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适应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面对今天这个信息化、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如果每个人与市场不结合在一起,不去创新,这个企业就没法生存。在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你所知道的信息,别人也都能知道,所有的信息都是对称的,只有速度致胜才能占领市场。谁能最快满足用户需求谁就赢得了市场。所以把创新的基因渗入到每个员工当中去,不能停留在口头的表面文章上,而是通过市场的途径来实践。
正如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言,组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平凡的人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事。如果让每个人直接面对市场,也就是每一个人都像老板一样,都像经营者,自己来经营自己,发挥他最大的创造力。
6.用发展的思维看问题
眼下的经济不景气或许将成为一种新的常态,过去的几年,给予我们颇多启示。因全球经济低迷而举步维艰的许多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一个无情的事实,那就是目前的经济处境并不是介于两轮增长高峰之间临时出现的衰退低谷,而是一个停滞平原,就是说它是一个新的常态。看看周围,那些迹象可谓一目了然。
然而,虽然我们看到大多数企业正陷于痛苦之中,但我们确实也看到一些企业正绽露笑容。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许多企业正在合并或者处于败退之中,但也有几家企业捷报频传。有些企业甚至正在蓬勃发展。究其原因,正在于这些企业没有把企业的发展放在当下的利益上,而是放在了更有潜力的未来。
现在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眼光一定要远,眼界要宽,看问题、办事情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尤其要对组织实践活动的现状、发展走势以及外部环境有十分清醒的认识,这样工作的主动性才能增强,才能沉着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人的一切都是被自己的大脑所控制的,人的差别的本质在于思维。领导者高人一筹之处在于思考别人没想到的,自己却想到了;别人想到的,自己要看的更长远。领导者要培养自己活跃、健康的思维方式,需要不断地锻炼和充实自己。使嗅觉更加灵敏起来。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多观察、多思考、捕捉信息、锻炼自己的脑袋,增强敏锐性,由单一的一元思维走向丰富的多元思维。所以,领导者应该有为自己设定目标、开发预见未来三五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的能力。此外,领导者还必须为经营未来及时提早地采取行动。具体说,可以分为两点:
第一,直觉未来。直觉是远景的不绝源泉。事实上,就定义来看,直觉和远景有直接的关联。而正如远景一样,直觉是一个“看”的字眼:也就是我们有能力去描绘图像及想象。成功的领导者,通常会说他们的直觉一直都在主导着重要的决策。
第二,大胆计划。那些具有远见卓识能预见未来的领导常采用大胆计划,作为推动进步的有效方法。任何一个健康的组织都有目标。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是先去看过去的事,然后才去建构未来的。同时,随着回顾过去的经验,我们也丰富了未来,让未来更详细、更具体。领导者不能够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便很难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形势中把握正确的航向。许多曾经显赫一时,声势浩大的公司之所以很快销声匿迹,无不与其领导缺乏远见有关。
因此,领导者必须学会能从周围所发生的模模糊糊的事件中探寻其涵义,并能从其纷扰的形势中发现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此推动自己的组织踏上动荡但却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未来之路。这对领导者来说是一种挑战。
心理学家指出:想象会激发出期待的心理,如果你曾经想象你未来有着新的人生,你的信念和欲望将会表现在生活态度上。事实上,你对未来做好了准备,并与你生活的态度一致,你未来的成功人生就能依照你预期的计划进行,并塑造成你想象的人生。未来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这对今天的领导者们而言,他们必须要有洞察未来的睿智,要有长远目光,着眼于长远利益,而不要只顾眼前。
一些公司的领导感到领导变革的风险太大,他们学会了通过对企业组织进行调整,使企业沿着他人开出的道路前进。这样,他们也能侥幸地避免可能会招致灭亡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是,这些公司的领导只是追随者。虽然他们紧紧地跟着,企业也能撑下去,但是,他们永远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具有长远目光的领导者决不甘于步人后尘的。他们所想的是创造自己的前途和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而毫不犹豫地开始在新的征途上披荆斩棘。这样的领导会经常鼓励员工向传统思想进行挑战,尽可能地改变本企业组织,以取得持续不断的创新和进步。这些领导考虑的不仅仅是生存,他们更多规划的是如何发展,并以未来为导向领导潮流。他们是规则的制定者,其他公司则是跟从者。
显然,多思考未来,并以长远利益为出发点,才能看清方向,把握商机。企业家能否引领企业胜利远航,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看清前进方向,超前对商场变化的走势、进程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趋利避害,抢占商机,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而要做到这一点,管理者就要学会不断经营未来,善于用战略眼光,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市场之上”。
以未来为导向的领导者,才能着眼长远,树立品牌。事实证明,如果一个领导者目光短浅,急功近利,那么他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捞一把”,这样就必然缺少应有的信用意识和品牌观念,他所领导的组织也就不可能获得长远发展。现在很多企业为什么活不好、长不大、命不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领导者缺少着眼未来的长远经营意识,常常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损害企业的信誉。而着眼未来的企业家,他们的着眼点不是一时一地的得失,而在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而往往把诚信作为经商之本,努力打造百年品牌。的确,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必须经常地去思考未来、经营未来,以未来为导向把焦点对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市场竞争的大赢家。
7.下决心铲除变革的阻力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企业为之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所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可以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和管理思想创新,等等。在企业里,创新决定了一家企业是市场的领导者或是市场的跟随者的关键因素。同时,企业创新也是企业经营者对整个创新过程进行目标、活动方案、组织实施的设计,而最终的目标是为了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现实中,不少企业之所以没落,或者被淘汰,很大原因是由于在企业创新时,阻力太大,无法逾越,最后导致突破变革的失败。企业管理者在创新决策时要面对的都是关乎企业发展和战略的重大决策,因此,每一个决策可能都是创新的阻力,企业扩张理论认为,当一个企业处于高速扩张期或成熟期时,它的发展潜力在一定条件下已受到企业发展空间的限制。也就是说在企业成熟期,整个企业都处在惰性状态,缺乏了内部的创新动力,另外受发展空间制约,组织结构创新滞后,高层决策者创新意识薄弱,创新决策能力不强,导致了创新阻力的不断加强,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换脑筋,要敢于超越常规思维,形成独特思路。求异也就是求其反常、非常,创新也是以反常、非常作为起点。企业领导要敢于批判那些先入为主的东西,人为引起观念与看法的改变。因为在同类观念中先入为主的思维,产生了立异图新的强大阻力,如果要想有创新思维,就必须努力排除这种障碍。对于符合组织发展的事物要坚决支持,而对于不利于组织发展的事物要毫不留情地取缔。对于管理者而言,努力使自己适应管理环境的要求,有利于管理中变革原则的遵循,也有利于管理工作的高效率进行。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变革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因为变革带来更新,它重塑组织,挽救企业,改变工作的性质,为进步的引擎加助燃料。为了不断发展,管理者应当始终坚持不断地变革。在变革中,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原则。
因此,实效的变革原则是:变革管理就是展望组织大致的未来目标,并制定达到目标的措施。如果环境条件是稳定的和可预见的,那就很好办。但是,大多数高度竞争环境的变化是充满了不连续性和出乎意料的。因此,对于一位领导者来说,采取“爬上一座山,看两眼,便带几块石头返回”的策略,简直于事无补。现实世界中,恰恰存在度的易变性,没有持久的稳定优势;更为重要的是,所需要制定的纲要,应当是当机会出现时能够灵活地部署力量,并能在任何条件下参与竞争。
2.良好的管理变革是建立在良好的详细分析基础之上的。很多管理变革专家想预先将他们的美好设想形成方案,但“缺乏分析”的危险是存在的。世界著名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们一般认为80∶20的规律可应用于大多数情况,就是说,激进变革活动80%的利益得自于20%的分析。变革活动越来越须响应缩短时间的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是抵御习惯势力的良好措施。
首先确定管理战略,然后将管理文化与激进变革紧密结合在一起。理智地讲,这或许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但需要注意的是,管理战略一般要持续执行一到三年的时间周期,但变革管理价值观念和文化要花5~15年。它有可能被重大措施所缩短,如高层雇员有2/3的人被解雇,这在大多数情况下会造成太大的破坏。
3.变革中不要忽视员工因素。如果没有给员工带来任何利益,他们会抵制变革,变革活动不考虑员工情绪,忽视职工的痛苦和既得利益,一意孤行,就注定要失败。事实上,许多领导变革的领导者已经学会了尊重员工,并使他们能够理解所发生的变革,即使是当他们不能从变革中受益时,他们也会理解。激进变革活动能否被大家所接受,取决于组织中面临这个事实的每一个人,都能以坦荡的胸怀对待变革,无论得到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4.变革要形成共识。实施积极的变革,必须赢得下属和员工的拥护。领导者必须通过广泛的评估程序、分组重点讨论、发送视像材料、简报等方式赢得员工们的衷心拥护。这也是一个理想化的目标,是劳财费时的,广为接受的观点是:进行激进的变革需要形成共识,但这是极少能够达到的。这需要管理者拿出自己的智慧和魄力。
团队组织是企业各要素有效结合的运行载体,也就是说是实现共同目标而所采取的手段和工具,那么,既然是手段或工具,就势必要根据不同的企业发展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当然,组织有效性的增长还依赖于管理创新的组织提升,要突破就要从管理本身着手。一个良性发展的组织最终会自发形成一种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那么创新的管理手段就势必先行,打造一个基于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共同价值观,一起共同经营,“活的”、“会呼吸的”的企业管理组织。
我国现阶段,除了垄断行业以外,很少有企业能够确让自己一直处于“衣食无忧”的状态。因此,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就成为企业保持基业长青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