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97300000002

第2章 解读弟子规(二)入则孝之一

画外音: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弟子规》在“入则孝”的篇首,就明确提出了孝顺父母的四个基本要求和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做到的八件事情。那么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我们都做到了吗?现在时代不同了,这些要求还适用于现代年轻人吗?

钱文忠:

《弟子规》在总叙以后,就进入了它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入则孝”的部分。

我们都举起手写一写孝字,我们马上就知道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什么意思?就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每个人,不管你寿命多长,你都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极其渺小的环节,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凭什么,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以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这就是孝要传达的一个意思。

另外让我们再写一个字,教育的“教”字,我们马上可以看到“左孝右文”。左边是个“孝”,右边是个“反文”,中国传统的讲法叫“教者,孝之文也”。什么意思?教育教什么?从孝开始。以孝为根本,通过孝,培育孩子对血缘的尊重,培育孩子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同时也就在孩子的心中牢牢树立了对传统的尊重。古人基本都知道,自己父亲的名字、爷爷的名字、曾祖父的名字、高祖父的名字。现在在座有几位知道自己曾祖父叫什么?

传统的启蒙读物强调孝,把孝放在最突出的地位,《弟子规》当然不会例外。所以它的第二部分,“入则孝”的部分,以八句,四组,以父母开始的句子启首。“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四次重复“父母”两个字。字面意思根本不用解释:父母在叫你的时候,你要赶紧答应,不可迟缓不答;父母有事情命令你,要叫你去做,你要马上去做,不要懒惰拖沓;父母在教训你的时候,在教育你的时候,你要恭恭敬敬地聆听;父母在责备你的时候,这个“父母责”在古文里面,还有揍的意思,现在的家长打孩子的一般不多,古人那可是棒子底下出孝子的,不打不成材,这都是中国古话。古人的“父母责”不仅是说你两句,还要揍你一顿,也要顺从地接受,意思很清楚。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是所有人的生命当中都会出现的事情,《弟子规》的要求看起来很简单,一点都不高,但是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

画外音: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百善孝为先,而孝顺孝顺首先要顺从父母,才能够做到孝。所以《弟子规》要求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二十四个字看起来简单,但是我们真正做到了吗?

钱文忠:

我在这讲台上讲,我首先必须声明一点《弟子规》的要求,大部分我也没做到,必须讲真话,我确实没做到,所以我在讲的时候提倡学习《弟子规》的过程是一个什么过程?诸位。不要把它简单地当成学习和背诵的过程,而是反思的过程,而是自我检讨的过程。你读一段《弟子规》,你检讨一下:我做到了吗?

父母叫你的时候,我忙着自己的事情。我们小时候比较简单了,看看小人书,打打弹子。现在的孩子不一样,现在孩子打电脑游戏,很忙,而且现在孩子的装备都很高级,打电脑游戏的时候往往还戴个耳机,孩子们都有个耳机,父母叫更不理你了,我听都听不到,往往还会不耐烦。我小时候就有过不耐烦:你烦不烦啊,叫两声好了,你叫三声。今天的孩子,有时候父母一看,戴一个耳机也不听,过去拍两下:你烦不烦,我这一关游戏没过去,你看,我被人打死了。这种情况很多,比比皆是,大家去看。

父母命,父母叫我们去做些事情。我们从小也都经历了。拿我个人来讲,有些事情我很愿意去,比如妈妈叫我:孩子,你去买个冰棍。我很高兴,一面买一面我吃回来了,到回来时,就跟冰棍的棍在我这儿。说:孩子,你去买瓶芝麻酱。这我也考虑,因为可以挖点吃一点,我跑得很快。妈妈说:孩子,或者说你去买点糖果。那我很高兴,眯两颗在口袋,我跑得快。但是如果妈妈告诉我:儿子,去给我打瓶酱油。有事。为什么?我不能喝酱油。我们就做不到“父母命,行勿懒”,我们挑挑拣拣。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教训我们的时候,有几个心里没有抵触情绪的?一般都认为我自己的事,你爸妈管那么多干吗?你烦不烦啊?时代不同了,你们过时了。经常有这个心态,你管我那么多。我从小经常这么做,跟我父亲顶牛,跟我妈妈顶牛,现在不顶了,但是现在爸爸妈妈也没有力气来教训我。到这个时候你会很后悔:你小时候跟父母顶牛,当当当顶,到你今天我不想顶了,突然发现父母老了,连教训你的力量都没有。像“父母责”,那当然古人比较严重,责比教要重,责往往是责备、责打。那我们小时候大家都知道了,这个还了得,我们小时候挨几下打,挨父母说几句重话也就算了,今天你试试看,今天的孩子你敢打?所以我们可以想想,这四个“父母”句,我把它叫做父母句,我们都做到没有?要说是最简单的,要说是最基本的,要说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但是最起码我个人,我今天腆站在这个讲台上,我自己就不敢保证说自己做到,那么我们如何来感恩?如何来报恩?“恩重如山”四个字,普天下绝大多数的父母是当得起的。

画外音:

当我们对照《弟子规》,认真反省自己的时候,会发现这四组看似简单的“父母”句,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呢?为什么钱文忠教授说首先要从“父母呼,应勿缓”做起呢?

钱文忠:

“父母呼”,父母呼唤孩子,每一声呼唤我们都知道里面是有深情的。我给大家举一个最极端的“父母呼”的例子,一个故事。父母的呼唤,尤其是母亲的呼唤儿子,诸位,有的时候不必出声音的,在中国史籍当中,就有这么很感人的记载。曾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著称。有一天,因为曾子小时候家里很贫穷,所以他进山去打柴,他到山里去了,家里妈妈在。突然家里来了一个客人来拜访曾子,他妈妈老人家了,过去的妇女不会在外面走动的,也不见得有很大的学问,见到一个陌生人来找自己的儿子,妈妈一下子不知所措,因为她家里很贫穷没有什么客人,曾子的妈妈怎么办呢大家知道吗?咬自己的手指,噬指。她妈妈不知道怎么办。这个时候在山上打柴的曾子,感觉自己的心一抽、一疼,曾子马上就想是不是妈妈有什么事?是不是妈妈在叫我?所以曾子赶紧就背着打好的这点柴,急匆匆地返回家里,跪问母亲:母亲,我刚才心一抽一疼,是不是您老人家有什么事?妈妈就说:刚才有客人忽然来到,我没有办法,我不会说话,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又怕说得不好,大家觉得不符合规矩,我就只好咬着手指盼你回来。这就是我们史籍当中记载的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谁也别跟我争论是真是假,我就相信它是真的。

这个故事在《曾子》当中,在东汉王充的《论衡》当中,在东晋的《搜神记》当中,在六朝的《孝子传》当中都有记载。你看有时候母子之间相通,一种呼唤,连声音都不需要。这就是中国传统对于“父母呼”,对于父母和子女之间这种亲情的一种非常感人的描述。我们现在要学习、要工作,我们现在都很忙,那么我们好像就有理由忽略父母的呼声和父母的需要,但其实这是不对的。

《广州日报》在母亲节进行了一次采访,随机的采访到路上,采访一些母亲采访一些孩子,在路上采访。他问这些做子女的:请你们谈一谈,你们怎么样来对待你的母亲?这是母亲节。这些儿女都说,基本都这么说的:我要挣大钱,好好侍奉我的母亲。这个话错了没有?没错。我认为是对的。为什么子女不应该多挣钱孝敬父母啊?我觉得完全对,无可厚非。但是做子女是不是想到了母亲这边的答案是什么?《广州日报》的记者,同时,当然都是分开的。又采访了上百个母亲,大家知道当母亲面对这个问题“你希望你的子女为你做什么呢?”没有一个母亲提到过“钱”字,报道都在。没有一个母亲说,希望儿女给她买什么东西,百分之九十六以上的母亲讲:希望我的儿女回家陪我吃顿饭。一篇报道。所以最近网络上有一个非常莫名其妙的事情,贾君鹏,妈妈叫你回家吃饭了。大家知道这个吗?贾君鹏这个人是谁?现在谁都不知道,大概是个虚构的名字。而且这条留言就这么一句话,没头没脑的。这一句话的点击率现在多少了?诸位去看看。为什么?什么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这句话“妈妈叫你回家吃饭”这句话打动了所有人的心。

一方面我们在想怎么好好对父母,绝大多数中国的子女都是有这份孝心的,但是首先是不是应该倾听一下,父母最希望你做什么。我们往往把孝的第一步给忽略了,孝的第一步:倾听父母的需要。第二步,尽量按照父母的需要努力去做,不一定都做得到,但是要努力去做。

画外音:

我们学会倾听父母的需要,并尽量按照父母的需要努力去做,但有时也不一定就能讨得父母的欢心,甚至还可能遭到父母的误解和责备,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钱文忠:

大家很多都听说过“卧冰求鲤”,这是晋朝王祥的故事。王祥是公元184年生人,公元268年去世,琅玡临沂人,西晋的大臣,这个人很有意思,曾经隐居过二十多年,二十多年不出山。后来从温县的县令一路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做了很大的官。卧冰求鲤的故事很多人听说过,但是细节不知道,它的细节特别有意思。王祥早年丧母,他的继母姓朱,叫朱氏,并不慈爱,经常在王祥的父亲面前进谗言,挑拨,这个儿子不好,这个儿子不孝顺。所以王祥从小连父爱都没有,这么一个情况。但是父母患病的时候,王祥依然衣不解带地伺候,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王祥都拼命满足她。有一年冬天,河水都已经结了厚厚的冰,而继母依然想吃鲤鱼,喜欢鲤鱼,王祥都拼命满足,虽然这个继母对他不慈爱,有一年冬天河水都已经结了厚厚的冰,而继母依然想吃鲤鱼,王祥没有办法,这没有办法抓鱼,王祥就赤身卧在冰上祈祷,那么我们历史记载是,突然冰裂开了,跳出两尾鲤鱼。大家看,对于自己并不慈爱的继母,王祥尚且如此努力地满足她的心愿,也可以看到,在中国传统当中,有一种信念“孝是无条件的”。孝不是交易,孝不是交换。我们现在很多观念认为,孝是相互的,我们现在经常讲相互的,爸爸妈妈对我好,我要孝敬他。那另外一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啊?爸爸妈妈如果出于某些主观原因,或者出于某种客观限制,对你稍微差一点,你就不孝顺父母啦?在传统当中是绝不允许的,传统当中认为,孝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根本。今天我也在反思我自己,我们有没有人为自己的母亲,父母跑一次菜场,去买点儿父母想吃的时令的小菜?我们有没有人经常在做?今天不用我们光着身子趴到冰上去,菜市场都有,冬天也有,我自己就几乎没做过,我长到那么大,基本没有进过菜场。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些很容易的事情并不难,但是我们做了没有?或者再降低一些要求,我们起码马上答应一下父母的呼唤,抓紧完成一件父母交办的事情,耐心听一下父母哪怕是唠叨的教训,哪怕是委屈地顺承一下父母哪怕是误解的责备。当然这么做,实际上也并不见得容易。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去尝试。

画外音: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懂得的基本道理,但是在当代社会,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为了能让孩子听话,常常采取“物质奖励”的教育方法,那么这种做法究竟是对是错呢?

钱文忠:

有一点我们现在特别要注意,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规矩、规范的时候,最近几年,特别流行一种做法,物质奖励。怎么物质奖励呢?比如孩子家里洗一双袜子,五毛钱;如果孩子还想起给妈妈洗双袜子,五块钱。你想到为他人服务了,这个做法美其名曰叫“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我原来认为这个做法是对的,但是我现在反思下来,我觉得是有巨大的副作用。为什么?因为他在培养动物的条件反射,而不是在培养人的孝心。有一个朋友,在网上写了一篇文章,我看了以后深有感触,我也不知道这位朋友是谁,他有一天星期天到公园去玩,在草地上看见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在草地上又爬又闹玩得很开心,而年轻的母亲就跟孩子说:时间到了,宝贝,我们应该回家了。但是这个孩子就是不肯回去。这时候这个妈妈怎么办大家知道吗?老套,我们见多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巧克力,对着孩子晃了一下,孩子的眼睛就盯住妈妈手上这巧克力,慢慢地站了起来。然后他就听见这个妈妈问:宝贝,想不想吃巧克力?那么孩子说:想。妈妈就跟孩子说:想吃就得跟我回家去吃。就看见这个孩子乖乖地、小动物一样跟妈妈回家吃巧克力去了。这位朋友观察得非常细致,他看完了以后,发了一通议论。他说,这位母亲用巧克力可以让孩子服服帖帖地跟自己回家,而母亲的呼唤,呼唤了那么多声,孩子居然充耳不闻,那么在这个三四岁的孩子眼里,巧克力比他妈妈还重要。在这么小的时候,父母已经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上了功利的种子。长大以后,这孩子很可能就为了功利,而不要道义,随着年龄越来越长大,孩子的欲望也会逐渐地增长,这个是正常的。最后,当父母没有能力满足儿女日渐增长的欲望的时候,儿女就很可能会把父母丢弃在一边,种种的人间悲剧就从从小开始的教育失误开始引发。这位朋友非常让我钦佩地引用了《弟子规》,他讲,他们受到的教育不是“父母呼,应勿缓”,而是“糖果呼,应勿缓;住房呼,应勿缓;电脑呼,应勿缓”,说到底就是“物欲呼,应勿缓”,他们回应的不是父母的需要,而是自己的物欲。长此以往社会如何和谐?我觉得这段感受非常打动我。

画外音: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弟子规》在“入则孝”的篇首,除了提出孝顺父母的四个基本要求之外,还具体说明了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做到的八件事情,那么冬温夏清,晨省昏定,究竟是要求子女做哪些事情呢?现在时代不同了,对于现代年轻人,这些事情还有必要去做吗?

钱文忠:

接下来《弟子规》的八句话是,“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八个字里边唯一要注意的就是 “夏则凊”的“凊”字,现在好多通行的《弟子规》的版本上经常把它多印一点,就印成“夏则清”,它实际上是两点水的一个“凊”字,应该读“凊”别的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多需要解释的。这还是在讲,更具体地讲因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冬温夏凊,用的是一个我在讲《三字经》的时候就已经讲过的典故。东汉年间的黄香也是名列《后汉书》和《二十四孝》的大孝子。黄香九岁的时候母亲早亡,他和父亲相依为命。那么家里穷,根本就没有被褥,所以冬天黄香就自己先睡到席子上。因为中国有床是比较晚的事情,古人都是席地而卧的。他在冬天先睡到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为自己的父亲先把这个席子给温一下、给暖一下,这就叫“冬则温”。夏天,黄香就用扇子,天太热,把父亲的席子先扇得凉一点,这就叫“夏则凊”。当然今天我们没有必要去完全模仿黄香,今天历史进步了,时代不同了,很多家里都有空调。然而我们有哪几个人做到了?会先给父母的房间打开空调?让父母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和休息环境?这实际上不是一个难不难的问题,本质上是想得到想不到的问题,我们有没有这个意识的问题。我想就算是这类事情,恐怕还是父母为子女做得多。今天肯定是子女回来,发现房间里空调已经打好了。也许有的父母为了节省一点电费,自己的房间不开,先给子女开,这是我们比较常见的心态。

“晨则省,昏则定”就是我们一般知道的成语“昏定晨省”。昏,好理解,天刚黑;省,就是探望和问候。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事问安,这是在传统社会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而《弟子规》的这两句话“晨则省,昏则定”它是有出处的。就是儒家重要的典籍《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这是《礼记》的原文,那么李毓秀先生就把它搬到了《弟子规》里。我们知道这个大孝子黄香实际上就是按照《礼记·曲礼上》里面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的。在我们今天比较难做到的实际上是什么?是“昏则定”。为什么呢?因为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和生活习惯,工作习惯跟传统社会不一样了,大家一般工作得都比较晚,或者应酬交际得都比较晚,父母上了年纪,通常比我们都早睡。那么今天我们说非要按照《弟子规》去做“昏则定”的话,那简直是发昏。父母好好睡着了,你回去敲门:父母,我问候您,您睡着没有?这个没有必要,这个就是生搬硬套,不大容易做到。但是“晨则省”,应该是能做到的。早晨起来,自己去上学前,一般父母总会要送孩子上学以后自己才上班,你是不是能够问爸爸妈妈一句:昨晚休息得好不好?昨晚睡得好不好?这个应该是不难做到的。

画外音: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弟子规》接着指出子女无论出门前还是回到家,都必须告知父母,而且不能随意改变自己的住址和工作。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追求独立和自由,往往不和父母同住,时常会搬家、会换工作,那么《弟子规》提出的这些要求,还适用于当今社会吗?

钱文忠:

“出必告,反必面”这个话也很好理解,出门前禀告一声,回来后在父母面前打个照面,让父母知道你回来了。这是对和父母同住的情况下。我确实讲读古籍,哪怕是《弟子规》,《三字经》都很小心,过去传统社会,房子都比较大,一般来讲,面积比较大,你孩子“哧溜”出去一下不跟父母讲,有时候父母会担心的:到哪里去了,怎么孩子没了?如果你回来了,“哧溜”往自己房间里一钻,父母也不知道你回没回来。所以“出必告,反必面”是对跟父母同住的情况下,这么做都是为了免得长辈不必要地为自己担心。我们今天,我想很多情况这样,我有时候反思自己我不跟我父母住在一起,但当时我和我父母住在一起的时候,我也有这情况出门把门一甩走了,当然可能轻一点不会那么没礼貌,回家往自己房间一钻,从来没有说跟父母报告,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碰不到我就不说了,我到房里该看书看书,该玩游戏玩游戏,我想可能很多人是这样。至于不和父母住在一起的,现在恐怕就更顾不上这些了。现在反思一下,真的是举手之劳。但是能够让父母少担很多心,而少让父母担心,实际上也是孩子的孝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回事。

“居有常,业无变。”这是对谁说的?对不和父母同住的情况下,你看《弟子规》安排得多有条理:先告诉大家,和父母同住应该怎么样,再告诉大家,不跟父母同住应该怎么样。换句话说,不要经常轻易改变自己的住址,也不要随意改变自己的职业。今天情况不一样了,很多在家乡以外发展的人,甚至也有很多跟父母在一个城市里但是追求独立的人,通常是租房子住。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搬动,大家都经常搬来搬去的。然而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你是不是每次搬家都把自己的准确地址告诉父母?还是很多孩子现在这么想,反正我手机爸爸妈妈有,(我们)也不在一个城市,我告诉父母干吗?至于“业无变”,那么确实是和我们今天的时代多少有点脱节。因为今天的年轻人,都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最大化,人往高处走,跳槽是司空见惯的事。可是,我们是不是也有很多人,有的时候是为了一些小事,或者有的时候干脆是因为自己的任性,就非常草率地改变自己的职业,而导致父母为自己担忧?这种情况我想也相当的普遍。

《弟子规》在讲完了“入则孝”第一个八句以后,讲完了第二个八句,接着《弟子规》依然用一个相当的篇幅来进一步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从点滴做起,培养自己“入则孝”的习惯。而从“入则孝”开始,一步步开始养育自己的人格和自己的道德准则。《弟子规》接下来是怎么说的?请大家听下一讲。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字谜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字谜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本书是《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宝黛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熙凤身上所潜隐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作品通过对王熙凤的全新解读,一方面是从围绕凤姐的故事及人物活动之蛛丝马迹中,探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揣摩文本内外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本书既是一部对王熙凤全面解密、解读、解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 地域文化常识

    地域文化常识

    本书介绍中国各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常识,着重从历史叙述、种族血统、学术传承、方言、地方名俗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了解到不同地域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 上海读本(大夏书系)

    上海读本(大夏书系)

    这是一张摩登上海的地图。这是享受的上海,消费的上海,让人惊奇的上海。这里有一些人的温柔乡,让他们由衷赞美上海的多情、上海的现代文明、上海的高雅艺术。但也让另外一些人看不惯这里的恣意享乐和放荡不羁。也有一些人既被这里的温柔多情所吸引,又被这里的金钱崇拜和少情寡义所伤害,苦恼得很……
  • 中国龙文化中国玉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中国龙文化中国玉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医学,建筑,功夫,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中国元素文化。
热门推荐
  • 乾灵

    乾灵

    一枚丹药改变前世今生一段情仇束缚生生世世万物因果定局,少年艰辛苦难的道路是否能有上天的眷顾,层层突破?请您拭目以待,关注乾灵的逆天成长……
  • 首席冷爱,妻子的秘密

    首席冷爱,妻子的秘密

    整个夏城的人都知道,秦暖就是个大大的笑话。家世优渥,容貌一等一,美国常春藤学校毕业,未婚夫还是夏城四大家族之一厉家的长子厉漠年。可是她偏偏爱上一位恶名狼藉的花花大少,生生毁了自己的一生。订婚宴上,乖乖女的她上演中国版的“落跑新娘”,第二天报纸头条的却都是苏家大少与某著名位有名女友绯闻漫天。“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不是说好了要爱我吗?”她脸色苍白地质问。“暖暖,一切只是一个玩笑!”他那一双总是笑眯眯的桃花眼满不在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乱步清朝

    乱步清朝

    穿越后她,爱上了冷酷绝情的他。她留着血在他怀里“权,你从来就不爱我”“不我爱,我不会让你死的!”她人冷笑道“爱我,但是你更爱皇位。不是吗?”他并没有回答,算是默认了吧。“权,如果能从来我你死也不愿爱上你。”说完留下了她的最后一滴了泪。离开了人世间。………………(错过是错吗)…………………………‘你问我为何恨你?你问我为何流泪?你问我为何而后悔?你问我为何这么绝情’‘因为你不爱我。只爱权你自己。’“你还记得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我说的雍正吗?我说的就是你权。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会当上皇帝。所以帮你。只为你能放过你的亲弟弟,修!”秦諳玉绝笔
  • 时空异旅者

    时空异旅者

    有一天,河中的鱼儿学会了思考,它如愿以偿的跳出了这个河流的束缚,又突然觉得它对世界其实并不了解。它想回去了,却发现根本无法退出,于是它只好继续走下去。但是这次,它不想要再挣扎的活下去。它要按照自身的信念而活...
  • 镇仙诀

    镇仙诀

    一剑破天宇,一剑引苍穹。妖魔鬼怪横行,道法宗门林立,我要还苍天之志向,平众生之苦患,安天下之大难。孤儿墨雨,斩妖灭仙,一路前行,唯君相伴。
  • Villa Rubein and Other Stories

    Villa Rubein and Other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剑胆啸琴音

    剑胆啸琴音

    爱看不看,哼~~爱看不看,哼~~爱看不看,哼~~
  • 中国大财经

    中国大财经

    与前书《中国:大趋势·大博弈》合起来,应可为这一段中国与全球发展的精彩历史时刻作一见证,也可为仍在“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体制改革提供一些政策与战略观点上的参考,当然,对石齐平个人而言,又再是一本纪录,纪录了他在此期间中思想发展的历程。
  • 365短篇鬼故事集

    365短篇鬼故事集

    这里有关于小三鬼故事,闺蜜鬼故事,爱情鬼故事等,胆大你能坚持看几个?365篇鬼故事,不定时更新。够胆儿你就来吧。在练胆量的同时,品味世态炎凉,揣摩世事无常。
  • 智能穿越者

    智能穿越者

    2468年,太阳系资源被人类采集枯竭,人类领导人启动了寻找星外资源计划。编号SB438号太空寻资舰舰长江南浩在远离太阳系的深空遇到空间虫洞,穿着救生服的江南浩被虫洞传达到了一个魔法玄气盛行的大陆,带着现代知识的江南浩在异界会带来怎样的冲击呢?现代知识分子是怎样站在异界之巅的呢?让我们尽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