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200000024

第24章 历史需要细看 (6)

第五章 历史需要细看 (6)

唐朝时候,皇帝朝见文武百官散朝后,门下省的谏官们便要参与皇帝和宰相的讨论。钱穆说,这是因为宰相有时候有不便同皇帝直接讲的话,可让这些小官讲出来。万一皇帝生气,也无法直接对宰相。谏官讲的对固然好,讲错了也无妨大体。人微言轻,阶位不高,顾虑也就少一些。有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可免同皇帝直接冲突,这是政治上的一种技术问题。

皇帝用宰相,宰相用谏官,谏官的职责是专门谏诤皇帝的过失,有同于御史大夫监察政府百官,谏官只盯着皇帝就行了。若把谏官也看作是监察官,则中国历史上的监察官可分为台、谏两种。

台是指的御史台,是天子的耳目,谏官则是宰相的唇舌。唐代的宰相手里已经没有御史监察权了,但谏诤权则仍在宰相手上。到宋代这一制度又变了。谏官不直接属于宰相了,也不准由宰相任用,于是台官谏官都成了皇帝的亲信了。

本来谏官是设来要求天子的,现在谏官脱离了门下省,不隶属于宰相。又是由皇帝所亲擢,于是谏官遂转成并不为紧盯着天子,反来过来束缚宰相。谏垣这种官署就成了与政府对立的势力。

谏官本是以言为职,讲错话转是不要紧,但是不讲话就是失职。这些谏官阶位低,权柄小,只是些清望之官。他们讲错话免了职,声望反而更高,更有升迁的机会。所以他们便和宰相唱反调,宰相说东,他们便说西,总爱对政府表示异见。以示自己尽职。这一来,谏垣就成了一个只发空论不负实责的反对机关。他们尽爱发表反对政府的言论,又没有章法约束。就像在野党反对执政党一样,凡事执政党的政策,他们总能说出个一二三点不好来,而政府不能老不理他们的意见。

范仲淹与王安石的变法失败,谏官有很大的“功劳”。宋神宗一意信任王安石,要他来变法,然而谏官与宰相互相对垒,势如水火。当时的谏官,不像现代西方的所谓反对党,是分散的,孤立的。他们的立场,好像是专在主持公议,并非为反对政府。在道义的立场上,比近代西方的反对党更有力。宰相不听他们的话,他们就辞职,辞职了名更大。另一人上来,还是依照前一人的主张,继续反对。

从宋代始,便有了这种清议的风气。谏官台官渐渐变成不分。台官监察的对象是政府,谏官诤议的对象还是政府,而把皇帝放在一旁,变成没人管。做宰相的既要对付皇帝,又要对付台谏,可以说是难以施展拳脚的。到后来,谏官锋芒太凶,闹得太意气,成了无聊的攻讦,社会和政府中人都讨厌谏垣,不予理会,谏官才失势。但是权相奸臣又从此出了头。

直到现在,给政府提意见仍旧是政治上的一个技术问题。用得太多则会引起内部矛盾,用得太少又会影响参政积极性。如何把握好这项技术,很多人还是愿意从唐太宗的贞观盛世中找答案。

历史注脚:

历史上的谏官

谏官在汉属九卿中的光禄勋,隶属于宰相。到唐代,谏官属于门下省,和给事中同属一机关,如谏议大夫、拾遗、补阙之类都是,大诗人杜甫就做过拾遗。这些官,位不高权不大,但很受政府尊重。大多数都是年轻后进,有学问、有气节,政治资历又不深的人。他们可向皇帝讲话。“拾遗”、“补阙”、“司谏”、“正言”这些官名便可以看出他们的职责所在。

现代“谏官”——参事

国务院参事室有50个参事的编制,目前的参事数量是35位。1988年实行聘任制改革之后参事的年龄范围控制在60-75岁之间,5年一任。聘任的专家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并且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为经济建设服务。这35位参事按照研究领域被大致划分为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农业、公交、医药和教育、环保、水利发展7个组别,参事以个人名义,用直通车的方式直接向总理副总理提建议,不带任何偏见,不带部门利益,比较客观、可信、公正。国务院对参事有很高的礼遇。可以旁听人大政协会议和各部级会议,一般的公务员没有这项“待遇”。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国办和统战部会召开招待会,也邀请参事参加。

欲变学究为秀才,却转秀才为学究

宋代用人也需要通过考试来选拔,考试制度大体沿袭唐代,只是在细节上进行了小修小补。但宋代科举的影响,却与唐代不同。

唐代考试有“公卷通榜”之制。公卷就是由考生把平日诗文成集,到时遍送政府中能文章、有学问的大僚阅看。这些前辈看了考生平日的作品,心中便有了大致的品第,在未考以前,就有许多知名之士,获得了客观的地位。通榜是考后出榜,根据社会及政府先辈的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不专凭考试一日的短长。甚至有的主考官谦逊,因不了解这一次考场中的学术标准,不自定榜,而请有学问的人代定榜次,并有请应考人代定的,而应考人又自定为榜首状元。这样的事在当时是佳话,不算舞弊。

钱穆认为,考试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明白这个主要精神与本原意义,就不必在细节上斤斤计较。但有人要借此制度的宽大一面来作弊,于是政府就要为防弊而把制度严密化。一切制度都是如此。但制度越是严密,反而会失却本义,而专在防弊上下功夫。宋代考试制度远比唐代严格,那时有糊名制,所凭的真是考试成绩。但是考试成绩只是一日的短长,就算有主考官存心要录取他平日最得意的门生,因是糊名,寻觅不出学生的答卷,这个人就落第了。这样一来,考试防制严了,但是却并不能保证就能得到真才。

唐代考试由礼部主管,人才分发任用则都在吏部。礼部及第了,未必马上就能任用,因而仍需要经各衙门的首长辟署,在幕府中作僚吏,借此对政事先有一番实习。经历了五代的长期黑暗,人不悦学,赵宋朝廷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只要及第就能得美仕,但这样反而不如唐代还能保留得两汉以来一些政治实习的优良传统。

考试制度在宋代虽然更严密了,但并非更有效果。然而在政府大力提倡之下,社会学术空气又得以复活。于是有许多人站出来想改革这种科举制度,王安石就是其中之一。

王安石变法中有太学三舍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舍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又有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

王安石的变法,一是想用学校教育代替考试。考试只能选拔人才,却未能培养人才。在两汉有太学,在唐代有门第,这些都是培养人才的。社会培养出人才,政府考试才有选择的余地。宋人颇想积极兴办教育,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是想把考试内容改变,不考诗赋,改考经义。人人学诗赋,明白风花雪月的词句,用此标准来为政府物色人才,却不妥当。毕竟政府更需要那些有实干的人才。王安石于是自己亲自编订了一套经书,作为新式考试的参考教材。但改革后却所得不偿所失,考经义反而不如考诗赋了。王荆公王安石因此叹息,本来欲变学究为秀才的,不料却将秀才转变成了学究。

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重要的一部分。由唐迄清,绵历了一千多年。中间有改革、有演变,积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聪明才智,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直到晚清,西方人还采用这种制度来弥缝他们政党选举中的偏陷。让钱穆感到惋惜的是,当时的人却对以往考试制度在历史上有过千年以上根柢的,一口气全否定了,不再重视,也不再留丝毫姑息的余地。

历史注脚:

门第消失,家学无存

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有许多是门第子弟。这些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学熏染,但是到了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了,门第传统全消失了。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对政治传统茫然无知。于是“进士轻薄”,成了晚唐一句流行语。至宋代,除却吕、韩少数几个家庭外,农村子弟、白屋书生、偏远的考童,骤然进入仕途,对实际政治不免生疏,也谈不上什么私人学养。

苏轼泄题

宋代的监考制度已经比前期严格了,但文人之间相互照顾还是有的。传说元祐中,苏轼主持礼部考试,在举行考试之前,托人将一篇文章送往李廌家。而李廌恰好有事外出,他的仆人将苏轼的文章放在桌子。送书信的人离开不久,章惇两个儿子——章持、章援来李家拜访,看见放在桌上的文章,喜出望外,拿回去认真揣摩。李廌回家之后,不见苏轼的文章,心中怅惋不已。考试时,试题果然与苏轼所写的文章十分类似。章持、章援模仿苏轼的文章挥笔而就。而李廌则表现不佳。

四 近代史上的退步之朝

皇权膨胀的副作用——太监

西方在近代史阶段走上了一条发展工业的道理,成为世界的中心;而一直为文明大国的中国,此时也进入了明朝,从1368年至1683年,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却慢慢落后于西方,特别是在政治制度方面,比之唐宋更是大大退步了。

钱穆最反感别人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独裁的,但他却说:“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汉、唐、宋诸代,相权还在制约着皇权,只是比重有所不同。但是到了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宰相正式从中国政治制度中消失了,此后清朝也没有宰相,明代宰相的废止,就是政治的一大退步。

据正史记载,明代开国之初有宰相胡惟庸,胡惟庸因自恃与朱元璋一起南征北讨多年,在位居宰相之后,骄横跋扈,结党营私,并且派人暗中招兵买马,准备谋反。后来被明太祖发现,将胡惟庸处死。胡惟庸死后,他生前诬陷忠良、贪赃枉法的诸多罪行都被揭发。明太祖大为震怒,从此废止宰相,不再设立,并告诫子孙永远不准再立宰相。

三省之中,明太祖废去中书门下两省,只剩尚书省,但没有设尚书令和左右仆射,由六部分头负责,就叫做“六部尚书”,等于升本司为部长,六部首长,各不相属,这些尚书都是最高官阶的二品大员。

此外有一个都察院,前身是御史台,专掌全国各事的弹劾纠察。还有一个管理章奏的通政司,一个主平反的大理院,这三个部门加上六部,合称“九卿”。刑部尚书、都察院、大理院合称“三法司”,朝廷一切重大司法案件,由三法司会审。这九卿互不相干,都直接隶属于皇帝。

经过这样的改变,一切大权就集中到皇帝。皇帝一个人当然管不了这么多事,就有了秘书处,称为内阁。皇帝的秘书就是内阁大学士,这些人的办公地点都在内廷,所以这些人又称为“内阁学士”或“内阁大学士”。内阁学士官阶五品,在朝廷上地位不高。上朝排队,大学士的朝位在尚书的下面。

这些内阁大学士,在太祖时,主要是皇帝的顾问,帮忙执笔传旨,没有什么决定权。

北京故宫主体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体现着当时皇帝的办事规模。前面三大殿是朝会之所,后面如乾清宫等,由皇帝住宿。他天天要到前面来办公,距离相当远。加上北京多风干燥,秋冬春三季都相当寒冷。而皇帝上朝一般都要在日出前,天不亮就朝会,皇帝须黎明即起,等到太阳出来便散会。

一般官人多半住宫外,上朝路远,骑一匹马,带一个仆人,掌一盏灯笼,四更五更就要去。到了紫禁城,仍准骑马的只有少数几个人,多数要下马走进朝房,静候皇帝上朝。那时也没有暖气,有些木炭火,摆在空空的屋子里面,没有什么取暖效果,上朝的条件很艰苦。

明制一天要早朝、午朝、晚朝三次,有时候还要专门到御门阳台上,让老百姓也可以见面说话。明太祖是开国皇帝,以前在皇觉寺做过和尚,粗活儿累活儿都干过,这样上朝自然不在话下,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也还是亲手打天下,搬到北京以后凡事亲历亲为。但再往后的皇帝,长在深宫,就赶不上老祖宗有精神有活力了,天天出来上朝见群臣,都是一个很难的任务。今天的事情推明日,群臣们的问话也无辞可答,后来皇帝就只有偷懒,把政权交付内阁,阁权慢慢地大起来。

同类推荐
  • 大元王朝2

    大元王朝2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未来世界的华夏已经是地球为母星的人类的主宰,有感于华夏在十九世纪中叶之后的悲催遭遇,联邦决定采用最新的穿越技术,就近选择二十一世纪中叶的三位高龄原工程技术人员随星际母舰穿越。结果是穿越后三位主角肉体湮灭,成为个人信息寄存体,在母舰智脑的帮助下,三位已经湮灭的主角改造了地球,弥补了历史的遗憾。
  • 三国大教皇

    三国大教皇

    他是21世纪留学归来的管理学研究生,却在命运安排之下穿越到了东汉末年的商贾之家。他与命运抗争,少年成名,名动四海。他撰写东汉版《国富论》成为公元2世纪的现代经济学之父;他创建圣母教,聚拢数百万信徒成为一方诸侯;他广纳贤士,郭嘉、徐庶、毛玠、戏志才、荀彧、荀攸、程昱、贾诩、诸葛亮、庞统……天下英杰在他帐内汇聚,关羽、赵云、黄忠、马超、魏延、于禁、徐晃……海内良将在他旗下听令;他继管仲之后,将没有硝烟的战争——商战搬入诸侯征战;他东征西讨,平定中原,马踏辽北,南下扬州,西入剑阁,一统天下,位列九五。
  • 百年敦煌学:历史、现状、趋势

    百年敦煌学:历史、现状、趋势

    敦煌学仍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主要是揭示敦煌、河西及至我国古代社会、中亚古代社会和中西交通等历史的本来面貌和规律;为研究我国古代某一局部地区的历史、社会状况提供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典型。樊锦诗先生这样说:敦煌莫高窟以汉地文化为基础,以丝绸之路为纽带,以开放的姿态,广泛地吸纳了多种文化,见证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 谋清

    谋清

    爱清?恨清?扶清?篡清?——谋清!燕无良一个小骗子。他爱清是爱这千万里江山,他恨清是恨这满清让他做了奴才,他扶清是扶这中华不要四分五裂,他篡清是为了四万万同胞挺起脊梁!——————————————————新开书名:《极限盗墓组织》书号:1336506马甲号:明孽一个新的开始吧,一切都慢慢的来了。下面是新书的简介:午夜中拉丁风情的女鬼,清晨里唱着赞歌的死神;墓道间摇拜飘曳的僵尸,空冥处痛苦挣扎的幽灵;低哑嘶鸣的乌鸦,围绕在十神离去的坟丘。以一个东方味道的故事,让你体会在美洲盗墓的惊悚与离奇。搞笑与恐怖的结合,死亡与生存的相依,神灵与凡人的挣扎。本书还是很耐看的,起点首开西方盗墓版都市小说。
热门推荐
  • 无尽武帝

    无尽武帝

    无敌流,不种马,不花心,安安稳稳的修炼,看我如何成为这个世界的达能强者
  • 阴阳式神秘录

    阴阳式神秘录

    生活在岛国的华裔少年受尽了同学们的欺负和排挤,一次突然的妖怪事件改变了他普通高中生的轨迹,一封神秘的来信邀请加入阴阳师学院,真实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制霸日本的梦想,作为阴阳师,实现!本书的各位萌亲们,可以加群,585044352
  • 忆已殇

    忆已殇

    前世,今生,有多少错过的爱恋,我与你执手又能挽回多少离愁?舞一曲凤凰挽愿汝永相伴
  •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问答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问答

    本书简要介绍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范围和中国内地的最新发展态势;详细阐释该病的最新认识、国家防控策略,以及如何做好自我保护的措施等;最大限度地收集最全面、最权威的疫情资料。
  • 全职猎士

    全职猎士

    光与暗,这是一场漫长看不见尽头的战争,投身其中的人需要付出一生的精力,若你不想成为烈士,那就只能成为猎士。吴争:“我这辈子最大的荣誉不是狩猎邪恶,守护帝国,而是保护家人和伙伴。”
  • 巨星偶像

    巨星偶像

    他是作家里唱歌最好的,也是歌神里编剧最好的。他是编剧里演戏最好的,也是影帝里写歌最好的。他是词圣里导演最好的,也是名导里拍拖最好的。他十项全能,无往不利。他叫苏维,1995年,传奇上演。
  • 韩娱骗子

    韩娱骗子

    女主皇冠,TARA里选谁呢?!未定~~~~~~选择困难户!大家懂的!“阿加西,泡面加鸡蛋!”狠狠跺了跺脚,朴智妍死死瞪着站在不远处的坏蛋大叔。“没有啊,我感觉在庭人很好啊,又温暖、又体贴——”看着掘着小嘴的全宝蓝,李居丽下意识地解释着。“老婆,你是被那个家伙给骗了好吗!”朴孝敏一脸你很不争气地拍了拍含恩静。“你不也被骗了吗??”朴素妍满是古怪地看着朴孝敏“呀!你要叫我前辈,知道吗?”Jessica猛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小水晶歪了歪脑袋,撅着小嘴嘀嘀咕咕,“oppa就是个疯子——”...综艺主要写《RunningMan》也许也会写《无挑》《青春》《豪杰》!
  • 异界重生之无上重阳

    异界重生之无上重阳

    他曾经是一个兵王,退役后参加了雇佣军,在他和他的小队执行任务失败,遭受袭击,全部阵亡,在当他醒来后便身处异界,历经十二年他是天才,余下两年他是废材,族人弃他,心爱女子离他远去,在强者为尊,宗门林立的世界里,看他如何一步步走向强者,走向巅峰之路。
  • 绝色杀手之萌宝女太子

    绝色杀手之萌宝女太子

    入坑需知:本文是作者随意创作,以至于毁坏了原来的大纲,连作者都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所以,在此,对于看过这本书的读者致以歉意。
  • 诡谈

    诡谈

    七月七,景湖畔。前尘往事,今日再来寻你。铜镜、镇尺、王陵、诅咒、胭脂等等一切谜团。终究在我抽丝剥茧的探索下,展露出曾经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