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849

古诗词日历 | 岑参《送人赴安西》

紫网2023-10-16 13:55:060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跨上战马,带上兵器,英姿飒爽,西度过了要道陇头。

从小就心想着报效祖国,并不是了追求封侯才从军

边关万里远,故乡入梦来。边陲月色明,添作无限愁。

希望边境将士能够战胜吐蕃,稳固边疆,不要再经历战事了。

注释

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 胡钩:一种似剑而曲的兵器,一作“吴钩”。 翩翩:形容轻捷地驰骋。陇(lǒng)头:指陕西箥陇县西北。陇北地区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三边:幽、并、凉三州为汉时边郡,这里泛指边陲地区。 黠虏(xiá lǔ):狡猾的敌人。经秋:经年。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边塞诗。这首诗很好地展示了盛唐诗人的精神风貌、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在广袤无垠的大唐边境,他们渴望从军报国,建功立业,实现个人理想。诗中“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的精神状态,正是盛唐疆域得以太平的一种有力基石。人人思报国,边塞稳如故。“上马”,跨上战马。“带吴钩”,带上兵器。“翩翩”,英姿飒爽的样子。“度陇头”,向西度过了要道陇头。”首联是说,跨上战马,带上兵器,英姿飒爽,西度过了要道陇头。仅仅十字,就将一位翩翩少年,潇洒从军,英勇无畏的样子勾勒出来了。也是对于题目“送人”的一种具体阐述,送的是什么人,是从军报国的翩翩少年。

“小来”,从小就。“思报国”,一心想着报效祖国。“不是”,并不是。“爱封侯”,为了追求封侯。”颔联是说,从小就心想着报效祖国,并不是了追求封侯才从军。这就写出了少年的美好品质。这品质让人想起了李白的诗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想起来辛弃疾的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事干得漂亮,人走得潇洒。”立功是必须的,但封侯就算了。正是因为有如此伟大无私、胸襟开阔、气度不凡的一群人物,才有了大唐的万里江山,成就了大唐盛世的美名。“万里”,言边关之遥远。与题中“安西”相呼应。安西,即“安西都护府”。唐贞观十四年(640)九月,唐太宗在新疆吐鲁番交河城设立,到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止,共存在约170年。这里的兵,被称为“安西兵”。岑参所送的这位翩翩少年,也是“安西兵”的一员。“安西”离家乡万里之遥,这不禁让人思念起遥远的家乡。报国的志向与思乡的情愁交织在一起,组成了边塞诗独特的精神底色。

“乡为梦”,故乡入梦来。“三边”,具体指幽、并、凉三州。这里泛指边陲。在“安西”边陲,一轮关山月,平添了诸多的思乡之愁。”颈联是说,边关万里远,故乡入梦来。边陲月色明,添作无限愁。“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这是美好的祝愿。希望边境将士能够战胜吐蕃,稳固边疆,不要再经历战事了。当时,吐蕃与大唐屡次争夺安西,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边关将士希望能够早点取得胜利,好回归故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一直到唐宪宗时期,边关其实一直都不太稳定。但正是这一群“安西兵”,守护了大唐边疆168年的安宁。在这里,我们要向他们致敬,他们是大唐最可爱的人。纵览全诗,个人英雄主义,报国浪漫主义,思乡别离之愁,边陲寂寞之感……一一呈现,给人以无边的苍凉与感动,是为边塞诗中的绝妙佳作。遇见是缘,

点亮在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