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5600000014

第14章 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人——切斯特·巴纳德(3)

第三,如果一项指示被认为会损害作为组织一员的个人利益,下面就缺乏执行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正是使任何指示具有权威性的客观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出现不服从指示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可能采取回避态度,假装生病或敷衍应付。也有人因此而自动辞职,离开组织。

第四,如果勉强一个无法完成指示任务的人去执行指示,结果只能是拒绝执行或敷衍了事。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例子,要求一个人去从事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即使这种要求同他的能力之间的距离只相差“一点点”,但这“一点点”却是决定性的,这些影响他完成任务。

有人会问:既然权威的决定因素存在于被领导者之中,怎么可能实现组织内部的协调一致和团结合作呢?回答是可能的。这是因为被领导者通常是在下列情况之下做出个人的决定;第一,组织发布的命令符合上述四项条件;第二,每个人都存在一个“中性区域”,在这个区域的界限之内,乐于接受命令,而不大过问命令的权威性;第三,大多数关心组织命运纳入的态度会影响少数个人的态度,这有助于维护“中性区域”的稳定性。

巴纳德在这里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1)对于经理人员来说,建立和维护威信的最重要原则是不要发布无法执行或得不到执行的命令。有经验的经理人员都懂得那样做只能导致权威的削弱,破坏纪律,影响士气。重要的是当你需要发布有可能难以接受的命令时,事先进行必要的说明和教育。采取必要的刺激积极性的措施,以防止出现有损权威的现象而确保命令得到执行。—些缺乏经验的基层经理人员由于不了解这一原则,结果导致他们领导下的组织出现混乱局面。有经验的经理人员有时由于失去自制力或滥用职权,也会发生类似问题,这就是常说的“滥用权威”。

(2)“中性区域”这个词也可以作如下解释:如果把所有的命令按接受人可能接受的程度排排队,可以想象其中有一部分是明显不能接受的,也就是说,不会被服从的命令;另一部分处于中间状态,即可能被接受,也可能不被接受;第三部分则是毫无疑问地会被接受的。这中间一类就是属于所谓的“中性区域”。接受人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待这一类命令,而不过问命令的权威性问题。

“中性区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取决于对个人的利诱和物质刺激超过他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的程度。因此,一味要求个人做出贡献,而不考虑给予相应的报酬,最终会使乐于接受命令的范围越来越小。

(3)组织的有效性取决于个人接受命令的程度。因此,不服从组织的指示,否定组织的权威,对所有与这个组织休戚相关的其他人来说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威胁,除非他们也认为这种指示是不能接受的。在特定的时间内,多数人对局于“中性区域”范畴的命令乐于接受,以维护组织的权威。这种多数人的意志是无形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舆论”、“组织意愿”、“群众情绪”、“集体态度”等等。这种多数意志有助于产生一种幻觉,似乎权威是来自上面。这种幻觉又有助于鼓励个人接受上司的命令,而不使他们感到这样做是出于卑躬屈膝,或害怕脱离群众。

巴纳德指出,以上所谈论的仅仅是权威的主观性质方面,这当然是重要的,但经理人员更关心的还是权威的客观性质方面,即他的指示得到执行和被服从的实际情况。

“上级”本身并不等于权威。严格地说,只有当“上级”能代表组织的意志或组织的行动时,才具有权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只有当一个人作为正式组织的(官方)“代表”进行活动的时候,他才具有权威并能发挥相应的作用。这就是前面所说的“权威存在于组织之中”。

一个组织发布的指令只对本组织的成员发生效用,对于组织以外的人毫无作用,就像一个国家的法律只对本国公民具有效力一样。一项由权力中心发布的指令具有权威的性质,反之则无。这种权威与身处权力中心的个人的能力关系不大。一个人可能本身能力有限,但由于处在“上级”的地位,他的意志自然地会得到重视和贯彻,这就是“职位权威”。另有一些人很有可能,他们的学识和理解能力深受人们尊敬,虽然他们在组织内部并不居于高位,但大家乐于听从他们的意见,这就是“领袖权威”。当“职位权威”和“领袖权威”合二为一的时候,就会在组织内部产生巨大的信任感,包括处在“中性区域”以外的群众也乐于接受组织的指示,这样就能建立起真正的权威。

说到底,权威者终决定于个人。如果上述“职位权威”一旦暴露出无能,无视客观条件而滥发指令,或者“领袖权威”忽视群众的意愿,权威就会丧失。所以,要维护这种权威,身处领导地位的人必须随时掌握准确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人具有广博的知识、远见和能力,又能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判断,虽然他们并不处于经理人员的领导岗位上,但他们提出的意见经常被采纳或运用,这些人具备影响力,却不具有权威。在通常的情况下,提出指导组织行动的意见,应该是被赋予领导职位的人的责任。领导者把学识和才能化作组织的具体行为,对于建立起组织的权威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不担负相应的领导责任,就不可能具有相应的权威。

巴纳德进一步就决定信息交流(对话)系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首先应该明确地宣布这种信息交流沟通(对话)渠道,做到人人知晓。换句话说,应该尽可能明确地建立起“权威的脉络”。做到这一点的办法有:及时公布官方的一切任命;明确个人的岗位责任;明确宣布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调整;进行说服教育等等。

其次,客观权威要求把组织内部的每一个人都置于这种信息交流(对话)系统之中,无一例外。换言之,“每个人必须向某个人做出报告”(这是组成信息交流系统的一个方面),“每个人必须在某个人的领导之下”(这是组成信息交流系统的另一方面),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在组织内部,必须建立起个人与组织之间的明确关系。

再次,这种信息交流(对话)的路线越直接,层次越少,距离和时间越短,就越好。这就是说,所有指令(书面的或口头的)应该见诸文字,内容简明扼要,避免任何误会。为保证指令在传达过程中不走样,应当减少层次。

第四,应当注意信息交流(对话)系统的完整性。组织首脑指令要确保做到逐级传达,人人皆知,防止“串线”或越级现象的发生。

第五,应当注意的首脑机关或总部的工作人员必须胜任愉快。组织越大,首脑机关越集中,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高,特别是要具有应变的广泛能力。

第六,应确保信息交流(对话)系统在组织运行过程中不出现中断或停顿现象。

第七,每一项指令必须具有相应的权威性。也就是说,发布指令的人必须是享有“职位权威”的人,其所发布的指令应该符合他的身份和地位,即在他的职权范围之内。这一点非常重要,必须做到人人皆知。授职仪式、就职典礼、宣誓就职、发布任命书、大会或适当场合公开介绍,等等,都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普遍做法。

以上所述的各项原则,对于大型组织(企业集团)建立客观权威至关重要。至于大型组织的下属机构,情况就要简单得多。因为在下属机构里,信息交流(对话)系统明确,“权威的脉络”分明,这里最重要的因素恐怕是本单位经理人员的个人能力,信息交流(对话)系统的重要性相对地要小得多。

延伸品读

切斯特·巴纳德写《主管人员的职能》一书的直接原因是他不能在经典组织学或管理学理论中为自己的管理经历寻找充足的解释。“如此严肃和难懂的一本书”被再版了那么多次且发行量和影响都在稳步上升,这事实上就是对巴纳德的赞美,赞美他结合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以自己的力量和直觉发展了理论。实际上在任何关于组织学的文献上,不管是关于专业知识的还是关于经营的,都能找到他的名字,或者作为一个奠基人,或者作为一种理论的发明人,每个时代的人都能在这种理论中发现某些东西是非常适用的。

巴纳德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那异常复杂的理论和完整主义的方法,以至于很难把他归入哪一派学说。由于他与哈佛和西方电器研究者的来往和他对合作的强调,很多人都把他归于“人际关系”学派。而其他人又因为他对配合、沟通、主管行为准则的强调而认为他仍属于经典的“posdcorb”(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合作、报告、预算)传统。

所有他的反对者和拥护者都批评了他深奥、抽象的叙述和缺少具体事例的评说。对于内容,批评他的遗漏超过了批评他的观点,例如他忽视了对战略的阐述过程、董事会的责任、领导中的实际问题、如何促进雇员的参与等问题的论述。

巴纳德奠定了美国“管理状况”的基础,使公司管理方式、程序和道德观取代了政治系统,使得无论是对具体可数的事物还是对不可数的管理都表示认可。但巴纳德没有看到,他对高层主管、管理卫士们的道德正直期望过高,可能在现实中无法实现。

巴纳德能够恰当地把专业演讲和作为实践者的回忆结合起来,来说明研究和实践可以相互协调、发展,这种能力一直被人们所称道。

同类推荐
  • 20位思想大师之智慧人生

    20位思想大师之智慧人生

    本书介绍了20位思想大师,品读古今中外涌现出的思想大师,了解他们成长的男迹,评判他们为全世界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 粟裕年谱

    粟裕年谱

    粟裕一家,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祖父粟用耨,主要经营农业,兼做贩运木材生意。父辈兄弟姐妹四人。父亲粟周亨,字嘉会,是一个落第秀才。母亲梁满妹。粟裕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第三。
  • 中国古代皇帝传

    中国古代皇帝传

    中国的皇帝,不管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也不管是一辈子嘴边流着哈拉子的白痴;不管是草菅人命的暴君;也不管是弱如绵羊的傀儡,当他们一坐上“龙椅”,他们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头子”,是“万乘之尊”,“家天下”的封建格局就决定了他们具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无上权力!本书从秦始皇起,至溥仪止,涵括中国的全部皇帝的传记。每个皇帝独立成传,每篇既带有浓厚的传记色彩,也不乏神奇的趣闻、生动的细节。而每传(主要是大传)前的一段议论性文字,即是编撰者力求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历史,以新的价值观念评判历史人物之所为,相信对读者是有所裨益的。
  • 乒坛皇后邓亚萍

    乒坛皇后邓亚萍

    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记录了邓亚萍富有传奇色彩的三十年人生。其中包括邓亚萍如何从一名被省队淘汰的乒乓球手,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一名世界排名第一的乒乓国手。如何将小学文化刷新为剑桥博士。如何从运动员成功转型为擅长体育经营管理的政府官员。
  • 明太祖朱元璋(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明太祖朱元璋(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此书以朱元璋的苦难童年开笔,写他的曲折传奇的情爱故事,写他铁马金戈救民于水火,写他的辉煌政绩,写他政治家的谋略与风采,写他的肃贪风暴,写他礼贤下士和选贤任能的品格以及运用权谋的无奈……本书的看点在于从文章的点滴言辞中能够去真实的体会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升降沉浮,于是这些曲折起伏的事实显然搭建了一个鲜明的历史平台。朱元璋及他的亲人与仇人都在这一历史平台上演绎他们命运的悲欢离合,大喜大悲。本书的实质不在于让读者去通读历史事件,而在于让读者朋友廓清历史烟尘,通过起伏波折,大开大阖,震撼心灵的故事,把一个个真实的灵魂发掘出来,从而去探索昔日王朝兴衰、错综复杂的历史传奇……
热门推荐
  • 穿越我的世界之生化危机

    穿越我的世界之生化危机

    一个名为追风的骚年和他的同学张耀一起玩我的世界时应为一场意外别卷入我的世界的生化危机中…………
  • 辰月衣我以华裳

    辰月衣我以华裳

    时光悄然划破青春的年轮,岁月渐次搁浅曾经的故事,像是做了一场梦,转眼便再次呼吸到春天的味道。而我那锁在眉间的一缕春风,已然伴着花开叶绿的胜景化作我心灵的芳香,凝成我笔尖的诗章。本文讲述了女作家苏梦辰在成长道路上的爱恨情仇,她的青春,唯美而不华丽,清纯而不做作。想知道一个人的内心缺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他炫耀什么。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他掩饰什么。
  • 武途漫漫

    武途漫漫

    生于乱世,悲惨少年兄弟分离,为救哥哥不惜穿梭六道,勇闯三界,却发现惊天内幕为神而战,却被神所灭,为天下而战,却害天下与水火。却是谁人之语?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矣,执者死矣!又是何人之痛?漫漫修武之路,孰为其极?六道轮回之苦,谁人可破?(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
  • 艾克斯奥特曼Y

    艾克斯奥特曼Y

    艾克斯奥特曼打败格力扎后,有发生了什么呢。
  • 凤舞天骄

    凤舞天骄

    慕容静雅:左相嫡女,天生丽质,绝代风华,自小看着相爷爹爹宠着妾室与妾室的女儿,自己却只能与母亲相依相偎。十五年的蛰伏终于在妹妹的终身大事上扳回一局。成功抢走妹妹的心上人一跃成为荣王正妃,谁知道却陷入了妻妾争宠明争暗斗的乱象中。深入王府,步步惊心,各种明算暗算纷至沓来,在见招拆招中保持自己独立的内心终于成功坐稳王妃之位。孔明哲:俊逸风流,潇洒多情,本来自己的心上人是相府庶女慕容思雅,谁知嫁过来的却是嫡女慕容静雅,不过,无所谓,是谁都一样,谁知道这个千方百计要嫁给自己的女子好像对自己并没有那么深的情意,嗯,这是怎么回事?对自己的宠爱不争不抢淡定从容,谜一样的女子,花一样的美人,看我如何夺得佳人心。
  • 宫斗:夺心皇妃

    宫斗:夺心皇妃

    好色丫头好色丫头?她?不可能啦,近千度的近视,帅哥放她面前是黑锅。操控风雷水火的四位缺德皇子。哪有天上飘一朵乌云,还跟着她走,就在她头顶下雨的?她到底得罪了什么缺德的人,咒她无论走到哪都有乌云跟着飘,浪漫的小雨淋得她满身?哪怕在屋里也是,睡觉也是,她泡水里得了……
  • 古镜迷魂

    古镜迷魂

    古镜融入了前世今生,一切皆是因果循环,前世的孽缘,到底该怎样去背负……
  • 莫名其妙的穿越..more

    莫名其妙的穿越..more

    我是一个普通的南美皇家贵族大学的大4女生,超喜欢上网看网络上别人写穿越时空的文章,而且还很白痴的整天把自己想象成是童话中被白马王子救下的患难公主。
  • 易烊千玺:吃货在我家

    易烊千玺:吃货在我家

    “莫小辞,你要离开我吗?”某男冷着脸,扯住正要走的女孩,一把拉入怀中。“呜呜唔。”某女觉到他俯身探了下来鼻息暖暖得喷到了她的脸上然后是两片薄薄的唇清泌清凉如果是小吻下貌似这样就吻完了然后是两片薄薄的唇却带着倔强就那么压下来她有点慌紧紧的闭住眼睛一点也不敢睁开感觉着嘴上那波荡开的凉意“我不允许你离开。”
  • 夏日初恋

    夏日初恋

    十年前的一场大火毁了她的家,从此她和妹妹相依为命,在孤儿院生活,但姐妹俩遇上心人,被收养了,养父母待她们像亲生女儿一样,,,,十年后姐妹俩上高中了,遇到了几个风度翩翩的少年,有点春心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