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55600000026

第26章 西线无战事(2)

经过这么多年的反复争斗和火并,元末群雄割据的地图大致清晰了起来,现在可以对比一下:长江以北,基本为元军所有(也有部分红巾军占领的地区,如山东等地)。而在长江流域,则呈现“三雄”鼎立——陈友谅横跨今皖、赣、湘、鄂、闽五省,长江中游腹地尽被他占据;朱元璋所占地盘大约有一个多省,包括浙江大部及江苏、安徽的一小部分;而作为“长江三蛟”之一的张士诚部,则占据着江苏大半及浙江的一小部,这里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地方。

除开元军不论,“三雄”之中,陈部势力范围最大,所占据的地点也最佳,其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军力也最强,战争潜力基本是朱部的三到四倍,占尽了天时和地利。史书记载,“当是时,(长)江以南惟友谅兵最强”。

而且,老陈的野心也最大,他急于向下游拓展,这便与朱元璋部形成了尖锐对立。

这也是朱元璋为什么放弃与张士诚的争斗,而转头全力对付陈友谅的根本原因。

不过,陈友谅有他致命的弱点,对手朱元璋看得很清楚,那就是:不懂得“养威”、“伺时”。陈友谅政变上台,靠压服而非征服来统帅军队,至于对于战机的选择、进攻的节奏把握以及休战的安排等等,更是不足。

所以,他的部队,顺利时攻势很猛,不顺时溃退也猛,再加上军心不齐,整体战斗力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强。

这里就隐含着一个军队建设的方向问题:“重质”还是“重量”?

重质就是首先强调军队素质,同时也注意加强根据地的建设和后勤保障;而重量的结果必然是单一迷信武力,强调军队数量,陷于盲目扩张。

所以,朱部与陈部之间的较量,最终就演变成“量”与“质”的博弈。

当然,领导者或军事统帅之间的水平高下,也是不容忽视的。

没有永远的敌人

是对手,总会有短兵相接的时候,这一天终于来了。

至正二十年(1362年)五月,陈友谅部由安庆出发,大举进犯下游的池州,结果被徐达率兵击退。

本来,杀了赵普胜后,陈友谅便有进攻池州的打算。朱老大对于陈部的意图也了然于胸,所以他赶紧把常遇春也调到了池州,以加强那里的防守。池州的重要性,前面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在陈部进攻之前,朱老大与众位高参在应天进行了紧急磋商,然后派人快马把商定的看法送达池州,告诫徐、常等同志:陈友谅部朝夕之间攻打池州,你部应以五千人守城,另派精兵万人埋伏于九华山下。待敌兵临城下之际,城上守军即可扬旗鸣鼓、大造声势,而后伏兵杀出,断敌归路,必获大胜。

徐、常照此办理。不久,陈部杀到,其锋甚锐,一路直奔池州城下。城上守军一面坚守,一面扬旗鸣鼓,而后朱部伏兵四起,缘山而出,顺江而下,绝敌归路。这时,城中又出兵夹击。慌乱中,陈部大败,被斩首万余,生擒三千余人。

对于三千战俘,直性子的常遇春建议直接杀掉了事,别留后患了。但徐达不敢擅自做主,立刻快马请示朱元璋。不久得到回话:“战端初开,切勿杀降以绝人望!所擒之敌可悉数放归,以图将来。”

但常遇春已经先斩后奏,等使者来传话时,那些降兵已被杀得只剩下三百来人,并且还被常同志送还了陈老大。显然,这既是挑衅,也是示威。

朱元璋闻听此事,相当不高兴:你常遇春是要砸我朱某的牌子!今后谁还敢来降?

不过面临强敌,朱老大斟酌再三,除给常遇春一次口头警告外,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其实,就朱元璋本人,对于降兵问题,也不是一开始就心存仁厚的。

龙凤三年(1357年)八月,耿炳文生擒张部一千余人,这些人都被押到应天处死;龙凤五年五月,朱老大在浙东也曾将张部降卒五千余人分与帐下,留守婺州,但担心他们心生叛意,欲带回应天,中途又担心他们逃亡,最后“悉斩于双溪上”。

还有,如果他发现有人想利用他的优容政策进行投机,也会毫不手软斩草除根。比如江西不少山寨头目或降或叛,反复无常,他便下令将他们“尽投于水”。

其手段也不可谓不极端。

只是后来,为了进一步瓦解敌人,壮大自己,同时身边谋士也一再提醒他:打仗不是一定需要以杀人来解决问题,仁义之师更能赢得百姓的支持、甚至对手的钦佩,这种杀降的现象才慢慢减少。另一方面,也说明他随着实力的增强,对于降兵复叛的危害足以掌控,对于本部的威慑力也更自信了。

总之,收服降兵,优待俘虏,总是利大于弊的。

对于池州之败,陈老大感到了极大的羞辱,但他却将仇埋藏在了心里。对于三百战俘的被释放,他还专门派出了使者向徐、常致谢。

另外,他还派使者到应天向朱老大解释说:“此战非我意,乃巡边者偶战耳。”那意思就是,这次冲突不是我的意思,是兄弟之间误会了。

老陈这招诡诈,他在积极备战,但又想麻痹对方,以图出其不意,报这一箭之仇。

闰五月,不甘失败的陈老大突然亲率水师绕过池州,直攻下游的太平。当时的太平守将是枢密院判花云及朱老大的养子朱文逊,由于兵力太过单薄,结果朱文逊战死。

即使是这样,但有猛将花云坐镇,陈友谅部几万人马猛攻了三天愣是没能破城。这时,陈家军中有人献上了登城的好主意:由于他们的战船非常高大,所以当船停泊在太平城西南时,船尾就跟城头基本齐平了。陈家军就凭借着战船的独特优势由西南方登城而入,结果太平很快就陷落了。

花云虽勇猛,但好虎难搏群狼,最终力尽被擒。敌人将他捆得很紧,但他骂声不绝。骂着骂着,花云“奋跃大呼而起”,居然一使劲把捆绑的绳子给生生挣断了!

他夺过一把大刀,一连砍翻了五六人,才终又被制伏。

这时老陈彻底怒了,他命人把花云吊在桅杆上,然后用乱箭将其射死。一代悍将花云就此壮烈。

院判王鼎、知府许瑗等也一并被陈家军俘获,他们同样抗骂不屈而死。

这里补充一下花云同志生平。因为作为忠烈的代表,其故事在后世被改编成著名京剧《战太平》,影响了好几代人。

花云是常遇春的怀远同乡,这二位很有几分相似。小花打小死了父亲,后随母亲改嫁到一户姓张的人家,他天生异禀,“体长大,面铁色,骁勇绝人”。

花云属于最早投奔朱老大的一批人,因此立下的功劳也不少。打横涧山、攻滁州,都是他一马当先。有一回,当敌人把朱老大团团围住的时候,又是花云横冲直撞地解了围。渡江以后,朱老大觉得他“材勇重厚,可属以事”,是位忠实可靠的同志,所以才命他经常护卫左右,类似曹操帐下的典韦、许褚等。

攻克集庆时,花同志得兵千人,被升为总管。后来,他又随军从征镇江、丹阳、丹徒、金坛诸县,皆有战功。后来,他又率军驻防于常州附近。太平设立行枢密院后,花云则被授为院判,升安远大将军。

后来,他又随军攻克常熟,收编部众上万人。有一次,他奉命带领三千人马赶往宁国,当时有不少匪盗啸聚山泽,所以路上并不太平。花同志见此情形,乃提刀在前,遇敌即斗,遇寨就拔,一路上斩首数百级,而自己毫发未损,堪称奇迹!

花云牺牲时,只有三十九岁,正当壮年。

其夫人郜氏在城破之时,将幼子花炜托付给侍女孙氏,自己亦投河自尽。

后来,朱元璋亲率大军收复太平,孙氏携花炜来见。

朱元璋在感慨之余,抱花炜于膝上,叹曰:“此花云子,将种也!”将其留在身边,抚养长大。

有没有人告诉你

在攻破太平之后,陈友谅打算集中全力,直下应天,以捣毁朱家军的老巢。这一招“猛虎掏心”且不说难度多大,但的确挺吓人。

不过在此之前,陈老大还有一件事情顺带也想办了。

在进攻太平时,徐皇帝也被一同胁迫了来。打下太平后,陈老大开始志得意满起来,他觉得徐皇帝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于是,陈友谅终于迈出了最大胆,也最无厘头的一步。

当时,陈家军的水师停泊在采石矶附近。他便派人去把徐皇帝叫来。待到徐皇帝坐定之后,老陈一边跟徐皇帝亲切交流,一边暗示“壮士持铁槌自后击碎其首”……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血腥的恳谈会了!

徐皇帝一死,老陈就借用新占的地盘,着手办登基之事。

采石矶上有座五通庙,陈友谅命人将庙中的神像都搬到门外,然后便在庙中举行登基大典。

他宣布国号为“汉”,改元“大义”,仍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因为庙太小,群下们只得跪在江滩上行礼。偏不巧,当时正值盛夏,一场瓢泼大雨不期而至,把大伙都浇得七荤八素,人心惶惶的,仪式只得草草结束……在当时不少人看来,这也许正有某种上天警示的意味。

需要说明的是:陈友谅这么急不可待地登基,符合他一贯的智商和性格,但他这么一做,也就把自己置于“名不正言不顺”的火炉上了。

孔夫子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名分”这玩意儿,表面上看很虚,在很多强权者比如陈友谅等人眼中,它连屁都不算,但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普通人心中,它又是高于一切的。

究其实质,是因为“名分”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信誉,有“名分”去争取当属天经地义,没“名分”而去强夺,在大家看来基本就等于强盗行为,做人的信誉将全无。这样的人,迟早会有玩不转的一天。

且不说让老陈学学曹操,单就他这一昏招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徐皇帝死后,割据四川的明玉珍就不再买他的账,而是自立为陇蜀王,成了公孙述、刘备式的人物。相反,明玉珍还追尊老徐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既收取了人心,也昭示了自己的正统地位。

试想:陈友谅要是能够得到巴蜀这块宝地的鼎立支持,那么,他雄霸江南、甚至攻取天下的底气将会有多足?将来与朱元璋对决起来,鹿死谁手,还真的未可料知。

登基这一年陈友谅整四十周岁。而第二年,朱元璋才被小明王正式册封为吴国公。到了他四十周年的时候,他也摇身一变成了朱皇帝。

陈皇帝在完成了登基仪式之后,一面继续抽调后方兵力到太平、采石一带集结,一面便派人到张士诚处知会,并请求老张能够在东线积极配合一下。

老张在心里只是一笑了之,最后象征性地表示了一下。他的算盘其实打得很精,这个后面会专门说到。

再看朱老大这边,眼看战争的巨大阴云就要遮盖到应天上空,坐镇应天的不少人都慌了。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应该立刻把太平给夺回来,然后从侧后方牵制进攻应天的汉军。可朱老大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太平乃是新近加固过的堡垒,堑深濠阔,敌人若只是从陆地来攻,必不能破它!偏他们有巨舰的优势,这才让他们把城给攻破了。而今敌人既占据了上流,顺势来侵袭应天,其水军十倍于我们,仓促之间实难应敌。

一句话:陆路咱夺不回太平,水路咱反倒还有危险。

朱元璋进一步告诉大家:汉军既然占领了太平,肯定就准备好了你去攻打。你如果真的出兵,他们只需半路派兵截击,就能让你首尾难顾,进退两难。然后再派水师顺江直下,攻打应天。到那时,估计太平没拿下,应天也不保了。

其实,还有一点估计他没敢说出,那就是:你坐以待毙更不行,因为汉军随时可能从水路发动对应天的攻击。主动权完全在人家那里,你无可选择。

总之,是打也不行,不打更不行!

于是,大家开始慌了。有人建议干脆放弃应天,退守他城,避敌锋芒以保存实力;有人则说钟山有帝王之气,可以退据钟山之上以期自保。还有一部分人甚至都在盘算是不是该投降。

对于一向自信满满的朱家军,出现这些近乎荒唐的建议和想法,只能说明一个事实:灭顶之灾似乎真的来临了!

就在朱老大愁眉不展,而众人七嘴八舌之际,一个面容清瘦却神采奕奕的老头站了起来。此人就是刘基,时人称其“活神仙”,今年正是他的知天命之年。

就在刚才,朱元璋无意中看到了老刘那副神态:闭目养神,仿佛周围的纷扰都跟他无关,他纯粹是一打酱油的。朱老大心里颇有几分不悦。

而今见老刘从容出列,朱老大心里才突然一惊,我怎么忘记了他?

于是,他请众人暂时退下,单留下了老刘。

其实,老刘刚来归附时,就献上了著名的“时务十八策”,朱老大便发觉这刘伯温是人中龙凤,才识非同一般。只是老刘从此就沉默了下去,朱元璋便渐渐把他忘在了一边。

“敢问先生,计将安出?”朱元璋没时间再客套了,开门见山就问。

老刘也不再客套,他向朱老大力陈数策:

首先,宣示拼死抗击敌人的决心——“主降及奔者,可斩也。”那些主张投降和逃跑的人,都应该杀掉,以此来表志在必战。

这话固然有一定道理。不过,再仔细想想:这些人真的就该都杀吗?杀了就能完事吗?显然,老刘有其智慧的一面,但也有点偏激和清高。后来,朱老大就很讨厌老刘的这点,说他“峻隘”,肚量太小,太过耿直,难当大位。

其次,“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这和孙美女的建议如出一辙。

毫不吝惜地把平时所积攒的财物都拿出来,让军民都得些甜头,这样大家才肯戮力同心,拼死效力。总之,该放点血的时候就不要心疼了。

再次,便是拒敌的具体军事策略,即“诱之深入而伏兵邀取之”。

强敌犯境,若是一味固守肯定不行,不如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以逸待劳,伺机将敌人邀而歼之。举个例子:你去打太平,敌人或许会半路截击你,现在你把身份转换一下,敌人来攻应天,你同样也可以半路截击他们。

另外,关键的一点是:敌人大兵来犯,如果是分散攻击,应天这边必然顾此失彼,防不胜防。所以,必须将来犯之敌引诱到一个固定的地点,集中歼灭。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以主场优势击败之。

听完这一席话,朱元璋拍案而起,对,就这么办!

最后,老刘还不忘鼓励朱老大一番,他说:“主公尽可放宽心,今贼势骄矣,用计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一举矣。”

等到朱老大与老刘把众人重新请进大厅,大家这才发现,他们老大的脸上已经一扫阴霾,满面春风了。

朱元璋告诉大家:已经有了破敌之策。

随后便把刚才商谈的内容告诉了大家。众人虽将信将疑,但事到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一封熟悉男人的来信

“来信了!老康给咱来信了。”当一封老相识的来信交到陈皇帝手上时,他显得非常兴奋。

送信的人陈皇帝也很熟悉,他曾给老陈家打过杂,如今自报说是康大帅家的门房。陈皇帝见了他,自然倍感亲切。

能让故人看到自己今日的飞黄腾达,也算是人生一大美事,不亚于衣锦还乡,对于陈友谅,更是一了夙愿。

那么写信的“老康”又是谁呢?

他就是在朱元璋攻打应天时来降的水寨元帅、后来的营田使康茂才。

康茂才,字寿卿,蕲县人,“医圣”李时珍的同乡。其人颇通经史大义,事母甚孝。元末乱兵攻陷了蕲县,他便召集义兵保卫乡里,跟冯氏兄弟一样。但他后来又投靠了当地势力最大的地主武装,并因镇压之功累迁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古云“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老康为人甚孝,元朝对他也不薄。

但当朱元璋攻破应天后,他投降了。因为古语还有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顺势而为很重要,愚忠并不可取。

对于康茂才的来信,陈皇帝一接便自忖已知道三分。

等到打开一看,虽然笔法颇为婉曲,但意思还是在那里:鉴于眼下形势,我有意投靠故人您!

同类推荐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2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3)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读懂郁达夫

    读懂郁达夫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郁达夫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郁达夫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郁达夫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郁达夫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郁达夫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郁达夫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郁达夫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郁达夫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旧闻新知张爱玲

    旧闻新知张爱玲

    本书第一部分是对20世纪40年代上海小报中有关张爱玲内容的爬梳、搜集、整理,有文章80多篇,涉及张爱玲的爱好、趣味、性格等方方面面。这些文章大多不是对张爱玲作品的赏鉴、批评和研究,而是以报纸媒体的立场,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对张爱玲的个人生活、好恶以及他人捕风捉影的言谈进行议论,展现出市民社会视野中的张爱玲形象。本书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内外张爱玲研究界的研究状况作一梳理、归纳和考辨、分析,并以综述的方式对张爱玲研究中的分歧、论争进行总结。本书第三部分是张爱玲的年谱简编。张爱玲的年谱编纂一直有人在做,但是一般还显简略。
  • 刘秀传

    刘秀传

    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血染疆场后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本书从史实出发,将刘秀的功绩、情感用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笔触表达出来,令人耳目一新。
热门推荐
  • 千世邪尊

    千世邪尊

    他的千世有他们陪伴,轮回千世你是否会忘记最初的她们?
  • 一刀斩乾坤

    一刀斩乾坤

    各路神魔齐来又如何?我当抚刀安然。你强大到连天都压制不住你时,是否忘了我的存在?天地间的万物都为我而生,都为我而死,既然你出生在这里,那就逃不出这样的宿命!---------------------失去了挚爱,对他来说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那这一切是否能够挽回?直到他死去时,都不知道。老天似乎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原本死去的他,竟又活了过来!重生在二十年前一个叫林家的家族中。他要改变以前的种种,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到挚爱!这一点,他必须办到!欢迎加群,群号码:515161207
  • 武道丹神

    武道丹神

    堡主之子天资愚钝,无意中得到一枚可以炼丹的宝珠,从此一飞冲天。宝珠在手,天下我有,看李峰如何踏上武道巅峰。
  • 极品唐僧肉

    极品唐僧肉

    如果你到了阴曹地府发现生死簿上没你,你会怎么办?如果有一天你没招谁没惹谁突然来了一群妖怪想吃你。你会怎么办?如果有一天你人畜无害地坐在家里来了一群神仙想将你大卸八块。你会怎么办?如果有一天一位仙女躺在你家的床上,你会怎么办?是反抗还是任人宰割?别人都是穿越回去搞神仙,猪脚是坐在家里被神仙搞!另外一个与众不同的三界即将闪亮登场!玉帝开公司,如来忙挣钱、王母养男宠、嫦娥当小三儿;下岗女工瞬秒二郎神,中学女生力斩哮天犬,观世音大闹拆迁办,唐三藏火烧录像厅;阎王爷跪舔南派三叔四天王被扣派出所;还有太上老君和铁扇公主不得不说的故事。没错!这些都发生在我们伟大的新时代,各路奇葩神仙佛陀、妖魔鬼怪你方唱罢我登场,全都来到了活色生香的人间都市。什么?上帝也来凑热闹?这是要闹哪样啊!
  • 晚安,青春

    晚安,青春

    用何静怡的话来说,青春,谁没有叛逆期,可是,遍体鳞伤不是她想要的,对于别人来说,何静怡是个很好,很乖的孩子,暖心小棉袄一个,可从来没有人真的进的了她的心,她太乖了,太会看别人脸色了,过于早熟了,慢慢的,她对所有人都一样,知道有一天,顾家俊转学过来,做了她的同桌,走进了静怡的心……
  • 网游之见习天神

    网游之见习天神

    读者们见过了传统网游,见过了网游穿越异界,那么,你们见过异界穿越网游么!林立,安德鲁大陆的唯一一名圣域巅峰,自创魔斗术,当他在空闲风暴中意外跳出自己所在的微观世界,穿越到了《混沌》这个游戏中,力量全失,这个异界的最强男人究竟会在这个游戏世界上演何种惊天动地的故事?我是11C,我也是怪物。玩家是我的敌人,11C的装备都免费给我。我可以给你们发任务,但我却不给你们报酬。要来组团杀我?来吧,我林立没怕过谁!因为,在这里,我就是天神!
  • 寻古·探幽·览胜—走进临夏

    寻古·探幽·览胜—走进临夏

    本书介绍了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概况,包括历史卷、文化卷、艺术卷、民俗卷、人物卷、名胜卷、神话卷。
  • 创业型老板

    创业型老板

    本书运用作者首创的对称方法与“五度空间”方法与模式,以知识经济与人类二次创业为背景,以主体与客体相对称、主体性与科学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与基本线索,指出创业不仅是企业形成的一个阶段,而且是管理的一种模式;而创业型老板,既是与时代要求相对称的新型老板,也是与时代要求相对称的老板新的素质结构。创业型老板,是以领袖的心态经商的,人格型、创新型、学习型、合作型、和谐型老板。创业型老板的素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本书提出了这一系统工程的基本框架。本书夹叙夹议,深入浅出,逻辑严密,文笔流畅;把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学者的分析力度和畅销书的写作风格结合起来。
  • 星海之主

    星海之主

    地球历2075年,有紫色神光从宇宙深处射向银河系,地球完全被紫色神光包裹。紫色神光照耀过后的一年,地球发生了难以想象的事情。许多人类的体质得到了十倍以上的提升,不少人类更是掌握了一种极为可怕的力量。地球历两百年后。少年融合神秘紫晶,开启神之能力。神之推演可以推演一切武技功法;神之修炼,修炼半小时顶数天;神之战斗,以超强感知碾压对手……浩瀚宇宙,万族争锋,谁又是主人?少年崛起,争霸星海!
  • 重生之为你而来

    重生之为你而来

    这是一个关于重生报恩的故事,当然,后来就不仅仅有报恩了“叶子辰倒是庆幸自己现在女扮男装了,能学与他一同上课不说,也许一直不改以后还能帮到他,她可没忘了,他是将军府的孩子,必然有一天会上战场,他前生就是因武艺不精被困于大火中活活烧死,重来一世,叶子辰说什么也要报了他当年的救命之恩,所以,她一定要学好武艺,嗯,叶子辰又瞅了眼铜镜中的人,唇红齿白的,这小时候能说是精致,长大后应该怎么掩护自己的性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