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古句新解”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所以,他把追逐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在孔子的眼里,道德高尚的人重义而轻利,见利忘义的人重利而忘义。前者受人尊敬,后者惹人生怨。
圣人对于仁义道德,就像小人对于货财金玉一样。小人对于货财金玉没有一时能感到满足的,圣人对仁义道德也是没有一时能感到满足的。所以文王、周公、孔子都是大圣人。文王视民如子,从早到晚忙得都没吃饭的空闲;周公想兼有三王的长处而实施四件事,夜以继日忙到天亮。如果用贪财物金玉的心而去行仁义道德,那么昏昧的可以变得聪慧,狂妄的可以变得明哲。
孔子指出:“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而不忘乎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这里的“成人”是指道德完善的人。在孔子看来,心目中有高尚道德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人,也就是能“泛爱众”、“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即对大众博爱、能为人办事情、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品行高尚的人,在个人利益面前,首先要考虑这种利益是否符合全社会公众的道德准则。
李嘉诚拥有的第一幢工业大厦、地产业的基石,让他赢得“塑胶花大王”盛誉的老根据地是北角的长江大厦。20世纪70年代后期,香江才女林燕妮为她的广告公司租场地,跑到长江大厦看楼,发现长江实业仍在生产塑胶花。此时,塑胶花早过了黄金时代,根本无钱可赚。当时长江地产业已创出自己的名号,盈利已十分可观,就算塑胶花有微薄小利,对长江实业的利润贡献实在是九牛一毛。为什么仍在维持小额的塑胶花生产,林燕妮甚感惊奇。李嘉诚说是为了给以前的老员工留下一些生计,为了让他们衣食丰足。
有人看到李嘉诚如此善待员工,不由得感叹道:“终于明白老员工对你感恩戴德的原因了。”李嘉诚认为:一家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辈,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别人夸奖李嘉诚精神难能可贵,不少老板等员工老了一脚踢开,他却没有。这批员工过去靠他的厂养活,现在厂没有了,他仍把员工包下来。李嘉诚急忙否定别人的称赞,解释说:“老板养活员工,是旧式老板的观点,应该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相比较而言,日本的企业,在新员工报到的第一天,通常要做“埋骨公司”的宣誓。李嘉诚却从不勉求员工做终身效力的保证,他总是通过一些小事,让员工认为值得效力终身。他自豪地说,他的公司不是没有跳槽,但是公司行政人员流失率极低,可说是微乎其微。
如何做事、赚钱两不误,还能博得大家的好感呢?其实很简单,做生意要想赚大钱,必须有大德。他们可以为了诚信、道义,放弃自己的利益。在商战中,利益高于一切,商人不会从事没有收获的事业,毕竟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所以工厂没有效益,关闭也无可厚非,而李嘉诚却继续生产,坚持“员工养活企业,企业应该回报他们”的朴素观点,他是把冷漠商场化无情为有情,把“义”作为经商的道德基础。
“子贡辞行”这一典故就是告诉人们这个道理。子贡当信阳宰,向老师孔子辞行。子贡精通经济,善做生意。他将仁爱、贤智、济世、巧词融为一体,运用于经商易货之中,成为当之无愧的儒商宗师鼻祖。商人们流行在自己的店铺店堂内悬挂“陶朱事业,端木生涯”8个大字。
孔子指出:“君子义以为上”,这里的“上”是崇尚、尊贵的意思,“上义”也就是重义。如果先讲利而后讲义,或者重利而轻义,人们的贪欲就永远也不能满足。
君子平时廉洁自持,克勤克俭,廉以持躬,各循分而自守,接物以公私分明,品德高洁,无愧于心。如果有不义之财物,也不贪不取,不失中道,以义为廉。小人做不到这些,他们的行为与贪有关,玷污了德行。
子罕是春秋时宋国的宰相,任司城,掌管土地、水利和工程建设。他一向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为官清正无私,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
公元前557年(宋平公十九年)秋天的一天,子罕办完公事回到内衙休息,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人登门拜访,子罕热情地接待了他。中年人从怀中掏出一块半青半白的璞玉,恭恭敬敬地放在子罕面前的桌子上,然后说道:“大人为官清正,德被苍生,老百姓得到很多的好处和实惠。小人前两天在山上采石,发现了这块璞玉,特献给大人,以表示敬慕之诚。”
子罕婉言谢道:“我不需要它。你得之不易,还是拿回你家去吧!”说完,把璞玉推到中年人面前。中年人以为子罕不懂得璞玉的价值,特别郑重地解释说:“大人,你不要看这块璞玉外貌不扬,其实它真是一块宝贝。我曾经拿着它给玉匠看过,玉匠认为这是一块价值千金的宝玉,所以我才敢献给你,请相国一定收下。”
子罕正色地说:“你把玉石当做宝物,我一向把不贪当做宝物,如果你把宝玉给我,岂不是我们两人都失去了自己的珍宝。相反,我不收你的宝玉,我们两人也都保留了自己的珍宝。”
中年献宝人见他坚决不收,听了子罕这段话以后也非常感动。对子罕行下跪叩首之礼,坦率说明自己献玉的原因:“我是一个普通的百姓,突然得到这样贵重的宝玉,并非特意向您行贿,只是现在家中有事要赶回家乡,怕身带宝玉路上不安全遭强盗杀害。所以才想把它献给您,一则表示敬意,二则可免杀身之祸,请大人恕罪务必笑纳。”说完,又把璞玉推到子罕面前。
子罕明白了中年人的苦衷后,便安排他先住在驿馆,然后命人将璞玉送往冶玉作坊,让玉匠把这块璞玉雕琢打磨成器,果然是色质晶莹、价值千金的宝玉,子罕命人把这块宝玉拿到街上卖了一大笔钱,然后命人把中年人找来。
子罕指着桌子上的一大堆金子对中年人说:“你的宝玉我已经找人卖了,这些金子就是你的宝玉的价值,你可以拿回去安家立业,我派两个人路上为你护送。我还写有一封信你带给你们当地的父母官,要他们加强缉盗,保证百姓的安宁,你回去就再不会有什么危险了。”
中年人见子罕不但不要宝玉,还替自己考虑得这么周到,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叩头致谢,然后满怀感激之情,出门而去。
何以为宝?人们对此看法各异,许多人以金银珠玉为宝,也有人以气节情操为宝。孔子尝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珠宝确实是好东西,但以手中的权力去贪图不义之财,就是仁人君子所不耻的了。
孔子赞赏“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这一行为准则。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些话,说的就是“义然后取”或“取之有义”的行为准则。
追逐财富,期盼发家,这是人之常情。在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里,个人对创造积累财富的努力,也是有益于社会发展进步的。利益是个好东西,谁不喜欢利益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求财可以,但要始终遵循一个原则。面对财富的诱惑,不能动摇,不能利欲熏心。
黑格尔说过:“凡一切人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皆有其确定的尺度,超过这个尺度就会招致毁灭。”我们很多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可见,追求金钱也好,追求荣誉也好,追求权力也好,它们都不是最后的目标,它们不一定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表面上看起来,钱有了,权有了,荣誉有了,快乐也就到手了。其实不然,金钱、荣誉、权力的追求要得法,不能无视别人的需要,否则就会报应到自己身上,金钱、荣誉、权力反倒成了烦恼的源泉。
唐太宗李世民用水和舟来深刻阐述民与君的关系,他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李嘉诚的做法与他很相像,不同的是后者用在企业管理中。李嘉诚说,一支同心同德的军队,身体力行的军队,有凝聚力的军队,才是无坚不摧的军队,才能够出奇制胜。一个光杆司令打不了天下,孤掌难鸣,就像舟和水的关系一样。而且他也是这样做的。他说如果要员工全心全意地工作,就要将心比心,让员工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保证他们的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庸俗的人被金钱所奴役。他们用毁坏良心的手段去赚钱,又用毁坏健康的办法去花钱。结果,金钱把他们从灵魂到肉体彻底毁灭掉了。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病态是:大家在追求利润和财富的过程中,忘却了生命的意义,也就糟蹋了自己的一生。
我们都需要利益,但我们更需要道义。中国人历来对欲望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儒家讲修身,主张适度欲望,将其引向道德仁义。修身养性,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欲望。生命要不断完善,就要不断地修养,并在渐渐地探索、磨砺中走向真实。古来的圣哲们都竭毕生的精思与修养来挖掘生命中的珍贵的智性与德性,以扩充人生的真正价值,使行为更为庄正,生活更加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