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252

中国最有“龙气”的文物大省,到底有多少国家宝藏?

地道风物地道风物2024-03-12 09:09:360

辽宁,一个符合了大家各种层面上对于东北一切想象的省份。辽宁人既以魔性的口音和二人转将快乐带向全国,又凭借着杀猪菜、小烧烤等一众“硬菜”承包了寒冷冬日里最温暖的滋味。

但辽宁又显得不那么“东北”——地处辽西走廊上的辽宁,自古以来就是如同河西走廊一般东西方交流的必经之路。农耕与游牧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在这里碰撞出明亮的火花,照亮了这座低调了数千年文化大省的面貌。

沈阳故宫,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奠定的清朝基业。摄影/AKA阿佟木

辽宁的历史积淀之雄厚,哪怕是与陕西、河南等省份相比也丝毫不遑多让。辽宁历史上,有着许多全国乃至世界第一

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正是辽宁省博物馆——这样说似乎还不完全严谨,因为成立于1949年7月7日的辽宁省博物馆(当时叫东北博物馆),甚至比新中国还要早“出生”三个月。

上图:红山文化玉龙凤佩;下图:晋·花树状金步摇。摄影/柳叶氘

辽宁省博物馆中珍藏的上百件珍贵书画,在全国范围内也仅比故宫逊色一分。而且辽宁人从不藏着掖着,每年都会把家底儿轮番对外展示,成为全国无数文博爱好者翘首以盼的盛会。

上图:北宋·赵佶·瑞鹤图 ;下图:北宋·赵佶·草书千字文 。

上图摄影/柳叶氘;下图摄影/动脉影

中国最早的龙文化(龙纹陶片与石堆塑龙),来自距今约8000年的阜新查海遗址。中国龙这里崭露头角、一飞冲天

地球上距今1.25亿年前的第一朵花(辽宁古果)、第一只鸟(中华龙鸟),也都是在辽宁朝阳发现的!

不仅如此,辽宁省还在不停地“上新”!

比如,就在2023年12月9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宣布,自距今约5800年起,中华大地上各区域进入古国时代。而奠定这一认识的重要基础,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换句话说,牛河梁遗址代表着古国时代第一阶段。在这里发现的玉猪龙,成为中国龙图腾最为人所知的文物之一。

红山文化玉猪龙,中国龙图腾最出名的文物之一。摄影/柳叶氘

学者苏秉琦感叹,“如果说,整个中国文明发展史是一部交响曲,辽西的古文明则是它的序曲,比中原要早约一千年”

而这,还远远不是全部。

辽宁省的“国家宝藏”,

是游牧与农耕的共同文明记忆

谈起文明起源,我们总把目光投向中原腹地,这当然没错。但其实辽河流域西边是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而东边是松辽大平原的一部分,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再加上曲折的海岸线。这都是南北、东西之间交流的天然通道,也是文明诞生的绝佳“摇篮”。

《国家宝藏》第一季里,辽宁省博物馆派出的“看家宝贝”是似乎不起眼的的鎏金木芯马镫。它有什么底气“力压”辽博馆藏、名满天下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站到聚光灯下呢?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摄影/柳叶氘

因为,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一副双马镫! 有了双马镫,骑兵才解除了双手的“封印”、能稳稳待在马背上,正式变成陆战主力兵种,相当于冷兵器时代的坦克,掀起了一场军事变革。大约6世纪马镫传入西方以后,被称作“中国靴子”,有人说,它是强有力的“催化剂”,让中世纪欧洲进入了骑士时代。

这副马镫,正是辽宁文物乃至历史的缩影——从游牧和农耕碰撞出的火花里诞生,照亮了世界舞台上更为广阔的天空。

世界最早的双马镫。摄影/飞鱼社

从先秦直至明朝的数千年来,辽宁始终是东北亚文化的关键交流节点。绥中县的姜女石遗址是秦至西汉前期的行宫,秦皇汉武曾东临大海的“碣石”也许就位于此处。临海的三处遗址形成了恢弘的“一宫两阙”格局,同滔滔碧海上三座礁石分别相对,遥遥呼应,气势撼人。它活生生从诗词和英雄传奇里走出来,穿越两千年,站在我们眼前。

这里也是草原和中原文化碰撞交融的前沿,各族群、政权你方唱罢我登场,热热闹闹,给华夏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还走出了辽、清两个举足轻重的王朝。

辽朝的金银器继承了唐朝杰出的制作工艺。摄影/柳叶氘

1965年北票地区发掘的冯素弗墓,是东西方、定居和游牧文化交融的典型例子。他是北燕文成帝冯跋的弟弟、昭成帝冯弘的哥哥,大权在握,封辽西公,于415年下葬。前面提到的鎏金木芯马镫,就是在他的墓葬里出土,除此之外,他陪葬品里的“明星”还有这几位,每一位都堪称熠熠生辉——

鸭形玻璃注“出生”在罗马帝国,走丝绸之路不远万里而来,比当时本土所产的玻璃器更剔透、更精巧,动物造型的玻璃器,在中国只出土了这一件;

鸭形玻璃注,中国早期玻璃器中的精品。摄影/飞鱼社

金铛是汉晋以来高级官吏冠帽前面的装饰品,通常是山的形状,这一件上的图案却是坐佛和胁侍菩萨,还点缀着步摇金叶。

步摇堪称最能代表“三燕”的文物,据说姓氏“慕容”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小小的金铛可不简单,只此一样,上面就汇集了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草原文化。

用于头顶装饰,随人走路而动的步摇。摄影/飞鱼社

魏晋乱世之中,鲜卑族的慕容家族建立了前燕后燕,定都龙城(辽宁朝阳),又被汉人建立的北燕所取代。辽宁,头一次作为“邦畿千里”的帝王之都,参与到中原列国的群雄逐鹿之中。东北最早的都城、皇宫和园林、佛寺、学府,也都出现在这“三燕”统治的时期。

隋唐时期,朝阳(营州)依旧是控制东北的前沿重镇,也是这一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门户。许多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都是这里走出来的:差点倾覆唐朝的安禄山、平定安史之乱的李光弼、建立渤海国的大祚荣……

奉国寺大雄殿,中国古代保存至今的最大佛殿。摄影/李文博

在辽朝治下,辽宁作为“腹心之地”,焕发了新的光彩——辽朝的国号,正是出自辽宁的“辽”。不少这一时期的古城,是现代城市的直接源头,游牧文化和汉文化相得益彰、彼此渗透,熔铸出了刚健尚武、华丽中蕴含灵动的风貌。

辽朝皇帝以佛陀自居,修造了7尊高达三层楼以上、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而为了容纳这些佛像所搭建的奉国寺大雄殿,更是代表了11世纪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

奉国寺大殿中的七尊佛像,均为仿照辽朝皇帝形象塑造。摄影/AKA阿佟木

从皇帝直至百姓,辽朝上下笃信佛教。在现存约七十余座辽代佛塔之中,辽宁占据了其中的半壁江山。这些往往高达数十米的精美佛塔,成为凝聚了古人信仰的“心灵信标”,千年如一日地撑起了辽宁的天际线。

中国现存辽代佛塔,超过一半在辽宁。制图/刘耘硕

在辽东山区的白山黑水之间,以渔猎为生的满族一步步走向辽沈大地,进而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与北京故宫齐名的沈阳故宫是清朝入关以前的皇宫,满族味儿十足。在皇帝与后妃们日常居住的宫殿之中,富有东北特色的火炕屡见不鲜。

沈阳故宫盘龙柱。摄影/飞鱼社

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起源,到封建王朝的最终落幕,身处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交流的路口,从辽宁走出的“东北老铁”们为我国上下5000年的纪元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这正属于辽宁,独一无二的历史闪光点。

这么多顶级国宝,为啥扎堆在辽宁

其实,辽宁珍藏的宝贝太多太多,不过各大博物馆的藏品,也不只有“土生土长”的。

民国时期,出于历史原因,几大家收藏“扎堆”前往辽宁,历尽辗转艰险,终于“安家落户”。所以,辽宁的专题收藏亮点密布、珍品很多,简直目不暇接。

产自陕西的耀州窑青瓷飞鱼形水盂。摄影/柳叶氘

辽宁省博物馆的书画收藏享誉海内外,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唐摹本《王羲之一门书翰》欧阳询《仲尼梦奠帖》张旭《古诗四帖》宋徽宗《瑞鹤图》和《草书千字文》仇英《清明上河图》……

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不同于原作,反映了明朝时的市井繁华。来源/中华珍宝馆

它们是怎么千里迢迢而来的呢?清朝灭亡以后,末代皇帝溥仪还在紫禁城里住了一段时间,为以后生计考虑,他通过“赏赐”弟弟、偷偷夹带等方法,将大批珍贵书画送出了宫。

仲尼梦奠帖,叙述了孔子死前“梦奠”的经历。摄影/柳叶氘

日本战败、伪满政权垮台以后,溥仪和家属、亲信在外逃路上被截获,随身带着的书画也被收缴,先在东北银行暂存,1948年拨交给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后来转交给东北博物馆。

加上后来当事人主动捐献或上缴的、通过文物商店等渠道征集的,辽宁省博物馆共收藏清宫散佚书画146件(组),是中国晋唐宋元书画数量最多、品质最精的博物馆之一

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相会的《洛神赋图》。摄影/柳叶氘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宋元明清缂丝刺绣,大部分是民国初年政治家、收藏家朱启钤穷尽毕生精力和财力搜集的,有200多件原来归恭亲王奕訢所有,很可能出自清朝宫廷。

朱启钤是学者也是实业家,一度担任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是古物陈列所(近代第一座国立博物馆,1948年同故宫博物院合并)的发起人之一。他用心整理研究这批珍品,撰写了《存素堂丝绣录》

上图:朱克柔缂丝山茶蛱蝶图册页;下图:缂丝紫鸾鹊谱图立轴。摄影/柳叶氘

1929年,他组织建立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古代建筑的学术团体,成员包括梁思成、刘敦桢,后来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影刻宋版《营造法式》,急需经费,所以将藏品转手给有姻亲关系的张学良,条件是不让它们流失海外。

曾有日本富商开出100万大洋的高价求购这批珍品,朱启钤谢绝了。他只收了张学良20万银元,完全是“友情价”。张学良小心翼翼地将这批缂丝刺绣收藏在自己的东北边业银行金库里。“九一八事变”以后,它们被日本人抢到了伪满洲国“首都”新京(现在的长春)。

近代历史上对辽宁文博做出贡献的部分名家。制图/九阳

1948年,朱启钤担心它们在战火中的命运,在文物鉴赏家王世襄等人的斡旋下,这批缂丝刺绣坐飞机来了北京,暂时由故宫博物院保存。1949年,它们重新回到关外,在东北博物馆“定居”。

罗振玉以研究殷墟甲骨文、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整理敦煌文卷著称。他抢救和保护了大批古籍文物,建立了有三十多万(一说五十多万)册藏书的“大云书库”,其中不乏珍本善本,还搜集了许多金石甲骨,号称“近代藏书第一人”

日本人修建的旅顺博物馆。摄影/青缃

1940年,罗振玉在旅顺去世,藏品后来散入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图书馆、旅顺博物馆等地。像这样的传奇故事,在辽宁还有太多。

旅顺博物馆清代木雕四大天王,是电影《封神》中四大天王的原型。摄影/杨玉诚

长城在辽宁,横贯两千年

除了这些文物宝贝,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很熟悉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其实也与辽宁有着密切的关联。

大家常常说,长城自山海关老龙头开始,向西延伸到嘉峪关。很多人不知道,长城的最东端,其实在鸭绿江畔的丹东虎山

战国时期,燕国就修建了长城,遗址位于朝阳市建平县。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连接了赵北长城、燕长城,从此,中国第一次有了“万里长城”的概念。辽宁现存长城还包括汉、辽、明、清等朝代遗存,是中国历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辽宁历代长城分布示意图。制图/刘耘硕

比如九门口,原名一片石,位于辽宁、河北两省交界处,自古是东北进入中原的咽喉。它修建于明代,号称“京东首关”,集城、桥、关于一身,是中国目前独一无二的水上长城

全国独一无二的九门口水上长城。摄影/莎萝蔓蛇

我们都知道河西走廊,而辽西走廊,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文化经贸廊道。它被渤海和燕山长城“夹”着,从属于河北的山海关走到辽宁的通道,也是东北亚地区的桥梁与纽带。

和山西、陕西人“走西口”一样,山东、河北人“闯关东”,同样跟长城有关:出了山海关,在辽西和辽东落地生根。

辽西走廊的标志性建筑,是历代长城防御体系,以绥中长城、兴城长城、北镇长城、朝阳长城为代表。二者的相伴相生关系,就像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那紧密的重合与联系一样。这段长城的功能除了抵御外患,还有方便朝鲜、日本等国使节和商旅进出。可以说,它同样是民族迁徙交往、彼此融合的见证。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