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200000024

第24章 历史需要细看 (6)

第五章 历史需要细看 (6)

唐朝时候,皇帝朝见文武百官散朝后,门下省的谏官们便要参与皇帝和宰相的讨论。钱穆说,这是因为宰相有时候有不便同皇帝直接讲的话,可让这些小官讲出来。万一皇帝生气,也无法直接对宰相。谏官讲的对固然好,讲错了也无妨大体。人微言轻,阶位不高,顾虑也就少一些。有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可免同皇帝直接冲突,这是政治上的一种技术问题。

皇帝用宰相,宰相用谏官,谏官的职责是专门谏诤皇帝的过失,有同于御史大夫监察政府百官,谏官只盯着皇帝就行了。若把谏官也看作是监察官,则中国历史上的监察官可分为台、谏两种。

台是指的御史台,是天子的耳目,谏官则是宰相的唇舌。唐代的宰相手里已经没有御史监察权了,但谏诤权则仍在宰相手上。到宋代这一制度又变了。谏官不直接属于宰相了,也不准由宰相任用,于是台官谏官都成了皇帝的亲信了。

本来谏官是设来要求天子的,现在谏官脱离了门下省,不隶属于宰相。又是由皇帝所亲擢,于是谏官遂转成并不为紧盯着天子,反来过来束缚宰相。谏垣这种官署就成了与政府对立的势力。

谏官本是以言为职,讲错话转是不要紧,但是不讲话就是失职。这些谏官阶位低,权柄小,只是些清望之官。他们讲错话免了职,声望反而更高,更有升迁的机会。所以他们便和宰相唱反调,宰相说东,他们便说西,总爱对政府表示异见。以示自己尽职。这一来,谏垣就成了一个只发空论不负实责的反对机关。他们尽爱发表反对政府的言论,又没有章法约束。就像在野党反对执政党一样,凡事执政党的政策,他们总能说出个一二三点不好来,而政府不能老不理他们的意见。

范仲淹与王安石的变法失败,谏官有很大的“功劳”。宋神宗一意信任王安石,要他来变法,然而谏官与宰相互相对垒,势如水火。当时的谏官,不像现代西方的所谓反对党,是分散的,孤立的。他们的立场,好像是专在主持公议,并非为反对政府。在道义的立场上,比近代西方的反对党更有力。宰相不听他们的话,他们就辞职,辞职了名更大。另一人上来,还是依照前一人的主张,继续反对。

从宋代始,便有了这种清议的风气。谏官台官渐渐变成不分。台官监察的对象是政府,谏官诤议的对象还是政府,而把皇帝放在一旁,变成没人管。做宰相的既要对付皇帝,又要对付台谏,可以说是难以施展拳脚的。到后来,谏官锋芒太凶,闹得太意气,成了无聊的攻讦,社会和政府中人都讨厌谏垣,不予理会,谏官才失势。但是权相奸臣又从此出了头。

直到现在,给政府提意见仍旧是政治上的一个技术问题。用得太多则会引起内部矛盾,用得太少又会影响参政积极性。如何把握好这项技术,很多人还是愿意从唐太宗的贞观盛世中找答案。

历史注脚:

历史上的谏官

谏官在汉属九卿中的光禄勋,隶属于宰相。到唐代,谏官属于门下省,和给事中同属一机关,如谏议大夫、拾遗、补阙之类都是,大诗人杜甫就做过拾遗。这些官,位不高权不大,但很受政府尊重。大多数都是年轻后进,有学问、有气节,政治资历又不深的人。他们可向皇帝讲话。“拾遗”、“补阙”、“司谏”、“正言”这些官名便可以看出他们的职责所在。

现代“谏官”——参事

国务院参事室有50个参事的编制,目前的参事数量是35位。1988年实行聘任制改革之后参事的年龄范围控制在60-75岁之间,5年一任。聘任的专家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并且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为经济建设服务。这35位参事按照研究领域被大致划分为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农业、公交、医药和教育、环保、水利发展7个组别,参事以个人名义,用直通车的方式直接向总理副总理提建议,不带任何偏见,不带部门利益,比较客观、可信、公正。国务院对参事有很高的礼遇。可以旁听人大政协会议和各部级会议,一般的公务员没有这项“待遇”。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国办和统战部会召开招待会,也邀请参事参加。

欲变学究为秀才,却转秀才为学究

宋代用人也需要通过考试来选拔,考试制度大体沿袭唐代,只是在细节上进行了小修小补。但宋代科举的影响,却与唐代不同。

唐代考试有“公卷通榜”之制。公卷就是由考生把平日诗文成集,到时遍送政府中能文章、有学问的大僚阅看。这些前辈看了考生平日的作品,心中便有了大致的品第,在未考以前,就有许多知名之士,获得了客观的地位。通榜是考后出榜,根据社会及政府先辈的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不专凭考试一日的短长。甚至有的主考官谦逊,因不了解这一次考场中的学术标准,不自定榜,而请有学问的人代定榜次,并有请应考人代定的,而应考人又自定为榜首状元。这样的事在当时是佳话,不算舞弊。

钱穆认为,考试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明白这个主要精神与本原意义,就不必在细节上斤斤计较。但有人要借此制度的宽大一面来作弊,于是政府就要为防弊而把制度严密化。一切制度都是如此。但制度越是严密,反而会失却本义,而专在防弊上下功夫。宋代考试制度远比唐代严格,那时有糊名制,所凭的真是考试成绩。但是考试成绩只是一日的短长,就算有主考官存心要录取他平日最得意的门生,因是糊名,寻觅不出学生的答卷,这个人就落第了。这样一来,考试防制严了,但是却并不能保证就能得到真才。

唐代考试由礼部主管,人才分发任用则都在吏部。礼部及第了,未必马上就能任用,因而仍需要经各衙门的首长辟署,在幕府中作僚吏,借此对政事先有一番实习。经历了五代的长期黑暗,人不悦学,赵宋朝廷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只要及第就能得美仕,但这样反而不如唐代还能保留得两汉以来一些政治实习的优良传统。

考试制度在宋代虽然更严密了,但并非更有效果。然而在政府大力提倡之下,社会学术空气又得以复活。于是有许多人站出来想改革这种科举制度,王安石就是其中之一。

王安石变法中有太学三舍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舍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又有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

王安石的变法,一是想用学校教育代替考试。考试只能选拔人才,却未能培养人才。在两汉有太学,在唐代有门第,这些都是培养人才的。社会培养出人才,政府考试才有选择的余地。宋人颇想积极兴办教育,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是想把考试内容改变,不考诗赋,改考经义。人人学诗赋,明白风花雪月的词句,用此标准来为政府物色人才,却不妥当。毕竟政府更需要那些有实干的人才。王安石于是自己亲自编订了一套经书,作为新式考试的参考教材。但改革后却所得不偿所失,考经义反而不如考诗赋了。王荆公王安石因此叹息,本来欲变学究为秀才的,不料却将秀才转变成了学究。

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重要的一部分。由唐迄清,绵历了一千多年。中间有改革、有演变,积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聪明才智,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直到晚清,西方人还采用这种制度来弥缝他们政党选举中的偏陷。让钱穆感到惋惜的是,当时的人却对以往考试制度在历史上有过千年以上根柢的,一口气全否定了,不再重视,也不再留丝毫姑息的余地。

历史注脚:

门第消失,家学无存

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有许多是门第子弟。这些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学熏染,但是到了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了,门第传统全消失了。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对政治传统茫然无知。于是“进士轻薄”,成了晚唐一句流行语。至宋代,除却吕、韩少数几个家庭外,农村子弟、白屋书生、偏远的考童,骤然进入仕途,对实际政治不免生疏,也谈不上什么私人学养。

苏轼泄题

宋代的监考制度已经比前期严格了,但文人之间相互照顾还是有的。传说元祐中,苏轼主持礼部考试,在举行考试之前,托人将一篇文章送往李廌家。而李廌恰好有事外出,他的仆人将苏轼的文章放在桌子。送书信的人离开不久,章惇两个儿子——章持、章援来李家拜访,看见放在桌上的文章,喜出望外,拿回去认真揣摩。李廌回家之后,不见苏轼的文章,心中怅惋不已。考试时,试题果然与苏轼所写的文章十分类似。章持、章援模仿苏轼的文章挥笔而就。而李廌则表现不佳。

四 近代史上的退步之朝

皇权膨胀的副作用——太监

西方在近代史阶段走上了一条发展工业的道理,成为世界的中心;而一直为文明大国的中国,此时也进入了明朝,从1368年至1683年,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却慢慢落后于西方,特别是在政治制度方面,比之唐宋更是大大退步了。

钱穆最反感别人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独裁的,但他却说:“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汉、唐、宋诸代,相权还在制约着皇权,只是比重有所不同。但是到了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宰相正式从中国政治制度中消失了,此后清朝也没有宰相,明代宰相的废止,就是政治的一大退步。

据正史记载,明代开国之初有宰相胡惟庸,胡惟庸因自恃与朱元璋一起南征北讨多年,在位居宰相之后,骄横跋扈,结党营私,并且派人暗中招兵买马,准备谋反。后来被明太祖发现,将胡惟庸处死。胡惟庸死后,他生前诬陷忠良、贪赃枉法的诸多罪行都被揭发。明太祖大为震怒,从此废止宰相,不再设立,并告诫子孙永远不准再立宰相。

三省之中,明太祖废去中书门下两省,只剩尚书省,但没有设尚书令和左右仆射,由六部分头负责,就叫做“六部尚书”,等于升本司为部长,六部首长,各不相属,这些尚书都是最高官阶的二品大员。

此外有一个都察院,前身是御史台,专掌全国各事的弹劾纠察。还有一个管理章奏的通政司,一个主平反的大理院,这三个部门加上六部,合称“九卿”。刑部尚书、都察院、大理院合称“三法司”,朝廷一切重大司法案件,由三法司会审。这九卿互不相干,都直接隶属于皇帝。

经过这样的改变,一切大权就集中到皇帝。皇帝一个人当然管不了这么多事,就有了秘书处,称为内阁。皇帝的秘书就是内阁大学士,这些人的办公地点都在内廷,所以这些人又称为“内阁学士”或“内阁大学士”。内阁学士官阶五品,在朝廷上地位不高。上朝排队,大学士的朝位在尚书的下面。

这些内阁大学士,在太祖时,主要是皇帝的顾问,帮忙执笔传旨,没有什么决定权。

北京故宫主体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体现着当时皇帝的办事规模。前面三大殿是朝会之所,后面如乾清宫等,由皇帝住宿。他天天要到前面来办公,距离相当远。加上北京多风干燥,秋冬春三季都相当寒冷。而皇帝上朝一般都要在日出前,天不亮就朝会,皇帝须黎明即起,等到太阳出来便散会。

一般官人多半住宫外,上朝路远,骑一匹马,带一个仆人,掌一盏灯笼,四更五更就要去。到了紫禁城,仍准骑马的只有少数几个人,多数要下马走进朝房,静候皇帝上朝。那时也没有暖气,有些木炭火,摆在空空的屋子里面,没有什么取暖效果,上朝的条件很艰苦。

明制一天要早朝、午朝、晚朝三次,有时候还要专门到御门阳台上,让老百姓也可以见面说话。明太祖是开国皇帝,以前在皇觉寺做过和尚,粗活儿累活儿都干过,这样上朝自然不在话下,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也还是亲手打天下,搬到北京以后凡事亲历亲为。但再往后的皇帝,长在深宫,就赶不上老祖宗有精神有活力了,天天出来上朝见群臣,都是一个很难的任务。今天的事情推明日,群臣们的问话也无辞可答,后来皇帝就只有偷懒,把政权交付内阁,阁权慢慢地大起来。

同类推荐
  • 亚特兰蒂斯之谜

    亚特兰蒂斯之谜

    《亚特兰蒂斯》是美目著名作家唐纳里于1882年发表的研究亚特兰蒂斯的专著。在本书中.唐纳里借助各种手段——考古出土的证据、各种传说的比较和理论推断等科学分析的方法对亚特兰蒂斯提出了全面而令人信服的设想,并大量引用神学、语言学、人种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对他的理论进行严密的论证,力图使我们相信曾经确有其地,而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各地逝去的色彩斑斓的文明和上古的神秘悠远的历史在我们眼前一一展开,使我们对它们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 甲午

    甲午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一个拥有民主自由倾向的北洋舰队回到回到1894年9月17日的大东沟,组成“第二北洋舰队”。使得中国转败为胜。他们的命运将如何?历史可以在某一个分岔点进入新的进程吗?
  • 三国吕布新传
  • 浮华劫

    浮华劫

    元帝二年,御江阁上古圣物——海洋之心失窃,禁都璃王府王妃花寤葬身火海,江湖争斗不断,皇宫更是危机四伏,这一切究竟是劫数,还是阴谋?
  • 南明那些事儿

    南明那些事儿

    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引发的历史潮、明朝热,也激发了民间写史之热情。《南明那些事儿》作者以散文风格,辅以小说笔法,沿时间的轴线,书写晚明一段历史,展现了乱世之中的民族抗争,透析了古代官场的权谋党争。忠臣义士与奸佞小人、内战与外侵、野蛮与文明交织成了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南明那些事儿》史料详实,采纳广泛,包括古代史学家编著的《明季北略》、《明季南略》、《小腆纪年附考》、《南渡录》、《三垣笔记》、《东华录》,以及现代史学家编著的《明末农民战争》、《南明史》(顾诚)、《南明史》(钱海岳)、《南明史》(美·司徒琳)等著作,尊重历史,展现事实。
热门推荐
  • 丫头跟我回家

    丫头跟我回家

    “我跟你说哦,我会武功的”某女两只手比划着,“嘘……”帅脸靠近,修长的手指放在她嘴上。“走开……唔”嘴唇被另一个唇堵住,“丫头你真甜,跟我回家吧,那个地方为你就很久了……”某女看着面前这个妖孽男“什么留很久,还有我凭什么叫我跟你走啊!你这个大恶魔”“那我就来硬的咯”他又低语“谁说恶魔不能爱天使了”某男毫不犹豫以公主抱抱走了这个小丫头。他曾找了她大半个地球,她却被陷害失忆,他腹黑帅气,霸道的带她走……她化身复仇萝莉,“颜墨帆,我累了。”他将他圈在怀里,“那就睡吧,剩下的,我替你完成。”
  • 有一种幸福叫守候

    有一种幸福叫守候

    在原汁原味的英文中,每天进步一点点。
  • 从龙珠开始穿行

    从龙珠开始穿行

    一场意外,让江宇获得一个可以进入幻想世界(电影、动漫、电视剧、小说、漫画等)的神奇戒指,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所进入的第一个世界便是七龙珠!书友群;136740204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攻略女生!!(世界因爱而动)

    攻略女生!!(世界因爱而动)

    一个17岁的高中男生他只喜欢PSP和电脑上的虚拟恋爱女主角,在他的攻略贴吧里有一个人发给了他这样一封短信‘你的确很会攻略虚拟女生,但是你能够在2年内攻略掉100个真真的女生嘛,如果觉得行那么就接受我的挑战吧’男生接受了挑战,而后他才知道挑战他的是掌管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
  • 自掘坟墓

    自掘坟墓

    穿越时空之后不是应该先昏迷的吗,为什么她这么清醒呢?老天对她还算不错,让她遇见这么正点的帅哥,还遇到了妹妹,本以为人生就此得意了,哪知道还会有那么多的波折,姐妹共室一夫这种事她是绝对不会干的,又不是娥皇女英,所以她宁愿当未婚妈妈,可是这个孩子的爸爸不想让她这么如意,既然发誓从今以后一定会爱她到底,为什么还要再冤枉她呢?
  • 凤点江山之后宫渣男三千

    凤点江山之后宫渣男三千

    (本文1v1)一觉醒来,王牌杀手凰清歌就成了废柴女帝。上有虚伪太后,下有一众奸臣,从此以后,日子都不可能再平静了!某夜,凰清歌满脸黑线看着躺在她床上衣衫半露的某只妖孽,冷声道:“滚!”那妖孽一脸邪气,不怀好意的看着她:“皇上,你如此迫不及待吗?那好,反正臣妾随时都准备着,我们现在就滚。”
  • 都市道门传

    都市道门传

    道士,妖怪,武者,异能……你以为这些都是虚构的吗?不,在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世界里,他们真实存在着,存在于那不为人知的暗世界里。他们也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情感,有着悲伤与疼痛,会渴望光与自由……说到底,他们也只是,人啊!
  • 酷公主VS邪魅殿下

    酷公主VS邪魅殿下

    她们是美貌与智慧集于一身的黑涩会酷公主,为了帮助爹地统领黑道,混入零度皇家学院,紧接着又双双遇到了帅到让人窒息的大帅哥!“什么?大姐被强吻了?!”“二妹被逼订婚?!”“三妹被劫色了?!”不要以为遇到大帅哥是件好事,这不,衰运天天找上门来,甩都甩不掉!看三大酷公主如何VS邪魅殿下,玩转校园。
  • 复仇三公主与冷血王子

    复仇三公主与冷血王子

    她冷漠、她妩媚、她俏皮,一场复仇让她们成了好姐妹。他他冰冷,他温暖,他花心,自从女主来到性格都变了,但只对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