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7200000042

第42章 推开宏观经济之窗 (4)

西方谚语说:“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的股票市场和土地市场热得发狂。从1985年年底到1989年底的4年里,日本股票总市值涨了3倍。土地价格也是接连翻番,到1990年,日本土地总市值是美国土地总市值的5倍,而美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日本的股票和土地市场不断上演着一夜暴富的神话,眼红的人们不断涌进市场,许多企业也无心做实业,纷纷干起了炒股和炒地的行当——整个日本社会都为之疯狂。

灾难与幸福是如此靠近。正当人们还在陶醉之时,从1990年开始,股票价格和土地价格像自由落体一般往下猛掉,许多人的财富一转眼间就成了过眼云烟,上万家企业关门倒闭。土地和股票市场的暴跌带来数千亿美元的坏账,仅1995年1月至11月就有36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倒闭,爆发了剧烈的挤兑风潮。极度的市场繁荣轰然崩塌,人们形象地称其为“泡沫经济”。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完全是在苦苦挣扎中度过的,不少日本人哀叹那是“失去的十年”。

泡沫经济,是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泡沫经济源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得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以及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使得泡沫经济的发生更为频繁,波及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更加严重,处理对策更加复杂。泡沫经济的根源在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偏离,即虚拟资本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部分。

泡沫经济得以形成具有以下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

泡沫经济都是发生在国家对银根放得比较松、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阶段,社会经济表面上呈现一片繁荣,给泡沫经济提供了炒作的资金来源。一些手中拥有资金的企业和个人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些资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是泡沫经济成长的社会基础。

第二,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

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约束,关键是对促进经济泡沫成长的各种投机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但到目前为止,还缺乏这种监控的手段。这种投机活动发生在投机当事人之间,是两两交易活动,没有一个中介机构能去监控它。作为投机过程中的最关键的一步——货款支付活动,更没有一个监控机制。

【知识链接】经济泡沫

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反映的是“局部”的经济现象;后者反映的是“全局”的经济现象,不可混为一谈。

人口大国的优势——人口红利

有一个网友的博客上讲了这么两个故事。

故事一:饭桌上坐着两个老人、一个年轻的女人,还有一个看上去三四岁的小孩,三个人伺候一个孩子吃饭。很明显,两个老人一个是孩子的外婆,一个是孩子的奶奶,而另一个年轻女人是孩子的母亲。

故事二:早上奶奶送孙女上学。孙女走在前面,奶奶在后面拖着一个带轮子的书包。这种书包是博士生们才会用的。因为博士生一般都有特别多的书需要在图书馆、办公室或者家之间转移,这样的书包会很有帮助,因为容量很大,而且可以在地上拖着走,不费力。可是这个小女孩不过三四年级,就需要这么一个包。

故事一意在说明孩子们在享受得“人口红利”太多;故事二说明孩子们又被要求为未来的“人口红利”做准备,一个孩子要承担四个老人,负担又太重。

经济学中所谓的“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亦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而当社会进入老龄化后,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则出现与之对应的“人口红利”。

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劳动人口比例较高,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

严格说来,任何完成了人口转变的国家,都会出现这样一种“人口红利”。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因为人口转变的历程较短,往往只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转变历程,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和经济高速增长之间因而表现出了非常强的关联性,人口转变给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效应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

事实上,“人口红利””更像一个机会,只有抓住这一机会并加以很好利用才能使“机会”转变为“红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红利”只是经济增长所面临的一个有利条件: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而这一“有利条件”或者说“优势”能否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成果,显然依赖于劳动力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在“人口红利”期,劳动力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则当人口的“机会窗口”关闭后,“人口红利”也会随之消失。

【知识链接】人口债务

在人口转变过程中,由于出生率与死亡率下降初始时间与速度不同步,后者先于前者发生,因而在人口转变的前一阶段,易出现人口年轻化趋势,少年儿童快速增长,而老年人口增长缓慢,其结果是总抚养比、主要是少儿抚养比快速上升,经济增长将深受其累,这时就形成了所谓的“人口负债”。

农民怎么成了贬义词——城乡差距

2007年8月28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时指出,近几年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几年,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农村居民收入4140元,城市居民收入13786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

这是一个以户籍人口为标准进行统计的数据,如果以职业人口为标准进行农业、非农业人口收入的数据统计,差距可能还会更大。孙政才部长说,2007年我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1.26亿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5亿,扣除重复计算部分,2007年农民工达到2.26亿人。这2.26亿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收入,事实上都计算为农村居民收入而不是城市居民收入了。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比率。城乡居民收入的比率为3.3:1。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超出合理的范围,不仅严重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还有可能演变成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城乡居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也就是城乡分割管理体制。由于这种二元体制,无论国民收入分配,还是资源配置、工农业产品价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而最终的反映就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别———当然,这个差别在不同时期是有大有小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过程。1978-1985年,由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迅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1978年的257倍缩小到186倍。但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体制开始改革,城乡收入差距又开始拉大。到1994年达到286倍。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从1997年起又逐步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革除,比如农民可以进城务工,符合条件的还可以成为城市居民等等。但是,二元管理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依然存在一条鸿沟,在国民收入分配上依然是重城市居民而轻农村居民。

特别是在我国经济面临通胀的压力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升,农民生活消费指数高于城市居民生活消费指数,而农民增收又缺乏新的支持,这样,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自然而然扩大了。要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乃至消除这种差距,根本的途径还是彻底改革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知识链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

从农村走向城市——城市化

笑话一:一老汉被儿子接到深圳小住。儿子为显孝心,每天开车带父亲兜风。路上,老汉看着满街的高楼大厦外墙上挂着的空调外机,说:“难怪深圳人这么富呀,原来是家家户户都养蜜蜂哩。”

笑话二:一农村人进城买酒缸。因酒缸都是倒扣在地上的,这人左看右看一阵后,问:“老板,你店里的酒缸怎么都没缸口呀?”老板答:“你不会翻过来看一看呀。”这人将几个酒缸一一翻看后,说:“哎呀,你这里的酒缸不但没缸口,连缸底都没哩!”

这虽然有戏谑的成分,但却是十几年前,农村人和城市人差距的真实写照。农村人进城了常常在高楼大厦、高档电器、汽车面前犯迷糊,因为农村和城市差距太大了。由于长期的二元分割体制,有很多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进过城。更别说在当时看见这些稀奇的东西了。

但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打破,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了城市,从当初的建筑工到今天各行业的产业工人,农民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建设主体。

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经济学上从工业化的角度来定义城市化,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在现在看来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工业化会加快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同时工业扩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农村的落后也会不利于城市地区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加快农村地区工业化大生产,对于农村区域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有着很积极意义的。

城市化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过程。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到2007年底虽然中国已经有5.9亿城市人口,城市化率达到45%,但其中包含了1.6亿农村人口,在这1.6亿农村人口中,有1.2亿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其他是“县改区”和建制镇范围内的农民。在进城务工的农民中,只有约2000万人是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其他人则以“民工潮”的方式在城市和乡村间穿梭。由于农民工虽然生活在城市却过着极为简单的生活,所以他们不是真正的城市人口,由于统计原因被计算到城市人口中的城区和乡镇的农民,更不能被视为城市人口,这样计算下来,2007年中国的真实城市化率只有34%,比统计显示的城市化率低了1/4。

中国在同等人均收入水平时的城市化率明显偏低。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难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战略决策。

【知识链接】城乡一体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同类推荐
  • 以权利看待发展:中国农村变迁中的风险治理及规则重构

    以权利看待发展:中国农村变迁中的风险治理及规则重构

    本书共九章,主要内容有:权利扩张与规则重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关系中农民权利的变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展的挑战与实验、乡村发展中的公共性及其风险等。
  •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
  • 锦江商脉:三千年商路暨南方丝绸之路始点

    锦江商脉:三千年商路暨南方丝绸之路始点

    一部人类文明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商业文明史。锦绣,不光是一个丽词,或许也是两种最贵重的商品。锦江、锦城、锦里、锦官驿……带锦字号的名字,给成都商业带来了锦绣华章。成都商脉,因锦江古老绵亘,因锦江乘风破浪,因锦江名扬四海。商业之脉,说到底,就是商人之脉。厘清了人脉,也就握住了商脉。锦江这个滔滔不息、流溢千年的河流大品牌,又滋养出了众多丽如锦绣的商业大品牌。把手放进城中锦水,我们就能摸到悠远绵长、流动不休的成都商脉。
  • 中国港口城市的互动与发展

    中国港口城市的互动与发展

    本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有:介绍中国沿海城市发展港口的主要动力和相应的政策背景,探讨中国港口城市的四个关系,研究外部因素如何影响个别港口城市的发展,回顾和评论国家政策与体制对于港口城市发展的作用。
  •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本书介绍了金融危机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提出并试图回答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如何退出扩张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如何避免主权债务危机;中国崛起时代,“中国与世界”之间,如何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中突,如何与全球经济互动等一系列问题。
热门推荐
  • 心灵厨屋

    心灵厨屋

    再成功再富有的人心灵总有劳累的时候,我用心做出来的食物希望能够带给你劳累心灵一丝安慰,让你在这繁忙的社会中得到安慰,让你的心在这一刻有一丝放松。
  • 城茜楚楚

    城茜楚楚

    愿在最后的时间听见楚楚的声音,愿在最后一秒留住城茜的目光。只愿与你共席一手妙笔聆听文末的花枯花荣的清脆回忆。
  • 五重局

    五重局

    为了寻找写作灵感,他来到这个村子,但却意外的发现村子里面怪事频出,他遇到一重又一重险象,碰到一个又一个人,以至于最后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谜团之中,最后才发现原来一切从一开始都被设计着,而他也才真正明白,当初那一切的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 独自上升

    独自上升

    本书作者刁斗,曾当过新闻记者,现为文学编辑。已出版的作品单行本有:诗集《爱情纪事》,长篇小说《私人档案》、《证词》、《回家》、《游戏法》、《欲罢》,小说集《骰子一掷》、《独自上升》、《痛哭一睌》、《为之颤抖》、《爱情是怎样制造出来的》、《重现的镜子》。
  • 365天追爱记

    365天追爱记

    刘婷婷是本文的主人公,易玺煜是他的哥哥,而他们互相喜欢着对方,可是中间还有许多的阻挠,想知道更多吗?那就快来读这本书吧!
  • 烽火戏流年

    烽火戏流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変---这世上,有没有一颗心,沧海桑田,人情冷暖,依旧玲珑剔透,不忘初衷---这世上,有没有一段情,风霜雪雨,荆棘坎坷,仍然单纯美好,不离不弃---这世上,有没有一个人,愿意用一世繁华,敛我之眸,慰我半世悲苦,吻我之眉,掩我半世流离,执我之手,懂我一世冷暖-----
  • 道逆九霄

    道逆九霄

    一个人,一座城,一个宗门,一段传奇,一个承诺
  • 东北边防辑要

    东北边防辑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长门春秋

    长门春秋

    新人练笔,勿骂。
  • 西游侦察记

    西游侦察记

    《西游记》是部影射小说,里面的人物都有生活原型,这些原型都是谁?现在是种什么情况?他们有的在天上仙界为仙,有的在冥界鬼域为鬼,过刀山,下油锅,扔火海。有的反复超生为人、为猪、为狗、为虎、为狮。自由作家逍遥公应银河龙王——孙悟空——嘉靖皇帝之邀,上天小酌,并展开侦察。他时而作为朋友与《西游记》的作者、《西游记》的出版人、《西游记》里面的原型人物相聚,畅谈,解开自己胸中的疑团,时而变化身份、身形,混杂在禽兽、妖魔鬼怪之中,侦察他们的过去,追踪他们的生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