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战国名将吴起(3)
作者:文学之都居士
2023年12月26日
吴起( 生年不详-公元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区西)人。中国战国初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
吴起早年学儒术于曾申门下,后弃儒学兵。最初在鲁国时,受命指挥鲁军击败齐国。之后前往魏国,得到魏文侯重用。他指挥魏军屡次击败秦国,占领河西之地,为首任西河郡守,同时改革兵制,创建魏武卒,“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后因魏武侯猜疑而转投楚国,初任宛守,一年后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进行以打击、限制旧贵族势力,加强军队建设的变法。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短时间内成功增强了楚国国力,使楚国出现“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一度大败魏国,“马饮于大河”的强盛局面。楚悼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楚悼王逝世,吴起因厉行变法而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
魏国建功
不久后,吴起受到魏国文侯的邀请,前往魏国担任大将。吴起在魏国期间,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严格的纪律,使魏国军队焕然一新。他率领魏军多次打败秦、齐等国的军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然而,吴起在魏国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信任和重用。尽管他立下赫赫战功,但因为他的出身和性格与魏国的贵族阶层存在矛盾,所以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压。尽管如此,吴起依然尽心尽力地为了魏国而战斗,从未有过二心。 与此同时,吴起也逐渐意识到了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和军事战略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各国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再是以单纯的勇力相争,而是需要运用更为高超的智谋和策略。
因此,吴起开始致力于研究兵法战略,以及各国政治、经济和民生状况,以期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在魏国期间,吴起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商鞅、李悝等,这些人也成为了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他们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强国之道,为各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贡献。 在吴起的影响下,魏国逐渐走向了强盛之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国的君主开始沉溺于功名利禄之中,疏于国家治理,贵族阶层也开始腐败堕落。吴起也意识到自己无法改变这种局面,心灰意冷之下选择了离开魏国,前往其他国家寻求发展。
兵法治兵
武侯问曰:“进兵之道何先?”起对曰:“先明四轻、二重、一倍。”
曰:“何谓也?”对曰:“使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明知(阴阳)[险易],则地轻马;刍秣以时,则马轻车;膏锏有余,则车轻人;锋锐甲坚,则人轻战。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令制远)[审能达]此,胜之主也。”
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
又问曰:“不在众寡?”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挡,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虽散成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吴子曰:“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无绝人马之力。此三者,所以任其上令,任其上令,则治之所由生也。若进止不度,饮食不适,马疲人倦而不解舍,所以不任其上令,上令既废,以居则乱,以战则败。”“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夫人(当)[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戎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皆习,乃授其兵。是为将事。”“教战之令,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样,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什伍相保。一鼓整兵,二鼓习陈,三鼓趋食,四鼓严辩,五鼓就行。闻鼓声合,然后举旗。”
武侯问曰:“三军进止,岂有道乎?”起对曰:“无当天灶,无当龙头。天灶者,大谷之口;龙头者,大山之端。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于下。将战之时,审候风所从来,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陈以待之。”
武侯问曰:“凡畜(卒)[车]骑,岂有方乎?”起对曰:“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烧)[厩],夏则凉庑。刻剔毛鬣,谨落四下,戢其耳目,无令惊骇,习其驰逐,闲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车骑之具,鞍,勒,衔、辔,必令完坚。凡马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不伤于饥,必伤于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慎无劳马,常令有余,备敌覆我。能明此者,横行天下。”
吴起兵法所論,涉及治國理念、敵情判斷、治理軍隊、用將標準、教育訓練、武器裝備、鼓舞士氣等方面。從用兵的層面來看,其書中所述均可解釋為一種『經驗』或『教育訓練的準則』,任何人久潤其中,總是可以說出一些類似的道理。例如:『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一人投命,足懼千夫。』似乎只是常識或經驗,難謂為高明的『思想』。從治國的層面來看,先秦諸子談治國之道者所在多有,且更廣博精深。
吴起善于用兵。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为了报答吴将军的恩情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会不会像他父亲一样,为了报恩而战死沙场,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在《自然》发论文的首位国人,竟是清人,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他译的
并星标我们朱元璋在中国古代,姓氏宗族取名有自己的规范,朱元璋就规定他的儿子以及朱家子孙的命名要遵循朱姓加辈分加带五行偏旁的字的规律。但看完明朝皇族家谱就会惊奇地发现,很多皇族子弟的名字和化学元素周期表惊人的相似!难道是这些明朝皇族“抄袭”化学元素周期表吗?真相并非如此,而是和我国著名科学家徐寿有关!一、实验与理论结合的求知之路浩然文史2024-03-01 15:06:160000辽沈战役:第五十三军第一三0师沈阳起义经过
引子*作者谷振寰当时系国民党军第五十三军一三师参谋长。这是一篇“质量不高”或者“份量不足”的文章。在其它有关五十三军起义资料中,找不到本文。因为没看到原书,根据廖耀湘审稿意见应该不完整。另外,谷振寰个人的相关资料几乎查不到。兰州家长2023-07-31 12:26:410000淮海战役中,刘汝明8兵团实力最弱,只有2个军,是西北军余脉
今天来聊聊刘汝明的第8兵团。如果要选,淮海战役中,最弱的兵团,那非刘汝明兵团莫属了。刘汝明的8兵团前身是第4绥靖区,下辖了2个军,55军与68军,共计6个师,不足五万人。淮海战役开始前,刘汝明的4绥区是驻扎在商丘一带,防守徐州西大门。新刚读历史2024-02-28 14:09:590000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修女:四个问题令人费解,西方又一包装奇迹
所谓“国之将亡,必出妖孽”,一个国家或王朝衰亡之际,必然乱象环生,必然会被撕开面纱,露出真面目,比如近日舆论焦点之一的爱泼斯坦名单事件。以前,英美名流道貌岸然,个个都是道德标兵,但结果很多都上了爱泼斯坦萝莉岛的名单,甚至还有夫妻成双成对的出现,笔者太过单纯,真不知道名人妻子跑去萝莉岛上干什么。百家杂评2024-03-03 08:1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