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1900000018

第18章 信(2)

盟誓要对自然神(如日月山川之类)或祖先神作出信守诺言的保证,并表示如果不遵守诺言,国家、氏族乃至后代都将降临各种灾难,无疑这些灾难都是最为严重和可怕的,因此也最有威慑力。盟誓对于盟誓者之所以有约束,首先是基于当时人们对神祗的普遍敬畏和极端迷信。

盟誓制度,是从原始的诅誓咒语分化出来而独立的,在我国源远流长,从萌芽到形成,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历程。古人盟誓主要有如下几种:

1、歃血为盟

歃血,口含牲畜血,以表示诚意。一说把牲畜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歃血为盟的仪式,多在有重大之举时进行。古人认为,神灵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明察是非曲直,谁违背盟约必将受到惩罚。

2、对天盟誓

誓与盟有区别,有语言相互约束表示不违背信约叫“誓”。《礼记?曲礼下》中说:“约信,曰誓。”举行这种仪式,不用杀生,歃血。而是要对天发。在古人看来,天是人们想象中的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天命”、“天意”是不可违背的。既然上天意志可以主宰一切,那么对天盟誓后,违约者必将受到上天的惩罚。

3、对物盟誓

这里的物是自然界中永恒不变或人力不可逆转之物,如山、海、江、河等。有个成语叫“海誓山盟”,其中的“誓”,就是“立誓”、“发誓”之意。

4、断物为盟

所谓断物为盟是以折(砍)断某物起誓的方式,有折箭、折棍、断发、断指等多种类型。发誓时断物,一是表示决心,二是以此为见证。

【相关链接】

道听途说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人名曰艾子,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爱说空话的人。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向艾子说:“有一户人家的一只鸭一次下了100个蛋。”

“这不可能!”艾子说。

爱说空话的人说:“是两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

艾子说:“这也不可能。”

爱说空话的人又说:“大概是3只鸭子吧。”

艾子还是不信。

爱说空话的人便一次又一次地增加鸭子的数目,一直加到10只。

艾子便说:“你把鸭蛋的数目减少一些不行吗?”

爱说空话的人说:“那不行!宁增不减。”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又向艾子说:“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肉,有10丈宽,10丈长。”

艾子听了说:“哪有这事,不可能的。”

爱说空话的人又说:“那大概有20丈长吧。”

艾子忍不住问道:“世上哪有10丈长、10丈宽的肉呢?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掉到什么地方?你见过吗?你刚才说的鸭子又是哪一家的?”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说:“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孔子评价说:“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意思是:从道途中听了没有根据的话而乱传,是很不道德的。

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为人诚实,说话算数,即使对孩子也是如此。

一天,曾子的妻子去赶集,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

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母亲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他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

苏东坡改诗

大文学家苏东坡常到丞相府去拜访王安石。有一次,苏东坡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安石不在,苏东坡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看了又看,心生疑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

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像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又问小孩说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 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还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当苏东坡来到相府时,王安石正在睡觉,他被管家徐伦引到王安石的东书房用茶。徐伦走后,苏东坡见四壁书橱关闭有锁,书桌上只有笔砚,更无余物。他打开砚匣,看到是一方绿色端砚,甚有神采。砚池内余墨未干,方欲掩盖,忽见砚匣下露出纸角儿。取出一看,原来是两句未完的诗稿,认得是王丞相写的《咏菊》诗。

苏东坡暗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当年我曾在京为官时,老太师下笔数千言,不假思索。三年后,也就不同了。这首诗才写两句,不曾终韵,看来已是江郎才尽。苏东坡拿起来念了一遍: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笑这两句诗是乱道,他认为一年四季,风各有名: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这诗首句说西风,西方属金,金风行秋令也。那金风一起,梧叶飘黄,群芳零落。第二句说的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个“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错误了?

苏东坡兴之所发,不能自己,举笔舐墨,依韵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然后他就离去了。不久以后,他因事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秋天到了,他院子里的菊花落了一地的花瓣,只见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惊得苏东坡目瞪口呆,半响无语,他这才知道原来还真有在秋天开败的菊花。后来,苏东坡为乱改菊花诗的事,专程到京,向王安石“负荆请罪”,认错道歉。

【延伸阅读】

如何对待流言蜚语

人生于世,难免会被他人评论,或受到别人的表扬与赞美,或遭到他人的批评与讽刺,甚至还会遭到谣言的诽谤与中伤。正所谓“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如果遭到流言蜚语的攻击,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

一、正视自我

谣言诽谤的生命力貌似很强,其实并没有多少力量,也很短命。我们需要辩解的时候可以辩解,无法辩解的时候,干脆不用理它。有时你不去搭理它,它就会迅速销声匿迹。

明智的人会把仇恨的萌芽抑制在心底里,把别人的背后攻击当作面明镜,视为座警钟,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改造自我,完善自我,重塑自我,直面人生。

寒山和尚曾问拾得和尚:“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说:“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高僧大德在遇到谣言诽谤时,可以做到“闻过则喜”、“闻谤不嗔”,甚至有“我闻毁谤如饮甘霖”的达观之论,值得我们效仿。

二、大度宽容

流言蜚语,大都经过众口流播,针尖大的一个眼,夸张成天大的一个洞。事实上,有些纯属虚构,捕风捉影,自己根本没有别人攻击的那些问题,所以要正确认识谣言诽谤,正确对待谣言诽谤,这既是公众人物的基本功,也应该是普通人提高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理智一点,达观一点,宽容一点,大度一点,我们将会炼就笑傲江湖、笑傲人生的金刚不坏之身。我们没有必要为一些不中听的话耿耿于怀,更无须为此争个鱼死网破。

三、事实说话

听到流言蜚语,我们应该加以分析,识别哪些只是人们对自己不满的宣泄,哪些是别有用心造谣中伤,试图达到某种目的,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如果属于前一种,可以置若罔闻,让它不了了之。如果属于后一种,就很有必要认真对待了。现实社会中,真理被看成谬误,谬误被人奉为真理的事时有发生。莫须有的罪名,会编造得天衣无缝,很难揭露澄清。即使你有充足的理由,认认真真地去辩解,别人也会误认为你心里肯定有鬼。如果让事实说话,谣言则会不攻自破。

[35苏东坡]

【原文】

凡道①字 重②且舒③ 勿急疾 勿模糊

彼④说长 此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译文】

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 ,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更不要说得模糊不清。

遇到在谈论别人是非好坏情况时,听听就算了,如果与己无关就不必多管。

【注释】

①道:说。

②重:稳重。

③舒:缓慢。

④彼:对方。

⑤此:跟“彼”相对,这。

【评解】

在与人沟通时,说话一定要吐字清楚、明白,对方也会听得清楚明白,而且说话要有重点,不要啰嗦了一堆,但还没有说明白,这样听的人会很着急,尤其是重要的事情,更要说得有条理。说话不能急躁,否则会落下重点或语无伦次,造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在人们谈论一些是是非非的事情时,自己不要去参与评论,更不要去传播这些流言蜚语,一定要远离是非之地。当听到一些是非、诋毁、污蔑他人的话时,听过以后也不要把这些话放在心里,更不要再对他人提起,事情本就与己无关,若闲着没事把这些是非对他人讲,不仅会害他人,也会把自己卷入是非之中。

【国学小百科】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

《礼记?乐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因此,“礼”是根据一个人的德与位所形成的本分与职责的不同,是要求每个位置之上的人各敬其业,这是使一个团体和国家,乃至天下,能够有条不紊的关键所在,它不是强制性的接受,而是靠人们的自觉遵守和公众舆论的监督,当自觉遵守和舆论监督无效的时候,才会动用“政刑”的手段予以制裁。

孔子在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时候,不是强制人们接受,因为孔子既不是君王,也不是官长,孔子只是站在仁者的立场,告诉人们,怎样才能使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使人们更能保障自己的安居乐业的正常生活。

“德”是潜存于人心,是理想的美好品性,但它的内涵很抽象,没有明确的重心。有国有家者的“德”,应该体现在国政、家政和自己的言语举止中。人非圣贤,德性不会与生俱来,需要经过砥砺和涵养才会逐步形成。为了便于人们修养德性,孔子把周代相传的冠、婚、丧、祭、飨、射、朝、聘等礼仪,改造成为一套道德行为的规范,统称为“礼”。使人们在揖让进退之际,增益其德。如能久习而成性,则庶几乎近于德。因此,礼的功能,从大处而言,是要推行仁政;从小处而言,是要造就德性充盈的君子。

礼之所以合理,正如《礼记》所说“礼缘人情而作”,它是基于人情而制定的。儒家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治理人民的前提是尊重人性。人性是天赋予的自然属性,理应得到尊重。人性的流露,表现为喜、怒、哀、乐之情。只有充分注意到人民的好恶之情,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人性可以不受制约,可以纵情放任,那样无异于将人类等同于动物。

人的好恶之情的缺乏或者过度,同样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儒家认为,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人有思维能力,能够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只有健康的情感,才是社会和谐、进步的保证。人的情感应该与天道(大自然)一样,处在阴阳和谐的“至中”境界。但是人性不能自发企及于至中之地,因此需要礼(各种仪式节文)来引导人性,使之合于天道,这是儒家礼治主义的根本要旨之所在。儒家所提倡的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伦,无一不根于人性。

儒家认为,与民同乐,才是真正的乐。只有君子能懂得乐。君子审声而知音,审音而知乐,审乐而知政,治国之道尽在其中。礼乐皆得,谓之有德,所以古人说:“乐者德之华也。”

【相关链接】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忙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要求用长安君做人质,才肯出兵援助,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公开对左右近臣说:“有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我一定唾他一脸!”

左师官触龙希望进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来到宫中,慢慢地向前走,到了太后跟前谢罪说:“我脚上有毛病,竟不能快步走。好久都没见您了,我怕您玉体欠安,所以想来看望您。”

太后说:“我全靠坐辇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触龙又说:“老臣的儿子舒祺年岁最小,不成器得很,而我已经衰老了,心里很怜爱他,希望他能充当一名卫士,来保卫王宫。我特冒死来向您禀告。”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才格外疼爱小儿子。”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触龙说:“我私下认为您对燕后的爱怜超过了对长安君。”太后道:“您说错了,我对燕后的爱远远赶不上对长安君啊!”触龙说:“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为他考虑长远的利益。您把燕后嫁出去的时候,拉着她为她哭泣,不让她走,想着她远嫁,您十分悲伤,那情景够伤心的了。燕后走了,您不是不想念她。可是祭祀时为她祝福,说:‘千万别让她回来。’您这样做难道不是为她考虑长远利益、希望她有子孙能相继为燕王吗?”太后说:“是这样。”

触龙问太后:“从现在的赵王上推三代,直到赵氏从大夫封为国君为止,历代赵国国君的子孙受封为侯的人,他们的后嗣继承其封爵的,还有存在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龙又问:“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他们的后人还有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

触龙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却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不如疼爱燕后。”

太后终于被触龙说服了,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到齐国作人质。齐国派兵解了赵国之围。

三年不窥园

同类推荐
  • 棋与道

    棋与道

    本书是当代作者从自己的学棋经历出发,结合中国道法自然精神写的表述围棋与道之间的关系的杂文集。
  • 美国,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

    美国,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

    总要趁年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对不对?所以想把这本书送给每一个想看世界的年轻人。它将缓缓向你描绘一个中国体系之外的世界。美国,离我们很近,几乎每天都有关于美国的新闻,但美国却实实在在离我们很远,能够亲自体验美国文化、美国生活的人在13亿中国人中,只有那么一小撮,而这么一小撮人中,更少有人能够提起笔,给中国人写写真实的美国。17岁时,逅逅曾去美国体验高中教育,并出了一本《体验美国中学教育》,19岁时她成功进入美国前十名的顶尖文理学院HaverfordCollege,现在她每天阅读将近两百页的书,品读中美两种体系在教育、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不同。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上)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上)

    本书共收集肃州区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七十多篇,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来自肃州人民的口头、集体创作,千百年来依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最适合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热门推荐
  • 张小五的戏剧人生

    张小五的戏剧人生

    从大山之中走出来的年轻人,这个在村里看似老实巴交有些书卷气的年轻人为了梦想、好奇还有寻找父亲的使命,了无牵挂后离开了大山。一位头脑有些保守是一个十足庄稼汉形象的爷爷。一位从出生到现在只见过两次面的亲生父亲。一位看似风骚但也有温柔一面的母亲。一位形象猥琐跟母亲有过爱恨纠葛但非常狠心虚伪的叔叔。一位痴傻但和父亲有血缘关系的二叔。一位在大学时期自己喜欢上的大学同学。一位喜欢自己的富二代小姐。还有准备拉他下水的几个狐朋狗友和改变他命运转折的两三个兄弟。共同上演了一场大戏,生活是编剧,时间是导演而我们只是戏中主角和配角!
  • 枪屠天地

    枪屠天地

    新书《掌门威武》已开,下有直通车,作者信息里面也有直通车。书号:2441739.有喜欢的猥琐掌门流的朋友不妨一观。
  • 书愤

    书愤

    我喜欢穿越,但是现在所见的穿越不是玛丽苏就是汤姆苏,这让我很失望。我想研究的是穿越本身所包含的一些东西,一些都被故意忽略的东西。楚风穿越重生,然后发现那个世界与她格格不入,她拒绝变化,可是她无力阻止。这有点像我现在的状态,离开把我保护的很好的少年时期,然后我要前往我未知的未来。温雅,端庄,娴静,从容,大方。全都一模一样。从神情举止,到性情模样。全都是一般样子。够了,真的够了。难道天下好女子就该同你们一般,难道要活下去就得这般戴上一层温顺忍让的面具?我不,我偏不。我不要她明亮张扬,我也不要她委屈迂回。为什么女子,再泼辣再果敢再狠绝也不过是阴毒?按常理,若是冷,就该有个人给她暖,若是她怕,就该有个人来护。她在暗里孤独,就该有人给她光与陪伴。但我不给。每个人的陷阱都只有自己能发现,自己爬出来。他人的光和温暖之类的东西,根本就是慢性毒药。
  • 复仇娇妻:恶魔总裁别偷看

    复仇娇妻:恶魔总裁别偷看

    她是白家大小姐,出身高贵美貌无双,举手投足间具是名门淑女风范,即将成为家族继承人的她轻而易举成为人生赢家。完美的人生遭人嫉妒,新婚前夕她被卖到赌船,却遇到她的真命天子,纠纠缠缠,王子与公主的爱情会一帆风顺吗?从白天鹅变成丑小鸭,谁抢了她的身份?谁抢了她的未婚夫?谁才是阴谋制造者?她是复仇女神,一步步将属于自己的东西重新夺回来,让心怀不轨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霸道强硬的暗夜之王,深情款款的青梅竹马,温润如玉的蓝颜知己,每一个都对她爱慕至深矢志不渝,兜兜转转,她该如何抉择······骆凌峰微笑着说:“白珍珠,你是我的,逃不掉的”
  • 地球罪人

    地球罪人

    罪恶原自心灵,善与恶谁又分的清楚,只是当时的选择不同,结果变得不同。
  • 甜心有点蠢:男神,忍着点!

    甜心有点蠢:男神,忍着点!

    莫名惹上了一个腹黑、傲娇男,夏软软表示她只想安安静静的做一个萌萌哒的吃货……“你能不能离我的零食远一点……”夏软软看着自己的零食被他第n次丢进垃圾桶,于心不忍。“猪。”易倾言嘴角抽了抽,接着又把身体靠向她,在她耳边低喃:“你的意思是,我可以离你近一点……”“我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我才不是……你刚才说什么?”夏软软脸蛋儿爆红。“我可以离你近一点……”
  • 心灵笔记:致别离的青春

    心灵笔记:致别离的青春

    作品记录了笔者从年少时期的文化苦旅,青春懵懂时期的单恋情怀,大学生活的恋爱季节,毕业后工作的迷茫……笔者的心灵笔记、七年的故事分享给亲爱的读者,希望你们喜欢,希望为你们带来的是文字的享受和共鸣以及一点点的暇索。
  • 流年如柒

    流年如柒

    人人都说黄季敖有三个好女儿,比得过九个儿子。两个人稍大的女儿都已经订婚,大女儿黄季越世是个阅历广的,跟着大准女婿到处游山玩水,是神仙眷侣;二女儿黄季葑菲温柔娴和又品学兼优,跟二准女婿站在一起就是一对金童玉女;小女儿黄季冷萱虽尚未订婚,却年纪轻轻就登上了陛下之位,是天生的将相之才。但从没有人知道,在黄季敖心里,大女儿因着特殊的原因消极逃避,几亿年间置责任于不顾只知享乐;二女儿与二准女婿并非表面看上去的那样琴瑟和鸣,一切的完美情侣形象不过是葑菲的一厢情愿;而小女儿就更难说了,她生性冷淡话也少,年纪轻轻就登高位,练就了一副钢铁心肠,可能一片柔软之地都不剩。
  • TFBOYS晨曦吻过彩虹的脸

    TFBOYS晨曦吻过彩虹的脸

    她,喜欢他,却为了保护他而离开。他,很爱她,却没有能力留下她。
  • 重生之民国枭雄

    重生之民国枭雄

    穿越重生到民国初年东北第一大势力冯德麟的长子冯庸身上!以辽阔的三省之地,发展工业,斗列强,在危机重重的民国之中杀出一条中华富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