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62000000012

第12章 智圆行方:人际关系中的营运原则(2)

日本人说话的时候,把“是”和“不是”,“行”与“不行”放在一句话的后面,而且会一边说一边看对方的脸色,由此可见说话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有时候,该说的没有说,你就会失去朋友、失去信任、失去机会。该说的时候一定要说,需要直言的时候就要直言,需要巧言的时候要婉转地表达,有时候是不能直接提醒对方,有时候是不要错过机会。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是互动的,只有彼此都真诚相待,才能产生共鸣。同时要注意的是,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出言不当,反自伤也。”因此,说话的时候要看准对象,对方是否也真诚对待自己,是否值得我们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而话一旦出口,则“言必说中”,力求把话说到点子上。

有人说“宁可失人,不可失言”,从安全的角度讲,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失人”的话,就是少交了朋友,而“失言”,则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如果经常失言,说了不该说的话,就容易伤害对方,其实也伤害了自己,影响人际关系。

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和他讲直话,但自己怕得罪人,于是就不肯对他讲直话,这就对不起人,是不对的。是自己的朋友,如果看到他犯了错误,就要给他一个警告,哪怕当时他不能理解自己,自己也要勇于向他直言劝诫,因为终有一天他会醒悟过来的,那时他一定会感谢自己。

在对方不如意的时候,去提出问题来谈,当然很难得到好的谈话效果,这是时机不对。可以看到许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在领导面前因言语不适碰了钉子,就会产生一肚子牢骚。而实际上,很可能是因为那个领导心里正有件不顺心的事情在担忧着,这时你过去报告一些不太重要的琐事,或者是与他心里的事有关连的,就正好触上了霉头。所谓:“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所以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说话一定要慎重。

因此,做人千万不要自作聪明,用自己想当然的想法去理解别人的心理。无论是失言还是失人都是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因而我们要学习古人的圣贤思想,学习谨言慎言,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智者。

3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智),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在国家上轨道时,显得很明智;在国家不上轨道时,就变得很愚笨。他的聪明别人可以达到,他的愚笨别人却学不到。”

国学链接:

孔子的政治生涯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发生了内乱,鲁昭公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齐景公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二十七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九年被任命为中都宰,而此时孔子已经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其他诸侯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

鲁哀公二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十六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诸子之言:

朱熹曰:“文公有道,而武子无事可见,此其知之可及也。成公无道,至于失国,而武子周旋其间,尽心竭力,不避艰险。凡其所处,皆知巧之士所深避而不肯为者,而能卒保其身以济其君,此其愚之不可及也。”程颐曰:“邦无道,能沈晦以免患,故曰不可及也。亦有不当愚者,比干是也。”(译:当一个国家没有上轨道时,就要让自己看起来比较蠢笨,从而免除不必要的祸患,所以说做事不可太过。在国家没有上轨道时,也有不知道应该让自己显得愚笨的,比如比干就是这样的人。)在此,孔子称赞宁武子对待治世和乱世的不同态度。在孔子看来,当一个国家安定有道时,就要显得聪慧明智;而当一个国家混乱无道时,则要装聋卖傻。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更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尤其难。”这其中包含了对把握人生的态度之难的感慨。其实,不管人自身的素质——比如智商、情商等各种做人做事的本领如何,相对于强大的外部环境,每个人都显得比较弱小,因此要采取适当的态度和手段,该智则智,当愚则愚,这样才能保住身家平安,才能图谋机会以求更好的发展。

延伸思辨:

自知的人是最聪明的

自知之明是指一个人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程度。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很难真正了解自己、评价自己,因而也就很难战胜自己、驾驭自己。自以为自知同真正自知不同,自以为了解自己是大多数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正了解自己的则是少数人。春秋时期,齐庄公有一次乘马车到郊外打猎。马车正在行进之中,忽然看见路上有一个小昆虫,只见它高举两只前脚,向马车的轮子直扑过来,齐庄公感到很奇怪,于是就问车夫:“这是什么虫子,怎么这样大胆?”

车夫回答说:“这种虫子是螳螂,它虽然身体很小,可是它只知道前进,不知退后,它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天不怕,地不怕,不顾后果地瞎干。您看,它现在又张牙舞爪地想挡住我们的马车,不让车前进呢!”

随后,在滚滚车轮声中,那只螳螂被压得粉身碎骨。

尽管这只是个寓言故事,却说明了自知之明的重要性。人只有有了自知之明,才不会忘乎所以,不会看不到问题,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的支点,驾驭不好命运之舟。做人,不可强出头,不可妄自尊大,不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力量,去做你根本不擅长、不熟悉、不会做的事情,否则就会出问题,甚至危及自己的生命。

人要有自知之明,这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只有有自知之明者才能懂得自己的正确地位和努力方向。有自知之明者凡事从容,凡事大度,凡事知道感激,从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不人云亦云。无论别人怎么评价自己,有自知之明者都能用理智来保持自己内心的平衡,不会受别人赞誉或者诋毁的左右。

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上的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卢梭称这一碑铭“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显然,认识自己是至关重要的。

真正认识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认识自己包括认识自己的情感、气质、能力、水平、优缺点、品德修养和处世方式等,能对自己作出较为准确、恰如其分的估量和评价,不掩饰,不溢美。

先有自知之明,才会凡事勤于思考,多动脑筋,认真对待,不掉以轻心。要有一颗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经常反省自我,不断提升自我,最终成为一个既有知识又能够有益于社会的人。

精彩典故:

退一步的人生经验

明神宗时,一次慈宁宫发生火灾,年轻的大臣邹元标竟上书指责神宗安于享乐,他说:“上天降灾于国家,这是在示警天子,所以皇上应当反省自己的行为,不要再沉迷于享乐了。”听到这话,明神宗大怒,本要杀了邹元标,多亏大臣申时行为他求情,邹元标才得以幸免。然而,他还是被贬至南京,从此命运坎坷多难,在家闲居达30年之久。

在家期间,邹元标开始教学,其间也不时检讨自己。他对自己的学生说:“正确的事情,也要平心静气地表达,而不宜用激烈的言辞。说话只凭有理不行,还要靠温和的态度让人接受。一个人若智慧高深,他是不会滔滔不绝卖弄自己的学识的,否则就会流于肤浅。”

明光宗继位后,邹元标又入朝为官,这时,他的态度变得温和,面对令人气愤的事情时,言辞也不会像年轻时那样激烈了。

看到邹元标没有年轻时的锐气,很多人认为他变得胆小圆滑了,对他失去了敬重。邹元标也不解释,他对家人说:“我从前不想在言语上输于他人,结果心浮气躁,自己也受贬多年,现在想来是自己当时还不明智,没有真正的智慧啊。现在我要努力务实,避免与他人有言语冲突,这样才更有利于干大事业啊。别人对我有误解,这算得了什么呢?”朝中的小人故意和邹元标挑起纷争,邹元标都有意退让。长此以往,那些小人们就不再自讨没趣了,邹元标于是保得平安。

同时,邹元标细心观察朝中局势,发现问题所在后,上书给光宗说:“现在众臣不和,都是因为他们互不相让、只想表现自己的缘故,所以应该鼓励沉默寡言的人。不让只说不干的人捡到便宜,众臣就可务实做事了,这样国家才会兴旺。”光宗觉得邹元标言之有理,便采用了他的建议,并且重重赏赐了他。这时,朝中大臣看到皇上如此器重邹元标,谁也不敢再怠慢他了。

由此可见,邹元标学会用沉默对付小人,同时把精力放在求真务实上,他并非没有朝堂上那些钻营之徒聪明,而是大智若愚,暂避锋芒,因此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并且赢得了皇上的器重。

难得糊涂的吕端

绝顶聪明的人,不是故意装糊涂,而是把自己聪明的锋芒收敛起来,从而更加灵活于世。北宋名相吕端就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知道对什么事该聪明,对什么事该糊涂,这对一个官场中人来说实是难得。北宋开国元勋赵普曾赞扬他:“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真台辅之器也!”

当时,宋太宗想任命吕端为宰相,有的人却贬抑他,说:“吕端为人糊涂。”宋太宗笑道:“吕端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于是,便任命吕端为宰相。后人有诗赞扬吕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在事关个人利益的某些问题上确有“糊涂”之处。但是,他为人旷达宽厚,有器量,对职务上的升迁并不介意,并且“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他对流言飞语不记怀,经常说:“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他为官40年,两袖清风,不为亲友谋私利,家无储蓄。

吕端从不因权位显赫而志满意骄,而是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和寇准同居相位。寇准是治理国家的栋梁人才,但“性刚自任”,不善交往。吕端对此毫不计较,总是处处谦让。虽然宋太宗很器重吕端,亲自手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但为了臣子之间的和睦,吕端遇事必然要与寇准一起商量,从不专断。

吕端为相,的确没有辜负宋太宗的期望。他不虑风波之言,对名位谦让,不计较小事,同时,面对大事时谨慎小心,绝不糊涂。在朝廷奏议中,吕端总是能在紧要关头深谋远虑,颇得太宗赞许。

宋太宗得了重病。当时,宋真宗为皇太子,吕端每日都伴随太子到宋太宗病榻前问安。等到宋太宗病危的时候,宫廷内侍王继恩忌恨太子,怕太子继位后对自己不利,就暗地里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密谋立楚王元佐为帝。宋太宗死后,李皇后命王继恩传召吕端。吕端知道事情有变,就把王继恩扣锁在阁内,命人看守,自己进宫去见李皇后。当皇后告诉吕端要改立太子时,吕端当面驳回皇后,坚持奉真宗即位。皇后说:“皇帝已经驾崩,立嗣要按长幼,这才顺应情理。”吕端回答说:“当初,先帝确立太子,就是为了这一天。现在皇上尸骨未寒,怎么能够改变先帝意愿,议立别人呢?”然后,吕端就奉命迎太子到福宁宫。

宋真宗即位后,垂帘召见群臣。吕端站在殿下看不清垂帘后面的皇帝究竟是谁,就不肯下拜。为了确认垂帘后的人是真宗,他不但请求把帘子卷起来,还登上殿去,要亲眼察看清楚。确定是真宗本人了,他这才走下殿来,带领群臣朝拜、三呼万岁。因而受到真宗的敬重。

后来,吕端协助真宗,把那伙阴谋废立的奸臣都赶出了朝廷:将李继勋派往陈州;贬李昌龄为忠州司马;将王继恩降为右监门卫将军,发往均州安置;把胡旦除名流放到浔州,抄没他的家产。

总之,如果不是吕端在国家存亡的紧急关头能够明辨事非,行动果断,势必会造成边境战乱和皇子争帝的宫变。吕端所为,不失为“大事不糊涂”之举。甚至可以说,正是吕端在荣辱乔迁、利害得失的所谓小事上“糊涂”,才能在关乎国家兴衰成败的大事上“明白”。吕端小事不聪明、大事不糊涂的故事,是我们理解智愚含义最好的故事。

当代镜鉴:

聪明难,糊涂更难

“大智若愚”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说一个人有很大的智慧,但是看起来像是很愚笨的样子。那么,一个人有很大的智慧,为什么看起来像是很愚笨呢?这里的关键在“若”字上。“若”营造了一种假象和骗局,目的是减少外界的压力,降低外界的期望,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从而使外界放松警惕和戒备,积极积蓄自己的力量。这就是一种中庸的处世态度,是保护自己的一种绝佳策略,也是真正的智者的行为。

“大智若愚”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大事精明,小事糊涂。在该明白的地方明白,在该糊涂的地方糊涂。对于大事、原则性的问题,应该头脑清醒,毫不含糊,弄得明明白白,但对于生活中非原则性的问题,就不要斤斤计较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对非原则性的不中听的话、看不惯的事,装作没听见、没看见,甚至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种“小事糊涂”的处世态度,其实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老子》中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推崇“糊涂”,他自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庄子说:“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人只要知道自己愚和惑,就不算是真愚真惑。很多时候,“大智若愚”的人的糊涂是一种“揣着明白装糊涂”。

而恰恰相反的是,在现实中很多人却是大事糊涂,小事反而精明,他们总是斤斤计较,只要有一点点问题,就恨不得用显微镜去观察,用放大尺去渲染。结果得罪了一大堆的人不说,还把自己搞得很狼狈,以至于举步维艰。

聪明和糊涂是人际关系范畴里必不可少的技巧和艺术,其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不过太聪明的人学点儿“糊涂学”中的妙处,于己大有裨益。古人云:“心底无私天地宽。”天地一宽,对于一些琐碎之事就不会太认真,苦恼也不来了,怨恨更谈不上。聪明是天赋的智慧,糊涂有时也是聪明的一种表现,人贵在集聪明与糊涂于一身,需聪明时便聪明,该糊涂时且糊涂,随机应变。

同类推荐
  •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本书从历史到现实,对什刹海的发展变迁作了描述,包括什刹海三海的形成与北京城的联系;什刹三海的秀美景色、人文内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进行清理、整顿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为推广什刹海景区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对什刹海在21世纪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章嘉国师论中观

    章嘉国师论中观

    白玛旺杰青海省贵南县人,198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藏文专业,留校任教,授西藏佛教、历史、文化等多门课程。1998年初到美国加州柏克莱攻读博士学位,现与家人定居北加州,从事西藏佛教教学研究与翻译工作。
  • 中华旅游文化

    中华旅游文化

    本书从多角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旅游文化的性质、特征、内容、发展及其建设与开发。内容充实、实用,结构新颖,可读性强,理论方面具有独到见解。
  • 文化创意策划学

    文化创意策划学

    本书对文化创意策划的基本原理、思维方式、运作程序及技术路径等,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系统阐述。
  • 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太谷之名人太谷文化太谷

    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太谷之名人太谷文化太谷

    由县政协倡议,太谷县晋商商都策划传媒部搜集、整理、编印的《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太谷》一书,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是县政协本着“让世界了解太谷让太谷走向世界”的宗旨,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开发古城旅游宣传上做的一件大好事。
热门推荐
  • 花落红尘

    花落红尘

    《花落红尘》主要内容:故事起始于江南某山村,七十年代出生的四个女孩,走上四条不同的人生之路引发的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故事。她们或为名、为权、为利、为生存,但始终不离不弃的情意感人肺腑!在颠沛流离的三十年中,她们是如何对待亲情、爱情和友情。
  • 我在日本的日常生活

    我在日本的日常生活

    剧情:在日本,我即将与日本的青少年进行一场血拼,泡日本妹子,打日本混混!我在日本的丰富日常生活,称霸名古屋!前言:在多次追求女孩失败之后,一个不知名的神“帮助”我穿越到了三年前的世界。但是,坑爹的是把我放到了日本
  • 鬼医传人

    鬼医传人

    易无痕鬼医第十七代传人在都市。
  • 缘来一直在这里

    缘来一直在这里

    我是夏静思年二十四岁,听名字似乎应该是一个温柔漂亮的女子,我却不顾一家人反对毅然选择了法医工作,第九十九次相亲失败的回家路上却因为一场车祸闯入了一个历史上从未记录过的年代......
  • 花花江山

    花花江山

    安身立命碌碌无为的度过一生,还是逐鹿天下在这战火纷飞的大世寻一个朗朗乾坤?一名少年进了赵都,然后,紫微星闪动,天机难测,如此究竟是福是祸?赵都栽梅,潋滟一身花色,沙场驰骋,挥手枯骨嶙峋。你方唱罢我登场,江山破碎,挥洒泼墨,看我提笔再画江山!群号556058337
  • 追忆未及

    追忆未及

    一个深谙回避之道,一个单纯执着追爱,两个同样执拗的人之间的纠葛,究竟是上天注定还是那个人的牵引……我是沙漠里那一颗孤独的沙粒,世界纷纷扰扰俱于我无关,我愿随风飘摇,所到之处,莫留牵绊
  • 九界修炼系统

    九界修炼系统

    只要功法玄技好,没有天才打不倒,你有天阶功法?我有超天阶,你有牛逼玄技?我有最强玄技。身持系统不为最强,只为装逼!踩人!打脸!泡妹子!
  • 帝邦谋:罪奴与帝子的旷世逆恋

    帝邦谋:罪奴与帝子的旷世逆恋

    狗血,腹黑,甜宠,互换灵魂的逐鹿文。话说南边来个女罪奴,北边来个将领,被天雷击中换了身体,好戏在后头。一朝尘埃变权贵,搅动南岭千万兵,抚远靖边战功赫,惊动宫闱立储心,魂魄与卿同,安邦定国情,日月昭媛心。将门虎子与世家女子爱恨情仇,纠缠不休,共赴修罗场与权谋局,起落跌宕,有卿与共。
  • 英译漫谈及“花儿”译赏

    英译漫谈及“花儿”译赏

    本书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就英译汉常用方法与技巧、不同文体的翻译进行了漫谈。有汉译英诗歌(34首)的对照赏析,更有西部民歌“花儿”的(130首)的翻译欣赏。
  • EXO之你是我们的爱

    EXO之你是我们的爱

    关于十二个的爱情故事。。。玛丽苏文噢!喜欢的就进来,不喜欢的就绕道走,有什么建议可以告诉我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