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67300000017

第17章 读彼得·基维

本文作于2010年8月18日。原载杨燕迪个人博客“音乐人文笔录”,未曾公开发表。

粗略阅读了美国哲学家彼得·基维的《纯音乐:音乐体验的哲学思考》的中译本徐红媛、王少明、刘天石、张姝佳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感觉正负对半。

此书正面意义还是不少。因出于分析哲学传统,作者在看待和讨论问题时的明确、逻辑与细致特别值得国人借鉴与参照。书中对任一概念、术语和范畴的界定均极为精确,从不含糊,虽有时不免烦琐,但对于理清思路、推进思考十分有效。全书的中心命题是针对“纯音乐”(也即没有标题内容的纯器乐作品)的感知、聆听和理解,不仅批判性地考查了诸多前人的理论观点,而且提出了诸多有趣的洞见和新思。特别如聆听和理解纯器乐,关键在于感知和认知音乐语言运作的内在奥秘,而不是在音乐中读解“再现性”内容或在情感上与音乐形成共振——在说明聆听纯音乐的内在机制的某些根本问题上,此书提供了非常内行和准确的说明。

但是,正如此书书名所暗示,针对“纯音乐”的分离和“纯化”造成了作者视野的狭小和局限。开篇第一章“Why Music?”(中译为“为什么有音乐?”)从论证为何没有味觉、嗅觉和触觉上的纯形式艺术(音乐)入手,不仅路径奇怪,而且问题也显得琐碎无聊。之后,作者用整个一章的篇幅(第三章)论证纯音乐之所以引发我们的兴趣,绝不是由于音乐类似某种生理快感的刺激物——这种论证几乎像是用大炮打跳蚤,令人迷惑是否有这个必要?在“音乐的深度”(第十章)中,作者或是头脑简单地将具有高超对位性技艺的音乐作品归为深刻的作品,或是滑入不可知论的困境,认为很难找到真正合理的理由来为音乐作品的深刻性辩护。

总的来说,该书暴露出英美分析哲学学派的一个通病,即谈论文化现象脱离历史和社会的更大关怀,仅仅就事论事,因而常常给人以“钻牛角尖”的感觉——不妨参考,也在这里大力推荐,另一位英国音乐哲学学者莉迪亚·戈尔的《音乐作品的想象博物馆》罗东晖译,杨燕迪校,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针对英美分析哲学有关音乐作品本体论上的争论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通过自己关于音乐作品概念的深入研究,积极纳入了更多的历史文化视角。但在当前的中国(特别是中国的音乐美学界),彼得·基维的这种冷静、扎实而理性的学术风格,针对国内常见的比较浮夸、空洞和随意的论说方式,依然具有积极的警醒作用。

还应该说说此书的中译——总体上阅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有些佶屈聱牙,时常有半通不通的句子(如中译本第10页第一段最后,“但是我不想采用举例说明这样不费力的方式,因为我只是想对所讨论的要点以及变化不定的‘种类’稍作思考”)。甚至有明显的错译(如中译本第11页第一段最后,“巴赫大量的著名键盘音乐都带有一种道德说教的目的”。这句话一看就知有错,因为它违背公认的音乐史常识——巴赫的键盘音乐大多为“纯音乐”,绝对没有也根本不可能进行道德说教。查原文是“And a great deal of Bachs besknown keyboard music had a quasididactic intent.”,正确译文应为“巴赫大量著名的键盘音乐都有某种准教学的意图。”)。

另外,中译本保留了原书的索引,这很好。但中译本第163页“索引”标题下的括号说明——(条目后的数字为原书页码,见本书页边码)——没有兑现,因为中译本全书没有边码,原书的页码被加到正文中,用20、21这样的方框数字表示,看上去有点别扭,但聊胜于无。

英美分析哲学流派的音乐哲学/美学论著的汉译出版,近年来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这些译著反映出英美学界关于音乐哲学和美学问题的思考方向和思维水平,可以看出与我们原来的习惯思维相当不同。尽管存在相关的翻译准确性问题(因此建议对照英文原著阅读),但相信这些著作会打开一面朝向外部的窗口,并对中国本土的音乐美学思考和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类推荐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书画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书画鉴赏及收藏

    每一个书法家都有来源,没有来源的书法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藏当代潜力书法家尽管注重的是“当代”,然而,当代也是从古代而来的。所以,了解中国古代书法历史,对于我们收藏投资当代潜力书法家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
  • 中国艺术经典1

    中国艺术经典1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

    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

    本书的出版能够给处于材料迷城的考生最清晰、最准确、最全面的学习、复习、考试指南,而且还反映了最新的艺术考试动向和发展态势。博采同类书之长而又独辟蹊径,其预见性、权威性、针对性均优于市面同类辅导书。
  • 一样悲欢都是离合——论中国电影的叙事结构模式

    一样悲欢都是离合——论中国电影的叙事结构模式

    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艺术,当有数万年的历史了。数万年来,艺术与人类同在,成为人类生命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酿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数千年来,中外有关艺术的研究着作汗牛充栋。这些着作均为一代代学人感受艺术、品评艺术、思考艺术规律的结晶。时代发展到今天,艺术的创造、接受、传播以及艺术史的梳理、艺术理论的探索仍然需要学人孜孜以求。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学写小篆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学写小篆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热门推荐
  • 季冬纪

    季冬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赤道和北极雪

    赤道和北极雪

    初见时,卫小北因陈墨跋扈嚣张而生厌,因浩楠温柔阳光帅气而爱慕,因夏暖暖的平易近人而成为患难之交。一个别扭的聪明笨蛋,一个执着的优质男生,一个痴情不悔的女生,与始终坚信一切美好的卫小北共同演绎了青春年华中的,爱的距离华章,即使是遍体鳞伤,坚强的卫小北,依然扬起自信的微笑。只是,看似简单而又单纯的美好时光,到底被什么给蛊惑,变得面目全非?在这场没来得及说再见的青春聚会上,是什么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隔阂?
  • 证武

    证武

    天才繁星点点,强者遍地开花,相遇,不由分说,战。本是资质平凡的他,因为遇到一个奇遇!从此走上不平凡人的道路之上,为证明自己的武道有多强,他走上了一条自已的武道之路。
  • 假妻真爱:老婆别想跑

    假妻真爱:老婆别想跑

    梁慕欣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那个站在顶端的钻石男人,竟会是她当年狠心‘抛下’的初恋!“梁慕欣,现在我不会再放手,我要你属于我!”她惶恐逃离,而他却步步逼近。他的霸道,给予的温柔,让她不得不再一次陷入深根不灭的旧情之中,当她终于下定决心同他相守,他却已牵着另一个人的手,她才幡然醒悟,原来……
  • 一朝穿越成军师

    一朝穿越成军师

    不打算写了。不打算写了。不打算写了。不打算写了。不打算写了。
  • 至尊女皇:霸道总裁的追妻路

    至尊女皇:霸道总裁的追妻路

    父母双亡的她,与姐姐钟离妍雪相依为命,自己在姐姐的羽翼下逐渐变得强大,钟离妍霜和姐姐一起幸福的生活。可,这一切,都在钟离妍霜看到自己姐姐的身体一点一点的变冰变的没有温度的时候——破碎了。从此,她开始疯狂的训练,变得更加强大,她,让人不可忽视,让人忌惮。为姐姐报了仇,当上了腹黑又冷酷无情的女总裁。一次意外,她失忆了,没有了冷酷、无情、冰冷。遇见了他,被他的温情环绕,相爱,彼此守护,但当她恢复记忆后,去丧失了和他在一起的记忆。所以,某霸道总裁不得不踏上了艰辛的追妻之路。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那么她与他又将会如何应对!?
  • 烈焰帝少:炙恋冷情宝贝

    烈焰帝少:炙恋冷情宝贝

    他一直想要她,在得不到她时,在她订婚的当晚捉住了她。她狠狠给了他一巴掌,“痛吗?”她眸冷得像冰。他轻触颊间,性感的唇角掀得更邪魅,“我会让你觉得更痛。”“总裁,野豹太危险,女人还是喜欢温柔的鹿。”“但,你只适合野豹!”“那可不一定,只要我喜欢鹿,就一定是鹿!”
  • 再说西游

    再说西游

    和其他暗黑向的解读有些类似,然而并非完全一样。因为在西游的故事里,神佛本来就是反面的,他们象征谁,代表谁都无所谓。我只是看了一些作品,很多人硬是把金蝉写成了主角,不得不承认写的很有魅力。可他们忘记了,在我们的童年记忆中,西游的主角从来都是那只猴子。
  • 天晓晓

    天晓晓

    一个黑道世家小姐,因家族内乱,为保护哥哥点燃炸药牺牲,却没有想到因为死亡之前,希望寄托偶然话语得以实现,丢失了一魂三魄进入异时空,进入死胎之中重生,从而展开不一样的人生旅途.......
  • 孰主沉浮

    孰主沉浮

    大千世界,谁主沉浮;武者的世界;世人眼中的废物,一个枯坐三年的废物;实力决定命运,少年凭借母亲留下的《大叶浮屠决》修不灭神体,成就无上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