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471

《庄子》:六十岁之后,富养自己最好的方法

布衣粗食68布衣粗食682024-02-03 17:10:580

本以为,六十岁之后,退休了,整日无忧无虑,真棒。

慢慢发现,晚年的生活,仍旧不有很多的不如意。

每天看着别人眉开眼笑,又看着自己一地鸡毛的生活。

儿女不争气、要带孙子、夫妻会吵架、身体会抱恙、邻居会不怀好意......但凡种种,都不是自己主动要的。

宋朝的苏轼,为官多年,被贬多次。经历了无数的磨砺,他感慨地说:“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原来,人生的困苦,多半是“画地为牢”,提升自己修为,突破原有的格局,一切都会好起来。

到了老年,学一学《庄子》,富养自己的方法就有了,神清气爽。

01

“泉涸,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放开子女,人生变得自由,富养自己的时间。

两条鱼,生活在同一片泉水里。

忽然有一天,泉水消失。鱼为了活命,嘴对嘴呼吸,减少水分蒸发。还互相吹泡泡,湿润对方的身体。

鱼的行为,着实令人感动。但是庄子却建议,马上分开逃走,去不同的水域生活。

是啊,保命要紧,别你侬我侬了。虽然分开了,但是各自有了活路,还能有机会重逢。

有一把弓,拉满了,上面有箭。

弓对离弦之箭说:“你自由了,我就自由了。”

父母和子女,不就是生活在一片水域的鱼?不就是弓和箭?

当父母六十岁了,生命开始“干涸”,不放手子女,那就多半要苟延残喘。因为父母没有办法持续照顾子女的人生了。

子女长大了,不就是离弦之箭,要仗剑走天涯吗?让子女离开,父母就有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六十岁,能够重新开始,就是生命的春天来了;若是持续老样子,还把自己当小伙子,那就是悲苦的开始。

你是管不了子女的一辈子的。唯有各自安好,才能各自发展。

父母能帮子女带孙,能在老家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帮助。至于子女要做什么工作,要和谁合作,在什么城市定居,让他们去吧。

余生不长,别在子女身上浪费太多。

02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无动于衷,生活就变得安静,富养自己的心灵。

从前,纪渻子帮齐王训练斗鸡。

他把斗鸡关在笼子里,还不让人接近,持续了几十天之久。

当鸡再次放出来的时候,变得有些木讷,对其他的鸡叫,挑衅,都没有什么反应了。可是,其他的鸡,见状就跑。

这就是“以静制动”的大智慧。

很多人在六十岁之后,无所事事,不知道如何过日子,因此挤进了广场舞、钓鱼、暴走、麻将等队伍里。

和一群人混,自己很难受。

比方说,你去走了亲戚,很累了。到傍晚的时候,有人喊你去跳舞。本来你是不想去的,但是不想让人扫兴,就去了。结果你这一天傍晚,累得气喘吁吁,忙碌但是不快乐。

要富养自己,就得学会独处,让生活安静下来。当你的心,如静谧的水的时候,就能听到鸟鸣,也能闻到花香。

对于外界的杂音,你无动于衷了,那你的境界就高人一等。一切的破事,都不能干扰你自己的生活。

我们口口声声说,要“做自己”,那就要有屏蔽力,减少和外界的交叉。

现如今,城市很繁华,也很喧闹。外界的信息很多,打开手机就有读不完的图片和文字,看不完的小视频。但是多数的内容,无关紧要,连看一看都是多余的。

最难得是,生活在闹市,也能闹中取静;外界纷纷扰扰,我自岿然不动。

03

“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而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深度读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富养自己的气质。

大名鼎鼎的齐桓公,坐着看书。

一个叫轮扁的老木匠,在一旁做车轮。

轮扁说:“看书没有用,多半是糟粕。”

齐桓公很惊讶。

轮扁又说:“就像我做车轮一样,非常精致。但是我不能写出其过程,给自己的儿子作为参考。还得靠儿子自己去琢磨。我七十岁了,做车轮就靠经验。从古至今,真正的智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很多老人,都知道读书可以富养自己的精气神,让自己变得年轻。但是读书的深度不够,反而被别人的思维左右了。

俗话说:“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提高读书的深度,你会发现,很多文字记载的是过程,而自己还要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

一句话,可以有多种理解。你需要琢磨,引入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人云亦云。

黄庭坚说过:“丹青妙处不可传,轮扁斫轮如此用。”

绘画、写书、学技能、唱歌、钓鱼、骑车等,都要有自己的理解,要很注重自己的原创。

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学有所得,常常茅塞顿开,人生就通透了。神清气爽的效果,也会很明显。

04

老人富养自己的方法很多,也有很多细节,但关键是腾出时间,做好自己,提升认知。

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处理好两代人的关系,也把握自己和外物的互动交流,从容而自由的生活,让每一个日子,都不会白活。

庄子说:“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

不要以为,有权有势就是富贵,人穷一点,但是心灵美好,也是富贵。

余生,老想着钱,是不现实的,内心向上,指日可待。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