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98500000012

第12章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观自在菩萨接着说到“舍利子”。刚才我们已经讲过,舍利子是指佛的十大弟子之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除此之外,我还讲了另外一层意思,舍利子就是我们的自性本来面目。我们好好体会体会,观自在菩萨说“舍利子是诸法空相”,舍利子的本来面目就是诸法空相,而我们的本性也是诸法空相的。那么舍利子就是我们的本性,并非单指那个舍利弗。佛是大智慧的成就者,他懂得因机说法,懂得因缘说法,每一场法会都有其讲法的缘由,从而演绎不同的法的内涵。为什么观自在菩萨要给舍利弗讲这本《心经》呢?为什么《心经》里不用舍利弗,而要用舍利子呢?为什么是这位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问法呢?舍利子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也是佛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让舍利弗来请法,就代表《心经》也是智慧第一的。我们自性里的般若智慧是最高等的,所以舍利子就代表我们内在的般若智慧、实相般若、自性的本来面目,它是什么?是诸法空相。现在来谈谈诸法空相,观自在菩萨刚才说了五蕴——色、受、想、行、识,《心经》就是为了解脱五蕴。今天我们来到心一文化,想要求什么?明天我们跑到寺院,想要求什么?

世人身处苦海,身心皆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为了脱离苦难,我们要求一个方法,求一个解脱之法。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导引我们出离苦海的方法。我们现在读读经,念念佛,打打坐,盘盘腿,修修行,想解脱苦难,但是苦难依然,因为我们还没有得法。所谓方法,方是药方,法是法雨。治病需要药方,治心需要法雨;良药医治身体,法雨净化心灵。那要得什么法?知诸法空相,得空相之法,般若正见。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都是有求心,所以才得不到解脱之法。我们所求来的,都是假的;我们所抓到的,都是空相。《金刚经》里讲:“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就像接引的筏子一样,把我们从河这边接到那边,从此岸度到彼岸,只是一个助缘,是一个工具。筏子把我们接到对岸,筏子就要舍弃;法把我们度到彼岸,法就要放下。如果我们骑自行车去北京,北京就是我们的目的地,自行车只是载人的工具。如果我们到了北京,就会把自行车放下,逛逛天安门,参观一下故宫,还要爬上万里长城,那时我们还会背着自行车吗?(众答:不会。)同样的道理,法就是把我们接引回家的工具,带我们回归佛土,带我们回归天国,带我们回归灵性世界。当我们到达那个地方,法也要舍下,更何况那个非法,更要舍下。那么舍完之后,没有一法可得,这就是诸法空相。我们现在会抓住一个方法,以为那个就是了,但是那个不是,那个没有入般若法门,没有入智慧法乘,只是方便善巧,落叶止儿啼。我们所抓到的方法,就是让我们止恶,让我们修善,修正我们的身体,净化我们的心灵。因为我们的心很脏呀!那么心到底脏不脏呢?(有人答:脏。)是诸法空相,哪有脏的?视角不同,看到的自然不一样。你心里是什么,看他就是什么。如果你脏,你才看到他脏;如果你不脏,你看他也就不脏了。你是什么,你将看到什么。我们看到路边的粪便,脏不脏?(众答:很脏!)如果粘到手上了,我们会打上肥皂,好好清洗,甚至把皮都搓掉了,还会感觉很恶心。但是当我们做父母之后,生了孩子,孩子拉屎拉尿,拉我们一身,我们怎么没这种嫌弃感了?心态不同,感觉就不同了,其实都是自己的分别妄想,一切都是我们评判的结果。脏和不脏来源于哪里?来源于我们自己的心里。“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不见一法就是诸法空相,这时我们就是如来,才是观自在。但是我们会执著于很多法,抓得很牢,牢不可破。在我们开始修行的时候,必然要有方法,不然我们没有那个基础,这个就是有为法的阶段,从有为法再进入无为法阶段,就是渐悟和顿悟的不同了。《心经》就是有为、无为法,包括这两个法乘,现在观自在菩萨就讲到了无为法乘。这里是不是在讲无为法乘?(众答:是的。)而我们的修证要从有为开始,再入于无为法乘。现在我们入不了,这是窄门,我们进不去。《圣经》里说:“你们要进窄门。

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窄门难进,无为难为。世人都想进入窄门,却进不去;世人都想达到无为,却达不到。《金刚经》里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进入无为法的人,都是圣贤;进入窄门的人,都是神仆。如果我们想要成为圣贤,成为佛菩萨,就要入无为法乘。《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有为法是泡影,执著有为法,最后还是泡影一场。《心经》起修的高度在观,观就是无为法的门,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观什么?观自在。我们修行的前期阶段,就是通过有为法的修证,修出这个观来,从观起修,就是在修觉悟,才进入无为法乘。所以《心经》法门从觉悟起修,直接修觉悟。“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比如说,今天在公司里受了委屈,心里面压着火,回到家里,老婆让你吃饭,情绪就来了,把老婆吵了一顿,事后也觉到自己做得不对,就开始自责了,但是念起之时,并没有觉,后果就酿成了。如果我们心里深爱着老婆,对老婆无微不至,如同至宝捧在手上,就会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即使在外面受了委屈,也不愿冲撞老婆的情感,当无明火要起来的时候,心里就会有种声音“不能这样,不能让老婆受伤”,这就觉了,无明火就消了,就没有对老婆发火。念起之时,就觉到了,结果就避免了。《圆觉经》里说:“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不假方便,亦无渐次。”知道这个是幻,这个是妄想,就离开它,不要在心里说“不要妄想,不要妄想”,这个“不要妄想”就是个大妄想。难道我们要做那只傻猴子吗?对着水里的月亮,说“滚蛋,滚蛋”,醒醒吧!知幻即离,没有一个妄念,我们可以留得住,知道了,就不要执著,离开就行了,妄念自己就走了,这时就是觉悟。很多人抱着一肚子的知见走进了课堂,听一听,心想台上这个年轻人能讲什么?他们戴着有色眼睛,把自己当成权威,都是评委,都是裁判,在下面给讲课的人打分呢!“这个说得对,那个说得不对。”喜欢听自己爱听的,不爱听的一句也听不进去。都知道挑食不好,却都在挑食呢!谦卑心是求道的根本啊!孔子这么伟大,还把众生当成他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他们把自己都当成老师,把别人都当成学生,这就是颠倒梦想。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带着自己的知见,他能听懂什么?

浪费自己的时间,浪费他人的生命,这就是世人的可悲之处。《楞严经》里讲:“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后来有人将其断句为:“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我们以前学来的知识,从经本上而来的知见,这些就是无明的根本。因为我们不了解诸法空相,既然诸法空相,我们还要立个什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头脑里生出来的东西,它是定格,是框架,是我们所立出来的有,这就是无明的状态,故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要是无了,就是空相,见到这个空相,就是涅槃了,故说“知见无,见斯即涅槃。”那我们要立一个什么?要立一个空吗?(有人答:是。)如果你立一个空,还来这里干什么?其实你就立个“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做事”。孔子三十而立,他到底立了个什么?我们会说:“立了一个志向,立了对名利的追求。”这是世人的想法。但不会是圣人的想法,即使当代社会上的一些成就者,他们的想法也会与众不同,他们所立的和我们就不一样,就像毛泽东、周恩来、李嘉诚、马云,等等,更何况圣人呢?在《论语》里,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听到道,傍晚就可以放下生命。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孔子立的是一颗求道之心,当孔子到三十岁的时候,他已经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已经找到了心中的路,明白了人生活在世上的意义和做人的真正道理,树立了做人的原则,立志做一个对天下苍生有所裨益的人。其实在这时他就已经醒过来了,他已经是一个明白自心的人了,我们称之为“明心”。如何才能在这个世间把人做好,把事做圆满呢?佛在《华严经》里讲到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佛让我们去做什么?就是让我们入了理,而后去做事的。在世间里,把佛法的智慧启用在一切事中,让我们事事做得无碍,没有障碍了,那就圆融了。但是现在的人都把佛法想成什么了?想成西方有个极乐世界,那个地方还有一个佛土,就不愿意活在当下了。殊不知当下心即是佛土,不然我们哪一个佛土也去不了。我们必须做一个自觉的人,从觉悟开始去修证自己,最终才能豁达,倡导觉悟是人生的必修课程,人需要提高觉悟,去完美自己的人生,这一切都自然地展示在生活中。离开做人,离开做人的准则,离开做人的行为和道德,就不可能找到那个真正的法,就不可能长养自己的觉悟。六祖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离开生活去外求佛法,去找寻觉悟,就像让兔子的头上长角,那是不可能的事。这里把觉悟和生活的内涵说明白了。大道在眼前,就在行住坐卧的一切事情当中。只有这样去一步步实践,才是一条亲证之路,才是一条真实的心灵成长之路,这就是那真实的道。离开生活去另求一个解决生活的方法,那是很困难的。我们所求的一切,最终都是为了应对生活,解决生活的问题。我们想从生活的困扰中走出来,要找一个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并没有离开生活。我们一直在接触生活的一个面,而我们需要的却是生活的另一面里。如果我们能看到另一面,就找到了方法。就像我们生病了,通过吃药去医治身体,但是身体本身就有自我修复系统,只要我们能提升修复系统的功能,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生活之中的法,大道至简呢!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对经典的研究上,解决不了生活的问题。就像只是从报纸或书本上得到一个商品的信息,是不足以了解那个商品的,不能亲自品评那个商品的真实,不能接近那个商品的质量。这时我们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认知,然而这个认知并不是呀,它只是我们心中的相片、心中虚幻的妄念,但是绝不是事物的真实。

如果这样,我们就离开了觉悟,离开了亲证,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心一文化的理念就是:“把觉悟带入生活,让生活充满喜乐。”只有带着觉悟进入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历练,不断实践,才能成为一个觉者,成为生活的驾驭者,成为一个逍遥自在的人。当我们真能体会到“舍利子是诸法空相”的时候,我们就见到舍利子了,亲见自我的自性本来。所谓空相,就是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无有佛的相。如果还抓着一个佛的相,这就是最大的误区,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这样教过众生,《金刚经》里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道德经》里说,“大象无形”,就是大道无相,就是诸法空相。没有相可得,如果我们执著在相上,就是在行邪道,永远也不能得见如来。正因为佛没有相,大道无形无相,所以它才可以生出万象。我们每个人都是被生出来的,但是每个人却不一样,就连桌子、板凳也不一样。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不会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事物也都是独一无二的,万人就有万人的模样,万物就有万物的形相。因为大道无相,所以才可以生出万象;因为诸法空相,所以才可以生出万法。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如果大道有一个相,它能生出什么呢?如果你是个人,你就只能生出人来,你生不出鸡来,因为你没有鸡的相,所以你生不出鸡。正因为道没有相,所以它也可以生出人,它也可以生出鸡,它还可以生出万事万物,一切都从这个空相里展示出来了。我们会执著佛相,认为佛菩萨的相就是佛,那个只是佛的相,那个并不是佛,就像你的照片是你的相,但是照片却不是你。如果把照片当成是你,那多可悲呀!佛菩萨要度化众生,那个小蚂蚁也是众生,如果佛菩萨要度蚂蚁,也要做一只蚂蚁啊!那只蚂蚁的相就是佛相。那你说哪一个是,哪个不是呢?众生相皆是佛相,你看不到吧?一切相都是佛在表法,一切音声都是佛在说法,关键是你得去听,你得去看,用心去见,见诸法空相,见诸相无相。

同类推荐
  • 凡人的禅心

    凡人的禅心

    本书告诉你的是,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是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遇,不悲观,不刻板,不慌张,不忘形。在禅意中能悟出人生的真道理。
  •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生命的本质,开篇就在探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本性禅师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现世的尊严,和来世的拯救。在探究生死的过程中,回答了何为解脱这一问题。
  • 疗心

    疗心

    时代的快发展,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心灵极易蒙尘。于是,焦虑烦闷、悲伤绝望等各种负面情绪便无孔不入,一一袭来。而受其困扰的我们,则如踩在浮木之上,一刻不得放轻松,因而也无法生活,只是生存而已。要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因此,我们需要从心灵上进行自救,让心灵得以自由、放松,让身心回归自我。本书便是这样一本心灵开解之作,它为我们传授16种心灵疗法,帮我们消除各种负面情绪,锻造强大的内心,从而自在安然地享受生活,发现生命之美。
  • 中国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

    本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佛教的产生与基本要义、萌芽期——汉魏六朝佛教文学、发展兴盛期——唐宋佛教文学、衰变期——元明清佛教文学、余响期——佛教与近现代文学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释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释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热门推荐
  • 灵蛇剑

    灵蛇剑

    十八年前少林寺遭受了几乎灭门的惨案。在少林寺里唯一发现的便是一块碧绿色的美玉,美玉是正是条条水波
  • 千年爆宠:小辣妻,羞羞羞

    千年爆宠:小辣妻,羞羞羞

    她提着行李箱离家出走,他一声令下,保镖上天入地搜寻,把她给拎了回家。她怕疼不想要宝宝,他却夜夜逼她做床上运动,直到全身发软,嗓子喊哑为止。她穿着深V短裙赴宴,他连忙用大手盖住春光外泄的酥胸,惊慌失措道:“亲爱的,不行,这里只有我能看。”她忍无可忍,终于咆哮:“这也不行,那也不许,裴利野你究竟爱不爱我?”裴利野邪魅一笑:“我这一生只爱过两个女人,一个是白天的陆优美,一个是晚上躺在床上求爱的陆优美。”
  • 风向风行

    风向风行

    “记住了,以后叫小风的,肯定是叫你,我是台风。”突然,男主凑近女主,用只有二人能听清的音量,对女主说。......甜蜜在发酵,溶入了两人渐入佳境的浪漫爱情。
  • 贵族花王子

    贵族花王子

    朴候熙是一个出生于一个重男轻女和重视金钱的平凡普通家庭的孩子,从小她对音乐就有一种不可罢手的爱,由于家里她的梦想就好像隔的她很远很远,远的伸手不可及,这使她非常的痛苦。从懂事以来饱受父亲的孬气,唯一痛爱她的爷爷也在不久之后离开了她,由此她原就读的学校也被爸爸申报撤了学,在这个家庭里她无法呆下去了,终于一人独自搬出了家里,在一处清静舒适的地方安下了身。一年后爷爷的战友崔校长找到了她,并偷偷将她弄进了圣斯贵族学校。朴候熙身上却拥有独特的贵族气质与王者之范,她冷漠,忧郁,忍让,平静。原本只想平淡的活着,却展开了不一样的学校生活。霸气高傲目中无人的郑希哲,温文儒雅的王子周语宸,花花公子的薛键泯,郑汉彬,金世雨,最终哪个才是她的真爱。
  • 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修行传

    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修行传

    本书内容约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叙述观音(妙善)坚心修道之事。后半部分则写观音及善才、龙女收伏青狮白象的故事。全书文字简略粗疏,较少文学加工,惟前半部分描写观音(妙善)修道志坚,父、母、姐姐、彩女反复劝说,情节层层铺排,颇具艺术特色。
  • 冷情王子,不懂爱

    冷情王子,不懂爱

    本文章节全免,不弃坑。八年前,落魄千金被生父抛弃,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那一年爱情在金钱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八年后,走投无路的她得到学校神秘同学的倾力帮助,是巧合,还是有预谋的安排?那一年爱情与金钱的选择权,等她下定决心,才发现一切都是可悲的笑话。简介无能,请看正文。——姐妹篇《说好的幸福》简介:一场车祸,换来两人三年离别再次见面,物是人非斩不断的情缘,割不断的红线命运之神什么时候才能眷顾他们?
  • 笑傲游仙

    笑傲游仙

    六道崩损,大道秩序混乱,九天秘印陨落,琼华门首席大弟子,乃是名震大荒的天纵奇才,怎料在天应雷池渡劫之时遭被人指使的琼华门掌教千万弟子之中毫不起眼的一个真传弟子韩玉帅暗算,记忆被封,误打误撞夺舍了同样有着被封印秘银碎片的束鹿翔的身体,从而踏上寻找九天秘印之路,手握秘印,统御诸天,成为六道之主。
  • 豆叶进城记

    豆叶进城记

    双腿被打折的妈妈用自己的身体为豆叶换了500块钱,让她逃进城里……勤劳的豆叶挣扎在城市的底层……单纯的豆叶做了一回灰姑娘的美梦……美丽的豆叶吸引了若干男人的目光……坚强的豆叶给自己穿上了盔甲……本文根据漂亮保姆叶嫂的真实经历改编,谨以此文献给叶嫂和那些进城打拼的农村女孩们。
  • 甜宠蜜诱:总裁的复仇妻

    甜宠蜜诱:总裁的复仇妻

    这是一个关于复仇和爱情的故事。她怀着复仇的目的地去接近他,却引起他的热烈的追求。得知她把他当做了别人,他仍然继续爱她;明明知道她怀着复仇的心,他却仍对她宠溺无度。他为何能够如此毫无原则地爱她、宠她?款款的深情、无限的宠爱背后,是狡猾的阴谋?还是大海一般的深深感情?他们的未来,是像莎翁笔下的罗密欧和朱丽叶一样凄美憾终,还是化解了两家的仇恨幸福地携手人生?
  • 战神物语

    战神物语

    “嗯,因为我是少林寺的住持,所以必须要做好防范啦,对不起。”少女自然的谈吐间,似乎说出了什么值得注意的话。而后,少年呆呆地重复道他所注意的部分:“少林寺……的住持?”眼前的这个少女,是少林寺的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