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0400000024

第24章 皇甫谧籍贯履历之考证(2)

清《灵台县志》曰:“朝那城,县西北九十里。城址不存,唯有朝那祠。环居之民,尚贸易于此,以为东朝那市”。今灵台学者史可晖《古朝那城考析》一文写道:今灵台朝那古城址“坐北向南,半山半塬,占地约0.8平方公里。北依塬面葫芦形腰弦处筑城墙,南以半山坡凸兀起的城头岭为中轴,沿左右两个地势相似的山湾呈扇形向南扩延。东西山湾中部,各有水泉3眼,水源旺盛,甘甜可口。城东南有柳扇梁向西,西南有皇甫岭向东,如两臂环抱,当地人称‘二神护城’。”今灵台李含璋、李贵喜《口碑铸铁证》一文写道:“古城坐北向南,北面城墙长有100多米,东西两边一样长,约有四五十米,一直延伸到沟边,南面没有城墙,城下的沟里有十几孔窑洞,大小不一;墙面像是用白灰刷抹,没有住过人的痕迹,老人们说这里就是过去的朝那县城和县城藏粮的仓库。”以上两文除了县城面积相差较大外,其他内容基本相同。2005年底,笔者去此地调查,今灵台学者张生杰告诉笔者:“古城北面城墙长120多米,东西两边城墙各长70多米。”也就是说,该城面积约8400平方米(即0.08平方公里,故《古朝那城考析》一文:“占地约0.8平方公里”有误),是一个小县城。东朝那废墟中残存汉代陶片等,如何诠释呢?《后汉书》载:东汉元初三年(公元116年)“九月,筑冯翊北界候坞五百所以备羌”;永建五年(公元130年),“又于扶风、汉阳、陇道作坞壁三百所,置屯兵,以保聚百姓”。今灵台地处安定郡南界,而扶风、冯翊北界接安定、北地郡,故此地初为“候坞”。坞,小障也。今平凉张新民《皇甫谧故里展新容》一文写道:“朝那海拔1500米,是灵台最高的地方,干旱缺水也是困扰群众一个难题。”故此地设县不会长久。而两汉朝那县则为名县,影响甚大。

三、皇甫谧生活轨迹考究

《晋书·皇甫谧传》曰:皇甫谧自幼“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玄晏春秋》云:“十七年,予长七尺四寸,未通史书……母数谴予,出得瓜果,归以进母,母投诸地曰:‘《孝经》称: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何孝者莫大于欣亲。今尔年近乎二十,志不存教,心不入道,曾无怵惕,小慰我心,修身笃学,尔自得之,于我何有’!”这说明了至迟在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皇甫谧(16岁)已离开朝那徙居新安(今河南渑池)。

“叔父有子既冠,谧年四十丧所生后母,遂还本宗。”也就是说,魏正元元年(公元254年),皇甫谧“丧所生后母,遂还本宗”。晋泰始三年(公元267年),皇甫谧上书皇帝云:“于今困劣,救命呼噏,父兄见出,妻息长诀。”故“所生后母”指其亲生母亲而非养母任氏,只不过其生母为其父的续弦而已。闻知生母去世,皇甫谧肯定返回故里奔丧,其亡母入殓之际,方有“遂还本宗”之事。是时,皇甫谧兄长健在,那么皇甫谧“遂还本宗”的理由是什么?可能与“风痹疾”有关。皇甫谧何时患此病?《晋书·武帝本纪》曰:泰始四年(公元268年)十一月,晋武帝下诏“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晋书·皇甫谧传》云“岁余,又举贤良方正,并不起。”由此上推《让征聘表》作于晋泰始三年,其表曰:“而小人无良,致灾速祸,久婴笃疾,躯半不仁,右脚偏小,十有九载。又服寒食药,违错节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加以咳逆,或若温疟,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于今困劣,救命呼噏,父兄见出,妻息长诀。仰迫天威,扶舆就道,所苦加焉,不任进路,委身待罪,伏枕叹息。”也就是说,晋泰始三年,皇甫谧患风痹疾已“十有九载”,故可推知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皇甫谧(34岁)得风痹疾。《针灸甲乙经序》道:魏甘露中(公元256-260年),皇甫谧(43岁左右)又耳聋目眩。魏景元二年(公元261年),皇甫谧(46岁)“又服寒食药,违错节度,辛苦荼毒”。故可能是皇甫谧父兄为了禳改疾病,而使皇甫谧“遂还本宗”。但皇甫谧却以极其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一头扎进文献典籍中,以减轻病魔所带来的痛苦。他博览群书,著书立说,名扬天下,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皇甫谧是在故里育化桑梓,还是在徙地立塾兴教?《晋书·皇甫谧传》曰:“门人挚虞、张轨、牛综、席纯,皆为晋名臣。”《晋书·挚虞传》云: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人——挚虞(公元?-311年)“少事皇甫谧”。《晋书·张轨传》道:安定乌氏(今宁夏泾源北)人——张轨(公元255-314年)“与同郡皇甫谧善,隐于宜阳女几山”。宜阳县治今河南宜阳西。牛综,籍贯、生卒年月均不详。皇甫谧早年在新安(今河南渑池)拜席坦为师,故席纯可能是席坦的子孙。这些迹象表明,皇甫谧晚年应在西晋都城——洛阳附近收徒传道。

泰始四年(公元268年)十一月,晋武帝征皇甫谧入朝为官,皇甫谧“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这又透露出皇甫谧在洛阳附近的信息。

据《晋书·刘毅传》《晋书·皇甫谧传》《晋书·职官志》载: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左右,司隶校尉刘毅(公元?-285年)请皇甫谧“为功曹,并不应”。刘毅在其辖区——司州(新安、宜阳二县均隶属之)求贤合乎情理,而跨境到雍州安定郡朝那县请皇甫谧似乎没有道理。尽管刘毅权倾朝野,但皇甫谧也享誉全国。

皇甫谧晚年为左思(约公元250-305年)《三都赋》作序。《晋书·左思传》曰:“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遂构思十年,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晋书·后妃传》云: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晋武帝拜左芬为“修仪”。故可推知,泰始八年,左思全家移居洛阳;太康二年(公元281年),《三都赋》初稿完成。对照《左思别传》中选录的《蜀都赋》部分内容与昭明《文选》中《蜀都赋》,发现在文字上大有差别,且语句没有《文选·蜀都赋》优美。故皇甫谧读到的是《三都赋》初稿。若皇甫谧生活在安定朝那,则距洛阳千余里之遥,左思乃一介书生,去安定朝那拜访皇甫谧的可能性不大,故又可佐证皇甫谧应生活在洛阳附近的新安或宜阳。

《华阳国志》载: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名士——李密(公元224-287年)与皇甫谧友善。三国鼎立之际,李密代表蜀汉出访吴国,他可能到过洛阳,与皇甫谧结识。西晋大统一后,李密任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令,政化严明。是时,他才有可能与皇甫谧交往甚密。这又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皇甫谧晚年生活在洛阳附近。

皇甫谧去世后,其子皇甫方回南徙荆州(今湖北荆州)。从宜阳一带南下要比由朝那南迁更容易些。且“八王之乱”使洛阳城毁民伤,在这一大背景下,皇甫方回从宜阳南徙荆州的理由更充分些。

综上所述,魏正元元年(公元254年),皇甫谧从新安返回朝那为母奔丧。孝服期满若干年(十年左右)后,可能因治疗疾病的需要,皇甫谧同其父兄一起举家南迁宜阳一带。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皇甫谧病逝家中。葬于何地?有两种可能:要么裹尸葬于徙地,要么移棺葬于原籍。但绝不会中途落葬阴密、鹑觚一带(今灵台),否则有悖伦理。

四、皇甫湾追溯

灵台县朝那镇南一村庄叫皇甫湾。该村庄依山坐落,南、西、北三面均为沟壑,山阳便是层层梯田,曲折便道向东连通什字塬。这就是灵台人传说中的皇甫谧出生地。奇怪的是灵台最权威的两部方志——清初《灵台县志》、民国《灵台县志》均无记载。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村民在皇甫湾平田整地时发现两座汉墓,陪葬品中有汉五铢、王莽大泉等,但无墓志铭,故无法得知墓主人是谁;是否为皇甫家族成员,亦无法知晓。

在皇甫谧诞辰1790年的今天,灵台方面依据传说,找到了皇甫谧出生的一座三孔窑洞庄院。该庄院三孔窑洞保存得相当完好,窑洞顶部稍有坍塌,内壁抹墁的草拌泥也未完全脱落。而距今1470年的西魏朝那城却已很难找到一段残垣断壁的明显痕迹。清《灵台县志》载:朝那“城址不存,唯有朝那祠”。两地东西相距仅2公里,为何面貌截然不同?在整个黄土高原上,能保留200余年的窑洞至今寥寥无几,超过500年的庄院至今连基本轮廓都找不到,且窑洞早已塌陷。从保留的面貌来判断,皇甫湾这一座古庄院距今不会超过500年,故将皇甫湾确定为皇甫谧出生地则证据不足。

既然“东朝那”(今灵台县朝那镇)与皇甫谧生活无关系,那么今灵台县朝那镇所谓的皇甫谧出生地——皇甫湾也与皇甫谧本人无关系。退一步讲,假设皇甫湾是皇甫谧的出生地。皇甫谧少年时就已离开此地,近不惑之年才回归故里,而今灵台民间传说又定居张鳌坡塬畔,距皇甫湾45公里,故皇甫谧不会在皇甫湾留下所谓的“歇马店”、“车头坡”。

皇甫湾梯田不足百亩,不像贵族生活的地方。《晋书》提到皇甫家族成员除皇甫谧及其二子外,还有皇甫陶、皇甫晏、皇甫申叔、皇甫重、皇甫商、皇甫阳、皇甫钊、皇甫贞、皇甫敷、皇甫澹、皇甫序、皇甫典、皇甫真、皇甫奋、皇甫覆、皇甫徽、皇甫岌等,其中皇甫重、皇甫商、皇甫真,《晋书》明文写道“安定朝那人”。如此庞大的一个家族,岂能生活于皇甫湾。而东朝那无河流经过,当时凿井技术尚未在全国普及,单就饮水就成问题。

秦汉至隋唐,今灵台一直未处于交通要道上。《史记》《汉书》载:秦始皇、汉武帝多次西游,但均从都城(咸阳或长安)出发,经雍,穿回中道,北出萧关。《后汉书·郡国志》曰:“汧,有回城,名回中”。这说明回中宫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据《史记》记载得知“萧关”就是“朝那塞”。三国汝淳也认为“萧关在安定朝那县”。秦始皇、汉武帝西游路线——从今陕西咸阳或西安西北出发,经今武功、扶风、岐山、凤翔、千阳、陇县,过今甘肃华亭、平凉,入今宁夏彭阳、固原,抵达今甘肃陇西。班彪“北征”路线——从今陕西西安西北出发,经今泾阳、淳化、旬邑,过今甘肃正宁、宁县、镇原,入今宁夏彭阳、固原,抵达今甘肃武威。这两道就是汉“丝绸之路”陇东段。同样可以证明安定郡望——皇甫家族生活于今灵台的可能性极小。

殊不知,彭阳县古城镇西南一村庄叫皇堡,便道向北连通中川村。山头城坞遗址中散布着汉代砖瓦、石柱等。“堡”、“甫”古读音接近,故“皇堡”可能是“皇甫”演化来的。中川村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间为砥平川地,向北直通古城川(西汉朝那城所在地)。中川中央坐落着一座周近150米、高4米的大坟冢,周围散布着汉代砖瓦等。古城镇北山坡上又分布着8座大坟冢,周围也散布着汉代砖瓦等。这些地方与皇甫家族之间是什么关系?有待于9座大坟冢考古挖掘来证明。

古城镇北一村庄叫黄家寺,镇东高庄村北部一村庄叫黄家湾,一条小河叫黄家河。但这些地方居民中无一家姓黄,且阡陌内外、庄院前后、沟边河岸,汉代砖瓦随处可见。这里面又蕴藏着什么?现在仍无法完全破解。20世纪50年代,今彭阳县古城镇高庄村出土一方北宋石匾(长1米、宽约0.5米、厚约0.1米),正面阴刻“后汉皇甫祠”5个大字,下款落为“北至弄水泉三百零三步,西至东山寨五里四十八步”。故今“黄家寺”、“黄家湾”,可能是古“皇甫祠”、“皇甫湾”演化来的。

尤为奇怪的是,彭阳县境有高庄、新集、沟口等地名,灵台县境亦有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因彭阳县境古朝那县设置在前,灵台县境古朝那县设置在后,故灵台县境的皇甫湾、高庄、新集、沟口诸地名是随着皇甫家族南迁侨居而复置来的。

五、皇甫谧坟冢质疑

皇甫谧晚年撰《笃终》一文,告诫子孙——吾“气绝之后,便即时服,幅巾故衣,以籧篨裹尸,麻约二尺……平生之物,皆无自随,唯赍《孝经》一卷,示不忘孝道。土与地平,还其故草,使生其上,不种树木,削除。”皇甫谧去世后,皇甫童灵、皇甫方回等“遵其遗命”。这说明了皇甫谧有墓无冢。但北宋《元丰九域志》“泾州”条下却云:“灵台,古密须国之地,《汉书·地理志》云:密人之国。密康公墓。皇甫士安冢”。清《灵台县志》道:“皇甫谧墓,在县东北十里张敖家堡原上”。民国《灵台县志》曰:皇甫谧墓“周数丈,高丈余”。细读《晋书·皇甫谧传》,人们不难发现,皇甫谧家族自皇甫嵩之后便家道衰落,家境贫寒,故不具备修建如此巨大的坟冢的经济条件。深受父亲礼义教化的皇甫童灵、皇甫方回二兄弟,不会也不敢违背封建礼制给其父修建如此巨大的坟冢。

若《元丰九域志》记载无误,则“皇甫士安冢”应为纪念性的坟冢,可能是士族势力发展的产物。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笼罩政坛,把握朝政,标榜吹嘘,哄抬身价,尤为注重族源、谱系和门第。是时,皇甫谧族人遍布陇东各地,堪称望族,故其中必定有人愿为这位魏晋高士建造空冢,以表祭祀,以彰功绩,以此来抬高建冢人的身份和地位,以合时代的节拍。至于《元丰九域志》“灵台”条下“皇甫士安冢”是否就是清《灵台县志》所说的张敖家堡原(今张鳌坡塬)畔“皇甫谧墓”,有待于考古挖掘来证明。20世纪60年代,甘肃考古队对灵台张鳌坡塬畔所谓的“皇甫谧墓”进行探测,发现有墓道,但未挖掘。除少数学者疑墓主人为皇甫谧外,多数学者则以为将此墓确定为皇甫谧墓为时尚早。此后,甘肃便立碑“皇甫谧之墓”,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至今灵台民间仍流传着此墓就是“皇甫古冢”,而且还有“皇甫书窑”(藏书之所,位于塬畔,距古墓不足200米)、“皇甫坪”(种药之地,位于塬畔沟边)、书台山(读书之处,距“皇甫书窑”3公里)等传闻。既然古墓是“皇甫古冢”,那么古墓所在之塬为何名“张鳌家堡原”?而且皇甫谧晚年“躯半不仁,右脚偏小”,“浮气流肿,四肢酸重”,“救命呼噏”,“妻息长诀”“伏枕叹息”。哪里有什么“皇甫坪”,怎么有可能离开“皇甫书窑”去书台山读书。故这些传说的真实性大大打了折扣。

六、书台山辨析

清《灵台县志·方舆汇》载:“书台山,县东北五里,隋皇甫玄晏先生读书处也。”该书中“重修志叙”落款“顺治十五年”。该书中“后记”云:“原志中有玄作元,祯作正,弘作宏,丘作邱等,这次都恢复了原字。”乾隆以前,避讳字均用别字替代;乾隆之后,则采用避讳字缺最后一笔,故清《灵台县志》最后应成书于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该书“人物汇”云“晋皇甫谧”;而《方舆汇》却曰“隋皇甫玄晏先生”。成书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的《古今图书集成》道:“书台山,(灵台)县东北五里……隋皇甫元晏先生读书处。”二书均曰“隋皇甫元晏先生”。这里的“隋”是误写,还是皇甫元晏另有其人。《隋书·皇甫诞传》载:皇甫诞,字玄虑;而唐初于志宁《隋柱国弘义明公皇甫府君碑记》作“玄宪”。《清史稿》载:清圣祖(康熙),名玄烨,故避讳“玄”而作“元”;清世宗雍正元年,册封乌喇那拉氏为宪皇后,故避讳“宪”而作“晏”。由此推知,灵台书台山可能是隋皇甫诞读书处。

皇甫谧有无读书台?《晋书》无载。但北宋《元丰九域志》“泾州”条下云:“西王母宫。泾水,《周礼·职方氏》:川曰泾汭。皇甫士安读书台。灵台,古密须国之地,《汉书·地理志》云:密人之国。密康公墓。皇甫士安冢。”这说明了皇甫谧“读书台”在泾汭川,非在灵台。“泾”当指泾河,“汭”指什么?《周礼·夏官·职方氏》注曰“汭在豳地”(今陕西旬邑西南)。《说文》曰“汭,水相入貌。小水入大水也”。《尚书·尧典》传曰“汭,水之内也。通作芮”。《诗经·大雅》笺曰“水内曰芮,水外曰鞠”。《尚书·禹贡》传曰“水北为汭”。由此推知:泾汭川指泾河北岸川地。而灵台在泾河之南,故若有皇甫谧读书台,则绝非在灵台。

“皇甫书窑”距书台山足有3公里,两地被大沟隔断,无路径相通。即使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也没有必要从“皇甫书窑”去书台山读书。由此可知,灵台方面寻找到的“皇甫庄院”、“皇甫书窑”和书台山无法构成三位一体。

(原文载《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固原师专学报》2006年第5期)

同类推荐
  • 唐骏凭什么成功

    唐骏凭什么成功

    《唐骏凭什么成功》讲述了: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职业经理人时刻行走在刀锋之上,在风格迥异的“东家”面前,他们必须用业绩说话,他们必须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如果一招不慎就会陷入职业困局之中。但是唐骏做得非常成功,每一次转型都会提升自己的品牌和价值,为自己增加上升的筹码。从外表上来看。我们看不出唐骏有什么超长之处,那么这位立志要成为“中国职业经理人标杆”的唐骏,到底有什么超出常人的优势,让他的职业生涯达到了如此的高度呢?相信,这才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 求知文库-化学之光

    求知文库-化学之光

    在瑞典林彻平地区附近,有一座优美的小村庄,叫威菲松达。它的周围是广饶的田野,一条小河流过村庄的南面。1779年8月20日,琼斯·雅各布·贝采里乌斯就出生在这个村庄里。
  • 为什么是毛泽东

    为什么是毛泽东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毛泽东的开蒙、求学过程,以及他经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直至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共和国。作者没有将更多的笔墨着眼于对诸多历史事件的细致描述或是揭示秘闻上,而是将重点放在分析毛泽东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上,试图探讨他诸多重大决策背后的深意。弄清了这些问题,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最终中国的领袖会是他,而不是有钱有枪的蒋介石,也不是那些拥有更高学历、更大声望的人,比如周恩来,比如陈独秀。历史无法重演,伟人更加无法复制,但我们仍不会放弃学习他,研究他,因为哪怕我们从他身上只学到了一点皮毛,就足以让我们游刃于战场、商场、名利场。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也许能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点。
  •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清官与廉吏大体同义,其要旨在一个“廉”字。“廉”原指物体露出棱角,朱熹集注《论语》时说:“廉,谓棱角峭厉。”以之比喻人的禀性方正刚直。“廉”又作收敛解,引申为逊让、节俭,进而引申为不苟取、不贪求。故古时将有节操、不苟取之人称作“廉士”;将清廉守正的官吏称作“廉吏”。我们案头的这本周庆苾先生精心撰构的《中国清官廉事》一书,陈列先秦至明清一百多位清官的懿言嘉行,读来直觉清风拂面,深感天地毕竟有正气。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摘星宝典

    摘星宝典

    绝世红颜在怀,上古小兽在肩。脚踏八方世界,手摘九天星辰!看一代杀手至尊降临奇幻世界,摘星传奇,从此开启!
  • 魔逆九天

    魔逆九天

    一代兵王穿越而来,身背太古魔刀,修炼洪荒邪功,纵横大陆,笑傲苍穹,成就一代无上魔神!然而登顶之后,他却发现,偌大世界,只是一盘残棋罢了……
  • 风染离忧

    风染离忧

    为爱而死的少女,迷茫之中来到古老的时代闯荡江湖,实力是硬道理,运气是催化剂做买卖,耍心机,战斗,师傅的托孤,氏族的重担是无法逃离的命运少女逼不得已的成长,一步步走到帮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回首,原来真正等待她的人一直没有走远
  • 灵异世界我就是守护者

    灵异世界我就是守护者

    钟毅乃是当时天师钟馗后裔,他家世世代代以捉鬼为生,少年资质也并非一般从小便跟着父亲修炼,在十二岁打开了阴阳眼,后来父母由于意外去世少年15岁便挑起了钟家的重担与茅山,龙虎山等门派相互争斗!
  • 狄更斯

    狄更斯

    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封建礼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批小资产者贫困、破产,无产阶级遭到残酷的剥削而沦为赤贫。当时在英国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即宪章运动,给予狄更斯很大的影响,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利,劝诫统治者要做讲道德有良知的人。一起来翻阅《狄更斯》吧!
  • 不是不相信爱情只是遇不到

    不是不相信爱情只是遇不到

    一个海归学子回国后在自己家的公司里当起了小小的员工,每天一起工作,一起吃饭。在这里他能否找到自己的真爱?当有一天同事们发现他的真实身份后会出现什么戏剧性的一幕呢?
  • 听潮曲

    听潮曲

    一壶酒,世间众生皆醒,我独醉;三尺刀,血染群雄百万,吾淡然。这是一个动乱的江湖,辉煌的时代,尸骸遍野,群雄辈出。曾有修士一剑斩落万丈彩虹,绝世无双,孤影孑然而去。曾有美人赏花作诗,倾倒大半座江湖,上万少侠誓言非伊人不娶。而我们的主角又将经历怎样的故事,一切敬请期待《听潮曲》。(听潮的作品相关极有趣,书友可不要漏看了,还有,若是觉得好看,请别忘了收藏。)
  • 阡陌十年情奈何

    阡陌十年情奈何

    这是一本需要一点点静心和耐心的小说,因为它想要你的回味。这不是一部纪实文学,但书中的许多故事有着现实的来源灵感。有些情节或许会让你觉得似曾相识,有可能你十分凑巧就是那个灵感来源,或者之一。这也不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或是一部浪漫主义文学,或许我们之中很多很多人从书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恰似当年的自己。这里有欢乐,幽默,喜悦,激动,振奋,坚忍,执着,憧憬,迷惘,困惑,悲伤,哀愁,愤怒,凄悯……谨以所有这些,致青春,致大学,致爱情,致友情,致生活,致岁月,致唯一可以永恒的——回忆。
  • 常用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手册

    常用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手册

    《医学实验室认可参考书: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手册》内容全面系统,是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特别是检验前质量管理,以及临床实验室申请和通过医学实验室认可的重要参考书;主要供临床检验专业技术人员、临床实验室管理人员、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及实验室研究人员学习和参考。
  • 剑指苍天破浮云

    剑指苍天破浮云

    东篱是蓬莱仙岛上的神仙,长生不老之身,二十出头面貌却变作花甲老人游荡在世间,以说书为趣,说六界中那些生死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