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按摩(推拿)可分挤压、摆动、摩擦、振动、运动关节等,五类二十八种。但常用的有以下十种手法。
(1)按点法用掌或指在穴位上用劲下压捺,力由轻至重,或直至病人有不可耐受的感觉为止。
(2)压法用单或双手大拇指或几指并合对穴位施压(常用在肌肉多的方位)。
(3)推法用指腹或掌根或满掌在施穴处直线推动。
(4)拔法此法目的是拔动肌腱或肌腹。
(5)捻转法用大拇指及食指作钳形捻动。
(6)搓法即在病人肌肉上紧贴,往返滚搓使局部皮肤红润为度。
(7)掐法用拇指或用手指作曲屈状对穴位深掐压,但力应适中柔缓。
(8)分法对穴位左右或上下分开的推法。
(9)揉法用指腹或手掌在病变周围反复回旋揉动,速度每分钟不少于60次。
(10)摇转法对关节作生理活动,幅度由小至大。虽然常用十法,在实施中可相互结合,可穴位处,经络线上按摩,或在病变区进行推拿。
在操作中应注意病人反应,施术者用力应均匀,并根据对象的体质分别对待,但在有恶性病变则不宜采用本法,当然对不配合者也不必强行。在胃肠病中急性炎症有穿孔出血者等不宜。
推拿常根据穴位治疗,故选用穴位是关键。
(1)治胃病胃痛者可用下列诸组穴之一:
1.肝俞、脾俞、胆俞、胃俞。治胃脘痛。
2.小野寺点。位于髂骨前上嵴与髂骶关节上端连线,再从館骨最顶缘中心向该线垂直的交点掐治胃痉挛。
3.伏兔。治急性胃痛。
4.腹部腧穴处及足三里、内关、合谷、上脘、中脘、建里、下脘、脾俞、胃俞等。治胃脘痛。
5.中脘、梁门、内关、足三里。治胃脘痛。
(2)治慢性胃炎
1.中脘、脾俞、胃俞、肝俞、胆俞、足三里、太冲、公孙穴。
2.胃俞(双)、足三里(双)、曲泽(双)、内关(双)、中脘、胃底(位右上腹近肋与中脘平)。治上腹痛。
3.胃俞、三焦、气海、小肠、上巨虚、下巨虚。治下腹痛。
4.中脘、足三里、胃俞。
(3)治溃疡病
1)中脘、期门、章门、内关、足三里、公孙、太冲、肝俞梁旦俞、脾俞、胃俞。
2)章门、中脘、天枢、气海、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配膻中、建里、膏肓、膈俞、三阴交、公初、、太溪、内关。
(4)治小儿腹痛、呕吐可推五经(即手指远节腹侧面);推大肠(从食指桡侧至虎口);推膻中;分推腹阴阳;摩腹;拿肚角(脐下两旁);按揉足三里穴,揉涌泉穴。也可按脾俞、胃俞揉胺中穴等,有疗欢。
94.胃痛可用摩腹治疗吗?
摩腹就是对腹部进行规则有序的按摩有可以自我按摩,也可由医生按摩。由于腹部脏器是消化、吸收器官,中医称此为血气生化之处,所以摩腹有助于消化有防治胃肠病。
按摩腹部,病人应处于平卧位,自然呼吸,术者单掌或双掌重叠,掌心贴腹壁,男以左掌贴腹,女以右掌贴腹,以脐为中心有绕脐作圈状摩,并由小圈至大圈的螺旋形转动有直扩大到腹壁边缘,上至剑突,下达耻骨联合上区,先作正向、后反向,各按摩36圈,然后起床散步,每次如此按摩需6—10分钟。
本法可治疗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胃动力学疾病、胃神经官能症等。按摩动作要协调、柔和,病人亦要轻松自然有2合饮食疗法、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保暖等措施将更有佳效。必须指出有急腹痛者自不能随便使用本法,必须查清原因后,才能处理。一般一日3—4次。如能长期坚持尚有减少腹壁脂肪之功。
95.肚兜对胃病有疗效吗?
用肚兜作为治疗的方法称肚兜疗法,由肚兜中装药与否分为普通肚兜及中药肚兜两类。
肚兜民间为保暖制品,其中装人药就成药袋,挂在胃脘及腹部既保暖又因能紧贴皮肤可吸人药而起治疗作用,故是一种活化的集预防、治疗于一体的疗法,尤在冬季更适用。
肚兜可用棉纱、丝绵、狗皮等制成,内装药均应粉碎成细末,一般可每月更换药一次。
常用药方有:
(1)川椒、公丁香、细辛、艾叶、良姜、白芷各10克,经拣杂洗净烘干研细末过筛制兜。此可作温胃用。
(2)细辛、荜茇各15克,陈皮20克,吴茱萸、甘松、山柰、官桂各10克。制成袋后可作散寒之用。
(3)炒五灵脂30克,生香附20克,生黑丑、炒白丑各15克,青木香10克,制成袋。可为气滞血瘀者用。
(4)陈皮15克,艾叶30克,肉豆蔻10克,白檀香6克,制成袋。可为脾胃虚寒者用。
(5)玄胡30克,高良姜20克,青木香、广木香、徐长卿各作胃。
96.胃病可用敷贴疗法治疗吗?
敷贴疗法也称外敷疗法,是内病外治的典型疗法,药物贴于皮肤上,使药性经皮毛由表及里,循经络传至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在胃病时常用的有:散剂(药粉可用水或白酒调成稀湿状或黏稠状)贴于皮肤,加以固定。糊剂(药粉用黏合剂如酒、醋、蛋清、麻油调成糊状,或鲜药捣烂成糊状达纟于局部包裹固定)。饼剂(药粉或鲜药捣烂制成饼——可加辅料,敷贴时应先将饼加热后敷贴,然后固定)。以上不论何剂型,贴肤前,该肤应先用酒精擦净以提高吸收度。
敷贴部位一般可贴于上腹、脐,以及有关穴位达上脘、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等穴。
葱姜艾叶饼治胃炎将葱白20克,生姜30克,艾叶10克,捣烂如糊,敷贴于脐,固定,既可治胃炎,又可止腹痛。
五香附子膏治溃疡病炒茴香、生附子、巴戟天、炮姜各30克,党参、白术、吴茱萸、炒白芍、白茯m、良姜、甘草各15克,木香、丁香、沉香木各10克,官桂20克,麝香1克,麻油、丹黄各适量。沉香木、麝香拣杂后另放备用,其余14味药洗净晒干研成粗末沉麻油煮至沸,调人已研粗末,用纱布过滤去渣,汁熬成膏,加入丹黄、麝香、沉香木细粉均拌成膏,将膏化后贴中脘、脾俞,3天换药1次,亦可双侧同贴或交替贴。
二子健胃饼治胃下垂蓖麻子仁次克,五倍子末2克。将蓖麻子拍碎捣烂与五倍子末拌匀制成1.5厘米直径厚1厘米的药饼其纟于百会、腧穴,并在药饼上用热水袋熨敷15分钟,一日3次,2天更换药饼。
升麻益胃敷贴饼治胃下垂蓖麻子次克,升麻粉2。
应用时应注意:(1)散剂粉要过细网筛(次0—200目升(2)要防霉;(3)饼剂均要现配加热敷贴;(4)皮肤过敏、破溃者不宜用本法;(5)丹药用量不宜多。
97.胃病的脐疗法效果怎样?
脐俗称脐眼其为神阙穴。该处敏感性高其渗透力强而好,药物在此处易穿透及弥散故吸收好,同时其所在区有腹壁下动、静脉,第十肋间神经内侧皮支,其对应内脏为小肠。中医认为脐具有全身穴位中最特殊之穴,是调节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沉它可在脐中敷药:艾灸、拔罐、热敷等,总称为脐。
由于脐部给药少,通常选用气味俱厚的速效之药。将选定药先洗净去杂晒干,研成细末过次0—200目筛,然后作散剂用或调成膏、糊、药丸等(用时需压碎加水调和)沉将药敷于脐部并固定,可用绷带裹腹固定升可,可1—3天换药1次。
行气拈痛膏香附次克,木香6克,小茴香、乳香各5克,制成膏状。治滞气引起的胃痛。
吴茱萸丁香散吴茱萸15克,丁香3克,制成糊状。治寒凝引起的胃痛。
止痛散干姜15克,白芷、细辛各10克,薄荷脑3克,制成糊。治寒凝滞气的胃痛。
陈皮三香丸陈皮5克,木香3克,丁香2克,降香3克,桂皮4克,用人乳和作丸。治胃痛伴呕吐呃逆。
荜茇暖胃散荜茇、玄胡、生姜各15克,丁香、肉桂各5克,黄酒适量薄成糊。治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
大黄消滞散生大黄10克,降香5克,莱菔子克克,研为粗末。治饮食积滞引起胃痛,恶心呕吐,吐后减痛,大便不畅。
加味失笑散五灵脂12克,蒲黄10克,乳香、没药各8克,木香10克。此散可直接填于脐,外用胶布贴持目可。治血行瘀滞引起的胃痛伴黑便者。
加味金铃子散川楝子、玄胡、香附各6克,白芷10克,姜汁适量,制糊状。治胃脘胀痛及两办,随情志不遂加重者。
治胃炎方
吴茱萸良姜散吴茱萸12克,高良姜15克,木香5克成药袋。治急性胃炎。
姜葱艾叶饼生姜克克,葱白克克,艾叶10克。治急性胃炎伴呕吐。
治溃疡病方
仙人掌方鲜仙人掌克克,制成糊。
98.胃病可用拔罐法治疗吗?
拔罐在我国古代早就采用,在胃病中采用的以治胃痛为主,尤以配合针剌使用效果更好。常采用穴位有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以闪火法拔罐,并留罐10—15分钟。胃寒者加温针3—5针覆于公孙穴,胃热者加针内庭穴,脾胃虚寒者加脾俞、章门拔罐(闪火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将已烧的纸条或酒精棉,先在罐烧1—3圈,迅速退出,同时扣在穴位在P可吸附皮肤)。
取上脘、中脘、梁门、幽门、脾俞、胃俞、肝俞等穴可治虚寒性胃痛。
取中脘、天枢、关元等穴用闪罐法(即罐吸上皮肤后快速取下,再次又吸上反复20—30次)可治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痉拏、胃下垂等。
取大椎、肝俞、脾俞、身柱、胃俞、中脘用剌血拔罐法台溃疡病。
采用拔罐法所取穴位周围肌肤要丰满,火罐大小要选择适宜,当负压太大时不宜强力拔下,以免损伤皮肤。出现晕罐现象应及时取下并适当处理。
99.胃病可用足部按摩术治疗吗?
足部按摩是中医传统推拿疗法之一,作为保健自古以来对此法均重视,因简便、易学且可自疗,有一定效果。全息理论认为足是整个人的缩影,有身体各脏器对应位置也称反射区。人脏器有病可在反射区表现,如对该区作按摩将对该脏器功能有所调节或改善。因此能坚持天天按摩,对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定有大益。
做足按摩要求逐个穴位按摩,持之以恒。可自摩亦可互摩,保健每次总时间应在半小时以上。一般用坐位,一脚放在另一膝上,使足心向上,用该足的对侧手摩,每穴摩30—100次,力由轻至重,先左脚后右脚(但严重病人总按摩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常用按摩(1)按法(指面下按);(2)点法(用指端或屈指骨突部用力下按数秒钟);(3)掐法(比点法更用力下掐)(4)摩法;—推法(用指面直推);(6)揉法(用指面摆动);(7)拿法(用拇指与食、中两指相对用力提捏);(8)分法(用二手由一处向二侧分,或上下分);(9)摇法(对踝关节摇或转动);(10)拔伸法(握持拇指用力伸拔)。
足部按摩对中经性疼痛、平衡失调的官能症、消化不良及其出现症状如打嗝、呕吐等慢性胃病以及胃下垂有效。但消化系统有出血等急性并发症忌用。
打嗝依次按压横膈膜、胃、足三里、内庭、陷谷20次。必要时应加肾、输尿管、膀胱、肺等穴位。
呕吐依次按揉肾、肾上腺、垂体、大脑、颈项100次;推按小肠50次,快速均匀压力中等。点按小肠肝胆各30次;按揉足三里、陷谷、涌泉、太冲、阳陵泉各30次。
慢性胃炎依次点按胃、十二指肠、脾涌干、肾、膀胱各100次。由足趾向足跟推按输尿管100次,要求快速。由足内向足外推按肺100次。按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太冲、阳陵泉各30次。点按大脑、垂体、食管输、肠、胆囊各50次;由足跟向足趾推按升结肠50次;从右向左推按横结肠50次;从足趾向足跟推按降结肠50次;从足外向足内侧推按乙状结肠、直肠50次。必须注意溃疡病者不宜足底按摩。
止呃逆足部穴位胃下垂依次点按胃、十二指肠、肾、肾上腺、膀胱各100次。由足趾向足跟推按输尿管100次,速度每分钟30—50次。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100次。
下巨虚、内庭、公孙、太溪各30次。点按脾、腹腔神经丛各50金阳兴次。从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小肠50次;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推按升结肠50次;从右向左推按横结肠50次;从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降结肠50次;从足外侧向足内侧推按乙状结肠、直肠50次。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推按甲状腺50次。
100.胃病病人如何进行体育疗法?
体育增强体质、防治疾病为人们所熟知,通过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节神经活动,增进消化能力,从而动员病人自身能力来积极地与疾病作斗争。胃病者采用体育疗法已取得了效果。胃能固定于腹腔,除各脏器间相连还靠韧带筋膜依附及腹压的存在,如腹壁肌肉无力韧带张力低下将会影响胃的位置,从而影响胃的功能,这对年老、缺乏锻炼的中年以后的人群来讲更有意义。锻炼可通过如跑步、打球、体操、游泳、武术等进行。
如胃炎、溃疡病等均可用腹式呼吸来增加腹肌及增进胃肠蠕动,具体吸气时腹鼓起,呼气时腹壁瘪下,或平卧位时双膝屈曲,向左右侧倒亦可作锻炼,其他如太极拳等。
体育疗法尤对胃下垂病人治疗有效,其原因是胃下垂者常伴腹壁肌弱,而通过增强腹壁肌肉力量来支撑内脏位于正常位,而纠正胃下垂回到胃本来的正常位置,还同时起到±曾进胃肠蠕动,增进食欲,消除腹胀、嗳气等症状。
增加腹壁肌力的运动,除采用腹式呼吸外还有很多方法,可用以下方法进行。
(1)仰卧下,用双腿并直尽量收腹使双腿与躯干成90度角,亦可左右交替轮流进行。
⑵仰卧蹬车,即平臣卜下抬起双腿,在空中作踏自行车样动作。
(3)平卧屈右腿使其尽量贴近胸部或腹部,再放下,左右。
(4)平卧下,两手前胸处交叉,收缩腹肌使上身坐起而两下肢不动用并逐渐将前胸处交叉上肢置换至脑后,重复起坐锻炼即仰卧起坐仰。
(5)平卧两下肢伸直用上肢放于身两侧,保持下肢不动而扭转上身;或两上肢对掌心合拢下左右扭转上升用下肢伸直在原卧位不移动。
平卧下双上肢抱双膝压腹部坚持3—5分钟为1次。亦可抱单膝、左右交替。
俯卧撑起、伏下。
平卧下双下肢伸直向上,左右似打水状运动。
以上均需收缩腹肌的动作,相反如作挺腹抬臀可以伸展腹肌而增强背肌,以平衡腹肌增强后背的肌张力不足。
必须指出,体育疗法,控制运动量极为重要,所谓适度就是病人要能耐受的量,以提高食欲与体力为客观指标,更重要的是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