不怕累,为贺兰山的生态建设事业贡献了青春和才华,对贺兰山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