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387

欧洲太监:脱了裤子伺候主人,提上裤子还能带兵打仗? | 循迹晓讲

紫网2023-10-15 14:28:070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28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中国有历史悠久的宦官制度,古代统治者会人为的制造一些残缺不全的人来为他们服务。其实不光是古代中国,西方世界也有类似的宦官制度,和中国一样,也是历史悠久绵延了几百上千年。那么,西方世界的宦官是怎么回事?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说起西方宦官的起源地,那就要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说起,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文献之中就记载了关于人类的阉割技术,后来的古埃及王国以及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也纷纷效仿。

◇ 权力更大的东方式君主普遍喜欢用阉人

那时的波斯人认为,被阉割后的人比一般人更值得信赖。早在公元前6世纪,著名的波斯王大流士,就曾向巴比伦和亚述地区索要阉割男童,有需求就有市场,当时在西亚和近东地区也出现了专门贩卖幼儿的商人。他们四处诱拐未成年儿童,把他们阉割后,再转手贩卖给王宫,以牟取暴利。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贸易。

◇ 中世纪手抄本上的亚历山大大帝和巴高斯

等到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占领了西亚地区,也发现了宦官确实好用,在亚历山大晚年他的贴身仆人就有不少是宦官,原来波斯帝国的首席宦官,就被亚历山大收到帐下。随着东征大军返回欧洲,这些习俗也被远征军传递给欧洲世界。

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为皇帝服务的宦官。此时宦官来源主要是奴隶和战俘,罗马是不舍得让自己的公民变成太监的,因为罗马的军人、税收都是从公民里出,给他们阉了就没人为国效忠了。因此罗马只是让奴隶战俘这些耗材失去生育能力,用以伺候达官显贵。

◇ 尼禄

另外这些纨绔子弟还会找一些长得秀气的男童,阉割后养在宫中,以满足他们自己变态的欲望。尼禄作为罗马历史上最荒淫无道的皇帝,他不仅带着自己的情人穷奢极欲,也招来宦官充斥后宫,他曾经将一位名叫斯波鲁斯的男童阉割,然后将其打扮成自己的新娘进行隆重地迎娶,甚至还带着他前往希腊参加巡回演出。

罗马帝国的这种豢养阉人的习惯在帝国分裂后由东罗马帝国继承,此时宦官不再是皇帝的近臣内侍,他们有可能成为一朝权臣,比如说出任皇帝的财政官、卫戍部队司令等等,因为和其他心怀鬼胎的贵族比起来,他们的忠诚度更值得信任。

◇ 游戏《欧陆战争》中的纳尔西斯形象

有不少人甚至能作为一军统帅南征北战,比如说宦官纳尔西斯,他奉命去收复沦陷的意大利半岛,在普通人的认知里,可能觉得太监也就是当监军,上战场准吓尿,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回事。

现实中,纳尔西斯自掏腰包招了两万多士兵,在552年的塔吉那会战中遭遇了东哥特国王托提拉,托提拉也是哥特王国里几十年一遇的明主,而在战场上纳尔西斯亲临前线,凭借着指挥才能打得哥特人全军覆没,东哥特国王托提拉重伤而死。随后在554年的卡西利努姆战役中,又打败了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征服了意大利。并在罗马举行大凯旋式,这是最后一位在罗马举行正式凯旋式的将领,同时代唐朝用太监做监军,但他们有什么战果?最大的战果可能就是把高仙芝封常清两个最能打的统帅杀了。

到了公元9世纪,皇帝阿列克修斯一世颁布法令,家里有几个儿子的,应该有一个净身为宦官,这条法令让宦官群体迅速扩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当时,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成为宦官是以牺牲男性的生理性别为代价,可以获得贵族式的生活、教育和保护,乃至权利,所以一些平民非常乐于这么做,在不会断子绝孙的情况下,还能为家族获得一些上升的空间。

◇ 米海尔一世为了保命,牺牲了两个儿子 图为大牧首对米海尔一世的加冕礼

此外,甚至一些贵族子弟也会把家族后代变成宦官,皇帝米海尔一世被迫下台,下台前他发布的最后一条命令是把他的儿子阉割成宦官。这种行为对家族来说是一种变相的保护,证明自身没有觊觎皇位的想法,也就不会被其他人看成政敌,这些贵族被阉割后都会送到修道院成为宗教人士,因为他们是贵族出身,又对皇位没有威胁,所以进入宗教界后会得到特殊照顾,晋升道路很快,成为主教甚至圣徒的可能性都很大。刚才提到的米海尔一世的儿子被阉割完送进修道院后,升职的速度就比别人快并一直做到主教。

东罗马灭亡后,征服者奥斯曼帝国也继续沿用着宦官的传统,因为阉割技术原因,奥斯曼的宦官割不干净,还是有生育能力的。对奥斯曼苏丹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不稳定因素,假宦官服侍后宫妃嫔,很有可能会出现秽乱宫廷的丑闻发生,甚至妃嫔生出来的孩子都可能是这些假宦官生的,到时候让苏丹戴一辈子绿帽子。

◇ 奥斯曼后宫中的黑人宦官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发展,妃嫔人数不断增加,帝国控制区也逐渐向南扩张,终于他们征服了埃及,撒哈拉以南的地区变得触手可及,这一地区的人们肤色比较黑,是奥斯曼帝国中鄙视的对象,同时他们还是基督徒,奥斯曼帝国则是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使用起这些人完全没有压力。

介于此,从苏丹穆拉德三世开始,奥斯曼宫廷开始起用黑宦官驱逐白宦官,这样起码能看出来是哪位王妃给自己戴了绿帽子。

◇ 奥斯曼帝国中的黑人宦官

最开始黑人宦官主要管理的是后宫嫔妃,担任宫廷大学的校长负责王子的教育。由于奥斯曼的王子在登基之前基本处于被囚禁的状态,对外界事务完全不了解,登基之后也无法真正的参与治国,只能任用身边的宦官来辅政,这样一来,宦官集团发展成为帝国权力场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势力,首席大太监可以随时要求苏丹面见某一个臣下,甚至能够干预大维齐尔也就是帝国宰相的废立。

到了19世纪,奥斯曼帝国被打成西亚病夫,一些内政外交被迫向西方开启,此时西方列强已经着手废除黑奴贸易,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借此机会向西方示好,从纸面上废除了奴隶制度,黑人宦官的来源就此中断。

◇ 奥斯曼土耳其的最后一个太监

不过由于这个制度已经在帝国里运营了太长时间,等到真正取消黑人太监已经是土耳其共和国时期,今天宦官这个词还是土耳其的政治术语,被用来讽喻统治者身边的核心小圈子。

和东罗马、奥斯曼相比,西欧地区始终没能流行宦官制度。因为无论哪朝哪代,能用宦官都是因为君主的权力实力太强,因为权力过于集中君主,导致王位成为众人觊觎的对象,君主没有安全感只能信任这些宦官。而欧洲中世纪中世纪软弱的王权,强大的贵族,聊胜于无的财政体系根本就没法为宦官提供土壤,等到国王权力大了以后,欧洲已经有了人文主义思想,更不能开历史倒车用宦官了。因此西欧从古至今都没有诞生规模庞大的宦官群体,更别说成为一种历史传统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