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先做读书郎”,考取进士,等于正式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在封建社会里叫“登籍”或“通籍”,表示仕途已经开通,从此可踏上宦途旅程。
一名二甲进士,通籍后的同年即外放任州一级地方长官——随州知州,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这足以证明朝廷对范钦之重视。
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地处桐柏、大洪两山之间,涢水上游,邻接河南,人口和经济虽不及江南繁富,然而仍是鄂豫之间交通要道,粮饷重地,军事要冲,为历代统治者所瞩目。范钦首任即实授随州知州,肩上的担子不轻。首次踏上宦途的范钦锐气正盛,力图施展抱负,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来。
范钦在随州任上,有一位名曰颜木(生卒未详,字惟乔,自号淮汉先生,湖广德安府随州应山县人)的前辈学者,是范钦志同道合的挚友。此人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曾出任过河南许州、安徽亳州知州,因不合于上司而落职,一度定居随州。他性嗜读书,勤于考索,文思精劲,著有《家政集》、《七礼解》、《选诗评》、《十朝小识》、《烬余稿》等书。范钦与颜木一见如故,他们常在一起磋商政事,议修方志。嘉靖《随州志》即是颜木、范钦共同编修的。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在天一阁旧藏明抄本《随州志》上作过题跋:“(此志)所记事起于洪武十三年,讫于嘉靖十一年,书中知州事,最后者为范大夫钦,而此书出于范氏,疑即范侍郎及其宾客所为。疑范侍郎知随州日,手录明代故事,编年为书,而即以随之长吏为纪事纲领。全书文字雅驯,又名遗闻,且为数百年仅存旧帙,读者勿以地志视之。”(王国维《观堂别集》卷三《随志跋》,中华书局2004年8月版)颜木十分钦佩这位比他年小近二十岁的新任知州,赞誉范钦像刘子伯温(刘基,元末明初军事家和政治家)那样“刚方谦介,门无私谒”。
范钦从少年时期起就养成了酷爱读书、藏书乃至刻书的浓厚兴趣。过去由于条件所限,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攻读课艺和准备科举考试上,另一方面,家庭经济也不宽裕,这个志趣无法实现,只能深埋心底。现在做了州一级的地方行政长官,有一定的薪俸,就可以牛刀小试了。约在嘉靖十四年(1535),公余之暇,他校刻了《王彭衙诗集》九卷。从此以后,他随时随地访求与集聚自己喜爱的书籍,偶尔还校刻一二部来过下瘾。
随州初任未满四年,范钦兢兢业业,廉慎清苦,处处严于律己,不辞辛劳深入民间,关心百姓疾苦,不狎小人,公正执法,又重视社会治安和童蒙教育,使随州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吏胥们不敢胡作非为,他离任迁官之日,仅“文书衣物,数箧而已”。挚友颜木在《送甬东先生擢缮部序》中曰:“其在今日,子也临我,律身如干,持法如钟,词采如弼,祗严庄重,惠厚宣朗,悯旱振贫,擿奸涤弊,民怀吏畏,盗贼屏迹。”(明隆庆刻本《皇明文范》卷二十一)
离开随州若干年后,那儿的百姓十分怀念当年的知州范钦和州判曹逵(嘉靖八年进士,授南太常博士。迁御史,因纠宰臣不法,杖谪随州判官),饮水思源,立《随州范曹二使君去思碑》以表达怀念之情,其中曰:“吾州之民,昔有沈隐中,虽愿治,秉艰则废。范使君至,严左右之防,薄书讼牒,手持缄识,幽枉阏滞,宣之使达。悯其费耗,则节省里甲,樽节夫骑。忧其困乏,则舍有赎羡,谷存赈贷。辨其邪枉,则鬻贾以时,衡量必谨。端其习俗,则淫邪是黜,童蒙攸启。复季祠之侵地,散金矿之聚徒。贼民必根株悉拔,而藏形匿影者,捕之不休。伦虽衣冠不假,甚至召于庭下,箠之立毙。曹使君复以谏官弹时宰,谪司判理,弗激弗诡。……彼人之爱,立为生祠。虽其为郡,时相先后。至于刚明凝重、不狎小人,接遇士流、外宽内介,干托不行、强御不吐,二君所同也;廉慎清苦,门户悄然,迁官之日,文书衣物,数箧而已,二君所同也。前行后承,甲立乙守,保其无告,全乃委记。销积暑于长荫,蔼和气于蔀屋,使四境之内无复喝慓之虞,谓不在于后人也哉。……范子名钦,字尧卿,号东明,鄞人;嘉靖壬辰冬任州守,丙申(嘉靖十五年,1536)夏迁缮部员外郎,历郎中,今至袁州太守。曹子名逵,字履中,号沙溪,太仓人,监察御史,丙申春左迁州判,丁酉(嘉靖十六年,1537)冬擢南城大尹。皆一时名进士,名位未涯云。”(同治《随州志》卷三十二)可见范钦在百姓中口碑甚佳,深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