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52900000031

第31章 胡适讲国学——儒与道(1)

胡适(1891—1962)

我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名“适”与字“适之”,是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安徽绩溪人。

胡适5岁启蒙,早年曾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唯心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25岁)夏回国担任北大教授,历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国驻美大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1962年在台湾的一个酒会上突发心脏病去世。

胡适提倡文学革命以及白话文写作。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毕生倡言“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胡适著作很多,又经多次编选,比较重要的有《胡适文荐》《胡适论学近著》《胡适学术文集》《胡适自传》等。多部作品广为流传。

胡适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是胡适终生研究的一项学术工作。胡适以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方法使先秦诸子研究焕然一新。在阐述各家学说时,注意审查时行,同时注重推寻各家之间的思想渊源关系,努力突出“史”的特点,使先秦诸子的研究系统化。我们在此特选其对“儒”、“道”两家的研究文章,以飨读者。

修齐治平——谈儒

儒教

一、汉高祖对陆贾说:“乃公居马上而得天下,安事诗书?”陆贾对他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书生的用处正在此。汉初盖公教曹参治齐国,建立了道家思想的信用;陆贾与叔孙通在高帝惠帝时的成绩,也建立了儒家的信用。叔孙通定朝仪,制定宗庙仪法,当时人称他为“圣人”,后世史家称他为“汉家儒宗”。

看陆贾《新语》。又《汉书》四三。(或《史记》九七,九九)

二、汉初之七十年(前200—135)是道家思想比较占优势的时代。无为的政治最适宜于那个年代;当大权的人既不配有为,还是无为最好,让人民休养生息。但儒家的学者往往看不惯这种消极的政治。贾谊(死在前168)的《治安策》便是明白攻击当时的“无动”“无为”的政策。同时的晁错(死在前154)也想积极有为一番。但他们都失败了。贾谊死在迁谪,晁错斩于东市。武帝初年赵绾、王臧也想做一番积极的改革,被窦太后反对,都自杀在狱里。

看《汉书》四八及四九。又《胡适文存》三集卷七,页八七九——八八三。

三、窦太后死后,武帝亲政,招集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齐人)是汉朝第一个儒生丞相。董仲舒(死约在前104)虽不得势位,但他的思想影响了汉朝的制度,比谁都更伟大。儒学成为帝国的儒教,是汉武帝、董仲舒、公孙弘三人的成绩。在制度方面,如立五经博士,为国立太学的基础;如用经学选官,能通一经以上的补官,是科举制度的起源;如罢黜百家,专崇儒学,是统一思想学术的实行。这些都是在这个时期里开始实行的。

看《史记》《汉书》的《儒林传》(有些不易句读之处,须参看两书)

四、这个时期是方士最得意的时代,儒生都不免受了方士的大影响。武帝封禅祠祀,都用儒生博士定仪礼,襄祭事。武帝建立的帝国宗教实在是儒生与方士合作的结果。试举郊祭上帝一事为例。汉承秦制,郊见五个上帝。方士谬忌等提议五帝之上还有个太一,被武帝采用了。又有人提议作“明堂”,《孝经》本有“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之说,所以儒生也赞成此事。方士公玉带奏上明堂图样,武帝也采用了。元封五年(前106),武帝亲祠太一、五帝于明堂,用汉高祖作配。史臣大书道:“祠高祖于明堂,以配上帝。”这样实行《孝经》的儒教,其实是方士与儒生合作之功。

看《汉书·郊祀志》。看《春秋繁露》的《郊语》以下七篇,可知当日董仲舒等儒生确也极力主张郊天,所以能与方士合作。

五、儒教的大师董仲舒便是富于宗教心的方士,他的思想很像一个墨教信徒,尊信上帝,主张兼爱非攻。他深信天人感应的道理,他说:

人之所为,其美恶之极,皆与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

这是天人感应的儒教的根本教义。他在这个根本教义上建立起他的阴阳灾异学:“国家将有失道之败,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自己是个自信能求雨止雨的方士,著有求雨止雨的书(看《繁露》七四,七五)。他用阴阳五行的理论来推求灾难之故。他又是个治《公羊春秋》的学者,所以又用历史比例法(analogy)来推论灾异。他的方法是:“天下有物视《春秋》所举与同比者,精微眇以存其意,通伦类以贯其理。”这个方法分为三步:

第一步,先求《春秋》某件灾异之天意。(A由于B)

第二步,次求现今某件灾异与《春秋》灾异为“同比”。(a比A)

第三步,然后比例推求现今此件灾异之天意。(A由于B,而a比A,故a由于B)

例如武帝建元六年(前135)辽东高庙灾(a)。董仲舒说此事,先寻出《春秋》哀公三年(491B.C)的桓宫,厘宫灾(A)可与“同比”;并先解释桓厘宫灾的天意是要鲁侯“燔贵而去不义”(A由于B);然后推定辽东高庙灾的天意是要武帝“视亲戚贵属在诸侯远正最甚者,忍而诛之”(a由于B)。董仲舒借此暗示武帝应该划除淮南王。他因此下狱,定了死罪,武帝特赦了他。这个方法,虽是荒谬可笑,但在当时却震动一世,成为正统的灾异学方法。一部《五行志》记的汉朝经学大师推论灾异,全用这个方法。二千年来的儒生论灾异,也都用此方法。

看董仲舒的《对策》(《汉书》五六),又《高庙灾议》(《汉书·五行志》上)。《汉书·五行志》不可不读,这是西汉儒教的绝妙写真。

六、董仲舒的阴阳五行之学,本是阴阳家的思想,自从他“始推阴阳,为儒者宗”,便成了儒教的正统思想了。他用《尚书》里的一篇《洪范》作底子,把五行分配“洪范”的“五事”(貌木,言金,视火,听水,心土),每一件事的失德各有灾异感应。这个架子后来在夏侯始昌和夏侯胜的手里便成为《洪范五行传》。夏侯胜之学在汉朝成为显学,一传而有夏侯建、周堪、孔霸,再传而有许商、孔光等。许商与刘向各有《洪范五行传记》。这是灾异的“尚书学”,和上节说的灾异的“春秋学”相辅,合组成一个绝大规模的阴阳五行的儒教系统,笼罩了两千年的儒教思想。

看《汉书·五行志》及《儒林传》。此外应看《汉书》卷七五,七八,八一,八四,八五。

七、汉朝的儒教固然是迷信的,浅陋的,幼稚的。但这背后似乎含有深长的意义。汉帝国的创业者从民间来,知识不高,而专制的淫威却不减于秦始皇、二世。夷三族、具五刑,不但行于高帝吕后之时,并且见于宽仁的文帝时代。儒家学者对于这独裁政体,竟没有抵抗的办法,只有抬有一个天来压住皇帝,希望在那迷信的帝国宗教底下得着一点点制裁皇帝的神权。董仲舒屡说“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这正是墨教“上同于天”的意旨,后世儒者都依此说。其实孔孟都无“屈民伸君”之说,汉家建立的儒教乃是墨教的化身。

比较《墨子·尚同篇》及董仲舒的《对策》;《春秋繁露·玉杯》、《阴阳义》、《如天之为》、《天地之行》等篇。

八、关于汉朝儒教的经典,近代学者创为“今文”与“古文”之说,其说起于廖平的《今古学考》(1886)。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1)与崔适的《史记探源》(1910)更发挥此说,更走极端。诸家所说,并不一致,但总其大意,他们认“今文”的经典先出,“古文”的经典晚出。先出的今文经传是《穀梁春秋》、《公羊春秋》、《仪礼》,齐鲁韩三家《诗》,今文《尚书》。晚出的古文经传是《左氏春秋》、《周礼》、《毛诗》,古文《尚书》(此仅举其大意)。廖平原来不过说:“今经皆孔子所作,古经多学古者润色史册.今学出于春秋时,古学成于战国时,今学西汉皆立博士,古学西汉多行于民间。”到了康有为、崔适,就说古文经传都是王莽时代刘歆伪造的了。

看所举廖、康、崔的三种书。反对此说的书甚多,看钱穆的《刘向刘歆父子年谱》(《燕京学报》第七期)。

九、平心看来,汉朝所处的经传,只有先出后出的次第,其中也有内容优劣的不同,但并没有两个对立的“今文学”和“古文学”的学派。王国维说,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秦并天下以后,用小篆和隶书统一文字,于是古文籀文并废。此说似甚可信。东方诸国之书都是用古文写的,中间经过焚书禁书之举(前213),又经过长期兵祸,汉初的君臣又都不提倡读古书,挟书之禁虽已解除(前191),求书的人还很少。《史记》说:“孝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这可见当日读古书者之少。初出的经传都用“今文”重写,有经师教授,次第列在学官。但还有一些用“古文”书写的古书也陆续出现。其时去古稍远,非有特别的古文训练的人,已不能读这些古文书了。司马迁《自序》说他“年十岁则诵古文”,所以能参考古文记载,著作《史记》。《史记》采用了许多《春秋左传》的材料,是无可疑的;《史记》又提到《周官》,《封禅书》中有引“周官曰”的话。《史记·儒林传》记孔安国家有古文《尚书》,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余篇”。这三部书,——《左传》、《周官》,古文《尚书》,——都是后来所谓“古文经”,在司马迁时都已出现,但因为它们晚出,虽然受史家的采用,却不曾得当时儒生的看重。当时儒生正走上了阴阳灾异的儒教的一路,他们要的是奇怪的微言大义,用不着那些记载事实掌故的史书。迷信的儒生竟说:“《尚书》二十九篇者,法北斗七宿也。四七二十八篇,其一曰斗矣!”(见《论衡·正说篇》)二十九篇既法天象,自然不许十六篇古文《尚书》加入了。但后出的这些书,经过学者的整理,如《左传》经过翟方进、尹咸、刘歆等人的整理,如《周官》经过王莽的“发得”,也许经过王莽的修改增补,——他们的价值就很明显了。到了西汉晚年,刘歆就主张把这些经传——《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都列于学官。“列于学官”就是在国立大学里添设这几科的讲座。当时的博士儒生大反对此事,刘歆失败了。后来王莽虽把这些书列在学官,并添上了《周官》,但王莽败死后,这些经传仍被废黜,古文《尚书》竟完全散失了。但《左传》《周官》《毛诗》,因为他们本身内容的价值,到了三国以后,终被列入学官,渐渐替代了今文经传的地位。

看王国维的《观堂集林》卷七的《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说》、《〈史记〉所谓古文说》、《汉时古文本诸经传者》;又卷五的《史籀篇疏证序》;又卷四的《汉魏博士考》。看《汉书》三六《刘歆传》。又看陆侃如译的Karlgren《左传真伪考》。

十、从董仲舒到王莽,百余年之间,儒教经历了不少的变化,如:

(一)经典的增多。

(二)学派的新起(比较《史记》、《汉书》的《儒林传》)。

(三)学术的发达(看《汉书·儒林传》及《王莽传》)。

但最大的变化是政治上的大变动。刘氏后代不振作,政权移归王氏,而王莽最得人民和学者的信仰。王莽要做皇帝,于是奉承他的人都不谈灾异了,大家抢着制造祥瑞符命,于是灾异的儒教遂变成了符谶的儒教。符谶把王莽捧上帝位(适按,武功井中白石丹书:“告安汉公莽为皇帝。”临淄新并,天公使告亭长曰:“摄皇帝当为真”。哀章作为高庙铜匮,高帝玺书:“王莽为真天子”),也把刘秀(光武帝)从民间送上帝座。这时代的迷信黑暗也不下于汉武帝时代。

看《玉函山房辑佚书》中的《纬书》一门。

看《汉书·王莽传》,《郊祀志》最后一部分。

看《后汉书·尹敏传》《张衡传》《桓谭传》。

十一、然而在那黑暗的迷雾里,我们仍可以看出一个有力的社会改革运动。晁错、董仲舒以至王莽,这班儒生都抱着改革社会的大志愿。董仲舒主张限制私有田产,又反对奴牌制度。哀帝时,儒生师丹辅政,实行限制私有田产和奴婢,都被贵族大臣反对掉了。王莽建国之后,实行土地国有,禁止私人买卖田地奴婢;又行“六筦”之命,把一切重要的生产事业都归国家管理;又设立种种调均人民经济的机关,平物价,办国家赊贷机关。他的经济政策很含有国家社会主义的意义,其目的在于“均众庶,抑并兼”。他是董仲舒的嫡派,他是汉朝儒教运动的精神的伟大代表。

看《汉书·食货志》《王莽传》。

看《胡适文存》二集卷一《王莽》,又三集卷七《再论王莽》。

廿、五、十六夜

关于孔子

孔子略传

孔子,字仲尼,鲁国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西历纪元前551),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西历纪元前479)。他一生的行事,大概中国人也都知道,不消一一的叙述了。他曾见过老子,大概此事在孔子三十四岁之后。

孔子本是一个实行的政治家。他曾做过鲁国的司空,又做过司寇。鲁定公十年,孔子以司寇的资格做定公的傧相,和齐侯会于夹谷,很替鲁国争了些面子。后来因为他的政策不行,所以把官丢了,去周游列国。他在国外游了十三年,也不曾遇有行道的机会。到了六十八岁,回到鲁国,专做著述的事业。孔子晚年最喜《周易》,那时的《周易》不过是六十四条卦辞和三百八十四条爻辞。孔子把他的心得做成了六十四条卦象传,三百八十四条爻象传,六十四条象辞。后人又把他的杂说纂辑成书,便是《系辞传》、《文言》。这两种之中,已有许多话是后人胡乱加入的,如《文言》中论四德的一段。此外还有《杂卦》、《序卦》、《说卦》更靠不住了。孔子还作了一部《春秋》,孔子自己说他是“述而不作”的。就是《易经》的诸传,也是根据原有的《周易》作的,就是《春秋》也是根据鲁国的史记作的。

此外还有许多书,名为是孔子作的,其实都是后人依托的。例如一部《孝经》,称孔子为“仲尼”,称曾参为“曾子”,又夹许多“诗云”、“子曰”,可见绝不是孔子做的。《孝经·钩命诀》说的“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的话也是汉人假造的诳语,绝不可信。

一部《论语》虽不是孔子做的,却极可靠,极有用。这书大概是孔门弟子的弟子们所记孔子及孔门诸子的谈话议论。研究孔子学说的人须用这书和《易传》、《春秋》两书参考互证,此外便不可全信了。

孔子本有志于政治改良,所以他说: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又说:

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后来他见时势不合,没有政治改良的机会,所以专心教育,要想从教育上收效。他深信教育功效最大,所以说“有教无类”,又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史记》说他的弟子有三千之多。这话虽不知真假,但是他教学几十年,周游几十国,他的弟子必定不少。

孔子的性情德行,是不用细述的了。我且引他自己说自己的话: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话虽不大像“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的人的口气,却很可想见孔子的为人。他又说他自己道: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是何等精神!《论语》说: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

“知其不可而为之”七个字写出一个孜孜恳恳终身不倦的志士。

同类推荐
  • 温古知今

    温古知今

    2010年,一个权威智囊机构评选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领导,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荣登第一。温家宝每次在重要谈话上都会引经据典,使人眼前一亮,那些诗句无不闪耀着总理的博学和智慧,让我们追随那些诗句,再次感受那些经典诗句所散发出的无尽的魅力。《温古知今》辑录了温家宝总理在历次谈话中所引用的古语和古诗句,并追根溯源,加以评析,更有对温家宝总理引用古语谈论当下问题的妙语点评,有利于我们了解一个血肉丰满、饱含着大爱而又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的总理。
  • 红色文丛-解读红色精神(下)

    红色文丛-解读红色精神(下)

    本书撷取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具时代特征、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红色经典故事,向青少年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的斗争中克服艰难险阻,奋斗不息,在内忧外患的多重压力下突破险境,绝处逢生,在道道关隘和重重考验面前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
  •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生命的保存,往往被认为更多地带有自然性;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色彩。人类未必是惟一对死亡有清醒认识的动物(据说大象也有类似人类葬礼的行为),但却是惟一能对死亡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的动物。人类可以在他的生命之轮的前行运转中为自己安排种种的活动,帮助自己生存得更好,从而也使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礼谷(民俗学的规范术语为人生仪礼,鉴于“礼俗”一词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故而书名使用“人生礼人俗”)正是人类安排的使自己的生命有内容、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 少林圣地:嵩山(文化之美)

    少林圣地:嵩山(文化之美)

    “嵩高惟岳,峻极于天”。地处中原,峻峰林立的少林胜地嵩山,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地质学上称之为世界上罕见的“五代同堂”,即五个时期的地质现象在嵩山表露齐全。嵩山不仅经历了地球40亿年来演变的轨迹,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各朝各代的兴衰。它集山岳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域外文化于一身,也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体现最为完美之地。本书带你一起领略嵩山山峰之秀美,历史之厚重。
  •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成语,是汉语中对复杂语义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并且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或伟岸磅礴,或快乐活泼,或风情万种,或诙谐幽默,但故事背后更多的,则是意味深长的哲理和文化。本书取材广泛,着重选取实用性强,同时对读者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每一个成语中蕴涵的道理,从而培养孩子掌握语言的能力,正确引导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热门推荐
  • 一代女杰

    一代女杰

    一声天雷过后,她穿越成了大清唯一的汉人公主,孔四贞。二十一世纪的三无女怎样做才能成就孔四贞的精彩一生?面对既定的历史,她能怎么办?她能成为坐镇一藩,统领一方的风云人物吗?能改变孔四贞的感情命运吗?现代思想版的孔四贞说:1、不管如何,爱情第一2、小孙要靠的住,母猪能上树、、不对、、是嫁鸡随、、啊还是不对..是嫁孙护孙(还是象骂人)3、顺治呢?嘿嘿、、那、、那不行,偶绝不当小三,要是你真稀饭偶、、嘿嘿、、那就爱我一个,什么不行!那好,要么离我远点有多远、、那个、、我走多远(人家是皇上嘛,总要给点面子滴)要么来我家给我当小三(女主疯啦!)作者:咋这说的都是爱情的呢?女主:本人、、啊呸、、是本格格原就是个爱情至上的人。作者:、、、、、、、、女主:喂、、喂、、你怎么了?晕了?作者:怕是读者都晕了。(以后不出门了,免得被书友看见扔臭鸡蛋、、、、、、)
  • TFBOYS之致青春

    TFBOYS之致青春

    “撞包撞衫甚至撞脸都没令我那么害怕我最害怕的是你看别人的眼神跟看我时一样”---by上官雅。“他伤了你那么多次你怎么还没离开?”---by路人。“偶尔他也会给我敷药,喂我吃糖。”---by初萦。"“我都忘了这是我第几次说要放弃你,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等一等,再放弃。”---by南宫紫璃。"你太重要,别人碰一下我都觉得是抢。"---by王俊凯。"如果有缘,错过了还会重来;如果无缘,相遇了也会离开。"---by王源。"最怕的是关系突然变淡而你却连原因都不知道。"by易烊千玺。
  • 超空间意识交换互助会

    超空间意识交换互助会

    超空间意识交换互助会,简称为SOHCE。SOHCE提供完善的平台,让不同维度世界的会员们得以进入对方世界享受超时空旅行,而李桥前往的第一个世界为——《钢之炼金术师》的世界。
  • 素馨

    素馨

    众生众神,千秋以来,往生不灭。那一天,她浮在湖水中央,由肚脐生出了一朵千叶金莲花,其中诞出了一颗金色的种子。远远望去,那种子饱含无量光明,数千倍于太阳。可那五面三眼四臂的仙人不容他,要他性命。于是,骑着大鹏鸟的仙人叫他快快跑,越远越好,别再回来。而如今,那落地的新生儿,又将带着那段催促,逃到何处去呢?如若不能脱逃,便与神话在星空碰撞!
  • 冰山校草的小甜心之甜心叛逆计划

    冰山校草的小甜心之甜心叛逆计划

    此文智商高的人才能看得懂。请看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文。一张也行。谢谢
  • 将军小姐穿越到现代

    将军小姐穿越到现代

    她本是绝世将军,美艳与冷血并存,把感情当做玩物,竟意外穿越到二十一世纪?不带这么狗血的吧,一来就被一臭男人压得死死,哼,她誓要将他斩草除根!可是,这男人不仅没被她的暴力吓跑,反倒纠缠得越来越深!
  • 茉莉花树

    茉莉花树

    结婚的时候,她说,秦澍阳,这场注定没感情的婚,你确定要结吗?他挑了挑眉,回道:“新房已经装修好了,婚纱照也拍了,请柬也发出去了,酒店也订好了,你觉得我秦澍阳是那种爱做无聊事情的人吗?“离婚的时候,他说,陈茉莉,如果你已经想好了要离婚这件事,你把离婚书拟好送来,我二话不说给你签字。她笑着说,好。只是转身的时候,泪如雨下。
  • 武本善之名动江湖

    武本善之名动江湖

    元朝末年,地仙剑遗孙龙卿三被天山白眉真人所救,从小机灵好学,誓要解开身世之谜,以报家门血仇。而其对江湖豪侠无不艳羡,励志更要做一名名动江湖,解危难与一时,留芳名于一世的超级豪侠!
  • 娘子,为夫想回家

    娘子,为夫想回家

    他是江湖上令人闻分丧胆的魔宫宫主,也是一代天朝的王爷,却因轻信了与自己一同长大的哥哥,而遭到暗算。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天才外科女医生,一个意外让两人相遇到一起。“慕容绝快给老娘滚出来!””娘子,为夫这不就出来了嘛,别生气,免得动了胎气。““滚,老娘说了今年不要孩子,你听不到吗!”“可是有都有了,不能把他打了吧。”“哼!下不为例!今晚你睡书房!”“为什么!”“没有为什么,你去不去,不然你这十个月都别想回房。”“遵命,夫人。”从此,一代枭雄走上一条妻奴的不归路,而且还乐此不疲。
  • 斗罗大陆之创世轮回

    斗罗大陆之创世轮回

    这个世界,是由神创造的。而他,便是创世神,手持创世剑,身披七色幻袍,脚踏祥云,在他身后,是太阳和月亮,他操控着他们,为世间日月变化。在神界,他遇到了一个绝美的女子,头戴白冠,身穿霜纱,翩翩起舞,更是这个女子的回眸一笑,让他迷恋上了她。他也曾让帝王给他赐婚,可他却被许配给了另一位女子,他悲愤交加,一举将神界的支柱打破,并与她发誓,在人间的的轮回,他们永远不离不弃,终身相伴,便跳下世河,开始了无尽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