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82900000027

第27章 “二把手”怪圈(3)

朝廷未采纳岳飞的意见,对淮西军政变下达了命令。绍兴七年(1137年)八月八日,郦琼不服,煽动将士发动叛乱,杀死监军吕祉等人,带领四万将士并胁迫十万百姓投降了刘豫的伪齐政权,史称“淮西兵变”。这件兵变是南宋开国以来最大的兵变,远比苗刘兵变还要严重,致使江淮重地防守空虚。如果这个时候金军南下,南宋该如何招架?岳飞言中了这件事,对宋高宗来说又对他多了一层反感。预判这东西有利有弊,如果利于领导利益,大家其乐融融;如果损伤了领导的利益,必然招来怨恨。虽然事件的走向大家可能有所预判,但谁让你个乌鸦嘴说了出来,岳飞成了宋高宗心理伤疤的替罪羊。面对严峻的局面,宋高宗不得已在又恨又怨的情况下起复岳飞。从这点上来看,岳飞辞职的以退为进、四两拨千斤算是成功了,他打赢了大领导,但也在命运节点上埋下了雷管。

宋高宗下诏起复岳飞,岳大帅力辞,说什么也不回去。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古代中国有“劝进”的过程,皇帝登基或者谁当老大时,当事人要发表一通才能不济的谦虚论调,经过三次推让,然后登上总瓢把子的座位。刚开始宋高宗也是这么认为的,哪知道岳飞不给面子。宋高宗见朝廷官员不好使,则派岳飞幕僚去劝说,并且下达了死命令,如果岳飞不回来,你也别回来了。经过了六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岳飞迫于无奈接受了朝廷的任命,上表待罪。宋高宗对他说了一番耐人深思的话“:卿前日奏陈轻率,朕实不怒卿。若怒卿,则必有行遣,太祖所谓‘犯吾法者,惟有剑耳’。所以复令卿典军,任卿以恢复之事者,可以知朕无怒卿之意也。”(《续资治通鉴》)“犯吾法者,惟有剑耳”,这句话背后的火药味想必岳飞可以嗅到。岳飞感到损了皇帝面子,所以上任后建议提兵征讨郦琼,顺天道,固人心。岳爷爷能惹事也能干活,一上来就要来场血雨腥风,皇帝大喜,江山社稷靠你了,有这份心就行了。诏岳飞驻师江州,为淮浙后援。最后总算落得圆满,岳飞为他的乌鸦嘴埋了单,君臣勉强握手言和,谁也没撕破脸。然而,就在同年十月份发生了一件事,令宋高宗对岳飞动了杀机。

4.“二把手”的敏感禁区

就在同年十月份,岳飞非常莽撞地向宋高宗提出立储问题。关系刚刚得到修复的君臣二人,忽然间裂痕更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此前宋高宗所说的“犯吾法者,惟有剑耳”还仅仅停留在警告的层面,而这一次完全不对味儿了。宋高宗阴沉个脸说:“卿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岳飞登时面如死灰,惶惶而退。你说重了,大领导翻脸了。事情最怕瞎琢磨,一琢磨就严重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先来简单了解下宋高宗的经历,便知岳飞建议立储是个多么严重的错误。

皇位与康王赵构本来毫无关系,赵构在兄弟昆仲中排名第九,生母韦贤妃,毫无世家背景,深宫内院,孤苦伶仃的这么一孩子。金军围困开封给了赵构出镜的机会,赵构作为人质去了金营。临走前,本来不受待见的康王忽然成了大救星,宋徽宗为他慷慨壮行,其实赵构心里不好受,谁也不清楚他能不能活着回来。赵构在金营的镇定表现令金军怀疑他不是亲王,于是把他送了回去。

金军第二次围困京城时,指名道姓要康王过来当人质,他们已经发现赵宋皇室中康王是个人物。走到相州时被宗泽拦了下来,正好金军攻破开封,赵构被临时任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号召全国起兵勤王,次年登基称帝,所以他这个皇帝是捡来的。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他的皇位缺乏合法性。岳飞宣扬的口号“恢复中原”、“迎二圣还朝”,无形中与皇帝合法性相互抵触。

“二圣”如果真回来了,宋高宗往哪儿放?这是宋高宗的一块心病,完颜宗弼临死前对金国领导人说咱们还有一张底牌,赵构要敢北伐就亮出来。底牌就是宋钦宗赵桓。当然岳飞的两大口号,我们完全可以看作对军队凝聚力的一种宣传手段,没必要当真。“恢复中原”是战略目标,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实现;“迎二圣还朝”属于终极目标,这个未必能够成功。

经过几年的逃亡,南宋国际环境与国内政局一片混乱。宋高宗继承皇位时只有二十岁,所面对的是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一提到他没什么好词,昏庸无能啊、丧权辱国啊等等。《宋史》对赵构评价很高,中兴之主。一个政府被打成流亡政府,能够维持下去的,国运通常很短暂。如西晋,崩溃后,江南的司马睿建立了东晋,国祚动荡支撑了一百余年。辽国被金灭亡,耶律大石率领残部跑到中亚建立了西辽政权,维持了八十余年。李自成灭明,流亡宗室建立了南明小朝廷,仅仅维持了十八年。同样的局面下赵构建立南宋偏安江南竟然达一百五十二年,这种情形唯有南宋。

宋高宗面临的烂摊子无法想象,外有金国压迫,内部政局不稳,民变起义频出,又要与一帮官场老油条玩心眼儿。就在南宋建立的第三个年头,爆发了苗刘兵变,以“清君侧”的名义诛杀了宋高宗宠臣王渊,逼迫其将帝位禅让给太子赵。苗刘兵变未能持续多长时间,被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将领摆平。从此宋高宗心里落下了阴影,他永远不再相信武将。

宋代皇帝不信任武将有着先天基因,太祖赵匡胤是一位优秀的武将,夺了孤儿寡母的天下。杯酒释兵权后,对武将不信任的情结代代相传。到了宋高宗这里更为严峻,他被武将废了,差那么一点儿真给废了。所以他对岳飞的情结一直是又爱又恨又不信任,话又说回来,官场中哪个大领导绝对信任“二把手”?提防尚且不及!

兵变时,宋高宗三岁的儿子受惊吓死了,此后再无子嗣。当岳飞提出立储时,触到了宋高宗最大的忌讳,踏入了“二把手”最大的禁区。忌讳是一个人最不愿意触碰的,可能是一句话、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等等。连领导最忌讳什么都不清楚,“二把手”怎么干的?分明是把自己往死路上赶。触碰了普通人的忌讳充其量得罪了他,但触碰了大领导的忌讳,则会步步惊心。

“二把手”,在一个团队或者政体中处于副职位置上的人,其地位十分微妙与特殊。古代中国是君主专制的天下,这种官场氛围下,大领导只有一个,而“二把手”会有很多。这世界上最难的莫过于与人相处,尤其在各种利益交织的官场。不消说“二把手”处世有如何如何的准则可供遵守,至少应该知道它的禁区在什么地方,以免修理和被修理。清楚了禁区的范围,其他所谓的“二把手为官准则”不言自明。如果“二把手”不清楚禁区在什么地方,只能伤不起了。

其实岳飞说出这句话,宋高宗已经动了杀机。首先来说岳飞犯了领导的忌讳,领兵在外的武将劝皇帝立储,岂非欲谋朝篡位?其次,岳飞干预了皇帝的家务事。祖上有太祖篡位事件,宋高宗本身经历过兵变,对众多武将没有一丁点儿的信任,偏偏岳飞是众多“二把手”当中最顽固的那一个。干涉皇帝家务事再一次进入了禁区,岳飞这一句话可谓一石二鸟,同时踏入了两个禁区,干预皇帝家务事触碰领导忌讳、被怀疑有野心,哪一个都能令他万劫不复。忠君没有错,错在忠君的方式上。迎接“二圣”还朝也好,要挟辞职也好,建议立储也好,诸多“二把手”禁区的后背地带,才是“二把手”真正的禁区。

宋高宗之所以杀掉岳飞,原因在于岳飞不听摆弄,并且手握兵权,威胁皇帝地位、威胁皇帝生命,这样一个威胁领导的副手留在身边太过危险。最后,岳飞在宋金形势、内部斗争、皇帝忌讳、自身原因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上演了一幕“二把手”经典悲剧。《罗织经·察奸》中有句话放在岳飞上身或可值得思考——奸不自招,忠不自辩;奸者祸国,忠者祸身。

5.久立不倒的“二把手”

中兴将领中独有岳飞被杀,其他将领安然无恙。人们评论武将无非是战功,南渡十将中论战功仅次于岳飞的那就是韩世忠了。他与岳飞身上有诸多共同点,他们都是贫苦人,都是从基层做起,都是累立战功,都是一步一步走向权力的顶峰。但是在政治博弈的过程中,结局大不相同。为什么相似的“二把手”在官场中走向了截然相反的道路?

韩世忠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平方腊起义的战斗中。此一战给了诸多将领建功立业的机会,刘光世、吴玠等悉数参加了此战。韩世忠编入刘光世父亲刘延庆麾下王渊先锋部,一路砍瓜切菜,所向披靡,王渊赞道:“真万人敌也。”最后韩世忠在清溪峒活捉方腊,不幸被辛兴宗夺了战俘,所以朝廷赏赐没有韩世忠。无论战争与和平,整个宋代,武将的日子其实不好过。经过了方腊起义,韩世忠并未获得大的升迁,之后靠着混资历慢慢升官,先后晋升武节郎、武节大夫,靖康之变给了他真正施展抱负的舞台。

金兵南下入侵,韩世忠为单州团练使,负责守卫滹沱河,在他的掩护下,康王赵构得以逃到江南。南宋建立,韩世忠为光州观察使、御营左军统制,正式成为宋高宗的亲信卫队。建炎三年是韩世忠拉风的一年,这年爆发了苗刘兵变。韩世忠率兵勤王火速平叛,宋高宗见到了救星,握着他的手哭着说:“还有叫吴湛的佐逆为最,尚留朕肘腋,能先诛乎?”韩世忠亲自解决了吴湛,了却皇帝的后顾之忧。

平叛过程中,刘光世、韩世忠、张俊悉数参加了,但真正解决实质问题的只有老韩。宋高宗对此特别嘉奖,手书“忠勇”二字赐给老韩,授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同年十月,韩世忠在黄天荡以八千人伏击了完颜宗弼的十万大军,围困金军四十八天,此为韩世忠成名战。其后的十余年宦海生涯中,韩世忠稳居“二把手”,屹立不倒。

韩世忠早年家贫无生产,嗜酒豪纵,谁也整不了他,江湖人送诨号“泼韩五”,与《水浒传》中泼皮牛二有一拼。他身上有两大特点,嗜酒和看不起读书人。先说喝酒这事儿,《名臣言行录》记载,韩世忠经常与将士们喝酒,喝酒就是喝酒,没有任何下酒菜。经常应酬的很清楚,陪领导喝酒与上刑场没什么区别,纯粹“酒精考验”。如王审琦是宋太祖属下名将,他不会喝酒,每次皇帝请客人喝酒他看着。一次赵匡胤说上天必然赋予了你酒量,现在咱们富贵了,酒者天之美禄,惜不令饮之。王审琦受诏连饮数杯,酒量就这么被领导锻炼出来,后来落下了个毛病,遇到领导就能喝,回到家里滴酒不沾(《石林燕语》)。

韩世忠不一样,领导不招呼自己也摆酒阵,苦了众位将领。其中有个叫王权的,干喝酒他委实受不了,怀里揣了个萝卜,趁着大帅不注意吃一口。哪能瞒过韩大帅的火眼金睛,小子如此口馋!老韩上去一个“弹指神通”,王权额头顿时肿痛不可忍。韩世忠当没这回事儿,继续与诸位将领饮酒作乐。领导嗜酒不可怕,可怕的是领导嗜酒如命。平时好人一个,喝上酒天老大地老二他是老三,谁都不在话下。尤其当“二把手”的,有这个毛病还是把酒戒掉吧!韩世忠在军队里自然是大领导,在朝廷了自然是“二把手”,别看他在军营里怎么嗜酒,但很少在宋高宗面前喝酒,即便喝了也有分寸。

“泼韩五”这一外号,间接地表明韩世忠是文盲,能够想象得到,家里穷、好喝酒、酒后耍酒疯,人们才给了他这个外号。泼,无赖、不讲理,如果读了书,有了一定的教育高度,不会野蛮地撒泼,会换一种文雅的方式,俗称“使坏”。文、武官相互歧视倾轧历来有之,韩世忠靠着军功步步高升,自然而然地看不起儒生,管读书人叫“子曰”。宋高宗闻听后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叫,韩世忠说我已经不管读书人叫“子曰”了。宋高宗和颜悦色,以为韩世忠崇儒尊道,哪知韩大帅说,今呼为“萌儿”。宋高宗“扑哧”地乐出声,不了了之。

韩世忠身上有个良好的优点,什么毛病都改得非常快,学习能力很强。这一点对“二把手”来说弥足珍贵,在学校里学习,为什么有的同学成绩好,有的同学成绩差?盖因学习的确是一种能力,甚至是才华的表现。官场里那些升迁迅速的官员一定有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学习并非死抠书本,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因为后两者一个人的一生很难做到,所以多数人选择读书学习。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致用,光顾好玩学了一通权谋,然后也不用,被人家玩了那才是真好玩。事实证明,书呆子在官场里混不下去。镇守长江防线击退了金军,朝廷派给事中沈晦传旨赐宴,表示嘉奖,圣旨曰:饮罢三军应击楫,渡江金鼓响如雷。韩世忠当即明白了,对沈晦说我不是不敢渡江,解释了一番。韩世忠保持着一贯轻视儒生的做法,宴会上韩大帅好好招待了沈晦,把他喝吐了,钻桌子底下耍猴拳。

韩世忠明白了什么呢?他读懂了这句诗的意思,读懂了皇帝的意思。此前他一直轻视读书人,要知道当今“一把手”也是读书人。那么你轻视儒生,岂非有轻视皇帝之嫌疑?韩世忠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开始学习文化知识,最后达到了会填词的程度(《鸡肋编》)。

韩世忠文化水平愈来愈高,读了不少历史书,对政治有了全新的认识。随着宋、金和议,武将渐渐地没了用武之地,接下来该到卸磨杀驴的时候了。秦桧最初的对象其实是韩世忠,后来转到了岳飞头上。没有对韩世忠动手,是因为韩大帅有护驾之功,再因韩大帅看清了形势,正所谓“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所以韩大帅主动向朝廷“示弱”。

韩世忠注意到了形势的变化,主战派纷纷被排挤,主和派登上政治舞台,没有了战争,将领们只好打酱油了。老韩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未像岳飞那样高喊口号、耍脾气等等,他是以史为鉴,以求自保。《鹤林玉露》载,韩世忠在新淦买了田产房子一大堆,消息传开了大家很不理解,尤其属下将领。有的就问大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何至于买田产?韩世忠说,你读过历史吗?知道秦国名将王翦吗?给你讲讲他老人家的故事。

话说秦灭楚之战,秦王征求大将意见,王翦说起码得六十万军队。李信说用不着,二十万足够了。秦王拍板,李信你去灭楚。秦王觉得王翦老矣,不堪重用。王翦也非常配合领导,告老还乡。没过多久,李信打了败仗,横扫六国从未有过之失败,危难关头秦王顾不了面子,亲自去请王老将军出山。王翦说干活可以,但你得答应我个条件,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秦王大笑,准奏。出征之前,王翦三番五次提醒秦王田产的事儿,抓紧时间给落实了。

秦王答应得非常干脆,你尽管去打仗吧,这事保准办妥。行军打仗时,王老将军还在给秦王写信,提醒他马上给落实了。搞得秦王无语了,这老家伙一点出息没有。连同属下也觉得王将军的提醒有点儿过分了,这时王翦才说出真正用意:“夫秦王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意思说秦王生性多疑,现如今他把全国军队交给了我,你说他能放心吗?我向他要田宅目的就是打消他的疑虑,让他放心。国君在后方放心了,我们才能在前线安心打仗。

王翦最后善终,他深谙官场之道,不知有多少大将不懂得这个道理,最后落得身首异处,比如韩信。

同类推荐
  • 民国佣兵

    民国佣兵

    穿越民国,作为小人物,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尽自己的那一份力。且看小人物在乱世的特公小分队。
  • 穿越王爷大大别追我

    穿越王爷大大别追我

    当傻萌傻萌的小女人遇到超级腹黑的王爷,她会怎样逃呢?“我的王妃,你逃不掉了哈哈哈哈!”“死变态,快走开别追偶!”
  • 血色大秦

    血色大秦

    秦末,四方兵起,意欲何为?一步杀一人,千里觅敌踪,连杀九十万,心停手不停!匈奴、暴军齐至,该当如何?神倦唯思睡,战号蓦然吹,西门辞别去,男儿长不归!没有虎躯一震王霸之气大放,只有手中带血的铁戟,谁敢拦路,便就杀谁!岂不闻有歌起:男儿从来不恤身,纵死敌手笑相承;仇场战场一百处,处处愿与野草青!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
  • 三国之北汉燕王

    三国之北汉燕王

    武当弟子敖烈,重生汉末三国身负盖世武功,胸中韬略纵横照夜雪龙驹直追赤兔,破阵霸王枪不输吕布不爱江山美人,不图皇朝霸业问君何所愿?安得广厦千万间,使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吾愿足矣。
  • 大同博物馆藏品选萃

    大同博物馆藏品选萃

    本书通过介绍大同市博物馆藏得北魏文物、辽金元文物、明清民国文物,为世人展示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大同市。
热门推荐
  • 重生名媛计中计

    重生名媛计中计

    顶级名媛的世界,是名利场的巅峰,拼的是行头,拼的是排场,拼的是不动声色,激的对手回家悲愤欲死!什么都吃,就是不能吃亏!人情练达到“万人恨”的某名媛,高高在上,一朝栽落,背景朝下,变成一个九流民营企业家的女儿。想走到万万人之上,靠的不仅仅是家世和运气!某位重生的“万人恨”暗自庆幸,能被卖女求荣,想来生的不错!至于被算计神马的,那简直不能被称之为问题!
  • 歌尽沧笙

    歌尽沧笙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任何人,任何事,都逃不出这六道轮回之间。
  • 幸福还有多远

    幸福还有多远

    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这是一条真理,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又有多少时间是知足常乐的呢?于是,快乐就远离了我们。我们在忙碌与愁苦中,不知疲倦地去追求我们认为的那个幸福。
  • 青春阅读——名人智慧之光(双语)

    青春阅读——名人智慧之光(双语)

    本书是一本双语翻译书籍,主要收录了世界著名智慧方面的至理名言。
  • 大清第一公主

    大清第一公主

    她,是现代的全能才女,意外穿越,成为最受康熙宠爱的大清第一公主,众人口中传颂的“梨花仙子”,多年后,依旧被人们视为传奇。莺飞草长的江南,她遇见了他,相知却无法相守;高大森严的宫墙中,她步步小心,唯恐踏错一步;烈烈西风下的苍莽草原,她纵马狂欢,却依然放不下心底深处的那份情……才华横溢的将军,深情守候的蒙古王子,青梅竹马的皇子,她该如何选择?无上尊贵抵不过那一刹那的心动;弱水三千不敌执子之手的温柔。繁华落尽,谁将与她携手归去,白首偕老?紫禁皇城,江南忆园,漠北草原,西北军营……一路走过,且听我为你讲述一段不一样的“九子夺嫡”的历史:
  • 彼岸:宿命

    彼岸:宿命

    (新手,学生党,更新不定,见谅)每个人一出生,就已经被安排好一生,有的人注定碌碌无为,平凡一生,有的人却会在人生路上绽放耀眼的光。这就是命运而她的命运注定多舛,从天真的小女孩到嗜血女皇,不过是时间问题。命运这种令人讨厌的东西,只有自己才能改变命运握在自己手里,手打开,是掌纹
  • 三界第一群主

    三界第一群主

    我怒,可气吞寰宇我笑,可笑傲江湖我痴,可轰轰烈烈我癫,可我行我素我就是我,仙挡杀仙,佛挡杀佛,屠妖除魔,惊天地、泣鬼神,一路向前,永不回头......!
  • 极星残梦

    极星残梦

    早在很多年以前,人们口中便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极星界哈里紫依公主的出生,是一则不为人知的传奇!自她降世以后,那个曾经在全宇宙中最为繁华富饶的极星圣界,一夜间面目全非!而关于这个女人的身世,也随之变成一道神秘的不解之谜。
  • 广义创造力纵横谈

    广义创造力纵横谈

    本书是一部关于广义创造力的科普读物,在广泛汲取系统科学、创造科学和进化论有关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汇集而成,富有新意。内容包涵广义创造力的特征、动力、运作方向选择、基本模式、创新过程和方法论体系等。它提供给对创新思维有兴趣的读者参考。书中对创造力的演化和思维创造力如何朝统一创造力的方向发展提出了独到见解。
  • 我的青春嗨起来

    我的青春嗨起来

    青春是青涩的果实,友谊是宝贵的财富,好好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