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8200000088

第88章 清(2)

清初在文化上实行专制主义,知识分子在写书立言中无意中冒犯了清政府,就遭到无情打击,引来杀身之祸,这就是“文字狱”。“文字狱”在清朝初期确是起到巩固满人江山的作用,但后来却走过了头,成了扼杀人民思想的武器,造成很多冤案。一些无赖之徒也趁机挑拣文人字眼,牵强附会找寻“逆书”。著名的“明史案”不知道牵连到多少无辜者,包括著书者、印书者、传播者、甚至见闻者,前后几百人因此书而丢掉身家性命,一时间人心惶惶,连康熙都觉得过火。康乾年间兴起了100多起“文字狱”,极大地摧残了当时的知识分子,也给我国的文化、文学史带来极大的损害,直到乾隆末年,这场文字杀戮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古州苗民起义

清雍正十三年(1735)二月至乾隆元年(1736年)五月,古州(今贵州榕江县)苗民在包利领导下,反抗朝廷剥削压迫。雍正四年(1726)至九年(1731),清廷剿抚兼施,收复黔省苗族4万户,官军驻扎该地后,修城、建署、筑碉、开驿等,大量无偿役使苗民,加之繁重的赋税和各种名目的摊派,给苗民带来沉重的负担。苗民不堪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雍正十二年七月,黎平人包利到苗疆腹地古州,以“苗王出世”相号召,大造反清舆论。十三年二月,官吏滥征钱粮,古州地区的八妹、高表等寨苗民蜂起反抗。包利乘机聚集2万余苗众,于26日围攻古州城北之王岭汛地。古州总兵研勋率兵前往镇压,苗众溃散。包利收集余众,北移至清江、台拱(今贵州台江)地区,从者复至2万。起义过程中,义军队伍不断壮大,广大苗民堵路、筑城、挖壕、埋签,顽强抗击,但终因力量悬殊,无法阻挡清军围攻,数十个较大的苗寨,先后被清军攻破,苗民死伤惨重。

乾隆元年正月,张广泗进一步部署围剿苗众。3月底,清军攻破近200座苗寨。包利被迫率众退入牛皮大箐,率众将路径挖断,试图据守于此地以图再举。4月,包利于乌糯箐被俘,义军士气大受损伤,加之粮尽援绝,战斗力锐减。5月底,清军搜剿牛皮大箐,苗众损失惨重。6月至9月,张广泗回军,大肆搜剿苗寨,苗众惨遭屠杀,一场声势浩大的苗民起义被镇压。

白莲教起义

清嘉庆元年(1796)至九年(1804),湖北、四川、陕西三省,以白莲教为组织形式的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起义。白莲教起义始爆发于川楚陕边境地区,后波及川、楚、陕、豫、甘等省,历时9年,是清代前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9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州县达204个,抗击了清政府从16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400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20多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两亿两,相当于4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起义前人口3亿9110万人,起义失败后,人口为2亿7566万人,相互屠杀损失了1亿1千万人口。

在起义中,义军修堡筑寨、固守一地与硬拚的作战指导,是白巾军起义初期被清军各个击破的主要原因;大踏步前进、后退,实施流动作战,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获得了战争主动权,粉碎了清军聚而歼之的战略企图,但由于没有建立根据地,当清军实施筑寨团练及坚壁清野时,即完全丧失了主动权,是白巾军后期终于失败的主要原因;教、军合一的组织形式和封建家长制的管理制度,致内部派系林立,战争中缺乏统一领导、计划及各部不能密切协同,也是白巾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自成下落之谜

清军入关后,李自成领兵退出北京,转战河南、陕西、湖北等地,最后不知所终。一种说法认为李自成在九宫山遇难,另一种说法认为李自成在夹山寺隐居,至顺治年间去世。第一种说法认为,李自成兵尽力尽,仅带亲信20人,窜入九宫山中,被村民围困,无法脱逃,自缢而死。当时追击李自成的清朝靖远大将军阿济格给朝廷的报告说,李自成尸体已经腐烂,无法辨认。还有说南明王朝驻湘将领兵部尚书何腾蛟给唐王的报告称,他的部众已将李自成斩于九宫山下,只是丢了首级。第二种说法认为李自成退居湖湘时,他的手下还有40余万兵马,李自成如果真的被杀,他的属下岂会善罢甘休,唯一的解释就是李自成还没有死。这是李自成与其部下设疑迷惑清和南明王朝,以图他日东山再起。清朝初年的云南同知张琼伯就在夹山寺中见到过李自成。乾隆年间的澧州知州何某还在夹山寺中见到一幅李自成的画像,叫“奉天玉和尚”。不过根据近年来考古发现,这一说法也有漏洞,李自成隐居于夹山寺一说也成不了定论。李自成的下落成了史学界至今争论不休的谜案。

清宫四大疑案

清宫四大奇案是四项民间流传满清自入关以来发生的宫廷秘事,分别指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和乾隆身世。也有说法是将雍正被刺换成雍正矫诏登基。由于史料不足,史学界长期聚讼未决,诸说并存,多年来被称为疑案。

孝庄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即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不太光彩也不太文明的事。但是满洲入关以前的社会性质虽已由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后习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残余,延续到入关初年,也是不足为怪的。

顺治出家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薨。顺治非常哀悼,接连5天不上早朝,不为国家大事,并下谕追封董鄂氏为皇后。之后,顺治仍然闷闷不乐,几个月后,他放弃皇帝之位,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做了一名和尚。

雍正继位之谜

雍正继位之初就有传言说,雍正毒毙康熙,篡改遗诏,将“传位十四阿哥”改为“传位于四阿哥”,夺了十四阿哥胤的天下。之后,为了掩人耳目,将助其登上皇位的年羹尧和隆科多杀害。有人认为雍正弑父篡位说存在疑点。其一,康熙深通医道,而且皇帝还有人试药,康熙不可能这么容易被毒死。其二,该康熙的遗诏“十”为“于”也经不住推敲,因为之前的繁体文“于”作“於”,而且诏书为满文和汉文两种,这样将“十”改为“于”可是有相当的难度。雍正为了回答民间纷纷扬扬的问题,也曾公开向天下辟谣,力图证明自己是康熙皇帝的合法继承人。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雍正被刺

关于雍正的死因,很多说法。有人说是被刺死的,这一说法起因于雍正七年(1729)曾静、张熙一案。曾静派他的徒弟张熙,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劝他为祖先岳飞举义,岳钟琪将其告发,事情牵连到明末吕留良。雍正将吕留良的尸体挖出后,又戮杀。吕留良的儿子吕葆中,当时官至编修,也被处斩。传说吕留良有一个幸存的孙女,名叫吕四娘,她的剑术一流,立志要为父祖报仇。后来她潜入宫内,刺死了世宗,并把世宗的脑袋割下,提着逃走了。根据鄂尔泰传记的记载,说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还“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尔泰入宫,而外间喧传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满城风雨了。鄂立刻“入朝,马不及被鞍,亟跨骣马行,髀骨被磨损,流血不止。既入宫,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

乾隆身世

乾隆身世是指雍正与海宁陈氏换子的传说。浙江海宁陈氏,从明末起,累世簪缨。一直到清朝,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等父子叔侄,都是高官厚禄。康熙年间,雍正还是皇子时,与陈世倌关系友好,交往特别密切。当时,又恰巧碰着两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时辰无一不同。雍正听说后,十分高兴,就命陈世倌抱子入宫。儿子送进宫中很长时间,才被送出来。陈世倌接住孩子,发现送还的已经不是自己的男孩,而且成女婴了。陈家万分震怖,但又不敢出来剖白,以免引其杀身之祸。后来,乾隆登基后,听说了此传言。他南巡至海宁时,去陈家祥细地问询了陈氏的家世。乾隆快要走出陈氏大门时,下令将大门封闭,并告诉陈家,以后不是皇帝临幸,此门不得再开。从此,陈氏家中永远关闭其门,再也没有开过一次。

香妃之谜

关于香妃有太多的谜团,如名称之谜、画像之谜、葬地之谜、婚姻之谜、宝月楼之谜、有椁无棺之谜、死亡之谜等,关于她的种种传闻被编成故事,搬上银幕。随着香妃越来越著名,关于她的真实情况也越来越扑朔迷离。最早出现香妃之名的是光绪十八年(1892)萧雄写的《西疆杂述诗》卷四“香娘娘庙”,其中有“纷纷女伴谒香娘”一语。附录中介绍道:“香娘娘,乾隆年间喀什噶尔人,降生不凡,体有香气,性真笃,因恋母,归没于家。”清王朝灭亡以后,从故宫中发现一副年轻女子的戎妆像,文字说明之处:“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由此看来,香妃基本情况为,回族女子,因“体有异香”而名香妃。后人对香妃之“香”与体香之“香”的关系作出种种推测。

关于香妃的画像之谜也业界也议论纷纷。现今流传于世的香妃画像有四种,一是身穿红色旗装的半身像,二是身穿欧式盔甲、手握战刀的半身像,三是身穿西式长裙、一手提花篮、一手拿花铲、头戴凉帽的坐像,四是太仓陆夫人在东陵裕妃园寝拍照的香妃吉服半身像。至于哪种画像才是历史上真正的香妃还有待考证。香妃的墓地之说起码也有三处:即新疆的喀什、北京陶然亭北和遵化清东陵,每一种说法都有理有据。此外关于她的死亡、婚姻等,都有史学界争论的话题,真实的香妃也有待最终确凿证据的发现。

和绅受宠之谜

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乾隆曾对刘墉说道,自己也知道和绅做的那些坏事,可就是喜欢他。虽说这是编剧的语言,可也反映出一定的历史真实:以乾隆的英明,不可能不知道和绅的小九九,即使是乾隆帝退位后和绅也仍然安然无恙,这就令人称奇了。有人认为,和绅之所以得宠,是因为善于揣摩乾隆的心思,投其所好。这一点史书多有记载,今天还多次被搬上银幕。另一种传奇的说法是,乾隆还是宝亲王的时候,曾钟情于父亲雍正的妃子马佳氏,被皇后钮祜禄氏知晓,就以调戏皇子的罪名将马佳氏牵到月华门勒死。宝亲王赶到的时候,马佳氏已奄奄一息。宝亲王咬破自己的指头,滴一点血在妃子的颈上,作为来生相认的证明。后来的和绅正是颈上也有一颗鲜红的血痣,且面貌与那马佳氏酷似。乾隆因此认为和绅正是马佳氏转世,觉得前生有愧于她所以今生百般宠爱。这当然是无稽之谈。

虎门销烟

清朝末年,无耻的英国侵略者在我国沿海地区疯狂地贩卖鸦片,妄图以此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没多久广州一带鸦片泛滥,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1838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时,禁止吸食鸦片,很有成效。道光皇帝就封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详细了解鸦片贩卖的详情,收缴鸦片237万斤。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不仅大大增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更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英国,引起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840年6月,英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初期,沿海一带在林则徐的部署下戒备严密。英军见无隙可乘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北上直逼天津。道光帝惊恐万分,派直隶总督琦善和英军谈判,琦善向英军保证只要英军退回广东,清政府一定惩办林则徐。英军撤兵南下,琦善换林则徐成为钦差大臣。在英军的炮火攻击下,广东、厦门、定海、镇海、宁波相继失守。1842年,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法、美等列强也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彻底改变。

三元里抗英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华儿女为抵抗英殖民者的侵略作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斗争。三元里抗英就是近代中国人自发武装起来,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一次大规模斗争。

三元里位于广州城北,离城5公里。1841年5月29日,一小股英军到三元里一带抢掠,菜农绍光等奋起反抗,打死敌人数名,其余的英军狼狈而逃。30日清晨,5000名群众进攻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四方炮台,英军司令卧乌古亲自率军1000人进行反扑。群众按计划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到牛栏冈附近丘陵地带,埋伏在此的万余名群众一起杀出,将英军团团包围,与敌展开肉搏战。屋后,英军火药淋湿,枪炮失灵,处境更为狼狈,后在增援部队接应下,才逃回四人。三元里人民杀死英军50多人,生俘10多人,缴获大炮2门和大量枪刀等战利品,31日,武装群众陈省包围四方炮台,附近番禺、南海、花县、增城、从化等县400余乡数万群众也赶来参战。拥军龟缩炮台,束手无策,只得派汉奸混出重围,带信求救,广州知府余保纯出成为英军解围,英军才得以逃脱。6月7日,英军全部撤至珠江口外。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敢于同一切侵略者顽强斗争的伟大英雄气概。

第二次鸦片战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掠夺到的权益,他们要求有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以帮助镇压太平天国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包括中国全境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等无理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英法共同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8年,英法舰队自白河(即海河)而上,到达天津,清政府慌忙派大学士桂良等赶往天津议和。桂良分别与英、法签订了可耻的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此以前,中俄、中美《天津条约》已先签订。1860年,英、法大批军队再度开到中国,先后占领大连湾、烟台,登陆北塘,攻陷大沽炮台,占领天津,控制北京,侵占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代表先后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亚罗号事件

1853年10月初,一艘中国商船“亚罗号”,自厦门开往广州,停泊黄浦。船上水手和船主全是中国人,由于该船曾被海盗夺去,曾在香港英国政府领过登记证。10月8日,广东水师登上船搜捕走私的海盗。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借口该船曾在香港注册,硬说是英国船,甚至捏造说该水师曾扯下船上英国旗,无理地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释放被捕人犯,向英道歉。但是10月22日叶名琛把12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却拒收。英驻华海军于次日向广州发动进攻。“亚罗号事件”成为点燃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马神甫事件

同类推荐
  • 三国大帝孙权

    三国大帝孙权

    孙浩穿越到三国,成为孙权,曹操要南下了,赤壁之战要打响了,该我施展手段了。
  • 三国马夫

    三国马夫

    小小马夫猖狂猖狂,哼哼,今日你对我爱答不理,明日我让你下马当步兵。在这将军岂能无马的年代!看我小小饲养员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赤兔,的卢,绝影统统给我排好队,四轮车,你怎么也凑热闹,什么?你也有一颗做马的心,这……
  • 明末镇国将军

    明末镇国将军

    穿越这件不科学的事都出现了,那么多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胶东郡王府也算是合情合理的了。既然这样,那么这个王府点出了工业和商业技能就不是问题了。这样的话就有了造反的本钱,想取而代之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 大宋忽悠

    大宋忽悠

    副县长于艮(gen),开车穿越到了北宋末年的生女真,被各界群众当成了神。收兀术,收岳飞,三国都忽悠。收公主,收帝姬,玩转宋辽金。空口白牙打天下,从头到尾都是装。装是一种态度,忽悠靠的是智商和情商…………公元1113年,从西周共和元年起算,是共和1954年。……(作者是青岛作家协会会员,山东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 发现之旅-古迹探寻

    发现之旅-古迹探寻

    庞贝柱是古代神庙的遗迹,也是亚历山大城的城徽。该柱高耸挺拔,它直插云霄,天上白云飞走,如同大石柱在疾飞。在柱子前面站立时,会发现它似乎在不停地晃动,随时都有可能倒下来。
热门推荐
  • 幽冥王妃:魅男来袭

    幽冥王妃:魅男来袭

    她妖媚一笑,说:“你知道世界上什么花最美吗?!我现在就送你去看它!”话音刚落,鲜血便涌进了血玉。直到他说:“是彼岸花,等仙去时,愿意陪我一起去看吗?!”“去死吧你,谁要跟你一起去!”某女某男皱了皱眉:“真不乖,打扰了我的诗意!”
  • 坐地成魔

    坐地成魔

    天下有七族,佛族第一,魔族式微。放下屠刀的我,佛不要,于是。我坐地成魔。
  • 冰凤傲世

    冰凤傲世

    灵力大陆,灵力为尊,集天下异器,只为自身执念,集天下神火,九转登天成神。为自身执念,化作冰之凤凰,最终不过陨落一场。皆空......
  • 三国谣

    三国谣

    一个文弱的小女子穿越到三国时代,被刘备欺骗;被曹操戏弄;被孙权利用……呵呵,得罪本姑娘的没有好下场,我要画个圈圈诅咒你们————罚你们今生今世,生生世世吃方便面都没有调料包!三国演义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谣是三国演义通俗演义!
  • 修炼时空

    修炼时空

    大道飘渺茫茫,宇宙无穷无尽,时间不止,空间层出,仰望浩瀚星空,蔚蓝深邃,到底隐藏多少神秘的面纱。在这里速度就是王道,速度就是主宰,一切以速度为尊,速度是实力的终极体现,也是衡量一个人道行修为高低的标准。
  • 弃剑天下

    弃剑天下

    两个世界的碰撞,斗气的产生剑技的更加华丽,魔法的更加繁杂,各种职业到底是进化还是退化。此时一个一直被认为是魔武士的天才,放弃了斗气放弃了魔法,甚至放弃了手中的剑,一心寻找剑道的真谛,发誓如不成功绝不碰剑。
  • 石榴姐“遇上”恐龙哥

    石榴姐“遇上”恐龙哥

    醉久远著的《石榴姐遇上恐龙哥》讲述了二十五岁的白晓,自信一点的说,怎么看都应当时被全阶段女性羡慕的年纪,正当风华正茂时,这么就和“相亲”扯上了关系?碍于母后大人的权威,就算反感相亲这种形式,但相亲宴还是必须要去。妄图以一副装扮恶俗、言语肤浅的“石榴姐”形象逼退男方,不想居然遇上了同样反感相亲的“恐龙哥”。白晓在尽情展现自己的“奇葩”之后,以为可以凭此制敌永绝后患,却不知已经在不经意间被对方发现了破绽。
  • 专情王爷:废材小姐的逆袭

    专情王爷:废材小姐的逆袭

    她在和男友战斗中被男友给谋杀了,因为被男友谋杀,而魂穿了!身在古代的她承诺不再爱了,可他的出现打破了她的诺言……
  • 女人与猫

    女人与猫

    有的人是狼,还是个白眼狼,你对他再好,也喂不熟他。有的人是狗,还是自己养的那种,不管你怎么对他,他都死心塌地的对你好。有的人是猫,是家猫也是野猫,你必须对他好,他才理理你,可是他永远不会为你主动付出。猫是最没心没肺的动物,女人亦如此。
  • 妖纪年

    妖纪年

    他,不过是一个不好的好人遇到乞丐亦会给个两元钱安抚下自己还未泯灭的良心!他,不过是一个不坏的坏人路遇倒地的老人也就仅骂两声万恶的世道便快速离开!他,不过是一个猥琐到没有下限的普通学生,一次偶然的穿越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三足鼎立混战不堪的‘人间’二帝共治表面和平的‘妖界’一皇独言支离破碎的‘魔域’————看他如何将这陌生的世界搅的天翻地覆豪门贵女,倾城公主,绝代妖姬————抱歉,在三千弱水之中他仅独取一瓢一个小人物的史诗由此展开,看他以妖之名开创属于自己的‘纪年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