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200000024

第24章 历史需要细看 (6)

第五章 历史需要细看 (6)

唐朝时候,皇帝朝见文武百官散朝后,门下省的谏官们便要参与皇帝和宰相的讨论。钱穆说,这是因为宰相有时候有不便同皇帝直接讲的话,可让这些小官讲出来。万一皇帝生气,也无法直接对宰相。谏官讲的对固然好,讲错了也无妨大体。人微言轻,阶位不高,顾虑也就少一些。有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可免同皇帝直接冲突,这是政治上的一种技术问题。

皇帝用宰相,宰相用谏官,谏官的职责是专门谏诤皇帝的过失,有同于御史大夫监察政府百官,谏官只盯着皇帝就行了。若把谏官也看作是监察官,则中国历史上的监察官可分为台、谏两种。

台是指的御史台,是天子的耳目,谏官则是宰相的唇舌。唐代的宰相手里已经没有御史监察权了,但谏诤权则仍在宰相手上。到宋代这一制度又变了。谏官不直接属于宰相了,也不准由宰相任用,于是台官谏官都成了皇帝的亲信了。

本来谏官是设来要求天子的,现在谏官脱离了门下省,不隶属于宰相。又是由皇帝所亲擢,于是谏官遂转成并不为紧盯着天子,反来过来束缚宰相。谏垣这种官署就成了与政府对立的势力。

谏官本是以言为职,讲错话转是不要紧,但是不讲话就是失职。这些谏官阶位低,权柄小,只是些清望之官。他们讲错话免了职,声望反而更高,更有升迁的机会。所以他们便和宰相唱反调,宰相说东,他们便说西,总爱对政府表示异见。以示自己尽职。这一来,谏垣就成了一个只发空论不负实责的反对机关。他们尽爱发表反对政府的言论,又没有章法约束。就像在野党反对执政党一样,凡事执政党的政策,他们总能说出个一二三点不好来,而政府不能老不理他们的意见。

范仲淹与王安石的变法失败,谏官有很大的“功劳”。宋神宗一意信任王安石,要他来变法,然而谏官与宰相互相对垒,势如水火。当时的谏官,不像现代西方的所谓反对党,是分散的,孤立的。他们的立场,好像是专在主持公议,并非为反对政府。在道义的立场上,比近代西方的反对党更有力。宰相不听他们的话,他们就辞职,辞职了名更大。另一人上来,还是依照前一人的主张,继续反对。

从宋代始,便有了这种清议的风气。谏官台官渐渐变成不分。台官监察的对象是政府,谏官诤议的对象还是政府,而把皇帝放在一旁,变成没人管。做宰相的既要对付皇帝,又要对付台谏,可以说是难以施展拳脚的。到后来,谏官锋芒太凶,闹得太意气,成了无聊的攻讦,社会和政府中人都讨厌谏垣,不予理会,谏官才失势。但是权相奸臣又从此出了头。

直到现在,给政府提意见仍旧是政治上的一个技术问题。用得太多则会引起内部矛盾,用得太少又会影响参政积极性。如何把握好这项技术,很多人还是愿意从唐太宗的贞观盛世中找答案。

历史注脚:

历史上的谏官

谏官在汉属九卿中的光禄勋,隶属于宰相。到唐代,谏官属于门下省,和给事中同属一机关,如谏议大夫、拾遗、补阙之类都是,大诗人杜甫就做过拾遗。这些官,位不高权不大,但很受政府尊重。大多数都是年轻后进,有学问、有气节,政治资历又不深的人。他们可向皇帝讲话。“拾遗”、“补阙”、“司谏”、“正言”这些官名便可以看出他们的职责所在。

现代“谏官”——参事

国务院参事室有50个参事的编制,目前的参事数量是35位。1988年实行聘任制改革之后参事的年龄范围控制在60-75岁之间,5年一任。聘任的专家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并且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为经济建设服务。这35位参事按照研究领域被大致划分为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农业、公交、医药和教育、环保、水利发展7个组别,参事以个人名义,用直通车的方式直接向总理副总理提建议,不带任何偏见,不带部门利益,比较客观、可信、公正。国务院对参事有很高的礼遇。可以旁听人大政协会议和各部级会议,一般的公务员没有这项“待遇”。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国办和统战部会召开招待会,也邀请参事参加。

欲变学究为秀才,却转秀才为学究

宋代用人也需要通过考试来选拔,考试制度大体沿袭唐代,只是在细节上进行了小修小补。但宋代科举的影响,却与唐代不同。

唐代考试有“公卷通榜”之制。公卷就是由考生把平日诗文成集,到时遍送政府中能文章、有学问的大僚阅看。这些前辈看了考生平日的作品,心中便有了大致的品第,在未考以前,就有许多知名之士,获得了客观的地位。通榜是考后出榜,根据社会及政府先辈的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不专凭考试一日的短长。甚至有的主考官谦逊,因不了解这一次考场中的学术标准,不自定榜,而请有学问的人代定榜次,并有请应考人代定的,而应考人又自定为榜首状元。这样的事在当时是佳话,不算舞弊。

钱穆认为,考试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明白这个主要精神与本原意义,就不必在细节上斤斤计较。但有人要借此制度的宽大一面来作弊,于是政府就要为防弊而把制度严密化。一切制度都是如此。但制度越是严密,反而会失却本义,而专在防弊上下功夫。宋代考试制度远比唐代严格,那时有糊名制,所凭的真是考试成绩。但是考试成绩只是一日的短长,就算有主考官存心要录取他平日最得意的门生,因是糊名,寻觅不出学生的答卷,这个人就落第了。这样一来,考试防制严了,但是却并不能保证就能得到真才。

唐代考试由礼部主管,人才分发任用则都在吏部。礼部及第了,未必马上就能任用,因而仍需要经各衙门的首长辟署,在幕府中作僚吏,借此对政事先有一番实习。经历了五代的长期黑暗,人不悦学,赵宋朝廷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只要及第就能得美仕,但这样反而不如唐代还能保留得两汉以来一些政治实习的优良传统。

考试制度在宋代虽然更严密了,但并非更有效果。然而在政府大力提倡之下,社会学术空气又得以复活。于是有许多人站出来想改革这种科举制度,王安石就是其中之一。

王安石变法中有太学三舍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舍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又有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

王安石的变法,一是想用学校教育代替考试。考试只能选拔人才,却未能培养人才。在两汉有太学,在唐代有门第,这些都是培养人才的。社会培养出人才,政府考试才有选择的余地。宋人颇想积极兴办教育,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是想把考试内容改变,不考诗赋,改考经义。人人学诗赋,明白风花雪月的词句,用此标准来为政府物色人才,却不妥当。毕竟政府更需要那些有实干的人才。王安石于是自己亲自编订了一套经书,作为新式考试的参考教材。但改革后却所得不偿所失,考经义反而不如考诗赋了。王荆公王安石因此叹息,本来欲变学究为秀才的,不料却将秀才转变成了学究。

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重要的一部分。由唐迄清,绵历了一千多年。中间有改革、有演变,积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聪明才智,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直到晚清,西方人还采用这种制度来弥缝他们政党选举中的偏陷。让钱穆感到惋惜的是,当时的人却对以往考试制度在历史上有过千年以上根柢的,一口气全否定了,不再重视,也不再留丝毫姑息的余地。

历史注脚:

门第消失,家学无存

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有许多是门第子弟。这些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学熏染,但是到了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了,门第传统全消失了。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对政治传统茫然无知。于是“进士轻薄”,成了晚唐一句流行语。至宋代,除却吕、韩少数几个家庭外,农村子弟、白屋书生、偏远的考童,骤然进入仕途,对实际政治不免生疏,也谈不上什么私人学养。

苏轼泄题

宋代的监考制度已经比前期严格了,但文人之间相互照顾还是有的。传说元祐中,苏轼主持礼部考试,在举行考试之前,托人将一篇文章送往李廌家。而李廌恰好有事外出,他的仆人将苏轼的文章放在桌子。送书信的人离开不久,章惇两个儿子——章持、章援来李家拜访,看见放在桌上的文章,喜出望外,拿回去认真揣摩。李廌回家之后,不见苏轼的文章,心中怅惋不已。考试时,试题果然与苏轼所写的文章十分类似。章持、章援模仿苏轼的文章挥笔而就。而李廌则表现不佳。

四 近代史上的退步之朝

皇权膨胀的副作用——太监

西方在近代史阶段走上了一条发展工业的道理,成为世界的中心;而一直为文明大国的中国,此时也进入了明朝,从1368年至1683年,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却慢慢落后于西方,特别是在政治制度方面,比之唐宋更是大大退步了。

钱穆最反感别人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独裁的,但他却说:“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汉、唐、宋诸代,相权还在制约着皇权,只是比重有所不同。但是到了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宰相正式从中国政治制度中消失了,此后清朝也没有宰相,明代宰相的废止,就是政治的一大退步。

据正史记载,明代开国之初有宰相胡惟庸,胡惟庸因自恃与朱元璋一起南征北讨多年,在位居宰相之后,骄横跋扈,结党营私,并且派人暗中招兵买马,准备谋反。后来被明太祖发现,将胡惟庸处死。胡惟庸死后,他生前诬陷忠良、贪赃枉法的诸多罪行都被揭发。明太祖大为震怒,从此废止宰相,不再设立,并告诫子孙永远不准再立宰相。

三省之中,明太祖废去中书门下两省,只剩尚书省,但没有设尚书令和左右仆射,由六部分头负责,就叫做“六部尚书”,等于升本司为部长,六部首长,各不相属,这些尚书都是最高官阶的二品大员。

此外有一个都察院,前身是御史台,专掌全国各事的弹劾纠察。还有一个管理章奏的通政司,一个主平反的大理院,这三个部门加上六部,合称“九卿”。刑部尚书、都察院、大理院合称“三法司”,朝廷一切重大司法案件,由三法司会审。这九卿互不相干,都直接隶属于皇帝。

经过这样的改变,一切大权就集中到皇帝。皇帝一个人当然管不了这么多事,就有了秘书处,称为内阁。皇帝的秘书就是内阁大学士,这些人的办公地点都在内廷,所以这些人又称为“内阁学士”或“内阁大学士”。内阁学士官阶五品,在朝廷上地位不高。上朝排队,大学士的朝位在尚书的下面。

这些内阁大学士,在太祖时,主要是皇帝的顾问,帮忙执笔传旨,没有什么决定权。

北京故宫主体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体现着当时皇帝的办事规模。前面三大殿是朝会之所,后面如乾清宫等,由皇帝住宿。他天天要到前面来办公,距离相当远。加上北京多风干燥,秋冬春三季都相当寒冷。而皇帝上朝一般都要在日出前,天不亮就朝会,皇帝须黎明即起,等到太阳出来便散会。

一般官人多半住宫外,上朝路远,骑一匹马,带一个仆人,掌一盏灯笼,四更五更就要去。到了紫禁城,仍准骑马的只有少数几个人,多数要下马走进朝房,静候皇帝上朝。那时也没有暖气,有些木炭火,摆在空空的屋子里面,没有什么取暖效果,上朝的条件很艰苦。

明制一天要早朝、午朝、晚朝三次,有时候还要专门到御门阳台上,让老百姓也可以见面说话。明太祖是开国皇帝,以前在皇觉寺做过和尚,粗活儿累活儿都干过,这样上朝自然不在话下,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也还是亲手打天下,搬到北京以后凡事亲历亲为。但再往后的皇帝,长在深宫,就赶不上老祖宗有精神有活力了,天天出来上朝见群臣,都是一个很难的任务。今天的事情推明日,群臣们的问话也无辞可答,后来皇帝就只有偷懒,把政权交付内阁,阁权慢慢地大起来。

同类推荐
  • 明朝官宦

    明朝官宦

    只不过睡一觉,图书馆管理员助理徐默就穿越了五百多年,来到了大明朝穿越的身份还不赖,是个小官二代。什么!有人想霸占自己家的良田,让自己没肉吃?打扁他。什么!做生意有人想黑吃黑,让自己没钱赚?干掉他。什么!有人想调戏我看中的美女,还是皇帝?不怕,我是忠于太上皇的。“土木堡之变”之后,武将功勋阶层损失殆尽,文官集团开始崛起,文臣武将政治斗争严重,作为明朝官宦子弟的徐默会做出什么选择?是顺着历史惯性前进,还是权倾天下,塑造出一个朗朗乾坤,万国来朝的新大明朝。ps:新人新书,一天一更,请大家支持!已经签约,大家放心收藏!
  • 和悦州,小上海

    和悦州,小上海

    长江中下游,长江中心有一个洲,叫和悦洲,抗战前被称作“小上海”,非常繁华,抗战后被炸毁了。这个地方称一江三镇,统领中心的镇叫大通,一共三镇,解放前是江南最大的盐的集散地,又是佛教圣地九华山的咽喉,被称为“大九华山头天门”。妓院就有十三家,小时候如果骂人骂道“你妈十三号”,那就有一场恶架要打了。黄复彩的这本《和悦洲小上海(古镇大通的水墨风情)》写的就是这里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帮派历史等。《和悦洲小上海(古镇大通的水墨风情)》由68篇散文构成,它所呈现的既是一座江南小镇别样的历史,别样的文化,别样的风土人情。
  • 三国之枭雄

    三国之枭雄

    一个退伍兵穿越在三国的故事。
  • 血狼之疡

    血狼之疡

    一个小小的县城,在平凡和静谧中穿越到两千年前。如今,这个县城北临大漠草原,南毗铁血王朝,外有蒙古兵虎视眈眈刀悬头上,内有现代自私冰冷的人际关系作祟,还面临着一个铁血皇帝的吞并野心,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历史夹缝中的群体,一群年轻人站了出来,既诞生出英雄,同样也淘洗出懦夫,这里有青春的迸发,这里有爱情的纯真,这里有意志的坚强,这里有权谋的碰撞。
  • 不务正业的明朝商人

    不务正业的明朝商人

    王乾,一个用老套剧情穿越回明朝的学生用农、工、商“三栖”发展方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帝国当他站在商业的最顶端的时候,却剑走偏锋,向军事发起了冲锋。没有人赞成他做法,但他力排众议,克服层层困难,最终神话再现,成就大明的日不落帝国。
热门推荐
  •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

    以比尔·盖茨从小到大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经历为依据,把他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智慧总结出来,以此作为对那些正在成功路上彷徨的年轻人的宝贵忠告。
  • 湖海

    湖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谓的仙界不过是更大的江湖。
  • 因风而吹过

    因风而吹过

    风来过,带走了你的生命,带走了我对你所有的不舍与思念。记得你说过的话,我会好好的过下去,照看着你你喜欢的雏菊花,你是否也能在天堂看见它们。
  • 爱情在蓦然回首间

    爱情在蓦然回首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紫玉铃铛白玉冠

    紫玉铃铛白玉冠

    我于你只是偶然的瞬间,你便能记得住永远,在我不知道的地方,你又该潜藏着什么样思念?只能叹一声,造化弄人,回首红尘,我看见你向我伸出的双手,只能不停歇向你奔跑,我要在今后看见:你微扬的嘴角,浅浅的思念,在我后半生的每一刻。
  • 盗墓魔典

    盗墓魔典

    盗墓魔典中究竟有多少奥秘?其中记载的暴君魔陵又有多么危险?慕容家的后人能否完成使命?而慕容毅的命运又将如何?
  • 巧克力记事

    巧克力记事

    乔可栗面无表情(不!女主你崩了):“我从未见过如此厚脸皮的蘑菇。”――于是大家木有看错,我把名字简介都改了(实在不想开新书),所以这是个新的故事,请多多指教啦!顺便说一句,男主是莫谷。
  • 都市之帝国时代

    都市之帝国时代

    拥有一颗城镇之心,可以跟建筑结合变成帝国时代游戏里的城镇中心?发达了发达了!训练农民!采集资源!建造兵营、靶场、马厩、城堡!训练出强大的军队从而走向争霸世界,建立帝国的辉煌道路!等等!我为什么没穿越?不是说好了回到过去吊打土著来着吗?为什么我还是在现代社会?手里拿着长枪短剑怎么跟坦克飞机打?在线等,急!
  • 霸宠小助理:总裁大人在隔壁

    霸宠小助理:总裁大人在隔壁

    一心暗恋着未来姐夫的苏小曼,不知道怎么就惹上了江慕凡这个煞星,明明有未婚妻,却还要和她暧昧不清,让她在姐夫面前形象俱毁。就算画圈圈诅咒他也没用,这个男人就从隔壁翻墙过来,直接住进了她的家里。还要不要脸?你好歹是个大总裁啊!谁知衰运就此缠上了她,花花公子高调追求她,害得她丢尽颜面。桃花运不要这么旺啊?“苏小曼,你给我记住,眼睛里不许看除我之外的男人!”他对她的桃花运勃然大怒。“江慕凡,你有什么资格管我?”她就是不低头。资格?他一把扼住她的下巴,邪魅地笑道:“知不知道同居的意思?查清楚了再说我有没有资格?”天哪,这个腹黑的男人,居然给她下了套。和江慕凡同居?她还怎么出去见人?
  • 延龄故事

    延龄故事

    她衣延龄曾经有一个倾国倾城的母亲,无奈,美人却生不了天仙相貌与她。因为遭到恶人暗算,生母失去了动人的容颜,惨被君王抛弃,甚至想跟衣延龄玉石俱焚。但侥幸被救,原本已是大幸,当她懂事,为了拯救自己的乡土,承父命,生父残忍将她远嫁友国。岂料面容未见,先被休妻。无奈,她只得跟从十五岁的嫡女姐姐入了宫。以为命运就此画上了句号的她,又因一次选妃代嫁,兜兜转转还是成为了他的妻。春宵一夜,少女心酥。当微醉的王掀开面纱,却道出了那句她永不可遗忘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