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52900000108

第108章 朱自清讲国学——经典常谈(12)

柳宗元与韩愈,宋代并称;他们是好朋友。柳作文取法、《诗》、《礼》、《春秋》、《易》、以及《穀梁》、《孟》、《荀》、《庄》、《老》、《国语》、《离骚》、《史记》,也将经子史排在“文”里,和韩的文统大同小异。但他不敢为师,“摧陷廓清”的劳绩,比韩差得多。他的学问见解,却在韩之上,并不墨守儒言。他的文深幽精洁,最工游记;他创造了描写景物的新语。韩愈的门下有难易两派。爱易派主张新而不失自然,李翱是代表。爱难派主张新就不妨奇怪,皇甫湜是代表。当时爱难派的流传盛些。他们矫枉过正,语艰意奥,扭曲了自然的语气、自然的音节,僻涩诡异,不易读诵。所以唐末宋初,骈体文又回光反照了一下。雕琢的骈体文和僻涩的古文先后盘踞着宋初的文坛。直到欧阳修出来,才又回到韩愈与李翱,走上平正通达的古文的路。

韩愈抗颜为人师而提倡古文,形势比较难;欧阳修居高位而提倡古文,形势比较容易。明代所称唐宋八大家茅坤有《唐宋八大家文钞》,从此“唐宋八大家”成为定论。韩、柳之外,六家都是宋人。欧阳修为首;以下是曾巩、王安石、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曾巩、苏轼是欧阳修的门生;别的三个也都是他提拔的。他真是当时文坛的盟主。韩愈虽然开了宗派,却不曾有意地立宗派;欧、苏是有意地立宗派。他们虽也提倡道,但只促进了并且扩大了古文的发展。欧文主自然。他所作纡徐曲折,而能条达疏畅,无艰难劳苦之态;最以言情见长,评者说是从《史记》脱化而出。曾学问有根柢,他的文确实而谨严;王是政治家,所作以精悍胜人。三苏长于议论,得力于《战国策》、《孟子》;而苏轼才气纵横,并得力于《庄子》。他说他的文“随物赋形”,“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说》。;又说他意到笔随,无不尽之处何薳《春渚纪闻》中东坡事实。这真是自然的极致了。他的文,学的人最多。南宋有“苏文熟,秀才足”的俗谚陆游《老学庵笔记》。可见影响之大。

欧、苏以后,古文成了正宗。辞赋虽还算在古文里头,可是从辞赋出来的骈体却只拿来作应用文了。骈体声调铿锵,便于宣读,又可铺张词藻不着边际,便于酬酢,作应用文是很相宜的。所以流传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死去。但中间却经过了散文化,自从唐代中叶的陆贽开始。他的奏议切实恳挚,绝不浮夸,而且明白晓畅,用笔如舌。唐末骈体的应用文专称“四六”,却更趋雕琢;宋初还是如此。转移风气的也是欧阳修。他多用虚字和长句,使骈体稍稍近于语气之自然。嗣后群起仿效,散文化的骈文竟成了定体了。这也是古文运动的大收获。

唐代又有两种新文体发展。一是语录,一是“传奇”,都是佛家的影响。语录起于禅宗。禅宗是革命的宗派,他们只说法而不著书。他们大胆地将师父们的话参用当时的口语记下来。后来称这种体制为语录。他们不但用这种体制纪录演讲,还用来通信和讨论。这是新的记言的体制,里面夹杂着“雅言”和译语。宋儒讲学,也采用这种记言的体制,不过不大夹杂译语。宋儒的影响究竟比禅宗大得多,语录体从此便成立了,盛行了。传奇是有结构的小说。从前只有杂录或琐记的小说,有结构的从传奇起头。传奇记述艳情,也记述神怪;但将神怪人情化。这里面描写的人生,并非全是设想,大抵还是以亲切的观察作底子。这开了后来佳人才子和鬼狐仙侠等小说的先路。它的来源一方面是俳谐的辞赋,一方面是翻译的佛典故事;佛典里长短的寓言所给予的暗示最多。当时文士作传奇,原来只是向科举的主考官介绍自己的一种门路。当时应举的人在考试之前,得请达官将自己姓名介绍给主考官;自己再将文章呈给主考官看。先呈正经文章,过些时再呈杂文如传奇等,传奇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人又爱看,是科举的很好媒介。这样,作者便日见其多了。

到了宋代,又有“话本”。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话本是“说话”的底本;“说话”略同后来的“说书”,也是佛家的影响。唐代佛家向民众宣讲佛典故事,连说带唱,本子夹杂“雅言”和口语,叫做“变文”;“变文”后来也有说唱历史故事及社会故事的。“变文”便是“说话”的源头;“说话”里也还有演说佛典这一派。“说话”是平民的艺术;宋仁宗很爱听,以后便变为专业,大流行起来了。这里面有说历史故事的,有说神怪故事的,有说社会故事的。“说话”渐渐发展,本来由一个或几个同类而不相关联的短故事,引出一个同类而不相关联的长故事的,后来却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分为“章回”了。这是体制上一个大进步。

话本留存到现在的已经很少,但还足以见出后世的几部小说名著,如元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都是从话本演化出来的;不过这些已是文人的作品,而不是话本了。就中《三国志演义》还夹杂着“雅言”,《水浒传》和《西游记》便都是白话了。这里除《西游记》以设想为主外,别的都可以说是写实的。这种写实的作风在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得着充分的发展。《三国志演义》等书里的故事虽然是关联的,却不是联贯的。到了《红楼梦》,组织才更严密了;全书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虽然包罗万有,而能“一以贯之”。这不但是章回小说,而且是近代所谓“长篇小说”了。白话小说到此大成。

明代用八股文取士,一般文人都镂心刻骨地去简炼揣摩,所以极一代之盛。“股”是排偶的意思,这种体制,中间有八排文字互为对偶,所以有此称。——自然也有变化,不过“八股”可以说是一般的标准。——又称为“‘四书’文”,因为考试里最重要的文字、题目都出在“四书”里。又称为“制艺”,因为这是朝廷法定的体制。又称为“时文”,是对古文而言。八股文也是推演经典辞意的;它的来源,往远处说,可以说是南北朝义疏之学,往近处说,便是宋元两代的经义。但它的格律,却是从“四六”演化的。宋代定经义为考试科目,是王安石的创制;当时限用他的群经“新义”,用别说的不录;元代考试,限于“四书”,规定用朱子的章句和集注。明代制度,主要的部分也是如此。

经义的格式,宋末似乎已有规定的标准,元明两代大体上递相承袭。但明代有两种大变化:一是排偶,一是代古人语气。因为排偶,所以讲究声调。因为代古人语气,便要描写口吻;圣贤要像圣贤口吻,小人要像小人的。这是八股文的仅有的本领,大概是小说和戏曲的不自觉的影响。八股文格律定得那样严,所以得简炼揣摩,一心用在技巧上。除了口吻、技巧和声调之外,八股文里是空洞无物的。而因为那样难,一般作者大都只能套套滥调,那真是“每下愈况”了。这原是君主牢笼士人的玩艺儿,但它的影响极大;明清两代的古文大家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八股文出身的。

清代中叶,古文有桐城派,便是八股文的影响。诗文作家自己标榜宗派,在前只有江西诗派,在后只有桐城文派。桐城派的势力,绵延了二百多年,直到民国初期还残留着;这是江西派比不上的。桐城派的开山祖师是方苞,而姚鼐集其大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当时有“天下文章在桐城”的话周书昌语,见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所以称为桐城派。方苞是八股文大家。他提倡归有光的文章,归也是明代八股文兼古文大家。方是第一个提倡“义法”的人。他论古文以为“六经”和《论语》、《孟子》是根源,得其枝流而义法最精的是《左传》、《史记》;其次是《公羊传》、《穀梁传》、《国语》、《国策》,两汉的书和疏,唐宋八家文《古文约选·序例》。——再下怕就要数到归有光了。这是他的,也是桐城派的,文统论。“义”是用意,是层次;“法”是求雅、求洁的条目。雅是纯正不杂,如不可用语录中语、骈文中丽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俊语,《南、北史》中佻巧语以及佛家语。后来姚鼐又加上注疏语和尺牍语。洁是简省字句。这些“法”其实都是从八股文的格律引伸出来的。方苞论文,也讲“阐道”见《雷卜书》。;他是信程、朱之学的,不过所入不深罢了。

方苞受八股文的束缚太甚,他学得的只是《史记》、欧、曾、归的一部分,只是严整而不雄浑,又缺乏情韵。姚鼐所取法的还是这几家,虽然也不雄浑,却能“迁回荡漾,余味曲包”吕璜纂《吴德旋初月楼古文绪论》。这是他的新境界。《史记》本多含情不尽之处,所谓远神的。欧文颇得此味,归更向这方面发展——最善述哀,姚简直用全力揣摩。他的老师刘大櫆指出作文当讲究音节,音节是神气的迹象,可以从字句下手刘大櫆《论文偶记》。姚鼐得了这点启示,便从音节上用力,去求得那绵邈的情韵。他的文真是所谓“阴与柔之美”姚鼐《复鲁絜非书》。他最主张诵读,又最讲究虚助字,都是为此。但这分明是八股文讲究声调的转变。刘是雍正副榜,姚是乾隆进士,都是用功八股文的。当时汉学家提倡考据,不免繁琐的毛病。姚鼐因此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端相济,偏废的就是“陋”儒《述庵文钞序》,又《复秦小岘书》。但他的义理不深,考据多误,所有的还只是词章本领。他选了《古文辞类纂》;序里虽提到“道”,书却只成为古文的典范。书中也不选经子史;经也因为太尊,子史却因为太多。书中也选辞赋。这部选本是桐城派的经典,学文的必由于此,也只须由于此。方苞评归有光的文庶几“有序”,但“有物之言”太少《书震川文集后》。曾国藩评姚鼐也说一样的话,其实桐城派都是如此。攻击桐城派的人说他们空疏浮浅,说他们范围太窄,全不错;但他们组织的技巧,言情的技巧,也是不可抹杀的。

姚鼐以后,桐城派因为路太窄,渐有中衰之势。这时候仪征阮元提倡骈文正统论。他以《文选序》和南北朝“文”“笔”的分别为根据,又扯上传为孔子作的《易·文言传》。他说用韵用偶的才是文,散行的只是笔,或是“直言”的“言”,“论难”的“语”根据《说文·言部》。古文以立意、记事为宗,是子史正流,终究与文章有别。《文言传》多韵语、偶语,所以孔子才题为“文”言。阮元所谓韵,兼指句末的韵与句中的“和”而言阮元《文言说》及《与友人论古文书》。原来南北朝所谓“文”“笔”,本有两义:“有韵为文,无韵为笔”,是当时的常言《文心雕龙·总术》。——韵只是句末韵。阮元根据此语,却将“和”也算是韵,这是曲解一。梁元帝说有对偶、谐声调的抒情作品是文,骈体的章奏与散体的著述都是笔《金楼子·立言篇》。阮元却只以散体为笔,这是曲解二。至于《文言传》,固然称“文”,却也称“言”,况且也非孔子所作——这更是傅会了。他的主张虽然也有一些响应的人,但是不成宗派。

曾国藩出来,中兴了桐城派。那时候一般士人,只知作八股文;另一面汉学宋学的门户之争,却越来越厉害,各走偏锋。曾国藩为补偏救弊起见,便就姚鼐义理、考据、词章三端相济之说加以发扬光大。他反对当时一般考证文的芜杂琐碎,也反对当时崇道贬文的议论,以为要明先王之道,非精研文字不可;各家著述的见道多寡,也当以他们的文为衡量的标准。桐城文的病在弱在窄,他却能以深博的学问、弘通的见识、雄直的气势,使它起死回生。他才真回到韩愈,而且胜过韩愈。他选了《经史百家杂钞》,将经史子也收入选本里,让学者知道古文的源流,文统的一贯,眼光便比姚鼐远大得多。他的幕僚和弟子极众,真是登高一呼,群山四应。这样延长了桐城派的寿命几十年。

但“古文不宜说理”曾国藩《复吴南屏书》:“仆尝谓古文之道,无施不可,但不宜说理耳。”从韩愈就如此。曾国藩的力量究竟也没有能够补救这个缺陷于一千年之后。而海通以来,世变日亟,事理的繁复,有些决非古文所能表现。因此聪明才智之士渐渐打破古文的格律,放手作去。到了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他的文“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而“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但这种“魔力”也不能持久;中国的变化实在太快,这种“新文体”又不够用了。胡适之先生和他的朋友们这才起来提倡白话文,经过五四运动,白话文是畅行了。这似乎又回到古代言文合一的路,然而不然,这时代是第二回翻译的大时代,白话文不但不全跟着国语的口语走,也不全跟着传统的白话走,却有意地跟着翻译的白话走。这是白话文的现代化,也就是国语的现代化。中国一切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语言的现代化也是自然的趋势,并不足怪的。

同类推荐
  • 生肖文化:腾蛇乘雾

    生肖文化:腾蛇乘雾

    本书研讨了生肖蛇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本书从近现代历史上的湖南现象剖析湖南人的性格,再结合湖南人的人文地理、经济环境等方面全面解读了湖南人,并提出了湖南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接吻简史

    接吻简史

    接吻是人人都了解的事,但其来龙去脉鲜有人知,丹麦学者克里斯托弗尼罗普教授围绕“接吻的历史”这一主题,详细考察了西方世界的接吻历史,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关于“吻”的历史发展和文学演变之路,将“吻”分成爱情之吻、友谊之吻、敬重之吻、和平之吻、柔情之吻等形形色色的类型,用大量的引经据典和诗歌故事,将接吻的整部历史写得妙趣横生、丰富多彩。书中配以大量世界名画及精美插图,与吻的罗曼文学史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本美轮美奂的接吻之书。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团结友爱(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团结友爱(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现世与想象:民间故事中的日本人

    现世与想象:民间故事中的日本人

    这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望一个五彩斑斓的日本民间世界及其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育中,民间故事就像花粉或者种子,可以随着风的吹拂或鸟的飞翔而传播。相对于典雅规范、风格迥异的日本作家文学,有着国际化面孔的民间文学的模块,一当嵌人了日本民间日常生活风情礼俗的点点滴滴,就浸润出了一幅幅日本气息浓郁的民间民俗的图卷。沿着从民间的角度探访日本民间的文化之旅,与一个个生趣盎然的民间故事中的儿童、老人、男人与女人相逢,玩味那古老传说中的河童、孤狸、天狗和山姥……一个折射着特定民情风俗与庶民生活断片的现世日本,就会呈现在你的,我的,我们大家的视野内。
热门推荐
  • 你好窝边草

    你好窝边草

    青梅竹马就一定是两小无猜?NOnono,姜允忱躲她都来不及了,毕竟这个世上也只有舒晴鸿一个,让他觉得单纯的打个照面都是煎熬。舒晴鸿?她怎么想?姜允忱猜她根本没想法,顶多在意他高中毕业后怎么就一下子不理她了,两人关系从阳春三月一下子到冰冻三尺,中间只经历了一个骄阳似火的暑假而已。
  • 夷白斋诗话

    夷白斋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北城

    北城

    他叫做何嘉文,一个26岁的年轻小伙,来自山西运城的一个小县城。是一个穿着朴实的人,他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来到了北京。刚刚来到北京的他十分的困难,连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都成了一个问题。但是他想也没有像到会在北京遇上自己这辈子的真爱,柳叶青。不管有多大的苦难,这个女人都会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中间他也多次被人家给陷害过,但是柳叶青坚持相信自己的老公是无辜的,她一直是都在默默的为自己的老公做什么。直到经过了一些事情后……
  • 万兽王之召唤师

    万兽王之召唤师

    无情的太阳帝国,灭了叶家,主人公叶龙发誓要灭掉太阳帝国,为全镇的百姓报仇!!!!!!!!!
  • 中东版《无间道》:巴勒斯坦之恋

    中东版《无间道》:巴勒斯坦之恋

    这是一部交织着爱、激情与阴谋的黑色罗曼史,堪称中东版《无间道》!2007年“美国犹太图书奖”和“美国近20年最佳短篇小说奖”得主乔纳森·威尔逊,用天才式的拼图结构,书写一段交织着激情与阴谋的中东传奇。本书的背景是1924年巴勒斯坦地区在英国托管下的耶路撒冷。小说以一战后的巴勒斯坦的人口流动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交织着爱,激情与阴谋的故事,小说中的人物命运与巴勒斯坦局势一如今天的中东局势一样,动荡不定,难以预料。1924年,小说主人公约翰·布鲁伯格,一位心灰意冷的伦敦画家带着他的妻子,乔伊斯,一位狂热的基督教犹太复国主义同情者,一来到巴勒斯坦便目睹了一起谋杀案。从此卷入一场阴谋。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矛盾,英国人,美国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妻子与犹太复国主义者之间的神秘联系,与英国军官之间的暧昧,使得小说从一开始就充满悬念。
  • 动手动脑学出纳

    动手动脑学出纳

    本书内容包括:出纳和会计的关系、会计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等式等。
  • 男友别想逃

    男友别想逃

    杨珂珂打娘胎的出来,就是一美人胚子。绰号冷美人的她与王俊明两情相悦,两人前后去了深圳。王俊明在深圳工作了大半年,便被堂哥拉着一起,开了一个公司。漂亮的杨珂珂一进公司,便被老板看上,她毫不犹豫的辞掉了工作。丢掉工作的她,王俊明便她安排到了自已公司做出纳。王俊明和堂哥创业本来面临着重重困难,可是就在这一年,王俊明的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俊明的爸爸因为嗜赌,输光了家里所有的钱,还欠了外债一屁股。王爸爸入狱了,王妈妈因为变故,性情大变。在生活中,王妈妈一再挑起王俊明和杨珂珂的矛盾,最终因为王妈妈的挑唆,引起了两个人分手------
  • 未来世界之玄幻纪元

    未来世界之玄幻纪元

    本书各种构成元素分别是生化人、新人类、自然人、外星人、魔法、战技、精灵、魔兽等不一而足。主角中前期自带古武拳法技能,穿插学院情节,流连于各种美少女之间。主角中后期开始修真,在然后..就是本书大纲了,各位亲爱的还是点击阅读吧。
  • 玉墨恋

    玉墨恋

    一千年前,她与他许下生生世世相爱的诺言。一千年后,她与他却成了仇家。为了与他在一起,她放下身份,做了他的贴身丫鬟,却眼睁睁地看着他喜欢上另一个女人。她伤心欲绝,回到了家,二姨娘却挖出了她不是爹娘的亲生女儿的事,待她亲生父母来接她时,突然传出她自杀的消息。他这才明白,他爱的是她,他不相信她已经死了,他疯了一般满世界找她,但是怎么也找不到。九个月后,她回来了,却再也不是原来天真活泼的她了,经历了各种困难,分分离离,他和她终于修成正果。“倾儿,我们成亲了!”新房里,他拉着她的手说道。“嗯,我们成亲了!”是啊,成亲了,他们终于在一起了!(本书纯属虚构)
  • 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出身再贫寒也能享到大富贵,地位再卑微也能赢得大荣耀。不靠身世不靠人脉不靠财富只靠奋斗,《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四大草根皇帝奋斗史超值金版)》看史上最牛四大草根皇帝如何从贫贱底层崛起翻身到权力高层。本书以草根的视野草根的笔触书写草根皇帝的成功传奇历程!本书由禾君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