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61600000003

第3章 不学礼,无以立:以礼修身,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3)

比如说,在生活中,如果你总是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别人,看待得失,那么自然会受到别人的拥戴、尊敬,而且原本错败的人生机缘也很有可能得到逆转,这其实都是道德修养提高所带来的回报。如果在生活中,你总是把组织安排当成是别人对自己的打击报复,因而愤愤不平,敷衍了事;或者听到别人加薪升职就妒火中烧、说三道四、满腹牢骚;又或者对自己期望过高,稍不如意,就怨天尤人,甚至消极颓废,那么到头来,境遇很可能越来越糟,这便是道德修养未能达到一定程度所带来的“祸患”。

再比如,你是居高位者,如果能够做到礼贤下士,会更容易使下属真正地心悦诚服,从而听从于你。如果你居高位,却颐指气使,飞扬跋扈,那么即使手下人表面上会听从于你,但内心对你却一定是充满鄙夷的,一旦有机会扳倒你,那么他们绝不会手下留情。

所以说,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位居高位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时时处处以“礼”为人,以“礼”行事,如此才能在个人修养以及为人处世上有所收获。

4.人前君子,人后亦君子

道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译文:

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谨慎,在人听不到的地方也常唯恐有失。警惕是否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意识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而自己没有听到。即使一个人独处时,也要克制自己,不要做失道失德的事。

国学链接:《礼记》简介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诸子之言:

《论语·八佾》中有云:“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是说,祭祖就如同祖先真的在面前,祭神就好像神灵真的在面前。假如没有时间,不能亲自参与祭典,只能象征性地由别人代祭,那么就等于不祭,又何必故作排场呢?孔子说这句话当然不是在议论鬼神,而是要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那就是无论对生者或是死者,无论对别人知道的或不知道的事,都要坦诚正直、始终如一。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能给人带来信任、尊重和友谊,它有一种近乎本能的、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大学》中也有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说,所谓使意念真诚,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厌恶臭气、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自我感到很满足。所以,君子即使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慎独”是儒家思想中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依据。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往往从最隐蔽、最细微的地方真实地暴露出来。在公开场合,或者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由于法制、舆论的压力,人们不得不时刻检点和约束自己的言行;而在一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或者在生活中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上,人们就容易放纵自己,暴露出真实的思想面目。所以,真正有品德的人,是那些在背人之处也能遵守规矩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延伸思辨:君子慎独

“慎独”修养方法的实质是提倡高度的自觉性。即无论何时何地,人前人后,都要保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可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在人前保持对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表现出来的多为谦和有礼,一旦在外界压力消失的情况下,对自己的要求就会放松,思想和言行都有可能出现偏差,甚至还会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即成为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因此,想要做到人前君子,人后亦君子,就必须确确实实地深刻理解“慎独”的思想内涵,并确实践行之。

要做到践行“慎独”,最主要的措施便是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反思。比如,在做出任何言行之前,先要审查自己的良心是不是缺失了;而行为的过程中,要让良心起到调整和监督自己言行的作用;而在言行之后,要对自己言行的后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反思自己的言辞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越轨之处,以及反思自己的一些习惯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等等。

为人真诚,重要的并不仅仅是人前的待人处世,更重要的就是人后的待人处世,人前真诚,人后也真诚,这才是真正的真诚,即真正领悟了“慎独”的含义。如果一切不是发自内心,只是在人前装装样子,那么便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而且必将有“东窗事发”的一天。

精彩典故:

蘧伯玉循礼

春秋时期,有一天夜里,卫国国君卫灵公正与夫人在宫中闲聊,突然听到宫外有一阵马车声远远传来。当马车行到宫殿门前的宫阙时,车轮声就停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又响起来,渐行渐远。

这时候,卫灵公问夫人:“夫人可能猜出门外乘车而过的是谁的车队吗?”

夫人肯定地回答说:“是蘧伯玉的车队。”

卫灵公很奇怪:“夫人怎么知道一定是他的车队呢?”

夫人解释说:“按照礼的规定,臣子经过君王之门应该下车,见到国君使用的路马应凭轼行礼,以免惊扰国君,这是为了多方面显示尊敬之心。现在夜已经深了,外面没有人,即使不这样做也不会被发现。所以一般情况下,臣子都不会下车。但蘧伯玉不同,他是卫国有名的贤大夫,仁义而聪慧,事奉国君十分谨慎,他绝不会以暗昧废礼。所以我猜刚刚经过的人一定是蘧伯玉。”

卫灵公派人去查看,那人果然是蘧伯玉。

暮夜无知

东汉名臣杨震为人非常正直,自小便以博学而闻名。后经大将军举荐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后又转为东莱太守。在前往东莱赴任途中,路经昌邑,恰巧昌邑县令王密正是杨震在荆州时候举荐的秀才。

为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王密在夜里去驿馆拜见杨震,并拿出十斤金子表示感谢。

杨震不高兴地说:“我们是老朋友,之所以举荐你是因为了解你,你怎么不了解我呢?”

王密急忙打圆场说:“暮夜无知者。”意思是说,反正现在是黑天,没有人知道我到你这儿,也没人知道我送给你金子。

谁知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王密羞愧无言,默默地离开了。

“四知”使杨震做到俯仰无愧的境界,他被称为“慎独”的典范。“暮夜无知”这一典故也世代流传。

当代镜鉴:慎独方能内心无愧

曾国藩有句名言:“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这其中所提到的人生境界只有参透了“慎独”之道的人才能达到。所以说,“慎独”虽然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来的修身养性的方法,但如今却依然值得所有人践行,尤其对于当代青年培育高尚的道德人格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有许多人对此提出了异议,因为在他们看来,生活在这个时时处处都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中,要做到“慎独”实在是太难了。如果每天不戴着“面具”生活,那么就会时时碰壁,处处遇险,“表里如一”似乎只能是一种奢望。乍看之下,这种观点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毕竟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在生活环境、竞争环境等方面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同,总是以老眼光看待新事物,似乎确有不合理之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慎独”是对人的道德修养提出的一种要求,也就是说,“慎独”应该上升到道德标准的高度去解读。既然是道德标准,那么无论古今都应该有着统一的界定,都应该时刻去践行。

“慎独”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种理智,更是一种高尚的彰显。做到了“慎独”,那么无论在何时,在何种场合,面对何种物质利益的诱惑,就都能做到把握自身的言行,依靠内在的道德信念和力量自觉遵守道德,守住自己心中的那块净土。

5.安贫乐道是真君子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第六》

译文: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国学链接:颜回生平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40岁。他14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统治者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

诸子之言:

《论语·学而篇》中,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问:“贫困而不谄媚,富有而不傲慢,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这算是不错的了,不过最好是贫困而乐道,富有而知好礼的人。”

《论语·宪问》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意思是说,贫穷却能够做到没有怨恨是很难的,富裕而不骄傲则相对容易做到一些。

孔子的这两句话,点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安贫乐道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做到了这一点,无异于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了一定高度。但安贫乐道却是说起来简单,践行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简单来说,“富而不骄”和“贫而无怨”是人生的两种境遇,用孟子的话来说即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人在富贵时,有钱有权又有势,因此难免会生出许多骄傲之心,但更多时候,位处越高者,财聚越多者,越想要表现出谦和有礼的模样,因为对他们来说,物质的需求已经得到极大满足,他们更需要的是别人的认可和尊敬。当然,即使他们表现出来的骄傲多过谦和,也常常会被人们所理解,因为他们有这样做的本钱。

所以说,能够做到“富而不骄”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但跟“贫而无怨”比起来,似乎还差一些。试想一下,一个人出生时本是赤裸裸来到世间,一无所有,然而随着成长,渐渐便学会了与人竞争,占有欲与攀比心理也开始不断地滋生和膨胀,“贫穷”和“富有”便会深刻地烙印在人们的大脑里,尤其是对于“贫穷”的人来说,对这种境况更是深有体会,自然就越想翻身。因此,孔子说,能够“贫而无怨”才是更高的一种人生境界。

延伸思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虽然《论语》中有关他的描述并不多,但仅这一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便让颜回安贫乐道的形象由此深入人心。

简单来说,安贫乐道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其实所谓贫富,不过是一时一世的表象,皆缘于不同的因缘得失。所以,无论贫穷抑或富贵,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世间幻象,如果不能放下执著的心,就无法达到心灵的安宁。所以,所谓安贫乐道,更多的是在表达一种能够坦然面对得失、懂得即时放下的心态。

《论语·学而》中有这样一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意思是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这句话更进一步解释了“安贫乐道”的含义,也就是说,人不应该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起居,而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精神追求上。孔子对那些满口仁义道德却讲究吃穿的人也是非常鄙视的,为此他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那些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不好为耻辱的人,是不足以与之论道的,因为他们没有远大的志向。

孔子在周游列国途经陈国时,一行人断了粮食,大家都饿得起不来了。子路对孔子说:“君子也有穷途末路,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回答说:“君子虽然也会遭遇,但却始终能够坚持;如果换作是小人,或许就无所不为了。”这是《论语·卫灵公》中的一段记载,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越是贤德之人,就越懂得修身克己,越深谙安贫乐道。

自古以来,奉行“安贫乐道”的圣贤颇多,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陶渊明于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退隐务农,穷困潦倒,最终身染疾病而终,但却丝毫未妨碍他练就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释然心境。杜甫虽辗转于战乱里,报国无门,纵使“床头屋漏无干处”“布衾多年冷似铁”也毫不在意,仍寄希望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李白的凛凛傲骨更是令人钦佩,虽因不讲究趋炎附势而终遭贬谪,但其志向却从未泯灭,依然高傲地发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

富有和贫穷,在物质上永远都是相对存在的。但精神的富有,却是一个人永远的富有。“安贫乐道”,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精彩典故:

陶渊明采菊

陶渊明年轻时,颇具“大济苍生”的宏伟抱负,希望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至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的这十三年中,陶渊明曾先后担任过祭酒、参军、县令等官职。他性格正直耿介,与官场的腐朽风气格格不入,几次都是辞官而去。最后一次从彭泽令任上辞职,结束了他的仕途生活。从那时起,他精神上感到了极大的解脱,真正走上了“躬耕”的道路。当他真正抛弃了所谓的“功名利禄”之后,一个无限舒展的世界在他面前敞开了。他最为后世所传颂的诗文几乎皆是退隐之后所著。最著名的当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诗共二十首)这两句千古传唱的名句了。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流派。

朱买臣负薪

朱买臣,字翁子,西汉会稽人。年轻时家贫,喜欢读书而不善于经营产业,只好以打柴卖钱维持生计。据说他常负薪一边走一边背书。其妻也挑担相随,却认为这件事很丢脸,每次都劝说丈夫不要在途中诵读。朱买臣非但没有听取她的意见,反而读书声音更大。其妻羞于和他结为夫妻,便背弃了朱买臣,重新嫁了一户人家。朱买臣后来因同乡庄助荐举得到武帝赏识。武帝派朱买臣到会稽做太守。一路上,百姓夹道欢迎,县吏在旁边迎送,车马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朱买臣在路边看见前妻与其夫,便令后车同载而归。至太守官舍,朱买臣为他们安排住所,供给饮食。居住一月,前妻很后悔,上吊而死。朱买臣赐钱,令其妻得以安葬。

渔夫的追求

同类推荐
  • 契丹名族史

    契丹名族史

    我开始研究契丹史是在1964年,当时想报考陈述先生的“东北民族历史地理”的研究生,陈先生指定的专业教材是他所著的《契丹社会经济史稿》,并送了我一本,我就认真地学习研究了该书。以后参加了考试,成绩大约还可以,陈先生已经决定录取我,但政审不合格,未能去成。陈先生答应收我为门外生,我开始在他指导下从事东北民族史的研究,契丹史当然也包括在内。
  • 黄陵文典·民俗卷

    黄陵文典·民俗卷

    公元2008年4月4日,时值戊子年清明佳节。由黄帝故里黄陵县组织编纂、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历史文化系列丛书—《黄陵文典》1—17卷
  • 思想课堂-典籍笔记

    思想课堂-典籍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1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1

    本书经由学术明星钱文忠教授在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同名讲座演讲稿整理而成,四字一讲,共21讲。涉及《百家姓》前80个姓的起源和演变、迁徙路线,关于各个姓的文史典故、名人轶事等等。内容信息量大,知识面广,语言风趣幽默,通俗易懂,内附三集同名讲座光盘,值得珍藏。
  • 诗性的飞翔与心灵的冒险

    诗性的飞翔与心灵的冒险

    本书系国内实力派青年文学评论家张宗刚博士的评论自选集。书中所收文字及所评对象,显示了作者诸体兼擅的能力和评论多面手的风采。全书好处说好,坏处说坏,高屋建瓴,激浊扬清,既具美文路数,亦富思辨色彩,整体上堪称剑与歌的合鸣。
热门推荐
  • 龙形战纹

    龙形战纹

    永恒?永恒存在于不朽。我不是不朽。我只是个凡人。凡人之躯,凡人之心,凡人之思想。但……我会成为不朽。命运的塔罗牌上呈现着空白。空白……是留给生灵书写的开始。我!将是不朽,即是永恒!
  • 爆笑狂妃:太子快到碗里来

    爆笑狂妃:太子快到碗里来

    一颗葡萄让暗夜首领穿越成了将军千金!一个肉包让柳柔婉成了当朝太子妃!一颗毒药让太子妃成了太子的贴身小丫鬟!然后苦逼的生活就这么开始了!“肉丸,给本宫倒茶,不要太烫也不要太凉,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肉丸,伺候本宫沐浴更衣!完了再去给本宫的床暖一下。”“请叫我柔婉,谢谢!”某女咬牙说道。“肉丸人呢?”某男爆吼一声!“回太子,太子妃说肉丸已经滚了!”“滚了?那就再让她滚回来,不然本宫就给她煮了吃了!!!”
  • 缘来无处逃:豪门烈爱

    缘来无处逃:豪门烈爱

    阴差阳错的暗访,叶晚拍下某集团CEO陆淮生的隐私照片,并登上头条。缘分来的措手不及,她一再挑战腹黑男人的底线,却不料被他强势反攻,步步深陷。“在我怀里,或者,到我心里来。”“呸,陆淮生,有你这么坏的男人吗?”晚晚,你可知,情债婚偿,已经便宜了你?商战波澜诡异,情爱蚀骨难断。亲情与爱情暗战的背后,是真爱与利益的厮杀,梦醒时才知,婚姻都可以是场局。浓情留不住,转眼成旧梦。昨日相爱今日相杀,十年相恨半生相缠,风雨中谁爱我如命谁炼我成钻?情蚀骨,爱永恒,一个霸道一个深情,暴风来袭,谁是揽我在臂弯,护我在身后,陪我丈量永远到底有多远的人?闷骚成熟男与大条小清新碰撞,火花闪闪!
  • 帝朱

    帝朱

    上古贤王尧舜禹,相继禅让,留下了能者居其位,徳者让其权的万古美名,时至今日,人们仍然称赞不已。然而也因为如此,开创了“子不肖,不得位”的先河。现代大学生李丹因参加实验失败,重生为有史记载的第一位不肖子――丹朱,他是会遵从父命,让位于贤?还是会厉兵秣马,逐鹿于野……
  • 仙人生活在现代

    仙人生活在现代

    一个平凡人的修真让自己的人生变的与众不同,虽然日子不是那么的轰轰烈烈,但是也有着自己的精彩。
  • 不平凡的浪子

    不平凡的浪子

    他从小是孤儿,受人鄙视,嘲笑,欺凌,却意外遭遇命运的转折,得到奇功“吸功大法”以及一块神秘门派的掌门令牌!从此踏入江湖的血雨腥风,更秘密成立天宗门。一次意外,他大战四魔,救得江湖第一美人冷寒仙,赢得美人芳心!从此走上了携美战江湖的逍遥之旅。
  • 撩妹神器

    撩妹神器

    他曾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又富又二。谁知,还没来得及去坑爹,爹先把自己坑了。于是,富二代成了穷屌丝。且看他如何凭借神器东山再起,顺手将天下尤物一网打尽。此书系荒诞喜剧流派,切不可以正常逻辑揣摩;内容劲道有嚼劲,未满十八岁小屁孩严禁阅读此书,容易擦枪走火。如果实在忍不住,切记,备纸。
  • 乾清界

    乾清界

    为了得到爹的消息,他毅然选择踏入祖地,天生绝脉的他,因缘巧合之下获得种种机遇。他的成长,将一切不可能,化作了可能。一代神明,从此崛起。
  • 如果爱情

    如果爱情

    是出身?还是不够坚定?7年等待,已经物是人非,在回首》能否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痴心守候,是辜负还是回应?如果说,7年前不够坚定,7年后,请深爱!
  • 绝世圣天尊

    绝世圣天尊

    一个失足穿越到这来的少年,能逆转这具新身体的命运吗?白痴?还是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