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83400000032

第32章 生活中的大智慧(4)

有一个落魄不得志的人碰见了一位智者,问其为何自己总是无所作为。智者沉思良久,蓦地舀起一瓢水,问该人:“这水是什么形状?”该人摇摇头说:“水能有什么形状?”智者不答,只是将水倒进了杯子里,这人恍然大悟:“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又把杯子里的水倒进旁边的花瓶里,这人又说:“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无奈地摇摇头,端起花瓶里的水倒入了一个盛满沙土的盆里,水便一下子浸到沙土中,不见了。这人陷入了沉默与思索之中,智者抓起一把沙土,说:“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也是一生啊!”该人对智者的话咀嚼良久之后,高兴地说:“我知道您的意思了,您是想说社会就像是一个个有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进到什么样的容器中就是什么形状,而且人极有可能在一个有规则的容器中消逝,速度之快,并无法改变。”智者没有说话,只是伏下身子,手在青石板上摸了一会,然后顿住。这人将手伸向智者所摸之地,感到有一个凹陷。智者说:“一到下雨天,雨水就会顺着屋檐落下,这个凹陷就是长期落于此的结果。”此人恍然大悟:“我明白了,虽然人有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之中,但是也应该像这小水滴一样,改变青石板,直到把容器破坏。”智者说:“对,这个凹陷最终就会变成一个洞。”

人就像是水,面对不同的社会“容器”,要有不同的形状,但是无论外形怎样变换,只要保持内心的清静,便可有一番作为。唐代诗人刘禹锡说:“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人生如流水,遇到任何的艰难险阻都要如水一样静。保持心静,就要在这个世界中依靠自身的意志力遏制杂念,摒弃外界的诱惑而进行独立的思考。保持心静的人,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因为他们知道如何区分自我与欲望,如何不受欲望的支配,如何在诱惑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

10.坦率真诚是慧根

在这一个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于单独行动的社会,只有真诚地面对他人,才会换来他人的真诚;只有坦率地面对他人,才会换来对方的坦率。社会使人们变得越来越不单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裹上了一层厚厚的茧,不能以真面目示人。佛教讲究以诚待人,以真待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真诚相待。

对待他人要坦率真诚

一位年轻的居士去拜访一位得道高僧,两人从早上一直聊到中午,高僧觉得这位居士十分博学。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庙里的小和尚看两人谈得这样投机,便为他们准备了一大一小的两碗面。高僧看了一下摆在自己面前的面条,将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说:“你吃大碗的吧。”

一般来说,居士为了表示宾客的谦让,应该将大碗的面再次推到高僧的面前,以示自己对他的恭敬。谁知道,居士居然一点也没有推让,拿起筷子张口就吃。高僧见他这样,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心里想:本来以为他慧根不浅,谁知他却一点礼仪都不懂。居士吃完饭后,看见高僧依然没有动筷子,而且脸上带了一些愠色。于是他就笑着问高僧:“师父为何不吃呢?”

高僧仍是一语不发。居士笑着说:“我实在是饿了,只顾着狼吞虎咽,忘记师父了。如果我将您推给我的大碗再推到您的面前,那就不是我的本愿了。既然不是我的本愿,我为什么要那样做呢?那么我问师父,您将大碗推给我的目的是什么呢?”

高僧仍然带有一丝不悦,说:“吃饭。”

居士说:“既然我们的目的是吃饭,您吃是吃,我吃也是吃,何必您推我让呢?难道您将大碗面推给我的时候不是真心的吗?如果不是真心的,那您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高僧听完之后,气也消了,并且也有所顿悟。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需要谦让、客套的,但是有时候这种关系如果做得过火的话,反而会给对方为人虚假、不真的感觉。还不如适当地谦让一下,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坦率与真诚即可。人们之间的交际实质上就是给予和索取的过程,并且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在物质方面,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因为这是基本的礼仪,但是如果这份缺乏诚意,只能视作是恩赐,出于无奈不得不接受;在精神方面,同样缺乏真诚与坦率的话,别人就得不到自己的给予,自己自然也就索取不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坦率真诚地与人交往,才是人际关系管理的重点。

北宋大词人晏殊14岁的时候参加殿试,宋真宗便出了一道题让他做。晏殊看过试题后说:“我十天以前就已经做过这个试题了,草稿还在,请陛下另外出个题目吧。”宋真宗见他这样坦率真诚,并没有因他冒犯自己而定罪,反而还觉得这是一个可信之人,便赐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在史馆任职期间,每逢节假日,京城的大小官员都会到外面吃喝玩乐。晏殊因为家贫,没有钱出去,只好和自家的兄弟们在家里读书写字。一天,宋真宗点名要晏殊担任辅佐太子的东宫官,许多大臣不解,宫中有才华者不在少数,为何会点名晏殊。宋真宗解释道:“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和他的兄弟们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听了,谢恩之后便说:“我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里穷而已,如果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如此这般坦率与真诚,宋真宗对他更加信任了。

俗语说得好:“真诚贵于珠宝,信实乃人民之珍。”只有自己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坦率真诚,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社会上虚假之人众多,而且各种繁文缛节也使得人们喜欢戴着面具做人,殊不知这样只会让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困难。过分的客套与谦让,只会让对方觉得自己虚伪,不真诚,而且有些东西明明是自己想要的,却推脱给别人,不够坦率,这样的人是人人敬而远之的。

要想得到他人的信任与真诚,首先自己要学会坦率,能够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真诚,这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会变得简单而实在,自己也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1.心无杂念,才能拥有一颗平常心

人之所以会活得痛苦,就是因为有太多在意的东西和事情,容易被自己心中的杂念所牵扰,进而内心不能保持清净,对于某些事物的看法也就融入了太多了个人情绪。佛家讲究无欲无求,心无杂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看淡人生。

难得平常心

有一个婆罗门住在罗阅祗城,他常常听周围的人说舍卫国人民不但孝养父母,信仰佛法,而且善于修道,供养佛、法、僧三宝。为此他十分向往,于是他便想去舍卫国学修佛法。到了舍卫国以后,他看到田地里有父子两人正在耕地、播种。这时,有一条毒蛇突然出现在儿子面前,将他咬死了。再看那父亲,不但不管儿子,还继续手中的农活,甚至连头也不抬。婆罗门甚感疑惑,便上前来问其原因。没想到耕种者反问道:“你从何方来,来此有何目的?”

婆罗门回答:“我从罗阅祗城来,听说你们国家孝养父母,信奉三宝,所以我打算来此求学修佛。”然后他又问,“你的儿子已经被毒蛇咬死了,你为什么不难过,反而还接着耕地播种呢?”

耕种者说:“人的生老病死及世间万物成佳坏天,皆为自然规律,忧愁啼哭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伤心得连饭都不吃,觉都不睡,什么都不干,那不就跟死人一样了,活着的意义就不大了!你要是进城,路过我家的时候,请你替我转告我的家人,说儿子已死,不用准备两人的饭菜了。”

婆罗门边走边想:“这个人真是不像话,儿子都被毒蛇咬死了,竟然也不悲哀,还想着吃饭,真是连一点人情味都没有。”进入舍卫国以后,他来到耕种者的家中,见到了他的妻子,便说:“你的儿子已经死了,他的父亲让我捎话,说只准备一个人的饭就行了。”

妇人听了婆罗门的话之后说:“人生即如住店,随缘而来,随缘而去,我的儿子也是一样啊!生是赤条条地来,死亦赤条条地去,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这一规律。”

婆罗门听到这位妇人的回答后,没想到竟然也是如此。于是他就很生气,便对那个妇人说:“你的儿子死了,你难道一点都不觉得心痛吗?”

妇人沉默不答。

婆罗门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国家,因为之前他听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是如何慈爱、孝顺,如何供奉三宝,所以才决定不远千里来修行的,没想到竟然会碰上这么没有人情味的人,这种人怎么配信佛修道呢?百思不得其解的他决定去请教伟大的佛,见到佛之后,他向佛行礼,然后退坐一边,满脸愁云。佛已经明白了他的来意,但还是故意问他为何忧愁。

他说:“遇事不合我的想法,故而忧愁。”

佛又问:“遇上何事不合你所想呢?”

他便把自己去舍卫国的所见所闻如实地告诉了佛。佛听完后,说道:“善男子,这些人是真正明白人生事理的人啊!他们知道人生无常,伤心悲哀都是无济于事的,不如正视世间及人生的自然规律,所以也就无忧愁了。尘世之人不明白生死无常的道理,互相贪着爱恋,等到突发事件一来,即懊恼、痛苦,甚至痛不欲生,无以自制。正如人得了热病一样,高热谵语,恍恍惚惚胡说八道,只有经过良医诊治下药,热退病愈,才不会再说胡话了。世间俗人长时间被贪、嗔、痴三种烦恼袭扰,不能自拔。如果自己能明白无常之道理,能明白佛法苦、集、灭、道之道理,那么自然烦恼尽除。这些人皆可以正道啊!

婆罗门听到佛所说,即自责道:“我真愚痴,不明佛法大义,现在一经佛说,如黑暗中见到光明,恍然大悟。”于是他皈依佛门,并受持五戒,精进而修持出世之法。

虽说这个故事有些夸张,因为没有哪个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死的时候还能无动于衷,但这也是在告诉世人世间的一切都有其规律,面对大喜大悲、生死、苦难等,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平常心是一种处世态度,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实在是难得。面对这个世界的种种诱惑,有几人能够不为所动?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世间能引起自己情绪波动的事物实在是太多了,有人甚至看到一朵花谢了都会泪流不止,忧愁伤心。与其这样,不如以平常心来看待,顺其自然。

马祖道一大师在《景德传灯录》中向世人开示了“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之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这便是“平常心是道”的来历。人生多磨难,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是顺顺利利的,不如用平常心处之,任花开花落,潮去潮来。平常心,看似平常,实则不平常,它是人生的一剂良药,让世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宠辱不惊,闲庭看花。

同类推荐
  • 禅说心得

    禅说心得

    这婆娑世界便是一片苦海,无论如何都难逃尘世的重压,却又一切尽如镜花水月,繁华过后终成空。无论悲喜,哭过笑过之后,亦为罔然。所以,看惯这尘世浮华之人,苦求解脱,却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依附于禅。那么禅为何物?事实上,禅的本质极其简单,只要放下知见分别、远离价值判断取舍贪著,透彻地直指事物本身,就可以明心见性。
  • 无死的金刚心

    无死的金刚心

    神秘伏藏本书前身是《琼波秘传》,用空行文字记录,千年来以神秘伏藏的方式存在着。在某年的某个神秘时刻,作家雪漠跟它相遇了。依托二十多年瑜伽修行的生命体验,雪漠于光明境中穿越历史,与北宋时期的雪域玄奘琼波浪觉对话,向世人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 零点星光

    零点星光

    本书内容包括夏季的川藏线、川藏茶马古道、草原明珠理塘、天地巴塘、巴塘弦子、英雄格萨尔等,展现了青藏线的旖旎风光,追溯了佛教源流,介绍了藏民的神秘习俗。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本书旨在解除每一个人内心挣扎的苦痛,还年轻人以阳光健康的心态,赠老年人以历经沧桑的从容,让整日奔波的人有一个心灵的港湾,让无所事事的人有一座心灵的庙堂。教导世人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不如意,待人接物又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心态。总之,本书旨在以“通俗佛经”之相,助世人修出佛心禅性。
热门推荐
  • 都市之宅男追美记

    都市之宅男追美记

    突如其来的恶魔系统,彻底改变大学生赵天的生活。从此以后敢跟校花说话了,敢调戏大学老师!宅男追美记!!
  • 魔兽世界之恶魔术士

    魔兽世界之恶魔术士

    大大棒棒冰,异界穿越,来到了一个叫做艾泽拉斯的地方。自此,他变成了傲然。作为恶魔术士,却没有魔力之源,甚至连一个简单的魔法都无法学会。但是,他还有武器,以及那黑色的板甲。世界的进程,时间线的梳理。忠诚与背叛,爱与恨,悲与喜。一切的开端,一切的终结。他不是救世主,他只是一个苦苦挣扎,打破命运枷锁之人。且随我一起,闯荡这异世界,名为艾泽拉斯的异界!
  • 穿越之王者无双

    穿越之王者无双

    主角穿越,异世的身体丹田气海被毁,神来帮忙,会发生什么呢?一切都将浮现。。。。。
  • 为你而灭世

    为你而灭世

    不为艰辛,为爱的追寻,哪怕魂飞魄散,都要追到她
  • 灵世界

    灵世界

    聂罗大人说:什么怪虫,蜘蛛,蛇,蛤蟆,腐烂兽尸,甚至粪便,都可以拿来兑换灵术!夏言:卧槽,粪便也能兑换灵术?我这就去给你拉!
  • 天命医王

    天命医王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有人天生好皮囊,有人却又矮又挫;有人含着金汤匙出生,有人却为三餐发愁;有人出门遇贵人,有人却怀才不遇……得天命,夺气运!金钱、权势、美女,滚滚而来。
  • 穿越之召唤宝鉴

    穿越之召唤宝鉴

    不一样的召唤,不一样的生活。三流大专毕业生离烙,在就业无果后遇到猥琐的葡萄老祖,却被一辆疾驶的渣土车给撞到了神黄大陆。来到神黄大陆,无意间激活了葡萄老祖送的召唤宝鉴,离烙滋润的异界生活开始了。再召唤,召唤超级打手,孙悟空,猪八戒,呃,猪八戒就算了,越强越好。什么?没有权限,条件不足?为了滋润的异界生活,当一个合格的主角,离烙不得不开始其艰辛的修炼生涯……交流群:58053995
  • 混沌域界

    混沌域界

    这个世界,黑暗与光明共存,但黑暗胜过于光明。这个世界,杀戮与和平共存,但和平来源于杀戮。这个世界,强者与弱者共存,但强者脱颖于弱者。
  • 丧尸丧成神

    丧尸丧成神

    林聊是一个被政府冤枉的人,被判无期。在押往监狱的门口遭遇了丧尸病毒的入侵,整个世界只剩下3成的人类。同一时间在神界因为一道鸿蒙紫气大打出手,手握鸿蒙紫气的一位神尊因不敌数位神尊,无奈自爆神婴。鸿蒙紫气因机缘巧合吸取了神尊一些神婴后,有了自主意识。破空直下,误撞进入林聊的身体。看林聊怎么图霸人仙神3界
  • 专宠帝狂妃

    专宠帝狂妃

    她是新上任的女总统大人,被间谍杀害,灵魂便穿越在帝朝,重生在丞相二小姐身上,所有人都不爱,没想到自己身世是一个谜,难怪所以人不爱,但是我也不要你们让我受尽辱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定当十倍偿还。旦看女总统大人玩转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