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58200000103

第103章 清(17)

三国时期的司徒王允不满太师董卓嚣张跋扈、擅权误国,一心想除掉他,于是将貂蝉收为义女,精心设计了个“连环美人计”,先将貂蝉许给董卓义子吕布,未及迎娶又献于太师董卓,挑起董、吕两人的矛盾。而貂蝉也对王允的意图心领神会,处处设计离间董卓、吕布父子,成功地施展了美人计,使董卓、吕布父子反目成仇,最后更诱使吕布杀死董卓,灭其三族,为汉室朝中铲除了一大祸害,立了大功。周瑜也曾设计过一次著名的美人计,企图以孙权的妹妹孙仁为诱饵,将刘备骗到东吴作人质,然后强索荆州。但是这次美人计的结果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古代关于“第一”的说法

我国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一个国家。关于“第一”的雅称就有很多。我国实行的科举制度,成绩出来便以张榜的形式公布于众。第一名列于金榜的最上面,称为“榜首”,于是“榜首”成为“第一”的代名词。在我国古代汉语中,“魁”是“首”的意思,“夺魁”就是“夺得第一”的意思。科举考试后,中状元的人要站在金銮殿台阶上迎榜。这个迎榜的位置,正好是宫殿门前石阶上浮雕巨鳌的头部,于是人们称“状元”为“独占鳌头”。故将“第一”称为“鳌头”。我们还在奥林匹克奥运会上听说“某选手摘得桂冠”,“桂冠”也是“第一”的意思,这来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人常用月桂树也编成帽子,授予竞技比赛的优胜者。因此,后人借用“桂冠”来表示“第一”。此外,“执牛耳”也表示“第一”。古代诸侯们订立盟约时,立盟者要亲手宰割牛耳朵取血,让每人尝一口,后人便以“执牛耳”来表示某方面居于领导地位。

采风

“采风”在我国古代主要是采集民歌。民歌是总的称呼,它包括民谣,后来又包括谚语,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周易》中就产生于商朝的民间谣谚。公元前五百多年前编写《诗经》,其中《国风》的绝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就是周初到春秋中期的民歌,它们都来自民间。“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学者从国外引进了民俗学,“采风”二字的含义就扩大了,泛指采集一切民间的创作和风俗。解放后,人们所说的采风,则又限于指采集一切民间的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歌谣、故事、谚语、小戏、说唱、谜语等。

三宫六院

三宫本意是古代诸侯夫人的宫殿,后来指代皇帝的妻子。“六院”是从“六宫”演义而来。“六宫”本是指古代皇后的寝宫,《周礼》中有“以阴礼教六宫”的记载。后来代指皇后或皇帝的其他妻子。三宫六院一词最早出自元代无名氏《抱妆盒》楔子:“兀那三宫六院,妃嫔彩女听者:明日圣驾亲到御园,打一金弹,金弹落处,有拾得者。”历史上妻子最多的皇帝是元太祖铁木真,他也只不过有44个妻子,所谓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只是一种泛称,说明皇帝与平常人相比,妻子众多。

“老佛爷”

历史上的帝王除了有庙号、谥号、尊号外,有些帝王还有“特称”,如宋代皇帝的“特称”是“官家”,明代皇帝的“特称”为“老爷”。大家熟知的“老佛爷”就是清代皇帝的专称。而清末的慈禧太后是中国实际上的统治者,所以影视剧及小说中,慈禧太后经常被称作“老佛爷”。满族的祖先女真族首领最早称为“满柱”,为佛号“曼珠”的谐音,意思是吉祥、佛爷。后来首领世袭后,起名就为“满柱”。满清建国后“满柱”就汉译为“佛爷”,并且成为皇帝的专称。

皇子即位原则

中国的承袭制度是“立嫡以长”,就是说,如果有嫡子,那么要立长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选择皇太子的方式是“立子以贤”,即根据各位德行而定。自西周到清朝中叶,预立太子制是皇位继承的正统做法。沿用宗法制度嫡长继承、顺序嗣位的原则,皇位由正后所生的长子继承,如长子早死,有子即立其子,无子再由嫡次子顺序继承。只有在正后无子的情况下,才考虑庶生的长子,皇帝无子则依照穆亲疏顺序选立继位人。虽然这套制度是从避免皇族内部争夺皇位而内讧,但历史上围绕皇位继承的残酷斗争却从来没有停止过。皇族之间的骚乱、争议、政变、兵变、谋杀、篡位等直到雍正下诏废除太子制度才停止。

年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的,如宋太宗。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进行多次改元,一个皇帝年号也有多个。例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武则天在位21年有18个年号。也有皇帝在即位时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例如五代时期后晋的“天福”年号。明朝以后,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康熙帝。自西汉武帝刘彻在公元前140年定为建元元年起,到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宣统年号被废止,历朝诸帝皆立年号纪元。中国的年号后来传到日本、越南、朝鲜、高丽等国,如今日本仍然使用自己的年号。

留名青史的皇后

皇上是天子,如同百姓之父;皇后就为民之母,要行母之道:恩慈待人,母仪天下。这样才能做到珠联璧合。中国历史上的皇后除了少数几个,基本上都能做到母仪天下的。但在封建帝王时代,后宫是不能参与国家大事,她们的贤德也被历史湮没了。在非常时期及明君当政,好皇后还是能做到青史留名的。齐宣王王后钟离春、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唐高宗的武皇后(即武则天)、辽景宗皇后萧燕燕、朱元璋的大脚马皇后、皇太极的孝庄皇后等,都是皇后中的佼佼者。当然,像吕雉、慈禧之类的皇后也在历史上有一定地位,只是与贤德无关。

男宠

男宠像后宫中的嫔妃一样,因为相貌较好、妩媚,外型极为像个楚楚动人的女性,甚至比女性还要吸引人,成为帝王、后、妃的玩伴。历代很多皇帝或太后都有自己的男宠。汉惠帝的宏孺,窦太后的董偃,汉惠帝的审食其,胡太后的昙献、和士开,冯皇后的高菩萨,冯太后的李奕,汉哀帝的董贤,赵太后的嫪毐,魏王的龙阳君,武则天的薛怀义、张易之兄弟,等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男宠。

宫女知多少

古代中国宫女数量之多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匹敌的,尤其是荒于朝政的皇帝们更是对填充后宫乐此不疲,后来的帝王总是打破前代帝王宫女数量的记录。西汉初年,宫女只有十几人。汉武帝时,宫女突破一千数字。东汉桓帝时,后宫聚集美女五、六千人。晋武帝司马炎将宫女数字突破一万。南朝陈后主也把宫女数量列入了万人的记录。隋炀帝时,离宫遍天下,各离宫都置备大量宫女。唐玄宗大概是后宫女子数量最高记录的创立者。开元、天宝年间后宫人数跃升四万。明代宫女的数量是九千,但宫中每年花费的脂粉钱达到四十万两银子。

五刑

五刑是五种刑罚的统称。奴隶制五刑盛行于夏商周三代,指的是:墨刑、劓刑、剕刑、宫刑、大辟。墨刑,是在罪人面部或额头刺字并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劓刑,指割去受刑人的鼻子;剕刑,指砍去受刑人的脚;宫刑,指破坏受刑人的生殖器;大辟,指死刑。封建制五刑指的是笞、杖、徒、流、死,一直沿用到明清。笞是用竹板或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杖是用大竹板或大荆条拷打犯人脊背臀腿。徒是强制犯人服劳役。流是把罪犯押解到边远地方服劳役或戍守,没有朝廷的批准不得离开该地区。死就是死刑,隋唐至宋为斩、绞;辽代后,死刑加上凌迟;明清还有棒杀等法外刑。

古代耻辱刑

我国学术界把中国古代有损于人格尊严的刑种归纳为耻辱刑。主要有以下几种:象刑。即通过强迫罪犯穿上特殊的服饰以示惩罚的刑罚。如同样性质的刑种还有草缨:用草作帽以代替割鼻的刑罚;共:割去衣服的下摆代替宫刑;履:穿麻鞋代替菲刑。墨黥(刺配)。以墨画面以代替在脸上刺字,人们一见便知。髡刑。即剃除受刑者须、发的刑罚,周代还将长发剪短。宫刑。割除男子生殖器官或使女子丧失生殖机能。汉代较为兴盛。枷号。强制罪犯戴枷于监狱外或官府衙门前示众,以示羞辱,始于明代。

连坐、灭九族

连坐是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又称相坐、随坐、从坐、缘坐等。早在夏商周时代就有了连坐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甚至民国时期国民党也曾在保甲制度中实行连坐的办法。历代对连坐的范围规定各有不同。历朝对“九族”的解释也各有不同。如汉代本身之外上数四代、下数四代,共九代人的所有亲属及其妻室的亲属。一般是父族四:自己一族,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明成祖时的方孝孺除了这三族,甚至他所有的学生也被杀害,可称“十族”。连坐和灭九族可算是古代最严重的刑罚,株连甚广的目的就是斩草除根,完全除去了犯人复仇的实力和人脉。

古代衣冠与称谓

布衣:指只穿得起粗布衣服的平民百姓。

绅士:绅为古代士大夫系在衣服外作装饰的宽大的带子,这是一种不用劳动就能生存的阶层。

纨绔:纨为白细的绢绸,绔即裤。纨绔就可以指代穿白细高档绢绸裤子、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

麻衣:赴试求官的考生,也称“白衣”。

青衣:着黑色衣服的女子,多指婢女,她们的衣服可以衬托别人色彩的高贵,同时也是为了工作时耐脏。

黄冠:道士用黄冠束发,因此把道士又称为黄冠。

黄裳:黄为尊,黄裳也就成了君主太子的别称。

左衽:衽为衣襟。汉人衣襟向右掩,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则向左掩。因此左衽泛指受异族统治的人。

甲:古代战士的护身的战斗装,后来以甲代称士兵。

绿巾儿:元代规定男子只能着绿巾,表示地位低下,后来“绿帽子”演变成妻子对其不忠的男人。

巾帼、裙钗、珠翠、红袖等,则表示喜爱服饰打扮、又主要从事纺织、服饰生产的女子,成为女子的代称。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道德规范和人伦关系的约束,是西汉董仲舒为维护封建等级制提出的理论。纲是总起的意思,常代表永恒的道理。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三纲五常体现了整个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后来成为历代君王立法的指导思想。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对中国古代女子的要求,是立身之本。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即女子在未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父亲)的教诲,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如果夫君不幸先死要听从儿子的生活理念。四德:指德、容、言、工。即品德是女子的正身之根本,相貌要端庄稳重持礼,与人言语交谈要随意附义,要懂得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治家之道。

婚姻法律

五不娶:逆家女、乱家女、世有刑罚、世有恶疾、丧母之女。

七出:休妻制,不顺父母、无子、淫佚、恶疾、多言、盗窃、嫉妒者休。

三不去:即不可休妻。有所娶无所归、为公婆守丧3年、先贫后富。

二义绝:夫妻之间因两族间殴杀、通奸而恩断义绝。

协离:夫妻双方一致同意离婚,法律允许。

婆媳之礼

婆媳之礼也是与古代家族制度紧密相连的关系准则和行为规范,对于维系家族传统、家庭和社会秩序的相对均衡具有重要的调适功能。谒拜之礼是婆媳之间的首要内容。从新妇过门到日常的请安及重大事项的请示,谒拜之礼是媳妇对婆婆最基本的礼仪。再就是服从。即不论婆婆是否有理、其指示或吩咐是否合理,做媳妇的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不能直接与婆婆顶撞、争论是非曲直。媳妇所能做的及应该作的就是不问青红皂白听从婆婆的吩咐,这是为妇的基本原则和道德标准。此外,婆婆镇有什么过失或言行的部队,做媳妇的不能指责,更不能批评和外传。如有必须,媳妇须寻找机会小心谨慎从侧面规劝婆婆,恭敬地提建议。总之,古代的媳妇是很难做的,俗语就说“媳妇熬成婆”,诙谐地说明了婆婆权利之大。

“十通”

“十通”完整系统地记录了中国典章制度的发展史,是十部古代政书的总成,分别是:

一、“三通典”。1.《通典》,唐代杜佑著,所记典制上起上古,下至唐代肃宗时代;2.《续通典》,清代乾隆年间官修史书,所记为唐肃宗至明末的典制;3.《清朝通典》,乾隆年间官修史书,记载清初至乾隆中期的典制。

二、“三通志”。1.《通志》,宋代郑樵著,记载上古至隋唐的典制;2.《续通志》,清乾隆年间官修典制,所记时间为唐初至明末;3.《清朝通志》,乾隆年间官修,记载清初至乾隆末年的典制。

三、“四通考”。1.《文献通考》,元代马端临编,记载上古至南宋宁宗嘉定末年典制;2.《续文献通考》,清乾隆年间官修,所记南宋宁宗嘉定年间至明神宗万历初年的典制;3.《清朝文献通考》,乾隆年间官修,记载清初至乾隆五十年的典制;4.《清朝续文献通考》,民国刘锦藻编,记载乾隆五十一年至宣统三年的典制。

“十通”与汇编某一朝代各项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会要加起来,统称“典志”。

二十六史

中国史籍的完备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二十六史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面貌和进程。二十六史是中国各朝古代撰写的二十六部史书的总称,所记载的历史上至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下至宣统三年(1912)清朝灭亡,是了解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史学材料。

二十六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

中国古代禁书

禁书指的是官方禁止出版或发行或阅读的书籍,内容多不健康或有不良政治影响。有的禁书确属有伤风化,即使在今天也不为一般人接受;但有的只属于当朝禁书,却有可能流放百世,如《水浒传》、《红楼梦》等。

中国古代禁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禁淫书,如《欢喜冤家》、《媚史》等;

二、禁野史秘史,如《南村辍耕录》;

三、禁宫门内幕,如《大义觉迷录》;

四、禁养生秘决,如《太素脉决秘书》;

五、禁权谋,如《素书》、《夜航船》等;

六、禁异书,如《权书》、《心书》;

七、禁奇书,如《焚书》、《藏书》、《天史》等;

八、禁术数,如《锦身机要》;

九、禁房中术,如《房术秘诀》;

十、禁香词,如《情经》等;

十一、禁文韬武略,如《智品》、《益智编》等;

古代禁书从特殊的角度阐释了中国的性文化,及政治谋略,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复杂性。

四大类书

类书是辑录汇集古籍原文中的部分或全部资料,按类或按韵编排,以方便人们查考用的工具书。

唐代四大类书:《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

宋初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文苑英华》。

中国古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全唐文》。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中国以下34个据点收录在《世界遗产名录》中:

同类推荐
  • 季羡林私人史

    季羡林私人史

    作为一个人生足迹走过近百年的世纪老人,季羡林一生的经历与现代中国的诞生与觉醒几乎同步。《季羡林私人史:一个国学大师眼中的百年中国》是一位亲眼见证了中国近百年来历史变迁的知识分子历经劫波之后淡定的人生体悟;是一代国学大师烛照自我的心灵“自画像”。《季羡林私人史:一个国学大师眼中的百年中国》共分五辑,在文章篇目的编排上,以时间为序,将季老所撰写的有关其人生经历及其因此引发的抒怀感兴之文逐一辑录,使之成为一部记录季老坎坷一生穷究学术、追求真理的“私人史”,一部以私人的眼光见证和亲历20世纪中国历史变迁的“口述历史”。通过先生对于百年现代中国的观察和社会转型的思考……
  • 大秦帝国之幻神山

    大秦帝国之幻神山

    为了夺取皇位背叛自己亲哥哥,为了江山社稷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为了复活自己的弟弟,放弃江山,走向神界最神秘的地方——幻神山,寻找那神秘的冰山雪莲,复活自己的亲弟弟,为了自己家的江山社稷放手一搏!自己和弟弟几世的恩怨都是神族操控的,你会有什么感想?——作者每天坚持更新一章,希望支持我的人继续支持我。作者QQ3090035896
  •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大汉与罗马曾双雄并峙,几乎同时成为世界性文明,又先后陷入分裂状态。然而,中华在短暂分裂之后重归一统,罗马却走上了不归之路。一个有着当时最优越制度的国家为什么会灭亡?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却为什么能维系文明数千年不中断?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什么会逐渐失去世界性?消亡了的文明又为什么能重生,并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之一?本书将从世界、历史、制度、信仰和信念五个方面展开讨论,试图解开这些奥秘。
  • 小人君子万户侯

    小人君子万户侯

    好男儿,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生当万户侯,死亦为鬼雄。为君子,当以浩然之气长存。为小人,亦得快意恩仇,睚眦必报!一将功成万骨枯,庸人总被愚人误。小人君子后人定,沙场纵横真丈夫!
  • 大话三国杀

    大话三国杀

    刘玄德的做人宗旨:惟贤惟德,能服于女人;以德服女人。
热门推荐
  • 重续前缘,我的鬼男友

    重续前缘,我的鬼男友

    五百万年前,人类女孩司空雪与鬼域少宫主相爱,最后以悲剧结束。今生重续前缘,他们今生的结局又是什么?
  • 人生是场旅行,我们需要修行

    人生是场旅行,我们需要修行

    人生有五宝:出生有把,快乐长大,幸福成家,孝敬爸妈,开着小车勇闯天涯!人生是场旅行,我们需要修行,修行换来了领悟,领悟就是一种财富,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路上的行者,生活是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有压力,我们需要给力,相信大力才会出奇迹!我相信不论写的怎么样,至少会有那么几个读者会因为读到了某些章节中的内容而受到一些启发,少走一些弯路,少一些偏见,多一份执着,多一份勇敢,这就是分享的快乐,我们一起寻找生活,一起成长,一起分享,好戏即将登场……
  • 异世幻体

    异世幻体

    异世大陆,族分两路,人族煅骨,妖族炼肉,一枚神奇的水晶头骨将林晓带入这奇幻的大陆,是机缘还是阴谋?水晶头骨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看我骨肉同修,登临异世之巅!
  • 邪魅校草恋上柠檬少女

    邪魅校草恋上柠檬少女

    腹黑的他,遇到了单纯的她,两人的姻缘就此开始了。明明不喜欢女人的他,却遇到了这只单纯的小兔子,开始只是玩玩,没想到却越陷越深。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这可是1v1宠文】没有小三,没有太虐的。
  • 风雪中州

    风雪中州

    思齐庄鬼歌幽幽,纵然有千丈江南冬雪也盖不住涓涓鲜血……凌园惨叫累累,即便是万里武陵春风终吹不散世间污浊……茫茫中州,浩浩江湖,血光再现,杀机复起,殊不知真相大白之日,却是风波又起之时。
  • 枪神纪特工

    枪神纪特工

    枪神纪系统临身,每次完成任务升级,解锁角色。{ps:新手上路,请多关照,如果坚持写的话,开学后是周更}
  • 首席总裁不好惹

    首席总裁不好惹

    三年前的相遇,只为等待你,缺不知深深地伤害了你........
  • 鬼仆日记

    鬼仆日记

    被自认为青梅竹马的女人背叛,他朝着苍天发出不甘的怒吼,却不料惹鬼上身-----被逼成为恶鬼的仆人!对不起---我是人,但却是恶鬼的仆人。正义?不属于我。我的世界,只能有小鬼陪伴。
  • 猎逆星辰

    猎逆星辰

    猎人的四条铁则:1.幼兽不猎。2.摒弃好奇心。3.遵守规则。4.猎人始终是猎人。最后这条规则很长,聂铭记得很清楚,爷爷说出这句话时脸上的唏嘘感慨。猎人始终是猎人,那猎物就永远是猎物,不能置换也不能更改。他猜,一旦这条规则无法被履行下去,那么一个猎人的末路就到来了。
  • 镜中影:人鱼双胞胎

    镜中影:人鱼双胞胎

    捡回了一条人鱼,竟然惹出了大麻烦。我是否,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远?是因为同情?或者是......自己的野心。我不会甘于做一个平凡的人类,所以阴差阳错,竟变成人鱼。身边的人,一个是我深爱着的,一个深爱着我。我到底是选择做替代品,还是平凡的恋人?我似乎,在走向一个陌生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