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黄埔一期毕业的学生,为何只有陈赓身上传奇故事最多?
在诸多开国将军中,陈赓是最特殊的存在。
了解近代史的朋友应该都清楚,尽管开国将军中绝大多数都有很多传奇故事,可陈赓身上无疑是最多的那个,而且是我们从小听到他,仿佛每次重新挖一挖,就能挖出陈赓将军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大革命时期,陈赓是黄埔一期生,深受蒋介石重视,还救过蒋介石命,蒋介石几次拉拢,陈赓都不为所动。
土地革命时期,陈赓先是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在中央特科工作,1931年才被派到鄂豫皖苏区,从团长一直干到师长,当过彭杨步兵学校校长。
抗战时期,陈赓出任386旅旅长,在八路军6个旅中最出名,日军装甲车上都印着“专打386旅”。
解放战争时期,陈赓任陈谢兵团司令员,尽管是属于晋冀鲁豫野战军,可却长期归属于中央指挥,是属于战略级别的野战兵团。
也许有人会问,开国将军那么多,陈赓怎么就那么特殊,做什么事都是拔尖。
应该说这同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一
陈赓将军是军人世家出身,祖父陈益怀就是湘军出身,闹太平天国运动那会儿,陈益怀就跟着曾国藩组建湘军,一直干到二品显武将军。
1916年,14岁的陈赓也参加了湘军,被编入了鲁涤平部,从二等兵升至上士。
有意思的是,就在同一年,彭老总也参加了湘军,和陈赓还是一个团的,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后来红军时期,陈赓再见彭老总,还打趣的说:
“我们在湘军时就是一个团的,老战友。”
因缘际会之下,两位老战友竟然踏上了相同的路。
不过与彭老总不一样的是,因为闹饷陈赓脱离湘军后,自此就没再回去过。
1922年,陈赓考入毛泽东创办的自修大学,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年底,程潜派人到长沙去为军官学校招生,陈赓因为当过兵,所以在党组织推荐下,参加了军官学校的考试,并最终通过。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程潜创办的不是黄埔军校,还只是广州陆军讲武学校。
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和后来的黄埔军校还不是一回事儿,尽管孙中山建立这所军校的目的本身也是为了招收革命青年入校,但学校本质上采取的还是旧军队式的教育,不许学生读书看报,要服从命令。
陈赓受不了这所军校的暮气沉沉,偶然听说,在苏联人帮助下,孙中山成立了一所新的军校——黄埔军校,陈赓立即选择退校,参加黄埔军校的考试。
1924年5月,陈赓考入黄埔军校。
陈赓的举动也引起了当时同在广州陆军讲武学校的同学的响应,促成了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合并到了黄埔。
当时,从全国各地来的考生,差不多有470多人,9月份,又接收了从四川来的20多人,加上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合并来的158人,黄埔一期学生总人数差不多在600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600多人中,不少人都是出身富贵人家,不少学生从小养尊处优,根本就吃不了军校的苦,陆续退学的不少,可大部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
毫无疑问,陈赓虽然也算得上是家学渊源,但当过兵,所以很能吃苦,后来在军校求学,很快便脱颖而出。
二
根据周恩来《关于1924年至1926年党对国民党关系》一文中称:
“当时黄埔军校有六百学生,大部分是我党从各省秘密活动来的左倾青年,其中党团员五六十人,占学生的十分之一。”
要知道在那会儿,徐向前、左权两人还都没入党(左权是经陈赓介绍于1925年1月入党,徐向前则是在1927年3月才入党)。
如果要说能比陈赓还出色的黄埔学生,自然要数同为一期生的蒋先云。
蒋先云入校时就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后来无论在学校干什么,都是出类拔萃、
徐帅后来回忆:
“蒋先云是我的良师益友,他斗争坚决,作战勇敢,头脑敏捷,堪为青年军人的模范。”
在蒋先云、陈赓的带领下,黄埔学生中不少人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左权就是其中之一。
蒋介石有没有拉拢过左权,似乎没有故事流传。有意思的是蒋介石曾明确指出,左权比胡宗南强。
1936年11月,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预备发起宁夏战役,打通去苏联的通道,胡宗南奉令率中央军截击,打之前蒋介石特意把胡宗南叫到南京去嘱咐:
“我听说,先头北进的红军是左权带领的,他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当年,还是我推荐他去苏联,念了伏龙芝军事学院。可是,他很不听话,不跟着我们走。”
有意思的是,当着胡宗南的面,蒋介石说了一句让他哭笑不得的话:
“我这次叫你过来,就是要提醒你,切不可轻视左权。我对他非常了解,他用兵想法很多,而且部署周密,所有战场上的细节都能提前想得到。你一定要注意,我不是打击你,你三个胡宗南,也抵不上一个左权。”
胡宗南一开始很不以为然,结果被左权声东击西,一下子丢了两个旅,不得不狼狈逃窜,气得蒋介石在南京大骂:
“我就说啊,三个胡宗南都抵不过一个左权!这个笨蛋,我就是这样提醒他,他都听不进去!”
陈赓在校是发展过不少人入党,如宋希濂、李默庵等等,甚至还想发展胡宗南入党,不过胡宗南一开始就和陈赓站在对立面,导致发展其入党的计划落空。
1925年,蒋先云在黄埔发起成立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吸引左派同学参加,因为影响太大,以贺衷寒为首的右派学生组建了“孙文主义学会”,两派学生经常发生冲突。
陈赓作为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领导成员,经常与“孙文主义学会”的右派学生发起冲突。
那时候,两派学生也不懂什么斗争策略,一冲突起来就是吵架大骂,蒋先云持身端正,似乎没有参与过两派学生斗殴,可陈赓就不一样,不仅参加辩论,还大打出手。
陈赓晚年时还亲口对子女说:
“自己年轻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就喜欢打架,哪怕是理论争辩,最后也经常以打架收场。”
1947年2月,华野莱芜战役中俘虏了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李仙洲是黄埔一期的学生,消息传来后,引起陈赓感慨,那时他对身边人说:
“胡宗南和李仙洲在黄埔军校时和我都有私交。胡宗南是孙文主义学会的骨干,反对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我们和他们进行了尖锐的政治斗争,可是斗争过后,胡宗南和我照常来往,不伤私交。现在,在战场上我们倒是面对面地打起来了。李仙洲是山东人,为人直爽。他不是'孙文主义学会’的 成员,是李璜、曾琦的国家主义派,他们自称' 醒獅派',我们叫他们'狮子狗'。”
李仙洲是山东人,生的人高马大,陈赓个子矮,打起架来太吃亏,就拿着板凳打。
尽管双方学生经常打的头破血流,但陈赓性格大大咧咧,从来不记仇,他和胡宗南,也打架,却不影响私教,私底下照常往来。
1933年陈赓被捕,宋希濂、胡宗南、黄维等等黄埔一期的同学联名向蒋介石求情,其同学情谊可见一斑,就连蒋介石这个黄埔校长也不忍杀这个学生,后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放走了。
一直到后来建国后,陈赓都能如数家珍的说出胡宗南、黄维、宋希濂等黄埔同学的性格特征。
三
诚然,在黄埔时期,蒋先云太耀眼,耀眼到几乎掩盖了绝大多数同学的光芒。
可这些学生中,陈赓总是能独树一帜。
与蒋先云严肃认真,持身端正相比,陈赓总是笑嘻嘻的,他们两人尽管都能在同学中形成一定影响力,可也有很大区别。
蒋先云是属于那种以身作则的领导型,,能够成为所有人的表率,让人信,而陈赓能力出众,但性格却更显得平易近人,容易让人产生亲近的感觉。
有个事情必须要在这里提一下。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消息传来时,蒋先云、陈赓都不约而同的飞奔到武汉找党中央。
他们两人特殊之处在于,都曾深受蒋介石重视,都救过蒋介石的命,他们的到来,一时之间引起各方面的议论。
陈赓不清楚是否受到责难,但蒋先云很明确,他在那时受到的非议很多。
一部分人党内的极“左”者称蒋先云:
“蒋先云过去就是投靠蒋介石升官发财的,回归共产党只是伪装革命。”
张国焘甚至公然称:
“他(指蒋先云)如果不投蒋介石,我不姓张。”
到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决定二次北伐,蒋先云那时已经萌生死志,后来在临颍与奉军激战时,蒋先云违背军事原则,身穿军礼服骑着白马冲锋,结果被炮击中牺牲。
据说周恩来听说蒋先云身穿军礼服冲锋,曾喟然长叹:
“他这是要以死明志。”
从这一情况不难看出,蒋先云是个宁折勿弯的个性。
相比之下,陈赓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斗争就要稍显圆融许多。
1943年,陈赓从抗日前线回延安参加七大,同时参加延安“整风运动”。
在一次谈话中,康生曾批评陈赓:
“如果当年你把蒋介石毙了,现在哪儿还有那么多仗要打。”
陈赓东征时期曾救过蒋介石的命,是世所共知的事儿,康生摆明了就是要拿这件事来做文章。
不过,陈赓一听康生这么说,微微一笑,幽默地说了一句:
“如果我不救他,那么蒋介石不就和廖仲恺一样,是革命烈士了。”
陈赓这一句话,思想境界一下子就体现出来。
有人说,陈赓几十年革命生涯,从一开始的耀眼夺目,到后来其实略有暗淡,同为黄埔一期毕业,徐向前、左权都曾是他的上级,就连黄埔四期毕业的学弟林彪,后来也在他之上。
陈赓四兵团在夺取江西后,南下两广,划归四野指挥。
当时,陈赓与林彪在战略上曾有分歧,官司一度打到中央,请毛主席决断。
可陈赓那时对副司令员郭天民说:
“咱们兵团的老底子是鄂豫皖红四方面军,四野的老底子主要是中央苏区,应该称他们为老大哥。你我都谦虚点,让林彪放手指挥我们,别有顾虑。”
陈赓一生革命,干过许多工作,他在上海干过地下工作,在苏区指挥打过仗,办过军校,其实是个多面手,陈赓用他的一生来诠释黄埔军校大门口的那副对联: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横批:
“革命者来”
二战德国横扫欧洲,为什么却放过旁边的瑞士?原来它根本就不中立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二战初期,德国横扫欧洲,大有一统欧洲之势,但却唯独放过了旁边的瑞士,倒不是希特勒碍于瑞士中立国的名头不敢打,只是发现瑞士居然这么乖,又送钱又送物资什么的,实在不好意思打他。德军和瑞士亲切问好当然现在也是如此,一直宣称中立的瑞士在强大的压力下也被迫做出选择,事实上瑞士一点都不中立。明面中立,实则对德国暗送秋波历史研究室2023-07-30 17:25:02
0000浅谈二战海面最强大的战舰主炮与弹药
1942年7月26日,武藏主炮历史上最大的炮第二次世界大战表明了大型口径火炮的重要性。同时,口径竞赛不仅在陆地上进行,也在海上进行。几乎所有海上强国都在为他们的战列舰开发强大的火炮系统,这些系统应该使舰艇在敌人面前具有优势。胡侃杂史2024-03-08 09:09:36
0000八路军2个团近在咫尺,眼看另一团被日军吃掉,为何没救援?
作者:武陟东旭1942年6月,日军计划伏击冀中军区的八路军,在前往埋伏地点的时候,却意外遇到一支八路军部队,双方发生交战。日军指挥官非常沮丧,因为这一交战,他们原定的伏击就无法进行了。令日军意外的是,他们遇到的这支八路军部队并没有向上级报告情况,而是选择了沉默。结果,敌人的伏击计划依然得以进行,冀中军区7分区18团遭到重创,有4名团级干部牺牲。紫网2023-10-15 16:28:580000看了吕后的一生,才发现,古代厉害的女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王朝,女子当政的情况并不鲜见,一个柔弱的小女子凭借着一己之力能爬上政权的顶峰,自然离不开她们的“心狠手辣”,像“临朝称制”的吕太后,"一代女皇"武则天,还有“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各个都是狠角色。吕雉更是因为把戚夫人制成了“人彘”,被后世称之为“千古第一毒后”。但看了吕后的一生才发现,她并不是一开始就心狠手辣,而且她身上有一个特质,是她能够登上权力顶峰的原因之一。-1-文史馆2023-07-29 11:05:43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