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8200000011

第11章 夏商周(4)

《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历书。其中记载了“夏历”的方法,即把一年分为12个月,对每个月的天文、气象、物候、农事、田猎、政事等都有记载。由于《夏小正》的历法是与农业生产密切联系的,为农事活动的安排提供了依据,所以人们也将“夏历”叫做“农历”,成为中国古代常用的历法形式,一直沿用至今。流传下来的《夏小正》内容已有部分残缺和错乱。它是否是夏代的作品还有待考证。

《周易》

《周易》也称《易》、《易经》,《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列儒家经典之首。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文由六十四卦卦象及相应的卦名、卦辞、爻名、爻辞等组成。《传》一共七种十篇,有《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

万年历

万年历,是记录一定时间范围内具体阳历与阴历日期的年历,是为了方便有需要的人查询使用。“万年”只是一种象征,表示时间跨度大。相传,西周时期有位叫做万年的樵夫,非常爱观察和思考,除了做工之外就是思索怎样精确确定时间。他最开始是根据太阳在一天中的移动变化设计了一个“日晷仪”,刚开始日晷仪确实能方便计时,但是一到阴雨天,日晷仪就失去了作用。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后来万年终于利用滴水的方法成功实现每天计时。以后万年更细心地研究节令变化,经过了数十个寒暑,终于归纳出节令变化的规律并命名为“太阳历”。当万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给皇帝祖乙时,他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祖乙深受感动,就把太阳历改为“万年历”,并封万年为“日月寿星”。这就是“万年历”的由来。

政体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产生,氏族部落内部贫富分化不断加剧,富有的氏族贵族成为最早的奴隶主,奴役和贫民逐渐沦为奴隶,人类进入奴隶社会。通常认为,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奴隶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开始。根据马克思提出的奴隶社会基本特征,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并没有经历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劳动者是平民而非奴隶,因此可以说中国直接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

世袭制

世袭制是中国帝王承袭长期的方式,即王位按血统关系世代相传,可传承的有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禹死后,本应由部落推举的伯夷继承首领之位。夏启在父亲的栽培下羽翼丰满,他杀死了与他争夺王位的伯夷,自己为王。从此开创了中国“家天下”的世袭制,一直延续到清末代皇帝,都是采取这种方式继承王位。

分封制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由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相传夏朝少康封幼子曲列于缯,其后裔在商周时期一直列为诸侯。周灭商及评定叛乱后,在全国实行大分封,以封地联通居民赏赐给同姓及开国功臣。被分封的诸侯在封国内拥有世袭统治权,但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贡和提供军役、力役等遗物。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秦灭六国后,虽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但在20等军功爵中的“列侯”、“伦侯”等仍有食邑的特权,这也是分封制的痕迹。项羽曾经恢复分封制。汉初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只是封国的权利更少。晋武帝曾大肆分封,造成八王之乱。后世虽保存了分封制,但实权日趋缩小,分封制名存实亡。

宗法制度的形成

宗法制起源于商,完成于西周,是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极广的家族组织制度。规定,一个父亲所有的儿子中,嫡长子为继承人,有权继承家族的财产和统治权及爵位,历代照此相传,叫做直系,是该家族的大宗;其他儿子是旁系小宗,每宗又按照此法分为大宗和小宗。这样时代延续下去,构成一个多级的宗族组织系统。今天人们常说同姓之人500年前是一家的说法就基于此。

宗法制

宗法制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实为我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的一种原则,目的是维护贵族世袭的统治。宗法制包括嫡庶系统的法则和家庭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物的家法,其核心是嫡,即正妻所生的儿子、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形成一套系统而完整的制度。

人祭、人殉

人祭、人殉是一种起源于奴隶社会殉葬制度,在中国以商代最为典型。据殷商甲骨文和金文记载,商朝有贵族、平民和奴隶三个阶层构成。贵族不仅无偿占有奴隶,而且可以随意杀戮奴隶,杀人祭祀(人祭)和活人殉葬(人殉)就是最典型的奴隶杀戮活动。殷墟王陵区的公共祭祀场所曾发现1500左右个祭祀坑,2000千多个殉葬之人。这些数字充分说明殉葬制度在商代的盛行。

商代占卜

商代时候,人们已经有了宗教意识。他们崇拜上帝(非基督教中的“上帝”,而是天上的王)、崇拜山川风云等自然力量,认为世间到处都有鬼魂的存在。基于对这些神秘力量的恐惧,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时候,诸事必定占卜以定吉凶。占卜时,人们先灼烧甲骨,根据甲骨上裂纹的走向和排列结构来断定事情的成败吉凶。最后还将吉凶的情况刻写在甲骨上,以备日后查看是否应验之用。商人总结出很多占卜的知识,《周易》就是较著名的占筮书。

诸侯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周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了周天子的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朝分诸王、列侯二等,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夏商官制

夏商因历史久远,后人无从知道当时的详细情况,只能从甲骨文及远古史书中窥见一二。夏朝最高统治者是“王”,其下设有各种职官。商沿袭前朝,最高首领也称“王”。商王直接统治的中心区域叫内服,内服设有百官,称为百辟。内服可分为政务官、宗教官、事务官、武职官等几类。政务官又有有尹、冢宰等之分。宗教官有占、卜、多卜、亚、祝、史、作册等。史官为记录王事活动的官,与作册职掌相近。事务官是负责某种具体事务的官。武职官有亚、多亚、马、多马、射、戍、卫、犬、多犬等,商王和奴隶主贵族是军队统帅。内服以外的诸候统治区域称为外服,包括商王亲属的受封地和被征服部落的臣服地区。候、甸、男、卫、邦伯等是外服的重要统治者。

西周官制

西周在中央确立了师、保的中枢队员地位。周王之下,地位最高的是太师、太保、太宰,它们辅佐周王,统领百官,执掌朝政。西周官制沿袭商朝内、外服制度,更加细致和完善。内服官中,朝廷的官员分为公、卿两个等级。公一级的有太师、太保、太史。卿次于公,他们是公下面依照分工处理朝廷政务的官员,主要有司徒(金文作司土)、司马、司空(金文作司工)、司寇、司士、太宰、公族等。司徒主管农田图籍及人民户口等,兼管军事和卜事。司马掌管军队和军赋。司空掌管百工执事及土木营建。司寇主管刑狱治安。司士,主管贵族的刑罚及版籍爵禄。太宰本是周王的家务总管,掌管王的饮食起居、车驾仪仗、王家财产、王后命令等。因与周王接近,成为周王亲信,所以他的权力和地位也较高。公族是掌管公族内部画事务的官。西周内服官的爵位分为公和伯、候两等。太师、太保、太史皆为“公”爵;凡由王畿内贵族入朝为卿的称“伯”爵,四方诸候入朝为卿的称“侯”爵。

周文王有亡荒阅

“周文王之法,有亡荒阅,所以得天下也。”(《左传?昭公七年》)。所谓“有亡荒阅”,就是周文王针对奴隶逃亡现象制定的法律。规定,谁的奴隶归谁所有,不许藏匿,这项清查奴隶逃亡的制度受到奴隶主贵族的拥护,为巩固周朝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监

武王伐纣之后,周武王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统治商朝救民。纣王之子被封于殷,继续统治殷民。同时,武王还派遣自己的兄弟在殷都附近监视武庚。殷都东建立有卫国,由管叔监之;其西建立鄘国,由蔡叔监之;其北建立邶国,由霍叔监之。这三人并称“三监”。

周宣王不籍千亩

“籍”是实施井田制时在公田里举行各种耕种的典礼,“千亩”就是公田。“籍千亩”是惟有天子具备举行大礼资格的神圣行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平民已不再满足耕种公田,而对私田的收获越来越关心。在这种局势下,周宣王决定废除“籍礼”,取消公田,改为将公田租给农民耕种,按一定的数额征收田租和田税,这就是“不籍千亩”。“不籍千亩”的改革是井田制崩溃的标志,此后劳役地租变为实物地租,封建性的租佃关系发展起来。

料民太原

《国语?周语上》说周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料”就是数量的意思。料民太原就是西周政府调查户口落实税负的历史事件。西周后期,因连年对外用兵,周王室财政日趋紧张,国势衰竭。为了调查核实居民户口,以便征收军赋、田赋和兵役,以扩充兵员和充实财力,这就有了“料民于太原”的事迹。这件事充分说明了周人已认识到人口调查与税收负担的辩证关系。

西周最高的长官

太师、太保与掌管册命、记事、历法的太史并称“三公”,是西周最高的长官。西周初期的长官只有太师和太保,这些官职的名称起源于氏族社会中的长老。太师和太保的职责就是引导和监护嗣位的首领,一般来说,太师偏重武事,而太保则偏重于文教。不管太师还是太保,同是王室的辅佐,出征时都可作为军队统帅。西周初年的姜太公、周公曾为太师,召公曾为太保。

圜土、囹圄

夏、商、周的监狱通称为“圜土”。地下挖成圆形的土牢,或地上围起圆形的土墙,以防止罪犯逃跑。圜土是我国最早的监狱,《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启以后的第七位夏王)三十六年作圜土”。囹圄也是监狱的代称,“囹圄,周之狱名也。”(《说文》)。成语身陷囹圄由此而来。

刑鼎

刑鼎是铸有刑法条文的鼎。《左传?昭公六年》载:“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鼎在古代的作用就是记载重大历史事件,晋国最先将刑律铸在铁鼎上,这是我国有史记载的最早将法律上升为国家大事的史事,可惜遭到以德服人的孔夫子否定。

九锡

九锡是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九种礼器,是天子赐给诸侯、功臣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王莽、曹操、司马昭、孙权、桓玄、刘裕、李渊等都是接受过九锡的历史名人。“车”是金车大辂(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马”是黄马八匹,德行较高的人可赐以车马。“衣服”指衮冕之服,能安百姓者方能受赐。“乐”为定音、校音的器具,能使民和乐者可赐。“朱户”指红漆大门,民众多者赐之。“纳陛”有两种说法,一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贵宾专用通道;二是阶高较矮的木阶梯,能进善者赐之。“虎贲”是守门的卫士或卫士的兵器,能退敌者赐之。“宫矢”是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能征讨不义之人者,赐之。“斧钺”,能诛有罪者赐之。“鬯”是供祭礼用的香酒,孝、道兼备者赐之。

太监发展史

殷商的甲骨文中有“凸刀”字,意思是阉,可见当时已有阉割之人。西周时,开始有使用阉人的记载,《周礼》中的寺人、內竖、閽人等职就是。但是数量不多且地位地下,只负责杂役,传令等工作。秦朝时,受宫刑的人多起来,使用閹人的机构亦增多,閹人当政开始出现。汉代,侍候皇帝的人统一被叫作“宦者”、“宦官”,东汉明确规定宦官要全部用阉人,大规模宦官当政的局面出现。唐末再次出现大规模的宦官当政。明代是太监在中国历史上最活跃的时期,号称l0万宦官,遍布政府各部门,以太监充任的特务分布全国。清朝时对太监控制得十分严格,设定了等级极为严格的太监制度,除了清末有一两个受宠的太监外,宦官弄权的情况没有出现。

同类推荐
  • 惊撼世界的100场战争(上)

    惊撼世界的100场战争(上)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 红流纪事:血洒京汉路二七大罢工

    红流纪事:血洒京汉路二七大罢工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
  •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六辑)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六辑)

    本书为“2002年中国·咸阳司马迁与班固文化比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入《班彪与两汉之际的河西文化》、《司马迁、班固民族思想之比较研究》、《两汉文化与马班思想》等论文。
  • 东周烩(下):战国篇

    东周烩(下):战国篇

    以轻松、诙谐的笔法,给大家带来一场名为“春秋战国”的历史盛宴。书中囊括了从周王室东迁洛邑,到秦始皇赵政灭掉六国,一共515年的历史;描写了包括周幽王、郑庄公、管仲、楚武王、宋襄公、先轸、楚庄王、晏子、老子、孔子、吴起、墨子、孟子、庄子、赵政等数十位历史文化名人;记载了包括“烽火戏诸侯”“颖考叔劝孝”“齐桓公称霸”“泓水之战”“晋国雄起”“阖闾战楚”“勾践兵败”“三家分晋”“窃符救赵”“王翦灭赵”“中原统一”等重大历史事件。作者笔触简约、细腻传神,让两千年前的前尘往事浮现眼前,可读性甚高,值得有兴趣的人一同品读。
  • 马贼

    马贼

    醉卧美人腕,醒掌天下权。在马贼皇帝看来,杀戮是一种救赎!非常美的一句话。
热门推荐
  • 尊王

    尊王

    无上之道,我为尊王。一手遮天,摘日月。脚踏洪荒,灭神灵。少年苏柯自坟地中走出,开始了复仇之路。
  • 极品修真懦弱少年

    极品修真懦弱少年

    上一世他一生懦弱,一生无奈,愤怒?一次意外!使他重生这一世他要站在世界的顶端做世界的王穿越在大千世界任我行!
  • 第七妾

    第七妾

    她孤星带煞,虽是姚府庶出小姐,但却常年被人欺凌,猪狗不如。他救她于水火,怜她护她,日日的朝夕相伴令她动心之后,转眼又冷情的将她送给了那当今风流狡黠的端王。她被他以毒所控,只能披着嫁衣成为端王府的第七妾,然而端王府水深火热,危机四伏,她于端王府如履薄冰,只得一改懦弱,却不料在与王府之人斗智斗勇之际,也引出了一个个的惊天秘密。她只为安生保命,不愿惹事,却不料端王及其他几名所识男子对她纠缠不断,更未料到那令她牵挂动心的人仍是不放过她,竟是一层层的逼着她入了火海深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俊凯之奈何情深缘浅

    王俊凯之奈何情深缘浅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许我们命中注定,却不曾相守。也许我们相知相恋,却不曾相识“我愿陪你携手走完这一生一世。”“我愿陪你一起看这春夏秋冬。”
  • 心有执念

    心有执念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这是一个励志的爱情的故事——男人辛苦劳动,脚踏实地的挣票票烧钱娶了一个自己执念八年的小媳妇。
  • 渣女重生记

    渣女重生记

    俞晏是个不作死不会死星人,所以上辈子她把自己作死了。重活一次,她决定不作了,但也发现,想做一个安静的美女纸其实也很难!追夫神马的,不知道有没有速成班,她有钱!
  • 贞观公私画史

    贞观公私画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课外雅致生活-明清绘画艺术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明清绘画艺术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德行书:成就一生必备的52种修养

    德行书:成就一生必备的52种修养

    本书介绍了年轻人成就一生应该具备的52种修养,内容积极,通俗易懂,有助于提升年轻人的道德修养水平。
  • 总裁大人慢一点

    总裁大人慢一点

    三年前,一向傻傻纯洁的萝莉夏雨辰,意外闯入霸道总裁白凌霄的世界,闪婚不过几天,却又递给她一份离婚协议书,她只好无奈的签了,三年后,他又来扰乱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