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01500000010

第10章 履行职务的健康心态(1)

1.诱发职务犯罪的心态有哪些

面对职务的诱惑,诱发职务犯罪的心态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

特权心态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认为手中握有人、财、物等实权,就是高人一等,把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变为满足私欲的筹码,公款私用、公车私享成为理所当然,脱离群众,逐渐堕落。

“眼红”心态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看到有人一夜暴富,心理失衡,眼球变红,于是在工作中开始依据自身“优势”以权谋私,把公共权力向个人私利倾斜。

侥幸心态

“要想富,走险路”,成为许多职务犯罪嫌疑人内心深处的“发财要诀”。这其中除了金钱的诱惑力外,另一方面就是他们大多心存侥幸心理。一些人在实施贪污或受贿犯罪时,也曾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可是面对金钱或是美色,侥幸战胜了理智,以致铤而走险。

吃亏心态

一些为党和人民工作多年的老干部,为何晚节不保?就是吃亏心态在作怪。在离退休前,吃亏的心态使他们忘却了党员的身份,心态失衡,开始追逐金钱,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左右下,伸出贪婪之手。

扳本心态

在很多人眼里,当官是“挣钱”的最好方式。于是在当前用人机制并不健全的前提下,这些人为了获取官位,不惜金钱,甚至倾其血本当成“赌注”用来买官。一旦“成功”,走上官位的第一反应自然就是尽快把投入的血本扳回来。

贪色心态

纵观贪污贿赂犯罪分子,为色所贪成为许多人的犯罪“动力”。一些道德品质低下的国家工作人员,把美色当成成功男人的标志,而权力置换就成为完成这一标志的“聪明”之选,于是他们不顾党纪国法,演绎了一幕幕利用职权换色、买色、养色的丑剧。

2.国企职务犯罪的心态有哪些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活动增多,自主权力增大,企业经营管理等权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握有一定实权的企业领导干部成为“糖衣炮弹”攻击的对象,不少企业领导干部与国家机关中有的领导干部一样常常处于金钱、人情、关系包围的氛围之中,一些人在追求享乐的心理支配下,从小吃小喝到大吃大喝,从接受一般财物到巨额钱财,从心理演变到权力演变,从权力演变到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利用职权进行职务犯罪。这是企业领导干部从量变到质变,从而逐渐走向犯罪的必然原因。分析其犯罪动机产生的心理原因主要是心理失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蔓延。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分配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收入出现了较大的差距,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人们的意识和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分配上的差距必然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并促使一些人的心理失衡,为此相互攀比,为了敛财而不择手段。

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心理表现是: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历史经验心理

中国几千年文化中积淀下来的“人为财死、鸟为死亡”的消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强化,“升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意识进一步强化。职务犯罪行为人普遍认为财是国家的,现在由我经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所以“为官一任”,房子、孩子要先安排好,还要尽可能多捞票子。

“替人办事,受人钱财”的商品交换心理

在商品经济社会,犯罪行为人普遍认为一切都是可以用钱交换的,认为社会上流行的就是我给你办事,你就得给我好处,这是“礼尚往来”、“等价交换”。因而把权钱交易,收受贿赂视为理所当然。如某国企中的职务犯罪行为人讲:“请人办事送礼,为人办事受礼,这是礼尚往来,人之常情。”由于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把权力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看作是收钱受礼的条件,多了还想多,来者不拒,于是贪婪之心急剧膨胀。

“收入有限,得拿就拿”的反差补偿心理

改革开放后,社会上有一部分人确实先富起来了,一些企业领导干部收入不高,与富起来的人相比,其收入、生活、享受等方面都相差一大截,由此反差心理逐渐强烈起来,在金钱的诱惑下,一些企业领导干部开始利用手中的各种权力寻求补偿。一些国企的领导者实施职务犯罪时往往认为自己工龄长、职位高、付出多、贡献大,与一些企业的厂长经理相比自己所得太少,太吃亏,于是一旦时机成熟即坦然实施职务过限行为。

“现在不捞,更待何时”的临秋未晚心理

这种心理在接近退休,或者快要离职者中尤为突出,也就是人们所说的“59岁现象”。有的甚至认为,一些离了休的老革命是“可怜虫”,没有捞到什么油水,要在退休之前大捞一把,退休之后,当不了有权人当个有钱人,也心甘。犯罪行为人往往认为自己工作了一辈子,一直只拿少得可怜的工资,现在时代变了,什么都要钱,自己离职后生活水平必将“江河日下”,时不我待,再不捞钱就没有机会了。

“众人皆醉,我更要醉”的攀比从众心理

窝案、串案等“群蛀”职务犯罪案件多发的现象很能说明这一问题。有的犯罪行为人与其他领导干部的违法犯罪行为(尚未查出来的行为)相攀比,深怕自己捞得不够,吃了亏,认为他捞得我也捞得,不捞白不捞。在个别单位和部门,不正之风严重,上行下效,左右攀比,唯恐自己吃亏。犯罪的从众心理突出,形成类似“笑贫不笑娼”的群体效应,相互引发犯罪。这种心理通常认为社会上普遍存在着给了好处好办事,不给好处不办事的现象,“回扣”不拿白不拿,“红包”不要白不要,“好处费”不收白不收,故“你捞我也捞,不捞白不捞”。认为大家都在拿好处,自己拿一点无所谓,不会算什么大事。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赌博侥幸心理

实际感受到贪污、受贿作案的多,被抓到的少。认为社会上总是大胆实施职务犯罪得到的好处多,而被查处来的总是少数“倒霉蛋”。特别是贿赂犯罪往往认为“你知我知”对方不说,不会出事。同时过高估计自己的犯罪手段高超,隐蔽性强。

“今朝有酒,今朝即醉”的及时享乐心理

这种心理认同“只要我今天过得好,哪怕明天洪水滔天”的玩世不恭观念。认为有钱不花是傻瓜,有乐不享是憨大。

3.建筑领域职务犯罪心态有哪些

失衡心理

一些基建主管人员和包工头比收入、比派头后,便产生了严重的失衡心理,感到有权不用太亏太傻,开始进行权钱交易,一步步走向贪污受贿之路。

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基建工程职务犯罪者的普遍心理。他们在面对诱惑时也有矛盾犹豫的心态,但侥幸心理最终占了上风。如某招待所原所长赵某在第一次收受一万元贿赂时紧张不安,但随着包工头一句“你怕什么,只管拿,我又不做账”,便半推半就地收下了。

贪婪心理

“千里做官为求财”是一些人心灵深处的真实想法,他们贪污受贿并非因生活所困,而是有着多多益善的贪财心理。而一次次的相安无事,更强化了其贪婪心理,有的便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发展为不择手段主动寻机,甚至肆无忌惮地公开索贿。

应得心理

某些人将手中的权力当成筹码,认为替人办事就应该得好处,尤其是在收包工头送的“红包”时,认为他们只是从包工头的盈利中分了一杯羹,不会触犯法律。

依附心理

有的人尽管自身肯努力奋斗,但内心深处依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依附心理,最典型的就是对上司的依附,唯恐得罪了领导而影响仕途。如犯罪嫌疑人张某在交代伙同其领导范某采用虚开工程款发票非法占有105万元工程款时,说自己仕途上拥有的一切都是范某给的,跟着他不会吃亏,所以就按他的意思办了。

从众心理

还有些人认为工程建设领域行受贿现象已成气候,出事的毕竟是少数。法不责众的想法使他们在行受贿时有了从众的心理基础。

矛盾心理

某些人回味基建工程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同时,又不能摆脱恐惧和紧张,总害怕罪行暴露后,会失去多年来为之奋斗的名誉和地位。如某学校校长谢某虽然收了个体包工头的钱,但一想到工程质量问题,他又不敢随便花钱,于是对赃款进行了处理:自己留一部分,办公事的时候用一部分,余下的退回,以此来减轻心理压力。

上述犯罪者的心态虽有不同,但归根到底是一个“贪”字。对工程建设领域内职务犯罪者的不同心态,人们应有所警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金钱观,真正做到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名利。

4.职务消费腐败心态的防范

职务消费指的是个别领导干部以职务消费为名,采取种种非常规手段,变相为自己追名逐利,导致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在形形色色的职务消费腐败行为中,潜藏着深层次的隐性心理因素,只有认真分析、认识、把握这些心态特征,才能有针对性的对职务消费腐败进行防范、约束和治理。

主要心态

在众多的职务消费腐败诱因中,心态起着重要的作用。仔细分析其特征,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1)挥霍心理。有些人认为公款是唐僧肉,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在公务活动中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有的人把消费层次作为身份地位高低、掌握权力大小的象征,公务接待就高不就低,公务用车就贵不就俭,公费考察就远不就近;有的人盲目攀比,追求场面更大,刺激性更强,大肆挥霍公共资金。

(2)侥幸心理。在现今廉政制度逐渐健全、腐败风险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公款消费膨胀就有着内在的驱动力。有的干部认为“只要不碰钱,吃点、喝点、拿点够不上违纪,进不了班房,影响不了升迁。”在这种思想主导下,一些领导干部把消费与工作职责相剥离,与个人享受相连接,运用职务权力,以“公务需要”、“集体决定”等理由,扩大消费范围和数量。

(3)消费心理。有些领导干部信奉招待出生产力,消费出真政绩,把职务消费当成“敲门砖”,搭建晋升台阶,铺垫发展空间;有的领导干部把公务消费视作“润滑剂”,笼络感情编织关系网,导致变相招待蔚然成风;有的领导干部把职务消费当作“敛财器”,假公济私,挪用、占用、变相私用公款,使公务消费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

内在原因

职务消费中会产生上述心态,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在封建社会里,当官为发财,官财为一体。在这些遗留腐朽思想的影响下,有的领导干部信念动摇、思想扭曲,他们混淆公私,颠倒荣辱,将公务指向变成个人指向,将单位、集体的财物视为私人的金库,不讲工作原则、违反廉政纪律、无视财经制度,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商品化、私有化,将职务消费变成权力侵占。

(2)潜规则暗中作祟。潜规则指的是上不得台面、进不了文件,甚至难以启齿,但却是实际存在的、对此心照不宣的“规矩”。这些“规矩”像一只无形的手实际支配着一些领导干部的行为。职务消费腐败的潜规则关键是个“公”字,通过正当的公务而达到满足个人或者少数人利益的一种公权与私利的交换规则。比如有些人习惯于利用公款消费意思意思、表示表示,有些人虽对此不正之风反感,但又担心自己不效仿将会给自己带来不利,于是也加入此队伍,推波助澜,使公款消费成为腐败的“催化剂”。

(3)规章制度存有漏洞。现行权力机制单位“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致使上级无法监督、同级不能监督、下级不敢监督。一些单位的财务审核小组履行职责不到位、把关不严格,致使财务会审走形式、摆过场。同时对职务消费腐败问题的惩处力度不够,把职务消费腐败界定为不正之风,一般只通报单位不问责个人。即使追究责任,也只是给予行政处分,不会上纲上线到法律责任。这种对职务消费腐败高举低打、只曝光不问责的疲软机制纵使了一些领导干部的侥幸心理,将职务消费无限扩大,导致职务消费腐败现象的发生和蔓延。

防范措施

职务消费腐败不仅引起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要遏制职务消费腐败的发生,就必须针对干部的心态特征,采取措施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要培养和谐健康的思想素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领导干部只有加强思想修养,保持平稳心态,才能增强防范腐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做到灯红酒绿心不乱,物质诱惑手不伸。因此,要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荣辱观教育,使之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信仰、信念、信心问题。要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引导干部强化学习,使领导干部知荣辱,修官德,自觉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节俭意识。

(2)要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风气决定导向,环境制约行为。风清气正就会净化社会的不正之风,消除职务消费腐败存在的土壤。风清就是要党风清廉、政风清明、行风清和、民风清淳;气正就是要树正气除歪气、蓄雅气祛俗气、存廉气肃贪气。因此,必须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让领导干部心中有宗旨,行动有章法,工作有标准,生活有规范,能自觉接受监督,自我防范诱惑,在社会上形成廉荣贪耻、俭荣奢耻的良好风尚,自觉抵制腐败行为。

(3)建立规范民主的规章制度。要健全职务消费的管理机制,对领导干部可以使用的公款额、公款用途要有定性标准,逐步将职务经费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货币化的轨道。要深化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公费考察制度改革,改变实物供给、单位所有、封闭式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控制接待规格、降低行政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同时要配套监督和惩处办法,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纪行为不仅要对单位问责,而且要追究主要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使腐败分子得到应有的惩处,从而端正职务消费导向,消除不正之风。

5.职务犯罪的失衡心理扫描

职务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犯罪主体与社会环境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的过程,职务犯罪心理在形成过程中,都经历了对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内化、外化、强化三个阶段。犯罪分子的“需要”形成欲望和动机,在外界信息刺激和诱因的影响下转化为犯罪行为。因而,通过对职务犯罪失衡心理的扫描,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职务犯罪。

同类推荐
  • 不治已病治未病——轻松告别亚健康

    不治已病治未病——轻松告别亚健康

    本书通过以中医的治疗、养生、保健的思想和手法为中心,通过介绍亚健康的现象,阐述“治未病”思想的重要性。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的手法让广大读者通过自己的身体各个器官的认识,了解到自身的健康问题以及如何化解这些问题。我们都知道亚健康存在很多的状态,失眠、肥胖、疲劳则是亚健康的典型表现,本书以中医的手法和观点帮助读者如何解读和治疗这些状态。现在亚健康的高危人群有很多,其实白领上班族就是亚健康的一大高危人群,本书正是结合中医的一些方法和理念,介绍了一些在办公室里就能养生保健的方法,适应了白领紧张的工作节奏而无时间运动、保健养生的现象。
  • 我的第一本健康书:四季养生

    我的第一本健康书:四季养生

    是以“一年365天,健康每一天”的观点为出发点,着眼于四季寒暑变化及24节气的气候特征对生命健康的影响,告诉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节气里,从饮食、起居、防病、精神、运动等方面对自己的健康进行全方位的呵护。
  • 一通百通除百病

    一通百通除百病

    这是一本告诉人们如何以“通”为“补”的健康手册。作者武国忠认为,现代人之所以岁数越大身体越虚,吃再好的补品也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体内沉积的垃圾太多,清除身体的“淤泥”、保持全身畅通,才是对身体最大的补。《一通百通除百病:武国忠新解人体通补之谜》主要内容包括:五行体质通补法、慢性病调治通补法、家庭必备的通补药方、守护精气神的心理通补法、日常生活中的通补小窍门等。这些方法能从根本上疏通人体的脏腑、经络,使人气血畅通、神清气爽。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易行。
  • 大脑养生书:让大脑更健康的100个习惯

    大脑养生书:让大脑更健康的100个习惯

    本书讲述大脑的工作机理与喜好,教你如何更好地运用每一个脑细胞。书中精挑细选了100个最能让脑细胞更活跃地工作的实用方法,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大脑。
  • 健康的女人最美丽

    健康的女人最美丽

    女人一生中,身体耍面临很多问题:乳房、卵巢、子宫、输卵管……这些不能忽视的部位,你注意到了吗?小叶增生、痛经、白带异常、不孕……这些让人头疼的事情,你遇到了吗?青春期、怀孕期、哺乳期、更年期……这些特有的时期,你平安度过了吗?本书主要介绍了有关乳房、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女性特有部位的保健知识,以及青春期、怀孕期、哺乳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的保健知识,帮助女性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适、各种疾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是女性保健的优秀读本。
热门推荐
  • 盛世婚宠:霸道总裁饶了我

    盛世婚宠:霸道总裁饶了我

    “少爷,少奶奶跑到英国去了。”“抓回来。‘”少爷,少奶奶去泰国看人妖去了。”“抓回来。”“少爷,少奶奶跑到法国去了。”“抓回来。”
  • 女秘书廖玫儿

    女秘书廖玫儿

    本书讲述廖玫儿与四个男人之间的情感及利欲周旋。几年的时间,让她从清纯到复杂,令人捉摸不透。她做过工厂工人,小保姆,普通文员,助理,她爱过别人,也被人爱过,好与坏,爱与恨,如何说得清?到最后,她会选择谁,还是寂寂芳华,一无所获?
  • 三日录

    三日录

    有些人总说这世界上无法判断别人说的话是真是假而在这三日里我却经历了人生中最无法忘记的经历谁说最坏的情况是无法判断呢
  • 感觉目光——当代学生阅读经典

    感觉目光——当代学生阅读经典

    本书共分为九部分,收录了100余篇散文,包括《流浪也是一种生活》、《青春是心情》、《我是一株开花的树》、《闪光的友谊》等。
  • 西方经济思想史导论

    西方经济思想史导论

    本书以斯密理论为逻辑基点,以三次革命为核心,以对三次革命理论的补充、完善、挑战或反对为脉络,以人物而不是学派为主线,对经济学说进行了介绍。
  • 我,是一个过路人

    我,是一个过路人

    一个故事,一段经历,一次永恒,我相信,生命中的每一段驿站里,总有一些身影,注定要成为你的过去。不为来过,是偶然的经过,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年轻,所以,忧伤和快乐才显得那么的深刻与不堪一击。因为成熟,所以,才不能让过去的年轻亵渎生命存在的意义。都说无怨无悔的爱恋,都说相许终生的誓言,都说亲爱的永远,都说不变的含笑的带泪的眼,都说永远年轻的脸,只是真的永远不变的恐怕只有永远在改变。莞尔一笑,路过,爱过……
  • 葬天神主

    葬天神主

    惊天者苏天赐从小被剥夺阴阳二极血脉,失去惊天者身份。但他体内隐藏葬天界的无上法宝葬天塔,觉醒出凤凰天赋精灵,成就涅槃重生圣体!九层葬天塔,层层有惊喜。战魔族巨头,巅峰对决伪惊天者,揽圣教绝美仙子,搂魔族妖娆魔女……既为惊天者,当成最强神!破灭一切阻碍,湮灭一切因果。我要改写这世界的规则!
  • tfboys倾情之恋

    tfboys倾情之恋

    3位来自各个地方的校花转学生遇上人气组合tfboys,校园里的故事会如何发展?10年后又是另一番光景?想看的就动下手指收藏吧~~~~~~~
  • 天才宝贝腹黑妈

    天才宝贝腹黑妈

    因男朋友的背叛,她在酒吧喝酒买醉,遇见了他。一夜迷情,她逃离A市,7年后,她又由两个他的缩小版送了回来,“爹地,妈咪给你送回来了。”“我们应该算算7年前的账了!”他咬牙切齿。他的缩小版却笑得腹黑。
  • 纯禽老公,撩够没

    纯禽老公,撩够没

    和恩爱多年的男友终成眷属,初夜缱倦缠绵,醒过来之际,看到的却是一张陌生的俊容。还没有搞清楚状况,便被名义上的丈夫无情“休掉”,成为千夫所指的劈腿女魔。然而下一瞬,毁她清白的男人步步紧逼,主动要求为她“负责”。当他欺身而上,将她抵入墙角之际,她愤怒低吼,“你是不是上天派来毁我的恶魔?为什么要爬上我的床,毁了我的清白?”他牵唇一笑,“不,我是上天派来宠你入骨的天使。”从此,他们为恶魔和天使的理论“大战不休”。最终,累瘫在大床上的女人无奈低喃,“老公,撩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