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工程机械集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加强,但还存在许多缺失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7.2.1 创新投入不足:全面化自主创新问题
(1)自主创新投入相对不足
虽然创新活动已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普遍共识,但目前创新活动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仍不对称。大多数的企业决策者已经意识到,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要素是决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力,并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优先发展战略;然而,资金筹集困难引发的资金短缺正成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现实障碍;而且,由于起点低、筹资渠道单一、筹资成本过高,部分企业出现了流动资金短缺的状况。创新投入的不足不仅影响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还阻碍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成果转化的速度,进而制约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步伐。
目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导因素在于资金,资金投入是技术创新活动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企业自身由于风险偏好和资金短缺等原因,我国2/3的大中型企业没有技术开发机构,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只有1.7%。近年来,虽然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技术创新所固有的风险性使得国家在商业银行贷款和政府投入上都存在融资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技术创新产品在技术上不够成熟,银行等金融机构通常不予贷款;另一方面,由于资金需求量大,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承担,从而造成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不足。
(2)自主创新技工人才缺乏
自主创新要以人为本。人才是研究开发活动的实际实施者,只有拥有了具备创造力的核心专门人才,企业才有开展自主创新的可能性。目前,创新人才尤其是专门创新人才的不足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部分企业与专业化创新人才合作不够,在解决自主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的某些关键问题时,缺少交叉学科、创新人才之间的协作,企业的重大创新课题也就不能及时攻克。同时,部分企业领导层观念落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忽略促进效益增长的真正原动力。创新意识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容,而经营者风险偏好程度的大小则是经营者创新意识强弱的重要表现。创新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活动,许多企业家出于稳健考虑,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心理的影响下,安于现状,对创新不积极、不热心,特别是受托管理的企业经营者,更是对创新采取了观望和回避的态度。如何调动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关键取决于企业的制度,尤其是企业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影响了企业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积极性。
人才优势一直是长沙工程机械产业迅速崛起的动力之源。据统计,仅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3家企业,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获得省部级以上中青年专家称号就有100余人,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达2000多人。但不能不看到,产业更大发展的“瓶颈”已非单纯的技术、资金和产业配套能力。在长沙工程机械的圈子里,找一个高级技工比找一个工程师还难。技术工人的素质和工艺水平较低,是束缚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产品的技术、用料和国际一流产品差不多,却往往因为工人责任心和工艺水平不如人家,做出来的成品就总是差那么一截。有资料显示,长沙包括工程机械在内的制造业对技工人才的需求在5万人以上,很多工种流失率达15%~20%,熟练工人、高级技工尤为短缺。三一重工除成熟的产品开发工程师、国际营销人才之外,目前急需的就是技术工人。随着近年三一混凝土泵送机械等业务的快速扩张,需要的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常常一次以两三百人的规模增长。
熟练技工严重短缺的局面,导致长沙几家大中型工程机械企业改变了以往的招聘模式,他们招聘技术工人的广告在当地纸媒滚动刊发,由以往集中在年初招聘变成了“常年招聘”。而同行业间竞争“挖角”的不正常现象,也时常招惹企业相互间抱怨,一些高级技工同城频繁流动现象屡见不鲜。熟练技工的供应捉襟见肘,对长沙打造“工程机械之都”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制约因素。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与长沙工程机械行业迅猛发展所需人才储备的规模极不对称。政府方面虽然注意到了短缺问题,也采取了诸如加大技工培养力度、建立技能大师评选表彰制度等办法,但政府能够做的事情还很多,譬如把猛涨的房价平稳地降下来,就可以减少企业用工的代价,保持人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一极具竞争力的比较优势。针对技能人才的培养,长沙一机构的专题调研报告指出:从教育管理体制来看,中等职业教育在普高教育中处于末位,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也处于末位,技校又处于职业教育中的末位,这严重影响了高素质、高技能工人群体的培养成长。工程机械在长沙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增长势头强劲,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聚集度最高的城市,也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缩影。在国内用工高度市场化、国内企业竞争国际化的环境中,政府如何帮助企业做好人才储备尤其是培养产业急需的“高级蓝领”,是关系到增强国家竞争力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3)自主创新制度不够完善
制度因素制约了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目前,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妨碍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技术研发与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直接影响当期的企业盈利状况,许多决策者在发展创新战略时都存在着保守心理。其次,由于创新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加上研发成果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投资者在投入资金时犹豫不决。最后,政府对于技术创新的政策性拨款和税收优惠等外部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也影响了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一般而言,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节存在着先天缺陷,特别是市场机制对企业进行基础性研究、公益性研究以及涉及长远战略目标的研究的调节存在着很大不足,这就要求政府制定一系列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以弥补上述先天性不足。各国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都给予了积极支持,制定了大量的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技术政策及创新计划,如美国最早利用政府采购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了扶持和推动。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相继制定了《购买美国产品法》、《联邦采购法》等,其中,专门制定了针对创新技术和产品进行采购的内容。从我国的情况看,政府采购主要以节省资金为目的,这是必要的,但是在采购本国创新技术和产品,鼓励和保护本国企业自主创新方面还远远不够;许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政策还存在着原则性强、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另外,近年来国家在涉外税收、外汇管制、加工贸易等方面的政策调整频繁,但政策制定程序、法律体系和金融制度往往缺乏透明度,使企业无所适从。7.2.2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生态化自主创新问题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涌现出大量的中小企业集群。它们多是从农村工业化和社区经济发展开始的,以大量的私营小企业聚集和传统的加工制造产业为特征。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纺织、服装、鞋业、家具、塑料、五金制品等污染性较强的行业。集群内的民营企业普遍采取粗放式的经营模式,特别在进行原始积累的初始阶段,为追求短期目标急功近利,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强。从产业链来看,较多中小企业集群以单向性和开放性为特征,经济增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其发展遵循“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数量型增长模式,高强度地开采获取物质资源,然后又把工业垃圾大量的丢弃到环境中。由于集群内企业排出的污染物具有类似性,结果造成对集群所在地较分散布局的中小企业而言更为集中的严重污染。
以长沙为例,长沙正成为资源型缺水、污染型缺水和供水不足型缺水三者皆有的缺水型城市。据《湖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预测:长沙市在一般干旱年,可供水量为32.83亿立方米,而需水量为42.03亿立方米,缺水率达到21.9%;在特殊干旱年可供水量为31.19亿立方米,需水量为43.40亿立方米,缺水率达28.30%。1998年和2003年冬季长沙曾遇特大干旱,湘江长沙段创历史最低水位,自来水厂取水频频告急。水危机在一步步逼近长沙,使长沙一方面开始成为缺水城市。在工用水方面,目前长沙市39家重点企业用水总量6619.9万吨,其中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48%,而北京为84.7%,美国已达到87%,苏联则为90%。一些重要产业单位耗水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工业节水科技含量不高、水工艺和用水设备落后,单位产品耗水量大的问题已成为长沙市用水浪费的主要问题。
对于长沙工程机械集群而言,尽管本章第一节中我们分析了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均重视生态化自主创新,注重对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技术创新与开发,但对整个长沙工程机械集群而言,由于该集群需要大量消耗自然能源,因而其他集群企业也可能存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将成为长沙工程机械集群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了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从而危及企业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提升。
此外,长沙工程机械骨干企业产品高度雷同,资源浪费严重。如三一和中联的主导产品均有混凝土输送泵、泵车、沥青路面摊铺机等,技术水平也不相上下,难分伯仲。除这两家外在长沙至少还有3家生产混凝土泵的企业。这就不免使长沙工程机械企业间的竞争更为激烈,早已打响了硝烟弥漫的价格战,甚至出现无序的恶性竞争。
有资料显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基础零部件依赖国外进口,受制于人。国外供应商企业在基础零部件供给、价格、供货期、规格等多方面陆续开始对我采取限制,同时一些政策的制订和执行中存在问题,影响产业的正常发展和做大做强。据湖南省机械工程协会统计,规模以上工程机械企业生产的主机产品中,零部件等进口成本占制造成本的40%以上。企业从全球市场购进对优化产品有利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本来符合经济规律,但工程机械作为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产业,其基础零部件依赖进口,不利于国家产业安全。对企业来说,不但增加了制造成本,其正常生产也受到限制。
一些国际大型零部件生产商还联合起来给中国企业设计同规格尺寸的零部件,制约中国企业的发展,让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同质上进行竞争,这样也直接失去了与国外一些大企业在同样产品上的竞争机会。跨国零部件生产商在中国生产的很多产品都甚至是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淘汰的产品,但即便如此,中国企业也非轻易就能买得到。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等认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很快,在国内市场已占主体地位,从产量上看也已是工程机械大国,但还不是工程机械强国,必须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水平,产品向高水平、机电液一体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目前国内几家大型的工程机械企业都制订了有关研发基础零部件的战略计划,部分企业的先期投入已经到位,国家应在行业内进行引导,不只是鼓励研发,还要鼓励向哪里研发,以免造成资源浪费。
7.2.3 创新链条缺环:网络化自主创新问题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在国内市场已拥有了一定的品牌企业,但真正能与国外品牌相抗衡的品牌却屈指可数。而三一重工经过12年的发展,已成为混凝土机械行业中国第一品牌,全球排名在前三甲之列。三一重工在工程机械制造领域所创造的奇迹绝不是偶然,这是三一重工长期以来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实施打造强势品牌的长远战略的结果。产品的技术含量是打造强势品牌的前提条件,能够成为强势品牌的产品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依赖进口。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这正是中国工程机械造就强势品牌的主要“瓶颈”。
就长沙工程机械业中的单个企业而言,目前任何一个都还没有做到足够大的规模,整个行业布点较为分散,集中度不高,能对区域经济和行业产生较大影响的“航空母舰”尚未形成。与国内其他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不同的是,其他基地几乎都是在中心城市以一个大企业为核心,其他众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形成配套或服务,整个基地有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长沙工程机械基地却看不到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有余,合作不足,互不买账。目前,政府和产业界都迫切希望看到几家骨干企业能够携起手来,实现真诚的合作、联合,哪怕是通过互相参股的形式组成利益共同体也行,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整体实力。
现在的市场竞争,已不单纯是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在产业链间的竞争,谁拥有了完善的产业链谁就占了上峰。长沙工程机械的产业链与其他地区产业链相比,一个明显不足就是配套市场发育不良,产业链条拉得不紧,缺环现象严重。而长沙当地政府在园区建设方面也没有过多考虑工程机械专业园区及保税区、运输专线等配套服务体系的建设,没有形成系统服务一盘棋的格局。
我国工程机械有18大类,单就混凝土机械而言,长沙的产品估计已经占了国内市场的70%以上。其次是汽车起重机,中联浦沅是国内第二品牌,约占30%的市场。目前长沙主导产品的上升空间已经不大,而像山河智能的液压静力压桩机等,尽管技术先进,但市场容量不大。真正量大面广的产品是挖掘机械和铲土运输机械,三一和中联都想往这方面拓展,但进展并不理想,山河智能的小挖产品倒是开辟了一片天地。除少数企业外,长沙工程机械企业一般规模都不大,但不论企业规模大小、能力强弱都争着上主机产品,对配件生产不感兴趣。由于省内缺少合适的配套厂家,一些企业为了解决本地配套能力不足的矛盾,其零部件不得不实行全球采购,这样就势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摊薄企业利润,削弱其竞争力。现在中联、三一等主机企业70%的外购件和外协件不在湖南,其中柴油发动机、变速器、车用空调、专用汽车底盘、高强度钢材、特种焊条焊丝、电机、耐磨材料等几乎全部依赖省外乃至国外供货,仅三一和中联每年外购汽车底盘的金额就超过10亿元。即便是一些技术含量并不高的产品如一些铸造件、结构件,也不得不拿到天津、山西去做,这种情况不仅提高了企业的采购成本,而且有些关键零部件,越是市场形势好的时候,由于配套企业要优先保证当地主机企业的供货,经常拖延给外地企业发货,严重影响了集群企业的生产经营。
中联重科的环卫机械、混凝土机械、移动式起重机等主要产品都占国内市场30%以上的比例,但中联重科部分产品中进口件成本占制造成本的40%。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主要进口的基础零部件包括液压元器件、发动机、控制元器件、传动系统等。尤其是液压元器件、特殊钢材的国外供应商企业依靠市场垄断地位,开始制定“霸王条款”。中联重科的特殊钢材供应商是一家瑞典企业,2006年开始对方不但一再提价,还提前了订货期,所有订单也是必须提前8个月全额付款。中国企业的订单也常常被延长交货期,2007年下半年,由于境外零部件供应不足,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都不得不重新调整生产进度和生产计划。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的境外采购负责人认为,国外几家大型的液压器件供应商企业都优先保障自己国内企业的供应,为更好地保障基础零部件供给,企业不得不派出专门的采购人员守在供应商的工厂里,为减少误工损失,企业经常采取空运运送原材料,成本大幅提高。可见,如何完善工程机械集群的网络化自主创新机制,加强创新链条建设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