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67300000036

第36章 中国音乐评论现况判断

本文原系《中国乐评人手记》前言,邵奇青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近年来,不时听到议论甚至抱怨,认为中国的音乐生活中,缺乏音乐评论的声音。为何如此?

笔者不揣浅陋,尝试对原因归纳如下。

首先,音乐生活尚欠发达。音乐评论作为一种特定的著述类型,其兴旺与音乐生活的发达共生共荣。或者更准确地说,音乐评论的发展内置于音乐生活的发展之中。正如肥沃的土壤才能养育参天的大树,只有多样和多元的音乐生活,才能孕育活跃而活泼的音乐评论。而中国当前的音乐生活,即便是在京、沪、港、穗这样的“大城市”,似乎也还不能用“丰富多彩”来形容。因此,汉语世界中音乐评论的羸弱,看来有其必然。

其次,一般公众对音乐的文化含量与精神品格尚没有足够认同。音乐评论的存在理由是,公众希望通过评论文字,进一步了解和知晓音乐现象、音乐作品和音乐演出的品质与意义。为此,尽管音乐评论的写作似乎是评家的个人行为,但音乐评论的指向却具有明显的公众性。就中国的当下状况而言,由于一般公众对音乐(特别是所谓的“严肃音乐”或“古典音乐”)的卷入不足,对音乐中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关注不够,从而导致音乐评论滑向“边缘”。

又次,公共媒介和出版领域在音乐评论方面尚缺乏有效的制度建设。究其源头,音乐评论作为一种“现代性”产物,并非自古就天然存在,而是随着十八世纪以来近现代“公共舆论空间”(特别以报纸、杂志等公共媒体为代表)的产生,顺应社会音乐生活的需要,逐渐生成的一种特殊“职业行当”,并已在发达国家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作体制。例如,重要的综合性大报(如德国的《法兰克福汇报》、英国的《泰晤士报》,美国的《纽约时报》等等)和主要的文化杂志(如美国的《纽约客》、《新标准》等等)都会特邀具有专业水准的职业评家担任特约专栏作者,并辟出定期的专门版面。这种体制在保证音乐评论的质量、效率和特色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在中国眼下的报刊体系中,能否实施这种制度,目前似乎还无法预见。

再次,具有全面素养和广泛影响的音乐评论家群体尚待形成。从广义角度看,音乐评论家的社会身份,其实是特定社会中音乐意识的公共代言者。在理想的和健康的音乐生活中,公众期待音乐评论家对音乐实践和音乐事件提出权威、公正的论断与意见,并通过这些论断和意见,进一步获得精神引导和文化滋养。反过来,音乐评论家有义务对公众负责,通过自己的识见和判断匡正是非、辨别高下,并借此影响公众趣味与审美导向。在这其中,音乐评论家的个人资质就成为关键性的指标。而在当前的中国,同时具备音乐素养、审美敏感、深厚学识、辛辣文笔、广阔视野、文化理想和社会关怀的音乐评论家,确乎还为数太少。

最后,音乐评论的内在理路和理念尚待廓清。在这一方面,摆在人们面前的更多是疑问,而不是答案。例如,一般所言的“音乐评论”,和似乎具有学术意味的“音乐批评”,以及近来已经成为大众用语的“乐评”,这几个术语概念之间,到底是同一关系,还是相异近邻?西方国家中所谓“学院式批评”(academic criticism)和“报刊式批评”(journalistic criticism)之间的分野,是否有必要在中国的语境中重申?事件回顾式的“报道”(review)与深度解读式的“批评”(criticism),两方之间应该合作,抑或分离?新作首演,旧作重温,表演诠释,这几个日常音乐生活中最多见的类目,在音乐评论的天平上究竟孰轻孰重?至于音乐评论的对象、任务、目的、方法、文风、要求、指向……可以说,针对所有这些问题,都还需要进行思索、对话、商讨和论辩。

在上述的背景框架中,《中国乐评人手记》一书面世的意义就凸显出来。在某种意义上,此书实际上是对中国当前音乐评论现状的扫描和概览。尽管选入的评家和篇目并不见得完备和完整,但其中所论、所谈、所议、所思却大致代表着当今中国音乐评论的风向、风尚、风气和风格。有意思的是,纵观书中的评家,似乎还无一人堪称是“职业的”正式音乐评论家——他们或是媒体“老记”,或是学院教师,或是专业乐手,或是业余“票友”。但也就是这些“业余的”音乐评论家,在当今的中国乐坛中,充当着第一线的音乐评论“专业”前锋,以他们各自迥然不同的角度和文笔,关心中国音乐的进程,审视音乐事件的得失,提升音乐听众的乐感,改善音乐生活的质量。

中国的音乐评论,尚任重道远。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贝多芬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贝多芬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玉器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玉器鉴赏及收藏

    玉器收藏是一件雅俗共赏的事。玉器是国宝,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的见证。几乎每一件玉器的背后,都凝聚着文明与智慧,述说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 看名画的眼睛.2

    看名画的眼睛.2

    《看名画的眼睛2》,精选14幅西洋传世名画,均为印象派到现代派美术史中的代表作,包括《撑阳伞的少女》、《呐喊》、《亚威农少女》等,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创作意图全方位、多角度深入解读画作本身及画家生平,带你看懂每一幅画,分享喜悦与感动。图文并茂的解构带你观察这些画作的细微之处,仿佛就站在图画面前,亲眼品鉴传世佳作的无穷魅力。
  •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中国民族音乐欣赏》主要内容包括:泠泠七弦悠悠古韵——古琴、渔舟唱晚流水高山——筝、千重钩锁撼金铃万颗真珠泻玉瓶——箜篌、猿鸣雪岫来三峡鹤唳晴空闻九霄——琵琶、落盘珠历历摇佩玉铮铮——阮、玉指双钩承弦鼗却从绝塞识风流——三弦、形似柳叶声如筝琶——柳琴、或在剧院或在歌场——月琴、烽火耀长城秋月照汉宫——二胡、两岸风光好曲奏迷胡调——板胡等。
  •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本书提出即兴发挥、临场应变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简要介绍了几种临场应变的综合技巧之后,全书从开场导入、话题进行、即兴采访、受众交流、嘉宾把握、困境解围等方面列出了节目主持中可能出现的50种场景,并通过大量实例来说明应对技巧和处理原则。比如电台直播中接到恶意电话的应对策略等。
热门推荐
  • 人族之仙

    人族之仙

    仙……一人一山为仙。仙之意为守护(他为红颜而化身为魔,他为红颜而不成仙只愿在轮回中寻回她)一字可守护,一字可横扫八荒……几世轮回他超越了最为巅峰时的自己带领人族成为宇宙中最强种族之一
  • 百鬼踏青图

    百鬼踏青图

    少年郎交友情多,妖魔鬼怪狐黄蛇。红尘缘起追前世,梦回千古得宝图。
  • 飞越彼岸

    飞越彼岸

    2003年10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宣布:“为促进双方商界合作,中方建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中国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一项实际行动,这一建议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并写入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里。在这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同时建议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2004年11月3~6日、2005年10月19~22日,第一届、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高规格、成功地举办。
  • 天芒大陆

    天芒大陆

    一位拥有超能力的少年转世到了异界……拥有超能力的他如何在异界生存如何成为让神魔颤抖的强者……一切尽在本书当中。
  • 乱世俏医主

    乱世俏医主

    她是从‘时间空洞’中落下的穿越女;他是冷酷无情、嗜血,有着倾世容颜的王爷;她们在一场刺杀中相识了;他爱他,却不接受她,怀疑、冷落、禁锢她;她爱他,却每时每刻想着离开他。命运注定让他们之间产生一场妖娆隔世的情感纠葛,哪怕是穿越千年的蓦然回首的等候;那相隔的时空,即使是花开的灿烂注定在繁华过后是滑落眼角、心的零落,我愿,陪你海角天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灵曜苍穹

    灵曜苍穹

    一位腹黑的少年,一个异世的战魂,一条充满荆棘与鲜血的道路,一段流传万载的封神传说。看少年如何踏着鲜血与尸骨迈上顶点以手中长枪,破尽邪魔万千凭心中魂灵,灵曜苍穹万界
  • 畅销甜心:买一送一

    畅销甜心:买一送一

    喝醉了就不会疼,她醉酒被劫身,任他摆布。醒来惊觉不对劲,立马写了道歉信,帅哥抱歉,是我强占了你。糊涂姑娘“畏罪潜逃”,五年转身成为糊涂妈咪,再见当初的“受害者”,为表歉意再免费赠送一次。什么?你要娶我?赶紧穿好衣服,人情归人情,结婚请排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妖怪传说

    妖怪传说

    千年前,自魔三公主陨落,妖魔两分。前世的她爱得执着而辛苦,却换来了一死。今生,软弱既然不能成借口,那么背水一战又何妨。
  • 守护甜心之血色蝶舞

    守护甜心之血色蝶舞

    “为什么!为什么不相信我!”亚梦在大雨中哭泣。“孩子……你想复仇吗?”一个犹如黄莺出谷般好听的声音响了起来……------ps:简介无能,请多多关注本书内容。
  • 不知路

    不知路

    出发,单纯的字眼,其间不知包含着多少酸甜苦辣,时过境迁,又有多少青春不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