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夫妻的幼儿失踪了。
没有人索赎,也没有孩子的消息。
悲伤的夫妻在电视上哭着说:“求求您,若您带走了我们的孩子,请您还给我们。”做妻子的突然跪下,哀求地喊着:“当然,您也可能非常爱那个孩子,不想送还,请告诉我们,他还活着,请好好待他,我们会感恩于您。”
这就是爱。爱到极处,有私也无私。
拔出一根刺,带出一颗心
访谈类节目中,邀请的嘉宾姓钟,40岁,他是个被错抱错养的孩子。他说:“那一天,我和我妈去拿DNA鉴定结果,鉴定人员说,我和我爸我妈没有血缘关系。我听后差点晕倒。我妈听不清,那人说什么了?我大声说,他说我不是你的儿子!我妈沉默了。我们一起往家走,一路谁都没有说话。到家了,我拿出钥匙开门,心里很难过。我问自己,这是我的家吗?我怎么一下子在这里‘全托’了40年?”
整个节目做下来,钟先生都十分痛苦。节目中穿插了一些钟妈妈的镜头,老人家一直在哀哭,她在精良仪器的测定结果中失去了疼爱了40年的儿子,也把自己难以辩解的问题摆出来了,一瞬间,她的家,她的爱,她的一切土崩瓦解。
太多的错误都需要纠正,但有一样错误,我们纠正时却铸成更大的错误。上帝把一个生命投进了一个空虚寂寞的怀抱,那怀抱顿时温暖充盈起来,四季都拥有了甜美的梦想。
等待两分钟
实习的时候,是在山区县城的一所中学。
那一天,讲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主讲的是这所中学中的一位很有经验的女教师。
随意提问时,被点到的学生一个个灵光、聪明,老师稍一点拨,便讲出答案。当他又点到一个学生的名字的时候,一个胖胖的学生站了起来,却说不出话。当时屋子里静极了,分明都能听到每个人的呼吸。
我们几个坐在后排的听课老师彼此都感受着一丝尴尬,但那位老师没有让那个学生坐下,以结束这种尴尬的场面。
就在我们感觉场面几乎“窒息”的时候,那个学生开口了。
原来,他是一个结巴。
课后一起座谈的时候,我们谈到了这件事,讲了当时的担心。那位老师说:“是的,谁也不想让这样的情况出现。我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着急得说不出话来。然而,恰恰是这样一个场面,对他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当时我断然让他坐下了,他将失去开口的信心。比起我的公开课来,一个生命的成长似乎更重要。所以,那一刻,我宁愿为他等待两分钟……”
等待两分钟。这并不是平常的两分钟,这是对生命尊严最真挚的仰望。老教师的话语很简单,从中我们发现了一颗朴素灵魂的光亮。
一个人最美的是才能,而比才能更美的,永远是懂得施爱的心灵。
爱花及人
曾看到记者请一位资深的老花农谈经验,他于是一边给一枝花示范施肥、浇水,一边讲解管理要领。末了,他抬头看看镜头,以为节目结束,便俯下身子,赞美道:“你今天好漂亮、好精神啊!”记者觉得奇怪,问:“你每天都这样赞美它们吗?”“不。但经常,”老花农解释说,“花跟人一样,它能听懂你的话,及时得到表扬,它使劲地长,明天你来看,小家伙会长得更好呢!”
赞美一枝花,原来也是管理的经验之一。但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是一种爱心。
仁爱在心,人世间真情无价
仁即是爱,仁爱就像一汪清泉,能让荒原变成绿洲;也像一缕朝阳,给人间带来温暖。
《圣经》中讲:“爱是恒久忍耐,又是恩赐。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处处为自己着想,不轻易发怒,不计较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人生最值得珍藏的东西。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外国谚语说:爱是万能的。的确,拥有了爱,便能拥有一切,包括财富和成功。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女人看见自家门口坐着三位陌生的老人,就上去打招呼:“你们饿了吧,快进屋吃些东西,暖和一下吧!”
“你家男主人在吗?”老人们问。
“他出去了,没事,你们进来吧!”女人说。
“他不在,我们就不进去了,等他回来吧!”三位老人说。
晚上,丈夫回家后,女人告诉了丈夫,丈夫说:“快去告诉他们,我回来了,请他们进来!”
于是,女人再次出去请三位老人进屋,但他们依旧不进来。一位老人说:“我们不能一块儿进屋。”女人奇怪地问道:“为什么呢?”一位老人说:“我们三个分别叫财富、成功和爱,我们只能有一个到你们家去,你们商量一下,需要哪一个。”
无奈,女人只好又回屋请示丈夫,丈夫听后十分高兴,连忙说:“我们肯定要邀请财富老人啊!”妻子则说:“为什么不邀请成功呢?”儿子插话道:“为什么不请爱进来呢,那样我们家将会充满爱。”“那就听儿子的吧。”丈夫回答。
就这样,女人出门把爱请了进来,可她回头一看,另外两位老人也进来了,她惊喜地问道:“你们怎么进来了啊?”老人们答道:“哪里有爱,哪里就有财富和成功!”
当我们为别人付出一点爱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得到爱的满足。这种满足和快乐不会随着时间的潮流而波动,反而会在时间的酝酿中,越发香浓。
有爱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人生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郭老师高烧不退,透视发现胸部有阴影,医生怀疑是肿瘤。同事们都去医院探望。回来的人说:“有一个叫王端的女人,特地从北京赶到唐山来看郭老师。”又有人说:“那个叫王端的整天守在郭老师的病床前,喂水喂药,端便盆,他们关系密切呢。”就这样,去医院探望的人几乎每天都能带来一些关于王端的花絮,更有人讲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奇事,说郭老师和王端一人拿着一根筷子敲饭盒玩,敲着敲着,两个人就又哭又笑起来……
十几天后,郭老师的病确诊不是肿瘤。不久,他又重新上班了。有人问起了王端的事,郭老师说:“王端是从前的邻居。大地震的时候,王端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大块的楼板在上面一层层压着,而父母的尸体就在身边,王端很惊恐。邻居们找来木棒、铁棍撬那楼板,可怎么也撬不动,就只好等着用吊车吊。天黑了,人们纷纷谣传大地要塌陷,于是都抢着去占铁轨,只有我没去。我家只有我一个人活着出来,我们彼此依靠。我对着楼板间的空隙冲下面喊:‘王端,天黑了,我在上面跟你做伴,你不要怕呀!现在,咱俩一人找一块砖头,你在下面敲,我在上面敲。好,开始吧。’她敲‘当当’,我便也敲‘当当’,她敲‘当当当’,我便也敲‘当当当’……渐渐地,下面的声音弱了、断了,我也睡去了,下面的敲击声又响起,我慌忙捡起一块砖头,回应着那求救般的声音。王端颤颤地喊着我的名字,激动得哭起来。第二天,吊车来了,王端得救了。”
在这一份纯洁无瑕的生死情谊面前,人们都被感动了。
谁都有陷入困境的时候,谁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如果你有能力去帮助别人,就应当去帮助,你付出了多少爱,就会收获多少爱,有爱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人生。
爱是美好的,最伟大的爱是无私的,在渴望得到别人爱的同时,自己也应学会为别人付出爱。爱把宽容、温暖和幸福带给了亲人、朋友、家庭乃至全社会和全人类。
慈悲为怀,多多行善
古代朝鲜有一名叫大长今的女子,原本是御膳厨房的一名上赞内人,因遭陷害,被发配到济州岛。按照惯例,被赶出宫的内人是不能再回到宫里的。
在济州岛,大长今遇到一位叫张德的医女。张德告诉她,要想再回到宫里,只能勤学医术,然后等待朝廷来选拔各地衙门的医女进宫。
大长今天资聪颖,加之勤学苦练,医术渐长。
她终于等到了朝廷选拔医女的通知。前几轮知识性的考试大长今成绩都是第一,只剩下最后一轮实践性的考核了。那就是给真正的病人看病。大长今信心十足,因为她有过经验。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要救治的病人竟然是那个陷害她的人。那一刻,她有点动摇。她曾想过,坚决不给她看病或者给她误诊,以此泄恨。但是如果这样,她所做的一切就前功尽弃了。左思右想,大长今还是放下了仇恨。最终她通过了最后的一场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选为内医院的医女。
医者父母心,医生最需要的就是一颗博爱而仁慈的心,要爱护病人,他的医术才会不断长进,因为医生面对的是一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如果仅仅是把行医当做一种生存手段,是不会成功的。
仁慈和善良是人们在寻求成功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道德。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相互关爱,爱心使人择善而行
歌唱家韦唯的成名歌曲《爱的奉献》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高尚的人生、一个美好的社会是用爱心创造出来的;那些美丽的故事是用爱心谱写出来的;人世间诸多奇迹也是爱心引发的。有了爱的浇灌,幸福之花会更加绚丽。
有一则寓言:上帝领着一位教士去参观地狱和天堂。他们来到某个房间,看见一群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人围坐在香气四溢的肉锅前,只因手持的汤勺把儿太长,他们试图往自己嘴里送肉,可就是吃不到,个个都是一副又馋又急又饿的样子。上帝说,这就是地狱。他们走进另一个房间,这里跟地狱一般无二,同样是肉香飘溢,同样是手持长勺,但是,这里每个人都很快乐。原来他们把肉汤喂进对方的嘴里。上帝说,这就是天堂,天堂里的人互相关爱。
所谓爱心,就是心里时刻装着别人的利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爱心是高尚情操中最闪亮的内容,是善良、无私、宽容等优秀品质的根,人都应有爱心。毛泽东在赞扬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写道:“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富有爱心,就等于拥有了一块生长智慧的沃土。
无私地奉献自己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除了有思想外,还有关爱,知恩图报是爱的起码要求。关爱他人时,无意中播撒着爱的种子,这样的种子会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尽管在付出时也没有想过收获什么,但爱的果实会让你品尝到甜蜜的回报。
关爱既是付出,也是收获。关爱他人很容易,有能力的人可以做,没有能力的人也能做;关爱也并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每个人都可做到,关键是要有一颗爱心。比如,乘车时给别人让个座,在别人遇到打击时说上一句安慰的话,甚至仅是使一个鼓励的眼神。关爱不同于施舍,也不见得非要舍己为人,只要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尽心尽力就足矣。关爱不需要讲求艺术和方法,即使方式不当,最终也能使人接受。
父母往往用打骂的方式来关爱子女;一个性子急躁的领导也往往会用痛骂的方式去批评一个他所关爱的部属,而子女和部属从来就没有记仇的。很多人不惜精力去研究关爱方式,其实很简单,只要用心,表扬和批评都是有效的。与其花那么多精力去研究那些表层的东西,还不如用心去培育自己的一颗爱心,这才是根本。
绝大多数情况下,关爱只是举手之劳。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关爱他人的时候,我们付出的并不很多,但对于受到关爱的人来说,都很重要。尤其是帮人于危难之际,会让人铭记。关爱行为往往在无意间会变成“抛砖引玉”“丢糠得米”“以心换义”。
关爱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从中受益。关爱有时可以帮人消除烦恼,有时可以助人获得成功,有时能够改变他人的命运。而对于自己,爱心能够唤起力量和勇气。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跛足的人与一位负重的老头结伴同行,到了一个荒凉之地,天突然要下暴雨,跛足者急得哭了。老头就放下担子,说:“你别急,我先把你背到一个避雨的地方,再来挑东西。”跛足者很着急,因为老头误解了他,他是看到快下雨了,老头累得不行了,自己又不能帮老头挑担子,才急哭的。当双方都了解了对方的意图后,一个为了不让对方担心,竭力负重,一个为了不成为对方的累赘而奋力向前,终于赶在瓢泼大雨来临之前来到了一个寺庙。
发明女性内用卫生棉条的美国医生伊勒·C.哈斯,就是在关爱妻子中获得启发的,他并没有想到会获得专利和财富,只为了帮妻子。很多发明创造都是基于爱心以及解决现实生活困难之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富只是爱心和创造力的副产品。
关爱不需刻意,也不用张扬。关爱是一种无私奉献,不应有功利性。因此,关爱是自然情感表达的一种善良行为。刻意去做好事的人往往会带有某种目的。比如,每年3月5日前后组织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如果从关爱他人的意义上来理解,这种关爱是毫无意义的。在活动中受益的那些人,会认为你的行为是应该的,“如果我不给你一点好事做,你就没法完成任务。”有的人做了好事喜欢到处吹嘘,这实际上是一种贪名的行为。有的人做好事总喜欢讨个人情,尽管也不思图报,但他老是念念不忘自己有恩于谁,这会令人家反感。张扬的关爱,给人的感觉是高利贷,就像敲诈勒索一样,会变本加厉。因此,对于受到关爱的人来说,应当记住,而关爱他人的人在关爱过后就应忘记。
关爱他人的过程,能使我们的灵魂变得高尚,令我们的人生富有价值和意义。这才是付出爱心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