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蜥龙的头部跟它的颈部、背部以及尾巴的长度比起来,显得非常小。它的头部狭长,而且头顶要比板龙等恐龙的头顶扁平得多。近蜥龙的前额部分的斜面也相对较为平缓。它的上下颌长满了牙齿,这些牙齿像钻石一样,这也暗示着近蜥龙是草食性恐龙。
目前,关于近蜥龙是否存在脸颊还有争议(有的古生物学家认为近蜥龙不存在脸颊,这样有利于它摄取和大口吞食食物;而认为近蜥龙存在脸颊的主要证据来源于解剖学,脸颊的存在方便近蜥龙留住食物进行咀嚼。
生活形态
在侏罗纪早期,近蜥龙生活的地区气候温暖,它在湖边活动并寻找食物。在气候较干燥时,湖的边缘会露出淤泥,近蜥龙从上面经过时就会留下足迹,这些足迹被泥沙迅速掩埋之后就可能形成足迹化石。
古生物学家通过研究足迹化石可以得知,当时与近蜥龙生活在同一个区域的有不具备攻击;性的鸟脚类恐龙和肉食性的兽脚类恐龙。
真正对它构成威胁的便是那些大型的兽脚类恐龙。近蜥龙一旦遇到它们,它可能就会依靠后肢急忙走开,如果实在躲闪不开,它就只能依靠它的大爪奋力一搏了。
行走姿态
近蜥龙前端的沉重身体使得它在行走时不得不往前倾。从它的颈部、身躯以及发育良好的前肢可以看出,这种恐龙通常都是以四肢行走,短而强健的前肢会支撑着胸部、颈部和头部,而且它在四足行走时,会把前肢拇指的爪提起,以免与地面摩擦受损。
有时,近蜥龙也会以两足行走。近蜥龙在吃东西时,会把身体直立起来,结构坚实的骨盆将身体前端的重量转移到后肢和尾巴部分,以三角架的形式支撑身体。
鲸龙
鲸龙是发现得最早的恐龙之一,
生存在侏罗纪中晚期。
1841年,人们以零星发现的牙齿和骨头命名。1870年,一具不完整的骨骼在英国牛津附近被发现。
1979年在摩洛哥发现的一根鲸龙的股骨竟有2米长,相当于一个高个子男人的高度。鲸龙的背骨是空心的。而后来的蜥脚类恐龙的背骨有了空腔一用来减轻重量。
外形
鲸龙庞大的身躯靠柱状的四肢支撑着,其前后肢长短差不多,大腿骨约有2米长,背部基本保持水平状态。鲸龙的牙齿可能像耙子一样,可以扯下植物的叶子。生物学家目前还未发现完整的鲸龙头骨化石。根据其牙齿化石推测,鲸龙的头部较。
脊骨
鲸龙的脊骨几乎是实心的,与后期的腕龙等蜥蜴类恐龙相比显得结实厚重。而且鲸龙的脊骨在中枢椎体中还存在一些没有用处的部分,其神经脊和椎关节也不如腕龙的那样长和强健。但是其脊骨上有许多海绵状的洞孔,有点类似现代的鲸鱼。
生活形态
鲸龙生活在中生代海滨低地,当时这片海域主要分布在现代的英国。鲸龙的颈部并不灵活,可以在3米的弧线范围内左右摇摆。所以鲸龙只可以低头喝水或是啃食蕨类叶片和小型的多叶树木。
鲸龙的亲戚——似鲸龙
似鲸龙是1972年由一位名叫许纳的美国古生物学家命名的,意思是“像鲸龙的恐龙”,它确实与鲸龙非常相似。这种恐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英国南部和瑞士,和鲸龙同属于蜥脚类恐龙,体长约15米。
细颚龙
细颚龙,又名美领龙。细颚龙具有敏锐的目光,捕猎能力很强。靠着强健“苗条”的后腿,它可以跑得很快,并且能够突然加速去捕捉跑得最快的小。
细颚龙比大多数恐龙都长得秀气。它有修长而灵活的脖子,上面长有一个轻巧的头骨,头骨中有许多空洞。就连它的68枚牙齿都非常的小巧玲珑。然而这些牙齿却非常尖锐,边缘弯曲,对于比它、的动物来说是致命的武器。
细颚龙只有两个可以弯曲的手指,所以想象不出它是怎么抓握东西的。它的第三个手指只有一个指节,不可能很灵活,也不会有什么大用途。在一只美颌龙化石的肋笼内,曾发现过一只很小的爬行动物一布拉瓦利蜥蜴的遗骸。很可能这条小蜥蜴是这只美颌龙的最后一顿美餐。
我们已经知道恐龙并不都是些大个子。如果给一只没有羽毛的秃鸡加一条长尾巴,再在它的口中添上牙齿,把翅膀的前端改成细小的指爪,就变成美颌龙的模样了。因为它的身体结构太像鸟,最初发现始祖鸟骨骼化石时,人们还以为是细颚龙呢!
细颚龙尾长超过身体的1/2,体形纤细,窄颌细颈。喜欢吃些细小的动物,如蜥蜴和昆虫之类。
其特征是肢骨中长,身体轻巧,后肢细长,口内长满尖利的牙齿,身后拖着一条细长的尾巴。美颌龙是小鸟龙的近亲,身体更小,长到成年时只有70厘米长,除去长长的尾巴,身体不过母鸡般大小,不会对任何别的恐龙构成威胁,但由它们来对付更小的哺乳动物、小蜥蜴和昆虫却是绰绰有余的。
它还有一种穷追不舍的精神一当猎物逃往树上避难时,它也会跟踪而至爬上树。它是很有名气的,主要在于这种恐龙的体型比鸡还4、’有可能是所有恐龙中最小的一群。
然而,有一种幼体的恐龙骨骼称为鼠龙,体型比老鼠还小,最近才被发掘至。
细颚龙是一种快速像鸟一样的掠食者。有些科学家认为它有可能是温血型、体。
现今所知的恐龙类型中,最小的要算是细颚龙类,像鸡大小的恐龙。有些种类体长仅约1.米;有些则仅仅70厘米!虽然它比鸡体型稍大,但包括长尾巴在内有些恐龙或许比细颚龙还小,但那仅是从零星的化石中所得,如跃足龙,像猫一样大有锐爪的肉食性动物。
较细颚龙与跃足龙要小的,是一些恐龙的幼体:鹦鹉嘴龙的幼体体长仅仅25厘米,而最近刚孵出的原蜥脚类仅仅20厘米长,不比知更鸟大多少。
异特龙
异特龙属名(Alloaurns)又称跃龙或异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龙,平均身长为8.5米,最长可达12—13米。它们生存于侏罗纪晚期,于1亿5500万年前到1亿4500万年前。
异特龙具有大型的头颅骨,上有大型洞孔,可减轻重量,眼睛上方拥有角冠。它们的头骨是由几个分开的骨头组成的,骨头之间有可活动的关节,进食时领部可先下上张开,然后再左右撑开吞下食物;它们的下颚也可以前后滑动。颠部拥有数十颗大型、锐利、弯曲的牙齿。
与它大型、强壮的后肢相比较,它们的前肢小,手部有三指,指爪大而弯曲,长度为25厘米。尾巴长而重,可平衡身体与头部。异特龙的骨架和其他兽脚亚目恐龙一般,呈现出类似鸟类的轻巧的特征。
异特龙是该时期北美洲莫里逊组最常见的大型掠食者,并位在食物链的顶层。它们可能以其他大型草食性恐龙为食,如鸟脚下目、剑龙科、蜥脚下目恐龙。异特龙经常被认为采用群体合作方式攻击蜥脚类恐龙,但有证据显示异特龙具有共同攻击的社会行为。它们可能采取伏击方式攻击大型猎物,使用上颚来撞击猎物。
第一个可明确归类于异特龙的化石,是在1877年由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发现的。异特龙具有复杂的分类历史,过去曾有许多种最初被归类于异特龙,但现在被分类于个别的属。最著名的种是模式种脆弱异特龙(A.fragilis)。
异特龙在20世纪中长期被命名为腔躯龙,直到在克利夫兰劳埃德采石场发现大量的化石后,异特龙才成为常用的名称,并成为最广受研究的恐龙之一。
异特龙的化石主要来自于北美洲的莫里逊组,另外在葡萄牙、坦桑尼亚也发现了可能的化石。异特龙的化石是美国犹他州的州化石。由于异特龙是最早被发现的兽脚亚目恐龙之一,所以长期以来吸引了一些大众的注意,并出现在数个电影与电视节目中。
在1877年,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最初为异特龙命名时,他认为这种恐龙的脊椎构造独特,和当时已知的其他恐龙有异,所以取名为异特龙,alios在古希腊文里意为“奇特的”或“不同的”,而saurus意为“蜥蜴”。因此异特龙意为“奇特的蜥蜴”。
但是,在翻译异特龙的译名时出现了一些误会,有人认为该词源是拉丁文中“跳跃”的意思(出处不明),所以误把它译为跃龙。但异特龙的学名应意为“奇特的蜥蜴”,与“跳跃的蜥蜴”没有关系,所以还是应该称之为异特龙。
异特龙与人类的体型相比,由大到小分别是:Epanterias、AMNH680、脆弱异特龙、“大艾尔”。
异特龙是种典型的大型兽脚类恐龙,拥有大型头颅骨、粗壮的颈部、长尾巴以及缩短的前肢。脆弱异特龙是最著名的种,平均身长为8.5米,而最大型的异特龙标本(编号AMNH680)的身长估计为9.7米,体重为23吨。
在1976年,詹姆斯·麦迪逊的异特龙专题论文中,他提出异特龙的身长最大值为12—13米。如同其他的恐龙,异特龙的体重估计值也有争议,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年异特龙的体重估计值,已有1500千克、1000—4000千克以及1010千克等不同的数据。
在近年,莫里逊组专家约翰·福斯特提出,大型的成年脆弱异特龙的体重为1000千克,但根据他所测量、参考的股骨,合理的估计值应约700千克。
目前有数个巨型标本被归类于异特龙属,但可能事实上属于其他恐龙。异特龙的近亲食蜥王龙(编号0MNH1708)身长可能有10.9米,曾被归类于异特龙的一种,巨异特龙,最近的研究多认为它们是个别的属。另一个可能属于异特龙的标本(编号AMNH5768),曾长期被归类于Epanterias,身长为12.1米。
近年在新墨西哥州莫里逊组的彼得森采石场,发现一个大型的异特龙科部分骨骼,可能是食蜥王龙的第二个标本。
盐都龙
盐都龙是鸟脚亚目,棱齿龙科的一个属。杂食性,生活在中生代的侏罗纪早期。化石发现于中国四J。
盐都龙是一类个体小型的比较原始的鸟脚类恐龙,体长1—3米,因标本首先发现于我国的“千年盐都”一四川省自贡市而得名。
它的头但短而高;嘴巴也短;牙齿齿冠边缘有锯齿;眼睛大而圆。前肢长度不及后肢的1/2,是典型的两足行走动物;后肢肌肉发达,小腿特别长。
研究动物运动的专家发现,动物的小腿骨(胫骨)与大腿骨(股骨)的长度比值可以反映该种动物的运动速度。如善于负重,行走不快的大象,其比值为0.60;比赛用的骏马奔跑速度很快,其比值达到0.92;今天动物界的快跑能手——铃羊,比值是1.25。
这项研究成果说明,动物的胫、股比值大,即胫骨较长,其运动速度就较快。把这个理论用于研究盐都龙,发现盐都龙的胫、股比值达到1.18,所以认为盐都龙是一类极善奔跑的恐龙,其奔跑速度甚至超过了今天的鸵鸟,堪称恐龙家族中的“羚羊”。
盐都龙主要分多齿盐都龙和鸿鹤盐都龙两种。
多齿盐都龙是一类奔跑灵活、两足行走的小型鸟脚类恐龙,体长1.2—1.4米。其头小,吻短,眼眶大而圆,与相近种相比,上下颌牙齿较多,前肢短小,后肢细长,生活在灌木丛中,是一类善于快跑的杂食性恐龙。
鸿鹤盐都龙是鸟脚类恐龙。体长近3.5米,头小,嘴短,眼睛大而圆,前肢短小,仅为后肢的一半,属于两脚行走和善于快跑的小型恐龙。常群居生活于湖岸平原,以食植物为主,兼食其他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