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5300000020

第20章 漫话艺术感受(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如下对话:

甲:你的生活阅历这么丰富,又这么坎坷,特别是那场婚变更令你刻骨铭心。为什么不把它写成一部电视剧呢?

乙:往事不堪回首!

甲:教育世人,应该写出来!

乙:工作忙,没时间写。

甲:退休以后还可以写嘛!

乙:我也是这么想,等退休以后再说吧。

这段对话提出了以下问题:有了较丰富的生活阅历,或者经历了一场痛彻心扉的生活变故后,是否就能把这种阅历变成一部文艺作品?换句话说,人们在一定的生活积累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或感觉,但这种感受或感觉是否能变成艺术感觉?

回答曰:不一定。

不妨举这样一个例子:在一处十分荒凉的大山坡上,出人意料地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位农民、一位行政领导者和一位艺术家相继来到这棵大树下。他们面对同一棵大树,由衷地发出自己的一些感慨。

农民的感慨大体有三层意思:“好大一棵树!这阴凉真是难得,干活累了,在这棵树下歇一歇,该有多好!”这是其一。“如果把这棵树砍掉,足足能做十副棺材,拉到市场上,也能卖上千元钱呢。”这是其二。“这棵树在这野山坡上长得这么壮,该不会是一棵神树吧?说不定它能保佑一方平安呢,还是给它磕几个头吧。”有迷信思想的人还可能这样想。

行政领导者的反应可能是这样的:“好大一棵树!这荒山条件这么差,大树依然能生长,如果在这里都种上树,说不定能长出一片树林呢!”还有可能想到荒山变成了树林,自己也取得了改变落后面貌的政绩和工作经验,进而想到自己的升迁。

艺术家的想法可能是:“好大一棵树!在如此荒凉的山坡上竟然生长得如此茂盛,这是何等顽强的生命力!这是一棵普通的树吗?不!这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一种自强不息的意志!这不正是奋斗人生和正义事业的真实写照吗?这不正是民族脊梁的象征吗?树之魂即人之魂,树之魂即民族之魂......”

你看,面对同样一个事物,不同的人则产生不同的主观感受。

为什么他们的感受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呢?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由于人生阅历、实践范围、自身后天养成以及个人兴趣等等的不同,各自形成了区别于他人的个体素质,他们观察事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对同一种事物,同一类阅历,不同的人尽管都能产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但这种主观感受却是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

上述那段对话强调了生活积累的重要性,这自然是对的;但仅有生活基础并不一定能成为艺术家。一般说来,一个艺术家应该具备五种修养: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深厚的文化素养(包括一般文化的素养、姊妹艺术文化的素养和专业文化的素养),丰富的生活积累,超常的艺术思维能力(即艺术感受,包括发现的目光,独到的感受力、丰富的艺术想像力,独特的记忆力),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即驾驭艺术创造规律和创作技巧的能力)。一般人可以具备前面两种素养,甚至可以具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但如果他不具备艺术感觉和驾驭创作规律和创作技巧的能力,依然不能成为艺术家。具体地说,农民从大树生长这一事实中产生了较好的主观感受,可以种出成片的树来,变成一个很好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行政领导者从大树生长这一事实中产生了很好的主观感受,可以组织群众绿化荒山,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干出自己的一番政绩。推而广之,对事物对生活有了很好的主观感受,有的人可能成为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有的人可能成为著名的学问家,但从创作的角度来看,他们还是难以成为艺术家。因为他们不具备艺术创作所需要的艺术感觉。只有艺术家才能以感受这棵树为素材,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来。这棵树在别人眼里只是一棵树而已,而在艺术家眼里,它可能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象征。艺术家从大树生长这一事实生发出无尽的遐思和想像,他的思绪在艺术创作的天国里遨游,他的激情是奔放的,他的感受是艺术的。

这里不妨讨论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即“舟舟现象”。

说起舟舟,恐怕是没有多少中国人不知道的,舟舟现在是名人,因为他创造了一个弱智人的音乐神话。舟舟智能很低,因为语言障碍,没有逻辑思维能力,无法上学,几乎不识字。他的父亲胡厚培在乐团工作,经常把他带在身边,参加乐队的排练。长期的耳濡目染,使舟舟爱上了音乐。当乐队演奏的时候,他经常不由自主地舞动双臂,好像在指挥乐队的演奏。久而久之,舟舟对音乐产生了超常的感受能力,竟然能够登台指挥大型乐队演奏!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的时候,舟舟当时参加了北京电视台举办的一场晚会,他受会场气氛感染,特别兴奋和投入,他指挥北京女子管乐队演出了六首曲子。当指挥演奏《歌唱祖国》时,舟舟由背对观众指挥乐团转向面向观众指挥,使会场气氛立即达到高潮。舟舟参加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国演出访问,成功地指挥美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了《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乐曲结束,美国观众的掌声突然爆发出来,身穿燕尾服的舟舟一脸灿烂地笑着,向观众频频鞠躬。他确实创造了一个音乐神话,媒介惊呼:舟舟征服了世界!

一个连生活自理都困难的弱智人成了国家乐团的指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他是个弱智孩子,还是一个艺术家,这二者又如何统一?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可能难有统一的认识。不过,有两种情况是明确的:从他的智力状况看,舟舟确实是个弱智者;但他又具有超常的音乐感受能力———不仅超过了所有弱智者,而且超过了许多智力正常的人。他的演出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一种创作。当他穿上演出礼服,手拿指挥棒登台演出时,他是全身心投入的,他陶醉在自己和整个乐队共同创造的艺术氛围中,他的演出同样给观众带来了审美享受,同样具有艺术的感染力。这时的舟舟无疑又是一位特殊的成功的乐队指挥。他是典型的弱智者,他又是成功的乐队指挥,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正是他在乐队指挥方面特有的艺术感受。“舟舟现象”至少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艺术感觉达到足以进行艺术创作的程度时,他就能创作出自己的艺术作品来,他至少在这方面就是一个艺术创作者。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曾经有过丰富的生活阅历,或者有过一段重要的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着重大影响的经历,或者耳闻目睹过他人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故事。但是,由于艺术感觉能力所限,他们不能由此而生发出诸多联想和想像,从而创作出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来。有的人从这些丰富的生活积累中,可以总结出有益的经验教训来,从而对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带来帮助,而有的人只是在回忆起这些人生经历时,或兴奋,或愤懑,或悲伤,或自悔,或感慨,或欣慰,仅仅停留在感情的波动、情绪的宣泄和心理的抚慰而已。

这些都证明,艺术感觉是艺术家特有的素质。

艺术感觉又称为艺术感知、艺术感受。

这是一种以感觉和体验为基础、以情感为动力、以联想和想像为体现方式的认识活动与审美能力。

美国作家塞米利安有过这样一段精到的论述:“也许可以说,没有一篇小说对两个读者是绝对相同的,同一篇小说对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读者是从作品中获得自己可以发现的那些东西。读者对小说的这种不同反应有时迥然不同,甚至同一篇小说,一个人认为毫无意义,而另外一个人却会认为意义深远。”

这段论述告诉我们两层意思。

其一,每一个阅读者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即艺术感觉能力。因为阅读小说是审美欣赏活动,只有当阅读者的审美感觉同艺术创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审美倾向相接近相吻合时,他才会“获得自己可以发现的那些东西”。如果阅读者不具备一定的艺术感觉,首先他不会对艺术作品产生欣赏欲望;即使接触到了艺术作品,也只能是味同嚼蜡,不会“发现”什么。实际上,人们的生活内容总是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在精神生活方面,即使在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在文化氛围相当淡薄的社会环境中,每一个正常的人都要从事一定的艺术欣赏活动,“叫化子还敲着要饭碗唱乱弹呢”,因此,每一个正常的人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感觉能力,只是艺术家的艺术感觉达到了进行艺术思维和艺术创作的程度而已。

其二,作为欣赏者,每个人的艺术感觉、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总是有差异的,即使欣赏同一部艺术作品,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事实也正是这样,大家都在同一部剧场或剧院里,欣赏同一部戏剧或电影,每个人的感受却是不同的:有人激动,有人漠然;有人称赞,有人批评,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艺术感觉还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艺术感觉的养成总是要受到两大因素的制约,一是客观因素,即艺术感觉养成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二是主观条件,即艺术创作者的兴趣追求和努力程度。这两大因素是相互作用的。天资聪慧,面容姣好,身段优美,嗓音洪亮等等,这是天赋或个人的自然条件,但这些仅仅提供了一种可能———他可能成为表演艺术家。但是,如果让他长期生活在落后、封闭的深山里,这种客观环境决定了他充其量经过努力可以成为一个生产能手而不是舞蹈者或歌唱家。同样,客观条件再优越,如果没有强烈的艺术追求和刻苦的主观努力,他也只会成为一个养尊处优的庸者。正是因为艺术感觉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而由后天养成的,所以每个人的艺术感觉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个性的特点,其艺术感觉的习惯、风格、深浅程度和根底厚薄也是不相同的。这种个性特点,将艺术家区分为不同艺术样式的艺术家;而在同一种艺术样式内,就有了层次上、风格上以及创作手法上的相区别,有了流派之分,有了一般艺术家与巨擘之分,等等。

艺术感觉不同于哲学或心理学概念中的“感觉”。哲学或心理学概念中讲的感觉,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层面、事物的多个外部联系等各个外部属性的反映,这种反映具有直接性的品格,是人们了解客观世界的第一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有待于通过人们的进一步观察、思考和提炼加工而上升为理性认识。这种感觉可以称之为“天然感觉”,即没有经过头脑加工的感觉。艺术感觉则不然。艺术感觉是艺术创作者从某种实际感受出发,注入自己的情感因素,调动头脑中已有的各种物象,将“外来信息”同自己的“心理印象”相交流、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认识和感受。它注入了创作者的精神因素和精神活动,渗透了创作者的审美体验、审美情感和审美倾向。它是一种“审美感觉”,即“知、情、理、意”的融合体,它同哲学或心理学概念中的感觉有着质的区别。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人在接触或观察到某一客观事物时,都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感觉和印象,但只有具备“艺术家气质”的人,才会产生出自己的艺术感觉来。

上面这些论证实际上已经涉及了艺术感觉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形象地称之为催化剂———由生活素材催生出创作题材,进而催生出艺术作品。我们可以称之为桥梁———由生活积累走向艺术创作的桥梁,也可以称之为钥匙———艺术家开启艺术之门的钥匙。前面已经提出,在艺术家的素养中,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是两个重要的因素,两者缺一不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着丰富多彩、曲折复杂的人生阅历或传奇式的人生故事,但因他们从事的行业所限,尚不具备艺术家特有的素质。在文学艺术界,一些文艺工作者由于勤于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了大量鲜活的素材,他们的艺术感觉亦处于相当旺盛的状态,所以他们灵感如潮,激发出旺盛的创作驱动力,创作出了不少好的作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也有这种现象:有的艺术家在创作出了优秀作品而走向成熟、熟谙了创作规律并得到社会认可之后,却再也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来,有的长期处于创作的“休眠期”,甚至从此偃旗息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除身体状况和个别其他特殊情况外,一般地说,不外乎两个方面出了问题,一是生活积累枯竭了,二是艺术感觉淡漠了。出了一个好作品,有了名气,有了地位,社会活动多了,应酬也频繁起来,逐渐地远离了社会生活和劳动者人群,生活之源就日渐枯竭,失去了发现的基础,自然搞不出有新意的作品来。从艺术感觉方面看,搞出了一个好作品,在赞扬声中滋生了满足感,对生活对艺术的激情逐渐淡漠了,其他方面的需要和欲望相对强烈起来,艺术感觉就渐渐处于低下状态,艺术的心态也就麻木起来,当然难以激发出创作灵感来。所以,不断增加自己的生活积累,不断激活自己的艺术感觉,是每一个文化艺术工作者永葆创作青春而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

塞米利安说:“在一个真正作家的气质中,总有一种近乎痴狂的激情。他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而敏感的人,一个易被激发而富于想像的人”,“然而,又如柏拉图所说,作家并不是被动消极的媒介。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不受节制的激情只是激情而已,而有节制的激情则是天才。”塞米利安在这里说的,就是艺术感觉的基因或生发基础,一曰情感,二曰敏感。

情感性是艺术思维的一大特征。

人类迄今所创造的一切艺术形式,无论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空间艺术,还是音乐、文学、曲艺等时间艺术,以及戏剧、电影、舞蹈、杂技等时空艺术,都是一种艺术情感的载体。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可以说,情感是艺术区别于哲学或科学的标志。科学是以理服人的,而艺术则是以情动人,情感因素是艺术具有感染力、能够打动人的主要原因。正因为如此,所以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所以鲁迅告诫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要成为“感情已经冻结的思想家”。

同类推荐
  • 看名画的眼睛

    看名画的眼睛

    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美术史论家高阶秀尔先生,他曾留学巴黎大学附属美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日本和西方美术研究。曾任东京大学美术史研究室教授、国立西洋美术馆馆长,现任日本西洋美术财团理事长。出版有《日本近代美术史论》《日本近代的美意识》《西欧艺术的精神》《19-20世纪的美术:东西方的相遇》等著作和译作近百部。译者范钟鸣198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1986年赴日,1989年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邀请赴美从事艺术创作交流。现为职业艺术家、艺术评论家。译著有《日本美术尚未诞生》等作品。
  •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本书主要研究名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名辩学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命题理论、名辩之说与逻辑学的推理理论,以及名辩学之辩与逻辑学的论证理论等。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山歌对唱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山歌对唱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元杂剧本体论

    元杂剧本体论

    本著作是一部关于中国戏曲发生、发展、形成、成熟以及元杂剧演出体制、脚色扮演、唱腔声律等方面的专论,通过对元杂剧的发生、发展、生成以及体制、音律、演出等方面的论述,旨在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对元杂剧文化与艺术的重新思考,揭示元杂剧艺术及传统文化的内涵,希望能为古代戏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并能够成为古典文学、古典音乐爱好者与研究者的参考书目,同时也希望能为广大爱好者与研究者提出一些新的研究空间与思路,从而达到对传统戏曲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与全面的认识
  • 古兵器、乐器鉴赏及收藏

    古兵器、乐器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热门推荐
  • 末日位面系统

    末日位面系统

    因为异位面开启了与地球位面之间的位面通道,天地灵气涌入地球。给地球带来不可想象的灾难。世界末日降临。位面之间的战争!弱者没有生存的能力,丧尸,异兽、还有异位面的强者。人类被踢下食物链的顶端,被丧失和异兽当作食物猎杀。被异位面的生物肆意杀戮。幸运的关成在末日降临之前得到了来历神秘的位面系统,牵扯出一桩又一桩的隐秘,且看他如何在末日之中挣扎、生存、崛起。本文有兄弟并肩作战,有红颜生死相依,谁说反派就一定是脑残?谁说对手就一定会被主角肆意蹂躏?更多精彩,请关注《末日位面系统》
  • 元素大帝

    元素大帝

    慕枫,一个现代小职员,被一件奇物携带着前往被称作元素大陆的世界,开始了他的另一种人生。在这里,有雷域之狂暴、火域之炙热、光域之温暖、暗域之寒冷……名为慕枫,他出现在了一个没有元素存在的空域,意外获得太古吞天兽兽骨,拥有能够前往各个元素世界的能力。他身上有着怎样的隐秘?万年之前的那场战斗究竟隐藏了什么?为了兄弟,为了心爱之人,慕枫在反抗命运中,一步步揭开上古时期的隐秘,寻找回去的道路。
  • 紫瞳异闻录

    紫瞳异闻录

    恐怖,就在你的身边。我是一位拥有灵异能力的网络写手,自从我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周围的灵异事件似乎越来越频繁的发生。真的不能做什么吗?面对灵异,难道真的只能在恐怖与绝望中等待死亡吗?滴答,滴答……时间在一点点地逼近,我自己的死亡期限,快了。我绝望地闭上双眼,不敢想象,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我闻到了它的气息,越来,越近了……
  • 女神的近身护卫

    女神的近身护卫

    本书是2015年写的一本无脑妆毕打脸的爽文,因为某些原因被屏蔽了,当时无论怎么修改都无法解除屏蔽,无奈之下只能放弃,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跳出来了,但还是有某些章节无法显示,请路过的书友自动略过本书——2017年8月28日。
  • 合同警察

    合同警察

    上世纪60到90年代。有一群特殊的警察,他们被称为是合同警察,没有正式的编制,也没有执法资格。在偏远的西南地区,就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合同警察,他们的生活,黑暗,血腥,热血。有坚持,有背叛,有忠诚。最终走向消亡!
  • 破解血型密码:O型血健康说明书

    破解血型密码:O型血健康说明书

    O型血人乐观豪爽,性格明朗外向,理智重感情,意志坚定,好出风头,做事有决断力,执著,充满自信,体内蕴藏着狂野愿望。O型血人富有开拓精神,敢于冒险;有抱负、有雄心,有无比坚定的信念;争强好斗,永不服输;我行我素,刚愎自用;他们还具有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 御唐

    御唐

    安禄山太阴损,认了干娘还篡权。唐明皇太昏馈,只重玉环忘江山。当都城被倾覆,甜蜜被暂停,她要如何在几近坍埸的长安帝城坚强屹立?如何保得唐宫不倒等待幸福归还?
  • 粉嫩萌妃:暴君,我们不约

    粉嫩萌妃:暴君,我们不约

    一朝穿越,她不小心穿到了一条蛇的身上,倒霉的还遇上了一个出了名的暴君,不过这个暴君怎么对她如此温柔?“暴君,人灵殊途,我们不适合在一起。”某暴君眼眸微眯“不适合?谁说的?我说适合就适合!”“可我不想跟你在一起!”“哦…”某暴君将她扑倒在床,邪笑道“原来爱妃认为我还是不够‘努力’我这就身体力行的告诉你”“你……”
  • 天书道

    天书道

    既有百世千劫,朝闻夕死!只为一个仙字!亦有逆天而上,不问长生!只为三生石上刻吾名!
  • 乱世犹闻读书声

    乱世犹闻读书声

    1912~1937年的中国,是一个“乱世”,不仅政局上混乱,思想上也剧烈地激荡着,诞生了无数“大家”。在民国那样一个乱世,中国教育为何还会有如此的成就。这本书为此26年的教育著史,为影响教育至深的教育家立传(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张伯苓、王国维、晏阳初、罗家伦、陶行知等),将教育事件与教育人物传记结合叙述,清晰地展现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路程。对故纸堆的梳理,也许能引起您对当代教育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