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32500000012

第12章 秉政(3)

好吧,就让我追随你。容我盲目地相信,爱情是生命的信仰。就让我执迷,即便我不是你的唯一。即使我会被你利用,算计,成为你登临九五途中一块微不足道的踏脚石,只要你能在清寒无人的月夜,想起故人,还有一丝不舍,一声隐隐的叹息……在不肯耽歇的在时间之流中,七世的叩首换来一世的相遇。无论是心口的朱砂痣,还是窗前的白月光……只要我们曾经相遇,曾驻足在彼此的生命里,哪怕不曾亲口道破一个爱字。

喧嚣不是今日才有的。正史、野史抑或现代言情,生前死后,人们从未停止对他的议论。诸多猜测,褒贬不一。然而,无可否认的是,以资质而论,胤禛无疑是非常适合做皇帝的人。

做皇子时韬光养晦,小心谨慎,打破英明神武的父亲的疑虑,从诸皇子争位的乱局中步步为营,脱颖而出。为帝之后雷厉风行,杀伐决断,不畏人言。他用13年的时间,殚精竭虑,承前启后,奠定基础,开启了“乾隆盛世”的盛局。

诚如康熙遗诏:“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如果,皇帝不是世袭,而是一项职业,纵观有帝制的两千多年,雍正堪称最敬业的皇帝之一。顺治任性纵情,康熙宽仁威猛,乾隆风流自得。唯独他,不惮留下刻薄寡恩的名声。雍正坏得堂堂正正,好得坦坦荡荡,行权谋,恨党群。

清八爷党,贬十四弟,囚隆科多,诛年羹尧。整肃朝纲,他弄权谋理直气壮,算筹谋渊深海映,犀利惹人惊,威猛不胜叹。自己也是甚傲。因他谋的,不是一世声名,而是百姓福祉,万世基业。

站在时间的断点上,事不关己地看,可以轻描淡写地评价,他的雄心终是幻化,皇图霸业怎抵得过风云变,世事迁。然,立足于他的命中。他一世筹谋、劳心,算不负上天许他九五至尊的名位。他无愧于心。

对一个帝王而言,紫禁城有太多可供追溯的地方。如非意外,他们的一生都将围绕着这里,起伏跌宕。在这帝国的中心,朝会,处理政事。百般忙碌,晏起,嬉戏游乐,千种荒诞。

思来前事,如一幅铺陈其事而又刻板的长卷。光怪陆离,细节难料。画中人如囚鸟,生来被囚在这世间最大最华丽的囚牢里,命中注定,无路可逃。

是以,那至高无上的御座成了大多数人心中唯一的向往。所不同的是,有人心怀怨愤,难当大任;有人甘之如饴,鞠躬尽瘁;有人被无知无识的推上御座;有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私欲,视做皇帝为满足逸乐的合法捷径。有人是明了自身的责任,勇于担当重任。

深知那只是起点,而非终点。

【陆】

叩响那扇历史的门,步入光阴深处,每一位皇帝一生的线索都很好追索。紫禁城的“如常”,隐埋了无数的“无常”。其实,无论故宫里的哪一座宫殿,无论多么壮阔和气派,华美的陈设都一样有着沧桑的过往。

追述雍正的政治生涯,从雍王府起,到位登九五。由雍和宫入主紫禁城,在太和殿即位,他不居乾清宫,选择将自己安置在养心殿,他的一生是简单、明晰的。

雍和宫是我在北京最常去的地方,一则为它是藏传佛教的寺庙,可以常去静思;二则因为这里曾是他的府邸。这里的一草一木,虽然经历岁月播迁,诸般变换,仍存留着他的气息。

那微妙的,执著的气息。

他留下的雍和宫至今香火鼎盛,奉存信仰,祈愿世间有情众生安乐,证得正觉,是功德无量的。

在彼时,雍和宫是胤禛潜龙在渊之地。他选择了在此蛰伏。在九王夺嫡的凶险年代,每一步都仿佛行走在刀锋断崖,稍有闪失就万劫不复,一旦失势很难东山再起。

允禩和太子之争,帝位最后落入他囊中,固然应了那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但他并非始终稳占上风,也不是没吃过亏。康熙的诸皇子中,比他得势获宠的大有人在,一开始的太子允礽,中期的皇八子允禩,后来的允祥和允禵,包括早逝的皇十八子,都比他有情感和政治上的优势。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第一次大封皇子,皇长子、皇三子都受封为郡王,胤禛仅受封贝勒。

早年间,康熙曾言:“朕于阿哥等留心视之已久,四阿哥为人轻率……喜怒不定。”康熙一废太子时,胤禛与允禔、允礽、允祺、允祥一起被拘禁。他虽然旋即开释,但大阿哥允褆和允祥的圈禁给了他很大触动。

经此一事后,他更谨慎了,绝不轻举妄动。面对虎视眈眈、野心勃勃的兄弟,面对天威难测、圣心难断的父亲,他领悟了“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道理,韬光养晦,以亲近佛法来隐匿野心、结纳兄弟,使他们不起猜忌;事父诚孝,适当展露才华,以实干忍让和处事宽和得当来获得信任,不陷入党争。

胤禛采纳亲信智囊的意见,暗中注意积累人脉、贤名,培植人才亲信。不要说他狡诈,皇位只有一个,这是谋大位的必须。简而言之,他做到了,所以他成功了。

不能说他对释家的兴趣全是伪装,他生性勤俭,不好逸乐,不耽美色,甫一登基,即罢鹰犬之贡,表示自己不巡幸,不游猎。他将这种作风维持了一生,跟他的父亲和儿子截然不同。

从日后施政的作为来看,他亦不负慈悲的本意。禁朋党,肃吏治,追缴贪污亏空,对八旗贵胄是金刚怒目,毫不手软。“摊丁入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此项举措有利于贫民,不利于地主)、“废除贱籍”、“废除腰斩”、治理黄河水患,疏浚水渠,开放洋禁,对黎民百姓是菩萨低眉。

雍正45岁登基,在这之前已有多年的办差经历,深明世务,洞察世情。他本是精细强干之人,又有在明争暗斗中培养起来的政治经验。用“治大国如烹小鲜,处政事若庖丁解牛”来赞他,并不为过。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康熙帝在热河和南苑行猎之后“偶感风寒”,住在畅春园休息,命皇四子胤禛往天坛代行冬至祭典。十一月十三日凌晨,康熙病情恶化,至夜间猝然逝世。隆科多宣读遗诏。几天后,胤禛在太和殿登基,年号雍正。

他即位之后不久就开始有流言盛传,说他矫诏篡位,康熙原本属意传位于皇十四子允禵。此言基本可以认定为权力集团别有用心的恶意中伤,而后世百姓不明所以以讹传讹。根据清朝的用语规范,传位诏书均写为“传位皇某子”。如果将其中的“十”字改成“于”,成了“传位皇于四子”,就读不通了。而且清代的诏书中“于”与“於”字是不能互用的,诏书中用的都是“於”字,无法更改。此外,清代诏书都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的。满文是竖写的,难以篡改。鉴于自己即位之后流言喧嚣尘上,为免儿子之后遭遇同样的尴尬争端,雍正采用秘密立储制,早早将即位诏书安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他要留给弘历的,不单是充盈的国库、清平的吏治,还有无可争议的名位。他宁可赐死弘时,落下心狠的骂名,也要力保弘历即位无碍,免却日后兄弟争位的尴尬。这是他不曾宣诸于口的苦心。当其时,八爷党尚未肃清,随时有可能制造大乱,举朝官员拭目以待,姿态暧昧。弟弟允禵态度强横,母亲乌雅氏强硬,死不配合,一心认定钟爱的小儿子才是最佳的皇位继承人……父亲留下了一个外表繁荣,内在亏空巨甚的王朝。

他是登御座皇位未稳,掌江山天下待定。我知他那一刻在九重宫阙,必定内外熬煎,忧心忡忡。

早年间,他曾对心腹戴铎说过,“况亦大苦之事,(指为帝)避之不能”。而今他不能避之。

少白先生所摄的故宫影像中,有一幅是宫门微开,透出一线明光,一位帝王茕茕孑立,剪影苍凉。这样的情态,让我悠然思及胤禛。历史的细节零落,而他背影斑驳。念想中,殚精竭虑、勤于政务的他,少不了从天色幽暗忙到天色欲晓,偶尔放下朱笔,独自向隅。他是那样累,那样无依。这是我心头的剪影,亦是时间深处的背影。“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诗经《邶风·柏舟》如此确切地表明了他的心意。诗中失意的君子大臣可以泛舟其流,以敖以游。可以独步山水,寄意林泉,长吟以纾解内心的抑郁。他却连那点自由都没有,被困在紫禁城中。他要熬住,连心意也要善加隐藏,不能被人窥破。

奈何生在帝王家,奈何身为天下主。全天下的人都有资格说累,他没有。全天下的人都有权力罢工,他没有。

他将证明给天下人看,他是何等的名正言顺当之无愧。幸好他身边还有忠心追随的允祥,还有张廷玉、隆科多、年羹尧、岳钟琪等一干股肱。但天下事,冗沉巨细。日理万机、千头万绪需他去定夺,怎能怪他心思复杂、城府极深。他不缜密,只怕一个不慎就被人钻了空子。

【柒】

康熙帝驾崩之后,雍正在月华门外的养心殿守孝27个月。孝满本应回乾清宫居住,但他表示那是“皇考六十年所御”,“心实不忍”。他执掌帝位之后,为表对父亲的哀思敬重,不住乾清宫,移居当时陈设简单的养心殿,意在勤俭,为天下人表率。此后他一生的重心都在这里。

养心殿在乾清门西侧,是连接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后三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重要枢纽。养心殿,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清初顺治帝病逝于此,后乾隆、同治亦逝于此。

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自雍正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至乾隆年间加以改造、添建,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养心殿成为皇帝召见群臣、处理政务、读书、学习、日常起居的核心之地。

雍正年间,西北战事频急,雍正为处理政务,增设军机处。军机处位于乾清门广场。是他赋予了养心殿全新的政治价值。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养心殿前殿为处理政事的地方。御座设在明间正中,上悬“中正仁和”匾,为雍正的御笔。宝座后设有书架,藏有历代皇帝有关“治国”经验、教训的著述,专为传给新皇帝阅读。一些官员在提拔、调动之前常被本部堂官领到这里觐见皇帝。皇帝有时也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臣。

后殿是皇帝的寝宫,共有五间,东西稍间为寝室,各设有床,皇帝可随意居住。除了被宣召的后妃和随侍太监,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寝宫。正间和西间是休憩的地方,最东间是皇帝的卧室,室内不算豪华,但陈设用物细节处处动人,繁而不俗。

后殿两侧各有耳房五间,东五间为皇后随居之处,西五间为贵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间,慈安住在养心殿后殿耳房东侧的“体顺堂”,慈禧住在西侧的“燕禧堂”,于前殿临朝听政,十分方便。想来,辛酉政变,诛杀肃顺党羽的决议亦是在此,这之后才有了慈禧掌国近50年。

“东暖阁”,面西设着两个宝座,悬挂黄纱帘。这里曾经是同治年间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处,现陈设仍保持当年原貌。

“西暖阁”被分割成几个小间,其中稍大一间悬着雍正所书“勤政亲贤”匾,是皇帝批阅奏折,以及同军机大臣商议军政的地点。

世人皆知的“三希堂”,在养心殿的西套间里,原是皇帝的书房,后为乾隆收藏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的地方。因有这三件珍宝,乾隆将此命名为“三希堂”。世人不知,雍正更是有着很深艺术修养的皇帝,清宫的官器粉彩和珐琅彩是在他手里才有了杰出的成就。造办处每每呈上器物和奏折,百忙中他还要细细朱笔御批,指点精要,或叫来主管官窑的官员与之讨论,督促进度。

他请画师为自己画的一组《雍正行乐图》,图中他游猎、读书、钓鱼,戴着渔翁的斗笠,我每每看了都要笑,心疼他忙于政务,比起他儿子的逍遥、风流,他只能在忙碌的闲暇臆想一番,自娱自乐。

如此的不劳民伤财,不好大喜功。养心殿的殿名出自孟子的“存其心养其性以事天”,意谓涵养天性。皇帝在迷乱的政事当中,更要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心地明澈,方能方寸不乱,处事分明。据记载,为采光方便,养心殿是紫禁城第一个装上玻璃的宫殿。这也必定是为满足雍正勤政的需求。根据史料,雍正现存朱批奏折就达三万五千多件。他最后猝死,定然与他不顾一切的勤政相关。

胤禛其实是一个心藏大善,秉性天真率直的人。若非如此,允祥又怎会不顾一切追随当时势单力薄的他,为他鞠躬尽瘁。若非如此,早年间,康熙怎会说他“为人轻率,喜怒不定”?

他是为了这江山将自己的率性隐藏,学会了帝王策,却不曾因帝位失了本性。雍正的御批率性淋漓,直言要义,自有一番刚直磊落,叫人拍案称快。他是一个不马虎别人,也容不得别人马虎的人。他写的《大义觉迷录》,也有一份皇家男儿难得的天真、激愤,有一股不肯输于天下人的傲气。

他这份真心爽直,落在尘世不明所以、心存偏见的人眼底,却成了把柄、笑话。无怪乾隆上台,要将此书禁起。

我在深夜想起他的诗,有一番情意入怀,很想化作一缕清辉,一瓣落花,悄无声息去看一看他。看他的眼睛是否依然明亮坚毅,看他的鬓间是否已经有了星星白发。

翻飞挺落叶初开,怅怏难禁独倚栏。两地西风人梦隔,一天凉雨雁声寒。惊秋剪烛吟新句,把酒论文忆旧欢。辜负此时曾有约,桂花香好不同看。

——《仲秋有怀》

此时,我思及他。不知在彼时的仲秋月下,他思念的那个人又是谁呢?以他的心思深隐,我知,他会回眸相望,怅然一笑,却断断不肯言明。

他心里的苦,是为母子不睦,兄弟不谐,还是为尘事难清,一身重担却天不假年?“辜负此时曾有约,桂花香好不同看。”只此一语的缱绻深情,已胜却他儿子留下的琐碎诗文无数。说到底,雍正为帝毁誉参半不是因他做得不够好,而是因他公而忘私,不惮损伤当时贵族、官吏、士人的利益。他们指责他清除异己,残害兄弟,更污他毒死父亲,逼死母亲,其位不正。殊不知,对八爷党,他自有公允的评价和论断,记录在册。

对于政治死敌,仅仅断其党羽,将他们囚禁,令其永无复起之力。他是诛,但未杀。这份仁厚,留待时间品评,公道自在人心。

至于君主集权、铲除异己、大兴文字狱,封建时代哪一个有野心和魄力的皇帝,不曾下过几遭狠手?他不是唯一一个,不是最后一个,更不是最残暴的一个。他一生的作为,无愧御座上“正大光明”四个字。

“天孙犹有约,人世那无情。”他何曾畏惧人言?爱新觉罗·胤禛,这样的男儿,便该有万里山河相随,千军万马陪侍,旌旗招展号角声猎猎,拨马回望,大内残阳似血,金龙腾空,而他傲然屹立。

这江山是他,这天下也是他。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优美的亲情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亲情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亲情美文》由鸿儒文轩主编,本书作家们以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作品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激发出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世界上最优美的亲情美文》根据相应内容进行归类排列,形式新颖,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启迪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民国时期,中国积贫积弱;但民国时代的大学却闻名遐迩,在东西方国际上都享有盛誉。这是为什么呢?有史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学校长个个都很“牛气”。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校长怎么样,大学就会怎么样;如果要想造就一个伟大的大学,有干练的校长还不够,还必须有卓越的校长”。
  • 乌江之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乌江彭水水电站移民工作纪实

    乌江之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乌江彭水水电站移民工作纪实

    本书为重庆文学院策划的报告文学集。辑录了重庆25位知名作家深入彭水电站工程第一线,记录的当地苗族土家族同胞兄弟舍小家顾大家支持电站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动人颂歌!
  • 童年论

    童年论

    近年来,学界对童年社会学研究的兴趣与日俱增,本书旨在介绍这一研究领域中的主要发展情况。在当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本书建立了童年研究与社会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呈现了它的历史、政治和文化维度,并通过对童年的社会结构性特征及其日常生活背景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童年的社会建构特征。本书并不是根据家庭、学校和玩耍这样的传统类别,而是围绕空间、时间、文化、身体和工作这样的主体来组织内容的。通过这种方式,本书分析了近年来童年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的差异,以此为童年研究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 有所不为(林语堂全集12)

    有所不为(林语堂全集12)

    本书主要分为两篇,收录了他的《剪拂集》与《大荒集》,前者是他第一本文集,其宗旨是在说明:“文集是文人的韵事。”关于《大荒集》,林语堂说,是想给人以含意捉摸不定,不知如何解法,或是有许多解法的感觉。本书延续了林语堂先生一贯的文字风格,既透视社会,融合中西文化,也谈读书作文与智慧人生,是林语堂洞幽烛微,精辟睿智人生的写照。语言轻松幽默,朴实不失揶揄,常常在细节处显出大智慧,意韵幽长,引人入胜。
热门推荐
  • 进化武侠

    进化武侠

    那一年进化刚刚开启,他仗剑独行,纵横于世界之间。一剑败敌寇,仙台之上论生死!笑傲,射雕,天龙,风云,都有他无敌的身影。为新书练笔之作,一天4000字,一天两更,中午一更,晚上一更。
  • 亡之前世与诡事

    亡之前世与诡事

    欧阳暝,我早已不是上一世,上一世的亲合早就已经死了,我是沈忌,请你看清楚!……(本文纯属虚构(包括主人公所在的国度),不要当真)
  • 缠不休:娇妻回归变女王

    缠不休:娇妻回归变女王

    “我就是不要嫁给他!”她的一句话看似那么坚定但却无法打破命运的安排,本还有一丝余地,却因家族落寞而灭亡。“你就乖乖嫁给我吧。”他的语气是那么的戏虐,他终于有了报复她的机会。游戏开始了就永远不会结束......
  • 器武撰书

    器武撰书

    器修,传承万古锻器术,炼本命锻造屋,一念成器。武修,习霸道,调和,时息功法,炼灵源技能树;一击天陨。三界有魂,炼魂入器,亦可开天辟地!魂亦有情,忘前世之旅,化今生魂心;魂与人的故事,始于初见,止于终老.器,武,人,魂点缀的文字,散尽天下,永世长存!而器武书的开头总是:他由山上来……
  • 小说法

    小说法

    《小说法》与当下国内许多优秀小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发现了小说家在创作时的思考路径和秘密,所以《小说法》不是一本小说评论集,也不属于文学理论的范畴,它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指导小说创作的教材,33篇文章深度解构当代国内优秀小说,告诉阅读者如何深刻理解小说家们的描述语言,告诉创作者如何巧妙设置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小说法》对所有志向、喜爱小说创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小说法》由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作序、推荐。
  • 中国城市雕塑: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

    中国城市雕塑: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

    本书首先从城市雕塑语义的辨析开始,就城市雕塑概念的形成、引用及多层次的语义指向等方面指出城市雕塑这一概念在中国的独特语义,并由此指出中国城市雕塑具有的独特历史和文化语境。本书就中国城市雕塑未能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工作,并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城市雕塑发展状况作了概要性的描述。
  • 为什么继续:七班的贱人风云

    为什么继续:七班的贱人风云

    寒冰国、天明国与凤凰界的魔幻绝世之战,源于贱人,三个国度继承者们中的贱人,到底是谁惹起了这场大战,原本平静友好的七班,一个插班生,改变大局,最后依然两败躯伤?
  •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的人:他们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
  • 网游之独战江湖

    网游之独战江湖

    获得隐藏任务疯狂升级,单挑BOSS做游戏王者!
  • 血统:失控的羽翼

    血统:失控的羽翼

    血统与生俱来,或高贵,或低贱。无法舍弃悄然流淌的血液决定着身份、地位、甚至是种族、力量,处在食物链的什么位置,决定的是成为捕猎者,还是成为猎物。在捕杀和被捕杀的角色变换里,人人都是卑微的一环,整个种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因为血有时迫不得已地判决了宿命,它决定需要什么样食物,应该害怕什么样的事物。食物、天敌,如何苟延残喘地生存繁衍,躲避、觅食、应激,遵守着大自然的法则,玩着生死的游戏。不想了解的话,改变就永远发生在世界的阴暗面,而不想了解的人只能与真相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