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直接转移。要坚持用工业经济的理念来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紧紧围绕葡萄、草畜、制种、蔬菜、粮食加工五大产业,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区域化的种植、加工、销售中心,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2.实施二次创业,加快培育新的工业微观主体。首先,要加快改革步伐,按照“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尽快搞活现有国有企业。其次,要积极创办新型工业企业,以发展食品工业为目标,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以医药化工为产业深度开发方向,通过国家投入、招商引资、银行贷款、启动民间资本等多种途径,加快培育新型的工业经济体系。第三,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大中型企业都要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中心,时刻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重点扶持技术含量高、效益好的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武威,带动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建立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第四,要切实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现有企业经济效益。
3.大力发展服务业、旅游业和建筑建材业,为实现工业化积累资本。一是出台引导商业、饮食服务资本向工业转移的政策,鼓励在商业和饮食服务业领域聚集了一定资本的业主,积极兴办工业。二是要大力发展旅游业,选中发展旅游业的切入点,把举办天马旅游节与举办多种形式的小型会、节、班结合起来,组织和吸引沿海发达地区的游客到武威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拉动消费,增加就业和税收,积累资本。三是积极发展建筑建材业,进一步提高建筑建材企业的质量和资信程度,并引导建筑业资本向工业转移。
4.学习资本运营方法,做好上市企业融资大文章。各级领导要积极学习现代资本运营知识,掌握指导上市企业发展的本领。要加强对上市企业的服务,聘用1—2名在现代融资方面的专家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常年高级顾问,指导上市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一方面及时掌握企业经营发展信息,为政府制定政策、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融资和营销战略等方面的服务。此外,要对有条件的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建立企业集团,积极包装上市或借壳上市,进一步募集社会资金,为加快工业化进程创造条件。
5.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大幅度引进外部资本。一是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的产业政策,抓住国家产业导向转向工业的有利机遇,加大对上争取项目工作力度。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承接东部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和入世后国外资本的注入。特别要搞好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基础设施效力,吸引一部分企业入驻工业园,使工业发展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和布局合理化的轨道。
6.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为实现工业化构筑要素平台。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又为推进工业化聚集着先进的生产要素,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对孪生姊妹,互为影响,互相促进。为此,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城市化。首先,要树立按市场经济要求建设、经营和管理城市的理念,搞好城市规划,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不断完善和增强城市功能。要把城市建设的重点放在中心城市、县城和武南、黄羊等重点小城镇上。其次,要积极培养工业化人才,特别要重视培养当地人才,努力使现有的“草莽英雄”升华为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并聘用一批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做好大中专学生的分配工作。第三,积极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改善银企、银地关系的办法和途径,创造条件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和诚信机制,大力推行小额信用贷款。第四,要积极启动民间资本,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工业。
对农业产业化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讨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本文试就农业产业化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谈一些看法。产业化一词来自于欧洲,也叫工业化,是指一个产品的完成过程。农业产业化首先是山东提出的。要了解农业产业化的内涵,笔者认为应明确五点。(1)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大概念,是指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方式的变革,并不单纯指某一经营方式和经营环节的变革。农业产业化涉及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全过程。(2)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市场农业,它包括许多不同层次的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它们的行为方式都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市场制度来规范。(3)农业产业化不仅涉及到生产关系的变革,也涉及到生产力的调整和变革,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其内在动力推动下的必然结果,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科学性,代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4)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科学性,是靠现代科学技术的管理方法装备起来的农业发展形态,是使传统落后的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一种方式和过程,它的发展过程即为现代化的发展过程。(5)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的高度社会化,它的最大特点是转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农业走上规模化、专业化和一体化的社会化发展轨道,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的生产率,是一次真正的农业产业革命。
农业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的区别,概括讲有两点。一是范围扩大,二是内涵拉长。从范围讲,传统农业主要是产品农业,以自给自足或以半自给为目的,交换的目的仍然是为了自己的生活需要,所以经营天地很小,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而农业产业化则完全是商品市场农业,生产的目的则主要是为了交换,以市场需求来确定生产规模的大小,且生产经营的范围涉及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使得农业生产有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从内涵来说,传统农业只重视生产而不重视加工、流通和销售,且把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割裂开来,产业链很短。而农业产业化则把生产、加工、销售连为一个整体,更多地靠加工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使一种产品多次增值,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使农业这一弱质产业变成强质产业。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实现了产业化,有三条标准。一是是否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形成规模化的商品生产;二是是否突破行业界限,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格局;三是是否突破所有制界限,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和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局面。
贫困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经营方式仍处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阶段,生产规模狭小,经营方式粗放,因而许多人认为尚未到推行产业化的阶段,他们认为农业产业化只能从较发达的地区开始推行。笔者认为,这些观点是片面的。究其原因,一是对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和产生的背景不了解,二是对贫困地区经济的特点及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扶贫开发,尽快实现贫困型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的途径认识不清。首先,农业产业化是从尚不发达的地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步稳定以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激烈对撞的结果,是贫困地区农民强烈致富愿望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运动的结果,是规模狭小的自给性农业向规模集约高效农业转化的结果。所以,农业产业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如何解决贫困农村的弱质产业向富裕农村的现代农业转变的问题,也是贫困农村加快开发步伐,加速脱贫致富的最有效途径。其次,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除自然条件制约外,最主要的是生产分散,规模狭小,自给自足,潜在的资源优势未能变成商品经济优势。而农业产业化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运而生,显示出了它的巨大威力。再次,发展农业产业化,最核心的是培植和建立当地的主导产业。在前几年的扶贫开发中,大家都普通认识到,要解决脱贫问题,关键是要建立和发展当地的支柱产业。在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中,各级领导都着力培育和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发展思路和工作力度都清晰强劲。虽然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有一定的区别,但主导产业又是从当地支柱产业中确定和发展的,所以,贫困地区发展农村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实践过程,已为推行农业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农业产业化不仅发达地区要搞,贫困地区更要搞,哪里对这个问题认识得早,抓得早,哪里的农村经济就能够快速发展,哪里就能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首先必须确定主导产业。能否科学地确定当地的主导产业,关键是要弄清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区别。支柱产业主要是指那些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生产规模大、产品数量多,对当地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产业。而主导产业则是那些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导产业肯定是支柱产业(或现在不是支柱产业,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是支柱产业),但支柱产业也可能是主导产业,又未必全是主导产业。有的产业在当前可能是支柱产业,但过几年可能就不是支柱产业。如采矿业,矿藏挖完了,支柱也就没有了。区别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界定:一是看市场弹性是否大。主导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开发潜力和容量都很大,对当地发展商品经济起着先导作用。而支柱产业却不一定完全以市场弹性来取舍,如粮食生产,在有的地方虽然市场弹性不高,但却是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始终都不能放松。二是看科技辐射面是否广。主导产业都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和很广的幅射面。一方面,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用高新技术和设施来装备;另一方面,每一项高新技术的应用又必将会带动整个产业的大发展。而支柱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辐射面要求的就相对弱。三是看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是否强。主导产业一经确定就会带动多产业或产业中多环节的联动发展,使生产、加工、储藏、运销形成一个产业链,把资源配置、产业发展、经营活动、市场容量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而克服盲目生产、产销脱节、生产起伏、效益波动问题。而支柱产业则对产业关联度要求不严,甚至独立的一个产业或产业环节也可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基本的要求是思想要解放,观念要更新,思路要清晰,态度要积极,运作要稳妥。具体地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由于农业产业化是一个新生事物,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理论和实践。所以,各级领导必须加强学习,从思想上真正弄懂产业化的内涵和实质,从引导上积极探索和实践农业产业化,并组织具体负责实施产业化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到山东等产业化发展较快的地区考察学习,以便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做到思想工作双到位。
2.科学正确地确定和培植主导产业。从甘肃农业经济发展情况看,应把棉、油、糖、玉米、果品、蔬菜、黑瓜籽、药材、烤烟、制种、啤酒原料、猪、牛、羊、鸡等15个产业作为全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各地可按照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标准,因地制宜地确定和培植自己的主导产业。
3.突出抓好农产品龙头企业建设。龙头企业是推进产业经营的支柱和关键环节。从各地发展产业化的过程看,只要抓住了龙头企业这个关键,就能带动全面发展。在建设龙头企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高起点、高科技含量和规模经营。一是对原有龙头企业要改革、完善和提高;二是新建一批具有领先科学技术和设施的龙头企业;三是抓好后续项目建设,建立项目库,不断筛选、确定一批新项目,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