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620

全国著名道教宫观——洛阳上清宫

智宇张瑾智宇张瑾2024-02-06 12:08:220

上清宫,位于河南洛阳邙山翠云峰,是中国第一座以“宫”命名的道观。 因道家鼻祖老子与道教创始人张陵在此修道而被尊为“道源”、“祖庭”,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无拳的发源地。

上清宫原为隋炀帝时期所建的老子祠,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建为上清宫,是当时的国家级建筑,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上清宫”名字出现的道教名观。

后相继改名为太微宫、玄元皇帝庙、太上玄元皇帝宫。宋朝时期,宋太宗仿建洛阳上清宫于汴梁城,继而普及全国。 金元时期荒废,后多次重修,民国时亦曾整修。抗日战争期间惨遭日军炸弹破坏,仅翠云洞和洞上平台、三间五脊歇山顶老君殿幸存。

上清宫位于洛阳市老城西北隅4公里。坐落在邙山翠云峰上,为洛阳北郊的制高点。山虽不高但地势险峻,山上树木郁郁葱葱,苍翠若云,故称“翠云峰”。

在上清宫南边和邙山岭下,有玉清、下清二宫。下清宫规模较小,但十分紧凑幽静。附近尚有道士墓塔5座。

隋炀帝时期,在邙山翠云峰建有老子祠(一说为老君庙 或 老子庙 [6])和青牛观。唐高宗龙朔二年 (公元662年),高宗李治将老子祠改建为上清宫。乾封元年 (公元666年),唐高宗追尊老子(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乃改洛阳上清宫为太微宫,奉祀太上玄元皇帝。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为了活跃东都道教气氛,玄宗请全国著名道士来上清宫讲学。李白最佩服的道士吴筠、张果都来到了洛阳。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玄宗下诏在西都建太清宫,在东都扩建上清宫,在全国各地建起成百上千座道观。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正月,唐玄宗下诏在两京、各州建“玄元皇帝庙”,简称“玄元庙”。

并设“崇玄学”。置西京玄元庙于太宁坊,东都玄元庙于积善坊旧邸。 但洛阳百姓不愿看着邙山上清宫被改建到洛水以南的积善坊,便纷纷抵制,唐玄宗只好作罢。

宋太祖曾驾幸西京洛阳,遇到阴雨天气,到上清宫祈祷天晴。这一祷告,雨还真停了。宋太宗赵光义,也十分看重上清宫,但由于他长住汴梁,难以亲近洛阳上清宫,便于至道元年(公元995年)正月下诏,在汴梁城内仿建了一座上清宫,和洛阳上清宫的格局一模一样。

从此弄得大宋地盘内到处都是洛阳上清宫的复制品。天下的上清宫越来越多,这对宣传洛阳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从此上清宫已非洛阳独有,却又是一件憾事。

宋真宗3次驾幸洛阳上清宫,称赞老子为“至道大德”。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二月,他率领百官来到上清宫,与民联欢,大宴三天,这有史以来首次民俗意义上的天子崇道举措,使上清宫名声大振。宋徽宗赵佶尤其喜欢道教,被称为“道君皇帝”,对洛阳上清宫进行收编,收归中央秘书省直接管辖。

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熜手里,上清宫迎来了一次大的转机。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道士张玄募钱重建,以山高风大,改殿顶小瓦为大型釉瓦(俗称琉璃瓦),屋脊置铁瓦,故称大殿为铁瓦琉璃殿,今庙内尚存其时铁瓦数块。

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开始,他下令大规模重修上清宫,工程整整进行了3年,终于使上清宫容颜大变。

清代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巡府阎兴邦、1730年(雍正八年)知府张汉鼎等均重修。修后庙宇,殿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有戏楼、山门、一、二、三殿;以及配殿廊房等。

此后,洛阳民众也多次捐资修缮上清宫,由于需要修葺的地方太多,捐款有限,往往只能维修一两处,杯水车薪,顾此失彼。

清朝统治将近300年,上清宫全靠地方官员和洛阳民众筹资维持,洛阳人看着上清宫,就像看着皇帝的破龙袍一样,虽然知道那是一件宝贝,但就是力不从心,难以将其恢复原样,只好一针一线,缝一年,补一年,缝缝补补又一年,但总算没有让它消失,就这样慢慢地熬过了清代,走到了民国初年。

上清宫是道家学派和道教的发源地,老子曾在此处酝酿《道德经》、创立道家学;道教的开山祖师张陵、万古丹经王魏翱(魏伯阳)、帛家道开山祖帛和、全真道开山祖王重阳等人都曾在此处修炼,创立各自的道派。

东周时期,老子李耳在洛阳北邙翠云峰上清宫之地炼丹养生,创立了道家思想,被认为是道教的始祖,上清宫因而成为道教的发祥地。

张陵修道:继老子之后,中国道教的开山祖师张陵也来到上清宫之地修炼。张陵生于汉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辞官后北上洛阳,在翠云峰住了下来,一心修炼。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皇帝听说张陵有道行,三次诏令其入朝为官,张陵坚辞不受。为不受干扰,他离开修炼了二十年的上清宫之地另辟山林。

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张道陵在鹤鸣山创立“正一道”,成为道祖。张道陵去世后,其孙张鲁传道30年,后被曹操征降到洛阳,“五斗米道”随之传入洛阳。

王重阳传道

南宋时,王重阳48岁入道后,一路乞讨向山东传道,途经洛阳,来到上清宫,参观了上清宫各大殿的神像、壁画。此后,王重阳领着七个弟子,在山东登州、莱州、宁海州传道,两年内先后建立了“三州五会”,53岁时逝去。

多年后,王重阳的七个弟子中有四个又来洛阳传道,并且各自创立了一个教派。谭长真在洛阳朝元宫传道,创建了全真南无派;孙不二在凤仙姑洞传道,创立了全真清静派;刘长生在云溪观传道,创立了全真随山派;丘长春在嵩山崇福宫传道,创立了全真龙门派。

南无拳发源地

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南无派掌门人谭处端 回到洛阳,在翠云峰担任上清宫住持,并在此创立了养生与技击相结合的新拳种,并以“南无”命名,即“南无拳”。

上清宫规模宏伟,殿堂巍峨,门外有石狮石马,内有吴道子所作壁画《吴圣图》和《老子化胡经》,十分辉煌壮观。历代文人墨客涉足山巅,南望伊洛平原,古都尽收眼底。瞻仰上清宫,写下了不少美丽诗篇,杜甫有“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的著名诗句,苏东坡题字留念。

主要建筑:上清宫是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共有五进院落。山门之外,是一座高大的舞楼。

四帅殿:一进院有四帅殿,是主殿,两边还有配殿。

老君殿二进院有老君殿,歇山单檐,大三开间,老君塑像端坐其中。上清宫刚建成两年(嘉靖三十四年),洛阳发生强烈地震,上清宫大型建筑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唯有老君殿上覆铁瓦,丝毫无损,此后便被人们称为铁瓦殿。

翠云洞:四进院为翠云洞。翠云洞的名称由翠云峰而来,洞内塑老君神像,敬奉的是老子。 另有十帝阎君、救苦天尊塑像。 门前有对联“在阳世任凭你奸险毒辣害人智谋深似海,到阴曹难逃我剜拔剐炸惩凶冥律法如山。”

玉皇阁:五进院为玉皇阁,内有玉皇大帝巨像。 门前有对联“皇矣上帝位尊而上极无上,大哉玄穹道妙而玄之又玄。”

上清宫为中国的道教文化传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河南洛阳上清宫,是中国第一座以“宫”命名的道观。道观的名称屡经变更。在汉代,道观称为“治”。

晋朝,称为“庐”、“靖”、或者“治”。南北朝时,南方称“馆”,北方多称“观”。直至唐朝,“宫”的称谓开始出现,寓意道教建筑可以和皇帝居所相提并论。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