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004

咽喉海峡,英国与俄罗斯如何在北冰洋相遇的?

紫网2023-10-16 17:17:150

世界上有许多海上水路称为“咽喉要道”,比如土耳其海峡、马六甲海峡等,但直接用“咽喉”二字命名的却只此一家,它就是沟通巴伦支海与白海之间的咽喉海峡。

按常理来说,处在纬度如此之高的极寒之地,咽喉海峡的经济价值应该不大。如果把时间退回到五百年前,这是俄罗斯最早对海外沟通的窗口之一,彼时白海对俄罗斯的意义甚至不亚于后来的波罗的海。俄国通过咽喉海峡对外沟通的对象当然不是冰雪或北极熊,而是地处欧洲大陆西北角落的英伦三岛。

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后起之秀,英国面临的困境是国力贫瘠和资金短缺,以及老牌海洋霸主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先发优势。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通过教皇子午线对世界进行了瓜分,同时从欧洲通往亚洲和新世界的航线也陆续开辟,英国貌似只有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份儿。

充满冒险和探索精神的英国人并不甘心落在人后,他们敏锐地发现不管是经过南非好望角的东方航线,还是经过南美合恩角的西方航线,都是绕过已知大陆的最南端,既然如此是不是在大陆的最北端同样存在某条航线可以抵达欧洲人梦寐以求的远东。

在这种憧憬之下,英国人开启了探索北方航线的旅程,他们从大不列颠岛出发,然后向东北方向进入北海。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岸一路北上之后,船队开始驶入冰冷的巴伦支海,按计划接下来应该一路向东。然而船队遇到的困难却远比惊涛骇浪来得更加严峻,与风浪相比,严寒才是这条航线最要命的拦路虎。英国本身处在高纬度地区,长年与寒冷为伍的英国人对低温有很强的适应性,但在进入巴伦支海以后还是难以招架,接下来的航程证明这些还只是北极严寒的入门级挑战。

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巴伦支海的温度多少强于那些与之相邻的东部海域,尽管海面上有些浮冰,但总体能够允许风帆船只通行。当船队抵达新地岛后,来自大西洋暖流的馈赠也到此结束,于是英国人的噩梦开始了。

新地岛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全长一千多公里,宛如一道屏障将大西洋暖流阻挡在岛屿以西,于是新地岛以东的喀拉海成为名副其实的“冰洋”。英国的船队由三艘帆船组成,这种船只的破冰能力,面对喀拉海厚厚的冰层毫无办法,其中两艘直接冰冻在海面,船员悉数冻饿而死。剩余一艘则受风暴的裹挟误打误撞漂流至科拉半岛附近,于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呈现在英国人面前。

科拉半岛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东南延伸,与俄罗斯西北大陆之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英国探险船通过这条水道之后进入白海。由于受到四周陆地环护,这个半封闭的陆间海甚至比巴伦支海更适合航行,此时的俄罗斯刚刚完成内部整合,原来的莫斯科大公成为俄罗斯沙皇,但其疆域却刚拓展到白海附近。按照俄国人向西方靠拢的计划,他们本打算在波罗的海方向与瑞典人死磕,但英国人的意外到来,却提前为俄罗斯提供了一个与欧洲交流的窗口。英国人通过咽喉海峡进入白海的航线给了俄国一项意外之喜,此前谁也没有想到寒冷的北方还会出现一群来自西欧的海盗。

图-阿尔汉格尔斯克

莫斯科方面大喜过望,立刻给了英国海盗在贸易上的垄断权,而白海附近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正是俄罗斯当年为发展对英贸易而建。对英俄双方来说此举无疑是双赢,在英国看来,广袤的俄国虽然落后却不失为一个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而在沙俄看来,英国人的海盗精神和造船技术,是俄国想要得到却无处下手的东西。

此后的数百年间,咽喉海峡一直承担着英俄两国沟通的任务,直到彼得大帝通过武力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圣彼得堡建成之后,俄罗斯面向西方有了更优质的选择,咽喉海峡的战略地位逐渐下降,以至今日我们再听到“咽喉海峡”,这条通道竟然感觉如此陌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