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52900000104

第104章 朱自清讲国学——经典常谈(8)

儒士多半是上层社会的失业流民;儒家所拥护的制度,所讲所行的道德也是上层社会所讲所行的。还有原业农工的下层失业流民,却多半成为武士。武士是以帮人打仗为职业的专家。墨翟便出于武士。墨家的创始者墨翟,鲁国人,后来做到宋国的大夫,但出身大概是很微贱的。“墨”原是作苦工的犯人的意思,大概是个诨名;“翟”是名字。墨家本是贱者,也就不辞用那个诨名自称他们的学派。墨家是有团体组织的,他们的首领叫做“巨子”;墨子大约就是第一任“巨子”。他们不但是打仗的专家,并且是制造战争器械的专家。

但墨家和别的武士不同,他们是有主义的。他们虽以帮人打仗为生,却反对侵略的打仗;他们只帮被侵略的弱小国家做防卫的工作。《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这是他们的“非攻”主义。他们说天下大害,在于人的互争;天下人都该视人如己,互相帮助,不但利他,而且利己。这是“兼爱”主义。墨家注重功利,凡与国家人民有利的事物,才认为有价值。国家人民,利在富庶;凡能使人民富庶的事物是有用的,别的都是无益或有害。他们是平民的代言人,所以反对贵族的周代的文化和制度。他们主张“节葬”“短丧”“节用”“非乐”,都和儒家相反。他们说他们是以节俭勤苦的夏禹为法的。他们又相信有上帝和鬼神,能够赏善罚恶;这也是下层社会的旧信仰。儒家和墨家其实都是守旧的;不过一个守原来上层社会的旧,一个守原来下层社会的旧罢了。

压根儿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的是道家。道家出于隐士。孔子一生曾遇到好些“避世”之士;他们着实讥评孔子。这些人都是有知识学问的。他们看见时世太乱,难以挽救,便消极起来,对于世事,取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他们讥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费力不讨好;他们自己便是知其不可而不为的,独善其身的聪明人。后来有个杨朱,也是这一流人,他却将这种态度理论化了,建立“为我”的学说。他主张“全生保真,不以物累形”《淮南子·泛论训》。;将天下给他,换他小腿上一根汗毛,他是不干的。天下虽大,是外物;一根毛虽小,却是自己的一部分。所谓“真”,便是自然。杨朱所说的只是教人因生命的自然,不加伤害;“避世”便是“全生保真”的路。不过世事变化无穷,避世未必就能避害,杨朱的教义到这里却穷了。老子、庄子的学说似乎便是从这里出发,加以扩充的。杨朱实在是道家的先锋。

老子相传姓李名耳,楚国隐士。楚人是南方新兴的民族,受周文化的影响很少;他们往往有极新的思想。孔子遇到那些隐士,也都在楚国;这似乎不是偶然的。庄子名周,宋国人,他的思想却接近楚人。老学以为宇宙间事物的变化,都遵循一定的公律,在天然界如此,在人事界也如此,这叫做“常”。顺应这些公律,便不须避害,自然能避害,所以说,“知常曰明”《老子》十六章。事物变化的最大公律是物极则反。处世接物,最好先从反面下手。“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三十六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四十五章。这样以退为进,便不至于有什么冲突了。因为物极则反,所以社会上政治上种种制度,推行起来,结果往往和原来目的相反。“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老子》五十七章。治天下本求有所作为,但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不如排除一切制度,顺应自然,无为而为,不治而治。那就无不为,无不治了。自然就是“道”,就是天地万物所以生的总原理。物得道而生,是道的具体表现。一物所以生的原理叫做“德”,“德”是“得”的意思。所以宇宙万物都是自然的。这是老学的根本思想;也是庄学的根本思想。但庄学比老学更进一步。他们主张绝对的自由,绝对的平等。天地万物,无时不在变化之中,不齐是自然的。一切但须顺其自然,所有的分别,所有的标准,都是不必要的。社会上政治上的制度,硬教不齐的齐起来,只徒然伤害人性罢了。所以圣人是要不得的;儒墨是“不知耻”的《庄子·在宥》、《天运》。按庄学说,凡天下之物,都无不好;凡天下的意见,都无不对;无所谓物我,无所谓是非;甚至死和生也都是自然的变化,都是可喜的。明白这些个,便能与自然打成一片,成为“无入而不自得”的至人了。老庄两派,汉代总称为道家。

庄学排除是非,是当时“辩者”的影响。“辩者”汉代称为名家,出于讼师。辩者的一个首领郑国邓析,便是春秋末年著名的讼师。另一个首领梁相惠施,也是法律行家。邓析的本事在对于法令能够咬文嚼字地取巧,“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吕氏春秋·审应览·离谓篇》。语言文字往往是多义的;他能够分析语言文字的意义,利用来作种种不同甚至相反的解释。这样发展了辩者的学说。当时的辩者有惠施和公孙龙两派。惠施派说,世间各个体的物,各有许多性质;但这些性质,都因比较而显,所以不是绝对的。各物都有相同之处,也都有相异之处。从同的一方面看,可以说万物无不相同;从异的一方面看,可以说万物无不相异。同异都是相对的:这叫做“合同异”语见《庄子·秋水》。

公孙龙,赵人。他这一派不重个体而重根本,他说概念有独立分离的存在。譬如一块坚而白的石头,看的时候只见白,没有坚;摸的时候只觉坚,不见白。所以白性与坚性两者是分离的。况且天下白的东西很多,坚的东西也很多,有白而不坚的,也有坚而不白的。也可见白性与坚性是分离的,白性使物白,坚性使物坚;这些虽然必须因具体的物而见,但实在有着独立的存在,不过是潜存罢了。这叫做“离坚白”《荀子·非十二子篇》。这种讨论与一般人感觉和常识相反,所以当时以为“怪说”“琦辞”,“辩而无用”语见《韩非子·孤愤》。但这种纯理论的兴趣,在哲学上是有它的价值的。至于辩者对于社会政治的主张,却近于墨家。

儒、墨、道各家有一个共通的态度,就是托古立言;他们都假托古圣贤之言以自重。孔子托于文王、周公,墨子托于禹,孟子托于尧、舜,老、庄托于传说中尧、舜以前的人物;一个比一个古,一个压一个。不托古而变古的只有法家。法家出于“法术之士”《韩非子·定法》。法术之士是以政治为职业的专家。贵族政治崩坏的结果,一方面是平民的解放,一方面是君主的集权。这时候国家的范围,一天一天扩大,社会的组织也一天一天复杂。人治、礼治,都不适用了。法术之士便创一种新的政治方法帮助当时的君主整理国政,做他们的参谋。这就是法治。当时现实政治和各方面的趋势是变古——尊君权、禁私学、重富豪。法术之士便拥护这种趋势,加以理论化。

他们中间有重势、重术、重法三派,而韩非子集其大成。他本是韩国的贵族,学于荀子。他采取荀学、老学和辩者的理论,创立他的一家言;他说势、术、法三者都是“帝王之具”《韩非子·定法》。缺一不可。势的表现是赏罚:赏罚严,才可以推行法和术。因为人性究竟是恶的。术是君主驾驭臣下的技巧。综核名实是一个例。譬如教人做某官,按那官的名位,该能作出某些成绩来;君主就可以照着去考核,看他名实能相副否。又如臣下有所建议,君主便叫他去做,看他能照所说的做到否。名实相副的赏;否则罚。法是规矩准绳,明主制下了法,庸主只要守着,也就可以治了。君主能够兼用法、术、势,就可以一驭万,以静制动,无为而治。诸子都讲政治,但都是非职业的,多偏于理想。只有法家的学说,从实际政治出来,切于实用。中国后来的政治,大部分是受法家的学说支配的。

古代贵族养着礼、乐专家,也养着巫祝、术数专家。礼、乐原来的最大的用处在丧、祭。丧、祭用礼、乐专家,也用巫祝;这两种人是常在一处的同事。巫祝固然是迷信的;礼、乐里原先也是有迷信成分的。礼、乐专家后来沦为儒士;巫祝、术数专家便沦为方士。他们关系极密切,所注意的事有些是相同的。汉代所称的阴阳家便出于方士。古代术数注意于所谓“天人之际”,以为天道人事互相影响。战国末年有些人更将这种思想推行起来,并加以理论化,使它成为一贯的学说。这就是阴阳家。

当时阴阳家的首领是齐人邹衍。他研究“阴阳消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创为“五德终始”说《吕氏春秋·有始览·名类篇》及《文选·左思〈魏都赋〉》李善注引《七略》。“五德”就是五行之德。五行是古代的信仰。驺衍以为五行是五种天然势力,所谓“德”。每一德,各有盛衰的循环。在它当运的时候,天道人事,都受它支配。等到它运尽而衰,为别一德所胜所克,别一德就继起当运。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土胜水,这样“终始”不息。历史上的事变都是这些天然势力的表现。每一朝代,代表一德;朝代是常变的,不是一家一姓可以永保的。阴阳家也讲仁义名分,却是受儒家的影响。那时候儒家也在开始受他们的影响,讲《周易》,作《易传》。到了秦汉间,儒家更几乎与他们混和为一;西汉今文家的经学大部便建立在阴阳家的基础上。后来“古文经学”虽然扫除了一些“非常”“可怪”之论何休《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序》说《春秋》中“多非常异议可怪之论”。但阴阳家的思想已深入人心,牢不可拔了。

战国末期,一般人渐渐感着统一思想的需要,秦相吕不韦便是作这种尝试的第一个人。他教许多门客合撰了一部《吕氏春秋》。现在所传的诸子书,大概都是汉人整理编定的;他们大概是将同一学派的各篇编辑起来,题为某子,所以都不是有系统的著作。《吕氏春秋》却不然;它是第一部完整的书。吕不韦所以编这部书,就是想化零为整,集合众长,统一思想。他的基调却是道家。秦始皇统一天下,李斯为相,实行统一思想。他烧书,禁天下藏“《诗》、百家语”《史记·秦始皇本纪》。但时机到底还未成熟,而秦不久也就亡了,李斯是失败了。所以汉初诸子学依然很盛。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淮南王刘安仿效吕不韦的故智,教门客编了一部《淮南子》,也以道家为基调,也想来统一思想。但成功的不是他,是董仲舒。董仲舒向武帝建议:“‘六经’和孔子的学说以外,各家一概禁止。邪说息了,秩序才可统一,标准才可分明,人民才知道他们应走的路。”原文见《汉书·董仲舒传》。武帝采纳了他的话。从此,帝王用功名利禄提倡他们所定的儒学,儒学统于一尊;春秋战国时代言论思想极端自由的空气便消灭了。这时候政治上既开了从来未有的大局面,社会和经济各方面的变动也渐渐凝成了新秩序,思想渐归于统一,也是自然的趋势。在这新秩序里,农民还占着大多数,宗法社会还保留着,旧时的礼教与制度一部分还可适用,不过民众化了罢了。另一方面,要创立政治上社会上各种新制度,也得参考旧的。这里便非用儒者不可了。儒者通晓以前的典籍,熟悉以前的制度,而又能够加以理想化、理论化,使那些东西秩然有序,粲然可观。别家虽也有政治社会学说,却无具体的办法,就是有,也不完备,赶不上儒家;在这建设时代,自然不能和儒学争胜。儒学的独尊,也是当然的。

参考资料: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第一篇

辞赋第十一

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着的一个人。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相传便是他的忌日;他是投水死的,竞渡据说原来是表示救他的,粽子原来是祭他的。现在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也是为了纪念的缘故。他是个忠臣,而且是个缠绵悱恻的忠臣;他是个节士,而且是个浮游尘外、清白不污的节士。“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楚辞·渔父》。他的身世是一出悲剧。可是他永生在我们的敬意尤其是我们的同情里。“原”是他的号,“平”是他的名字。他是楚国的贵族,怀王时候,做“左徒”的官。左徒好像现在的秘书。他很有学问,熟悉历史和政治,口才又好。一方面参赞国事,一方面给怀王见客,办外交,头头是道。怀王很信任他。

当时楚国有亲秦亲齐两派;屈原是亲齐派。秦国看见屈原得势,便派张仪买通了楚国的贵臣上官大夫、靳尚等,在怀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怀王果然被他们所惑,将屈原放逐到汉北去。张仪便劝怀王和齐国绝交,说秦国答应割地六百里。楚和齐绝了交,张仪却说答应的是六里。怀王大怒,便举兵伐秦,不料大败而归。这时候想起屈原来了,将他召回,教他出使齐国。亲齐派暂时抬头。但是亲秦派不久又得势。怀王终于让秦国骗了去,拘留着,就死在那里。这件事是楚人最痛心的,屈原更不用说了。可是怀王的儿子顷襄王,却还是听亲秦派的话,将他二次放逐到江南去。他流浪了九年,秦国的侵略一天紧似一天;他不忍亲见亡国的惨象,又想以一死来感悟顷襄王,便自沉在汨罗江里。

《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他放逐时候所作。《离骚》尤其是千古流传的杰构。这一篇大概是二次被放时作的。他感念怀王的信任,却恨他糊涂,让一群小人蒙蔽着,播弄着。而顷襄王又不能觉悟;以致国土日削,国势日危。他自己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原传》。简直走投无路;满腔委屈,千端万绪的,没人可以诉说。终于只能告诉自己的一支笔,《离骚》便是这样写成的。“离骚”是“别愁”或“遭忧”的意思王逸《离骚经序》,班固《离骚赞序》。他是个富于感情的人,那一腔遏抑不住的悲愤,随着他的笔奔进出来,“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刘熙载《艺概》中《赋概》。只是一片一段的,没有篇章可言。这和人在疲倦或苦痛的时候,叫“妈呀!”“天哪!”一样;心里乱极了,闷极了,叫叫透一口气,自然是顾不到甚么组织的。

篇中陈说唐虞三代的治,桀、纣、羿、浇的乱,善恶因果,历历分明;用来讽刺当世,感悟君王。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他又将贤臣比作香草。“美人香草”从此便成为政治的譬喻,影响后来解诗作诗的人很大。汉淮南王刘安作《离骚传》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史记·屈原传》。“好色而不淫”似乎就指美人香草用作政治的譬喻而言;“怨诽而不乱”是怨而不怒的意思。虽然我们相信《国风》的男女之辞并非政治的譬喻,但断章取义,淮南王的话却是《离骚》的确切评语。

《九章》的各篇原是分立的,大约汉人才合在一起,给了“九章”的名字。这里面有些是屈原初次被放时作的,有些是二次被放时作的,差不多都是“上以讽谏,下以自慰”王逸《楚辞章句·序》。;引史事,用譬喻,也和《离骚》一样。《离骚》里记着屈原的世系和生辰,这几篇里也记着他放逐的时期和地域;这些都可以算是他的自叙传。他还作了《九歌》、《天问》、《远游》、《招魂》等,却不能算自叙传,也“不皆是怨君”《朱子语类》一四○。;后世都说成怨君,便埋没了他的另一面的出世观了。他其实也是一“子”,也是一家之学。这可以说是神仙家,出于巫。《离骚》里说到周游上下四方,驾车的动物,驱使的役夫,都是神话里的。《远游》更全是说的周游上下四方的乐处。这种游仙的境界,便是神仙家的理想。

同类推荐
  • 洛阳民俗文化研究论文集

    洛阳民俗文化研究论文集

    本书研究了洛阳民俗文化的各方面,收录文章40多篇,包括“洛阳民间社火文化综述”、“洛阳春节习俗漫谈”等。
  • 思想课堂-人生笔记

    思想课堂-人生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本书就文化对外宣传的作用、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出发,对中国文化外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对文化外宣的理论学说、传播规律以及中国文化外宣的发展历程、各种当代形态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考察。此外.本书还比较和借鉴了其他国家文化外宣的经验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外宣的对策和建议。
  • 文化海原

    文化海原

    海原是宁夏南部山区的一个大县,是“西海固”的主要成员,虽然贫穷落后,但文化底蕴却十分深厚。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著名的“菜园遗存”向世人宣告:华夏远古文明的火光曾照耀过海原的山山水水。众所周知,以六盘山为代表的陇山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身处陇中山地的海原得天独厚,深受陇山文化的熏陶与养育。在其后的漫长岁月里,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共生共荣,交相辉映。
  •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中华国学经典(对联楹联)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无悔情恋

    无悔情恋

    四位校草男神居然都暗恋一位平平凡凡的小女孩儿,在面临四位的暗恋时,女孩儿会怎样选择呢?是沉稳冷静的班长江伊,还是号称运动天才的秦盖亚,或者是以冷漠著称的叶莱克,还是那个时刻向着阳光的男孩儿,谢修斯?
  • 狂妃再世:冷佞邪妃

    狂妃再世:冷佞邪妃

    本文女强,女主腹黑,残忍无情,外加冷血,有仇必报,有恩必还,对敌人毫不留情,对手下爱护有加,惊天容颜,绝世武功,精通毒术,医术……她是名顶尖的杀手,为复仇,与敌人同归于尽。再世为人时,她是那云月皇朝的太子,女扮男装,周旋于皇室的权力争斗之中……只因他长的像前世为救她而死的男友,她便给予了他绝对的信任,将自己暗中建立的组织全权交给他来打理……她以为,他们会像前世一样相亲,相爱,相知,相许,岂料,这一切不过是他用来欺骗她的假相……此时她方才幡然醒悟:原来一切,他早有预谋……
  • 乌色江湖

    乌色江湖

    “乌色”比“黑色”稍淡一点的颜色。我之所以用“乌色”而不是用“黑色”命名,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所选择这一条道路,到底是不是人们所说的“黑”色江湖。
  • 孤荒

    孤荒

    荒,古老而强大,神异而稀少,天生地养,生来孤独,背对众生,举世为敌……孤独的荒悲惨的人沉默的少年无奈的世界怎样征服我不愿屈服的命运怎样破碎遮盖我威严的苍穹黑暗里我的手里燃起黑色的火焰只有目光敏锐的人才能察觉……
  • 与天争卷二

    与天争卷二

    主角在被朋友和女友背叛后,在他们欲致主角于死地时,主角在爆炸和闪电中无意间进入了一个类似于游戏空间的地方,于是,主角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与人斗、与神斗、与天争……
  • 终极一班之我是你的守护星

    终极一班之我是你的守护星

    他擅长冷漠,总是散发出一副“生人勿进”的气息,可是某一天,一个女孩闯入他的视线。〖“小雨,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你了,你会伤心吗?”“不会。”“是吗···”“因为我不会让你离开我。”“小雨,你是怎么看我的?”“你是一个好人。”“这就是我在你心里的形象?”“你是唯一能让我感觉到内心深处温暖的好人,唯一想要保护的好人。”〗【这是一个禁欲系少年和穿越系少女的恋爱故事!女主形象随心而定,各位如果有什么意见可以和我联系或者在评论区评论告诉我哦。】【文文不算棒,不喜误入,欢迎进坑】
  • 怦然心动:当遇上帅气的你

    怦然心动:当遇上帅气的你

    漂亮的慕容千雪遭人表白,逃脱后遇上了帅气的凌霄宇,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呢?请敬请期待。
  • 亚瑟王与十三圆桌骑士

    亚瑟王与十三圆桌骑士

    这个世界上有五位王者鼎立:西之国罗马卢修斯,东之国中国黄帝,南之国埃及拉美西斯二世,北之国巴比伦尼布甲尼撒二世,群岛之国日本神武天皇。然而西之国罗马卢修斯太过残暴,众神选择少年亚瑟,给予其成为王的资格,来自异世的莫恩因时代特殊性女扮男装在一次危机后成为他的侍从。一个人的幸福需要由另一个人的不幸作为交换,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那场魔女处刑开始,世界在寻求变革,他们被卷进变革的洪流之中,绝对无法从中脱离。少年终将成为世界王,然而什么都没有结束,变革,才刚刚开始......
  • 灭世法则

    灭世法则

    灭世法则,这是一本神秘的笔记,它拥有着毁灭世界的力量!拥有人必须跟着它的指示完成灭世法则的任务之后,才能够阻止它将世界毁灭!少年叶梓,偶然之间捡到了这一样恐怖之物!面对一个又一个极其难以完成的任务,他究竟要如何抉择?他又该如何去完成这些任务!?当世界的存亡被掌控在了他的手中的时候,灭世,救世,一切,都只在一念之间!
  • 无上内秘真藏经

    无上内秘真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