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40600000019

第19章 公共文化体育工作探索篇(3)

1.3行政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区于2009—2010年投入170万元,在每个村依托党员远程教育点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370个。利用网络传输手段,为农民群众提供科技知识和文化娱乐享受。在武汉市四个新城区率先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全覆盖,基本解决农民上网难问题。

1.4送戏下乡工程。按照市文化局要求,区文体局每年组织区艺术团公益送戏下乡80场,并争取市文化局每场补助1500元,基本解决农民看戏难问题。

1.5送电影下乡工程。按省级文化厅要求,从2008年开始,每年为每个村公益放映12场,每场由省市补助150元,每年为306个行政村放映3672场,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电影难问题。

1.6在协会组织与人才建设方面,全区成立了16个文体协会组织;拥有文体团队106个,业余文艺骨干1420人,社会体育指导员289人。9人荣获区委区政府授予的文艺创作突出成就奖,70人荣获文艺创作优秀成果奖,9人荣获文艺工作特别荣誉奖。安山街文化站长敖雪梅曾获全区十佳文明服务标兵。文体工作者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江夏区乡镇街文体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江夏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表现在乡镇街文化站方面主要有下列问题:

2.1.1设施配套不到位。有的文化站建了图书室,但无书架、无阅览桌;有的文化站图书破旧且过时,无学习参考价值,无吸引力。

2.1.2资金投入不到位。目前的乡镇街文化站除了人员工资外,基本没有业务费用,更谈不上购书费。

2.1.3人员配置不到位。现在的文化站基本是一个人的文化站,而且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60%,我们说,乡镇街文化站犹如小型的文体局,各种活动,各种事务繁多,一个人根本管不了,顾不来,因此,要对外搞图书借阅开放只能停留在形式上。

2.1.4目前,江夏区还有金水、大桥、庙山、藏龙岛、梁子湖风景区五个办事处没有文化站,严重影响这里的人民群众享受文化的权益。

2.2表现在行政村(社区)方面主要有下列问题:

2.2.1部分村干部对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基层点服务工作重视不够。

2.2.2管理人员不固定。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基层点大多是由村(社区)干部兼职管理,没有固定人员,而村干部身兼数职,无固定开放时间,使得有的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基层点形同虚设。

2.2.3管理人员不懂业务。目前,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基层点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大部分都是初中或初小文化程度,管理图书与电脑大都是外行。有的村让退休的村干部当管理员,由于年龄偏大,不能适应图书管理工作的需要,这也是农家书屋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2.4缺乏后续管理经费。有的文化信息共享基层点电脑配到位后,由于没有网络,因此无法使用。管理员工资不能及时到位,也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有效发挥。

2.2.5行政村(社区)文艺辅导人员缺乏。农村文化停留在自娱自乐阶段,没有资金,没有专业人员辅导,没有创新,缺乏先进、引导作用。

3.江夏区农村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制定和落实文化政策。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化政策,结合江夏区情,制定扶持发展江夏区基层文化建设的配套政策。

3.1.1要求区政府切实落实省文化厅有关文件精神,将区财政总支出的1%真正落实用于文化事业。

3.1.2落实200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着情考虑恢复乡镇街文化站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以及恢复文化站人员的事业单位编制,并根据形势发展,组织群众文化体育活动需要,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以巩固基层文化站,稳定文化站人员,做到机构与人员两保障。

3.1.3要加强具体措施,扭转历史因素造成的区财政分配不均状况,增加对农村文化事业投入,改变当前基层在职文化工作者(特别是乡镇街综合文化站)人均经费少、待遇较差的状况,使文化站长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

3.1.4各乡镇街政府要将文化建设支出纳入本地财政支出的范围,保证总财政支出一定11例用于本地文化事业。

3.1.5要将保障乡镇街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工作纳入区政府、街镇乡、行政村(社区)文化工作考核目标专人负责、专门检查!形成职责分明、上下联动、富有成效的管理机制和体制。

3.2加快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2.1争取国家、省、市、区级四级联动投入,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三馆”建设,提升江夏文化品位。在完成馆舍建设的同时,配套搞好设备建设,依法足额拔付业务运营经费特别是开展农村文化辅导工作的运行费,保持“三馆”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三馆”对乡镇街文化站的影响力。

3.2.2各乡镇街政府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依法拔付乡镇街文化站文化活动经费,推动本地文化建设,满足当地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3.2.3要求区政府对已建的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按照国家和省、市新闻出版局、文化厅(局)要求,依法拨给运营费用,保障农民群众享受文化的合法权益。

3.2.4区政府以及乡镇街政府要加大对民间文艺团体的引导与支持力度。

3.2.5逐步设立金水、大桥、庙山、藏龙岛、梁子湖风景区五个文化站,以加强这些办事处文化工作的执行力。

3.3着力引进培养人才。立足人才兴文化,突破人才瓶颈,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意识。

3.3.1要求区政府要像重视教育那样,采取具体措施,每年拿出2—3个财政供养名额或提供一定专项经费,用于区文体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以充实二级单位及乡镇街文化队伍,让人才招得进,留得下,既安心,又尽心,逐步改变文化人才青黄不接现象。

3.3.2设立政府文化奖励基金和扶助基金。每年一度奖励对文化事业有突出贡献的管理、创作、表演人才和社会文艺社团,促进文化队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领军人物、文化名人脱颖而出,推动文化国、民助同步发展。

江夏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是: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学艺术精品迭出,文化产业持续发展,而且农村文化的繁荣是江夏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因此,对乡镇街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位,应遵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方针,不断增强其活力,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使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

2011年6月

关于财政支持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江夏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在文体设施建设上!建立以区级为核心,以乡镇街为主体,以村落(社区)为补充的三级文体服务体系;在群众文化活动上,主要开展以区文化馆为龙头的文化演出与创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区艺术团为龙头的送戏下乡和文化产业发展;以区图书馆为龙头的全民阅读;以区博物馆为龙头的展览与文物保护;以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为龙头的文化市场管理。在群众体育活动上,开展以区体育馆为龙头的群众体育培训与推广,唱响全民健身主题活动;以区少年业余体育学校为龙头的青少年竞技体育培训,促进以射击为龙头的各项竞技体育上台阶。在内容形式上,文化以歌舞、戏曲、小品、电影、网络、书刊娱乐为主,体育以晨练、登山、舞龙、腰鼓、扇子舞、健身舞、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田径、自行车、射击项目为主,让城乡市民在最短的时间、最近的距离获取所需的文体服务,享受缤纷文体带来的愉悦,为广大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强有力的文化保证。

为了保证以上目标的顺利实施,在文体单位当前存在资金严重不足、文化体育设施落后、专业人员青黄不接、文化体育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情况下,省市区公共财義在以下诸方面加大力度。

1.设立专项基金,培训文体专业人员。就江夏区文体局而言,现有文化体育工作者115人,大专以上文化仅有67人,拥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7人,初级职称43人,但是全部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缺乏出类拔萃的文体领军专业人员,特别是文艺创作与编排、表演艺术、竞技体育人才更是青黄不接。由于区文化馆、区艺术团等单位以前仅有基本工资,区体育馆、区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无财政拨款,因此职工专业培训多年来都是空白。如果财政设立专项培养经费,将在此方面逐步改变文化体育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的状况,为文体工作的可持发展提供活力。

2.保障重点,提高标准。(1)财政保障重点:立足于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兼顾艺术表演团体。因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均为公益文化事业单位,它们都依靠财政供养,政府如果不支持不保证它们的经费,那么,它们的文化服务职能将无法有效发挥出来。(2)补助标准:现阶段武汉市文化局、财政局对图书馆、文化馆的年业务补助不足2万元,这与“两馆”的需求缺口太大,补助经费每年应为10—20万元之间,才能有效保障“两馆”服务活动正常开展。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开始,国家规定每年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补助20万元,乡镇街文化站补助5万元,将有效缓解“三馆”和文化站业务经费不足现状,增强服务功能。同时,应增加对体育馆、业余体育学校财政支持力度,有效落实解决他们面临的组织公共体育活动、参与竞技体育比赛经费问题。

3.缩小城乡差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专款专用,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水平,与此同步,应在2-3年左右完成村级文化员的聘用,以保障农家书屋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不甚于管理不善而半途夭折。

4.建立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管理崭新模式。完善以区级为核心,乡镇街为基础、村级为补充的三级文化体育服务体系,难点在村级,应利用家园建设村的有利条件,将党员远程教育、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三者合一进行创建,并在人员、资金、活动费三方面加大投入,确实保证党员远程教育、农家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

5.建立公共文化供给长效保障机制。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和监管力度,切实落实按财政支出的1%用于文化的文化政策,专款专用,切实重视和支持基层文体事业经费的落实以及与财政支出的同步增长。

创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1.创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提出

文化是关乎人幸福的基本民生。我们讲幸福指数,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尺度。近年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新列入我国法定休假日,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日益高涨,因此,在传统节日里,将人们浓厚的思念,浪漫的爱情、团圆的欣慰、狂欢的喜悦,用文化的形式融入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里,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成为文化工作新的切入点。

2.统文化活动的

2.1创新传统节日文化生活的机制。以前,在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江夏在民间只有小规模的舞龙、文艺演出活动,影响范围十分有限,根据群众需求,现在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由区文体局承办,区文化馆、艺术团负责指导),以乡镇街为枢纽(文化站组织实施),以行政村(社区)为基础(群众自我参与),自上而下的三级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服务网络。

2.2创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内容。江夏区文化活动在平时有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等,为满足更多的人,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江夏区选定了每年元霄节举办全区舞龙活动,端午节两年一次举办全区赛龙舟活动,中秋节一年一度举办全区业余文艺创作节目“百花奖”大赛或青年歌舞大赛活动,使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2.3创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范围。群众文化是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开发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增强群众文化的特点,江夏区将其有效地利用在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中,让群众文化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因此,舞龙、赛龙舟、文艺“百花奖”、青年歌舞大赛群众参与其中,充当主角,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参入基础,使百姓在最短的时间、最近的距离享受传统节日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

3.创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效果

3.1元宵节舞龙活动万人空巷。舞龙活动从正月初一开始,在各村落和社区走村串户,把人们从麻将桌、酒桌上引下来,为广大市民群众营造了传统节日的浓厚文化氛围,带去了新年美好的祝福。相伴的还有舞狮、采莲船、腰鼓,秧歌等,气氛浓郁。元宵节当天,全区10个乡镇街优秀的舞龙代表队从四面八方聚集城区纸坊。这一天,节日的纸坊,大街小巷,铜锣喧天,鞭炮齐鸣,男女老少,笑逐颜开,幸福写在脸上。金龙银狮采莲船同台献技,区领导与民同乐,市民休闲广场成了狂欢的海洋,好一派和谐盛世的景象。因此,舞龙也逐步地成为江夏打造一区一品的群众体育活动项目。

3.2端午节龙舟竞渡激发人心。在美丽宜人的汤逊湖畔,那里碧波荡漾,水天合一,是人们节日里与家人、恋人、友人放飞思绪,老少同乐的理想去处。江夏区两年一度在此举办江夏区龙舟大赛活动,该活动既有区直委办局组织的龙舟队参与,又有乡镇街组织的龙舟队参与,还有大专院校的龙舟队参与,由于有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因此,每到端午节,从四面八方涌来观看助威的群众总是成千上万,看台延绵2公里。决赛当天,除江夏市民外,市区领导光临,企业老总助阵,各旅行社也把游客带到了比赛现场,锣鼓声,呐喊声,欢笑声,呈现别有洞天的一番风情。

同类推荐
  •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 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源于中国,盛于日本。
  •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写了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 白鹿论丛

    白鹿论丛

    白鹿书院的卖点即重点是推广传统文化。5月28日陕西省隆重举行的纪念司马迁诞辰2000周年大型的电视直播活动“风追司马”,我来了,这次白鹿书院成立我也来参加,为什么两次都来呢?因为考虑文化问题。但究竟什么是文化?可以说我们的兵马俑、秦陵是,从羊肉泡摸到葫芦头也都是文化。现在文化特别泛滥,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酒文化、食文化、茶文化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文化对我们有多么重要?我不是学者类型的人,是个在实践中摸索、自我思考的人,学习、看书只是作为我的一个参考。我得出的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产生的一种思维方式。
  • 中华典故(中)

    中华典故(中)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热门推荐
  • 我是女巫我梦穿

    我是女巫我梦穿

    有一类人,总是做梦,梦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我称那些人为女巫。我每天都做梦,那是我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 暗医鬼师

    暗医鬼师

    魑魅魍魉,人妖鬼怪,可医否?世间,无恐怖,人心也!
  • 大融合之末世挣扎

    大融合之末世挣扎

    一个强劲的黑客,一个智慧的阴人,一个世家的公子,一个绝对的科学家,还有一个自诩天下第一的生存专家,五人强强组合,究竟如何在全宇宙的噩梦级天灾中幸存下来?他们不执行任何人的命令,唯独执行着属于六人帮的承诺,不曾停下过。读者群:203428517
  • 瞳与云袖

    瞳与云袖

    《瞳与云袖》是一部武侠仙侠类的古风唯美言情小说,谱写了另一种仙剑传奇和不一样的浩瀚江湖。主人公的身世成为整个故事的导火索,但是最终引爆一切的却又是背后另一双看不见的手,即便是最后男女主人公成功到达目的地的彼岸,但是回顾所经历的一切却依旧茫然。
  • 日向家的叛逆

    日向家的叛逆

    向往着光,却无法享受到哪近在咫尺的明媚阳光,恐怕这就是身陷于黑暗之中家伙的悲哀。PS:这是一本火影同人。
  • 心态决定一切

    心态决定一切

    成功只属于坚韧不拔的人。激发斗志,汲取智慧,获得人生的成功,这是我们精心编排《励志人生》丛书的主旨。丛书制作精美,内容精彩,涵盖古今中外的励志经典,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哲理。让每一个有梦想的人不言放弃,坚持到底,最终到达人生的胜利之巅!
  • 破碎的面具

    破碎的面具

    “沐梓君,你还想逃?”“谁、谁要逃了?我只是,只是…”“只是什么?你说啊,你敢说你不是在躲着我?”“没有的事,我只是刚好有事要做,才、才离开的…”……………………“沐梓君,你敢说你不是胆小鬼?连面对自己的心都不敢?”……………………“梓君?梓君?你怎么了?”“没,我没事,你,你出去,不要再来找我,我,我也不会,不会再去找你。”“你到底想干什么?”“不干什么,我只是想退出…”……………………多年不曾相见,见到却忘了对方,一次偶然的机会再次遇见,他,是个威风八面之人,她,则是想要变强,不愿再去做那弱小的一员…
  • 我生君未生

    我生君未生

    他说:”只因在茫茫人海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我便万劫不复,可,我甘之如殆。”他说:“瑶歌,我只是想让你知道,不管我们之间相隔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我都会用我毕生的时间为你补足,不求其他,只为能与你共白头。”他说:“若你死了,那么来生我还来典当,用三世的情,换你一生的缘。”红装十里,是为谁作嫁?一生倾情,是为谁守望?他惟愿,一世一双人,携手共此生。这世间,深情几许,只一瞥,山水千转百回。
  • 午夜花园之极限惊悚

    午夜花园之极限惊悚

    静谧的夜晚,破旧的小楼内。十六年后雷雅问父亲的死使她再次登上家门,看到父亲这个享誉全国的伟大魔术师的遗体时,她心中悲伤万分。按照雷家祖训,每一代家主死后都需要在冰窖中停尸四十九天,如此古怪的安排,使她心中充满了迟疑。而在她家的后花园内,每当午夜来临,常常传来沉重喘息之声传来,同时还隐约见到蛇的诡异舞蹈。成群的乌鸦频频出现在天空之上,黑暗的角落中神秘部落的咒语暗自唱起,借宿青年男女和家人神秘消失。神秘而恐怖的气息开始笼罩雷家的每一个人,而这一系列神秘事件也慢慢在雷雅问的不安中渐露端倪……
  • 九战幽冥

    九战幽冥

    凤尾镇,在几百年前曾是一个极度繁华的小镇,在凤尾镇曾出现了不少英雄人物,凤尾镇是一个出英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