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226

谭德晶:刀郎《翩翩》歌词详解兼析其红楼意蕴

紫网2023-10-15 11:48:520

刀郎的《翩翩》是一首优美动人且具有某种劝戒、解脱和悲悯意蕴的歌曲,其歌词具有浓厚的古典神话传说和诗词的色彩,歌词优美,含蕴深厚,相当部分歌词具有复杂难解的多重意蕴。准确深入地理解这首歌的歌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这首优美的歌曲。

刀郎《翩翩》海报

此外,笔者发现,这首歌的歌词,在许多方面都与红楼梦的意蕴不谋而合,因此下面我们在阐释这首歌的歌词的时候,将会兼顾其所蕴含的红楼意蕴。先上歌词:

翩翩

谁不是错过了四下报更的鼓声

总有人偷偷拨弄镜月的指针

罂缶的酒瓶化来绮纨与楼阁

绿芭蕉红樱桃孑然一身的过来人

未曾走到绝境路彼岸花不开

辛酸只为长安远倒卧在琼台

小心那流射的海市售卖开花杖

辽遥的天河啊纷纷流淌的挽歌郎

蓝采和啊 醉酒当歌

红颜易老转眼桑田泛清波

她也曾是越过了银河万里的荒原

他也曾是划破了绚烂流落在人间

唯有那不眠的凭栏与情仇依舍

是云摇是雨散都在同一个摇篮

邯郸梦啊古今同

荣华易去青山处处英雄冢

蓝采和 醉酒当歌

红颜易老转眼桑田泛清波

邮票《翩翩》

先解题。我们都知道,刀郎的这首歌受启发于蒲松龄的同名小说《翩翩》,因此他将这首歌命名为“翩翩”。但是,如果单纯这样理解似乎有点胶柱鼓瑟。“翩翩”的歌名固然来源于蒲松龄的同名小说,歌的内容也与蒲松龄的那个神话故事有着联系,但是,“翩翩”的歌名除了与蒲松龄的同名小说有关外,这个词还单独地作为一种女性美的象征而存在。

当我们一咏起这个词的时候,一种女性的窈窕优美的身姿便浮现在眼前。曹植的《洛神赋》在描写洛神的美丽的时候,也正是用“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语句,来描写洛神翩翩飘飘的美的姿态。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也用了“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翩翩”的姿态来传达其形神。

此外,我们还要看到,刀郎之所以用蒲松龄的同名小说“翩翩”来作为这首歌的歌名,或者还有一种意味,那就是“翩翩”固然无比美好,但是它也给人一种虚幻感,一种如小说中的仙女翩翩一样的虚幻感。

“翩翩”命名的这样一种美好而又虚幻的特性,恰与曹雪芹用“红楼梦”来命名他的小说的不谋而合。

我们都知道,曹雪芹的红楼梦在最后定稿之前,用过许多不同的题目,计有“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情僧录”好几个名字,为什么最终曹雪芹定下了“红楼梦”这个名字呢?这大概就是因为“红楼梦”三个字最好地传达了人生、当然也是小说所表现的这种美好而又虚幻的本质。此正与刀郎将“翩翩”二字作为这首歌的题目的意思一致。

歌词第一节的前两句“谁不是错过了四下报更的鼓声/总有人偷偷拨弄镜月的指针”,是借用神话传说来表达爱情的阴差阳错、难以实现这样一种人生悲剧。

注意,歌词对人生爱情际遇的这种悲剧性概括,并非来自于蒲松龄的小说《翩翩》,《翩翩》小说里并无情侣相会错过时辰这样的情节,但是在蒲松龄别的狐鬼小说里或者别的神话传说里,可能确实有这样的“错过鼓声”而错过美好相会、从而错过一生这样的情节。

韩敏绘《长恨歌》

夜半幽会,是故事中常有的情节设计,譬如《长恨歌》里就有“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杨玉环和李隆基也是约定在“夜半”相会。

在元稹的《莺莺传》中亦有“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样描写半夜幽会的情节,后来戏剧《西厢记》亦继承了这一情节设计。

但是人间的这些美好的爱情总是阴差阳错难以实现,“总有人偷偷拨弄镜月的指针”,仿佛有命运之手在暗中操纵一样,总是“拨弄指针”搞错时辰让人不能如愿。

此外,在这两句词中,我们还要注意刀郎所使用的意味深长的代词:“谁不是”“总有人”,说明他是把人生的这种际遇当作一种普遍性的人生悲剧来表现的。

在这一点上,亦与红楼梦的一些内容有着相似,红楼梦中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就叫“终身误”,第二支曲子叫“枉凝眉”,虽然不是表现“错过时辰”(错过时辰本身也是一种象征),但也都表现了人生爱情的这种错讹、有缘无份。

电视剧《红楼梦》中宝黛共读西厢剧照

虽然红楼梦的这两支曲子是专咏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但显然曹雪芹也是把它看成是人生的一种带普遍性的悲剧的,在第一支曲子“终身误”中“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一句正说明了这一点。此外,小说中通过谐音所暗示的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也证明了这一点。

“罂缶的酒瓶化来绮纨与楼阁”,“罂缶”是古代盛酒的一种口小腹大的器皿,但是刀郎之所以在这里用“罂缶”加在“酒瓶”之前,其意应该不单是指一种器皿,应该还暗示这种酒杯、这种美酒,即人生、爱情的这种酒是美丽的,但是同时也是如罂粟一样是使人神魂颠倒的、有“毒”的。

什么“毒”呢?就是它会使人沉迷于红尘之中而不能自拔。“罂缶的酒瓶化来绮纨与楼阁”,意思就是人世的温柔乡繁华地,就如美丽的含有罂粟的美酒一样,虽然是万般美丽,但是它会使人沉迷陶醉不能自拔,而忘却佛教的真如世界。

刀郎的这种带有宗教意味的劝戒警示,和红楼梦也有神似之处。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景,警幻仙姑为了向贾宝玉说明人世的虚幻,便先让贾宝玉饮了这种无比美丽的罂粟般的美酒,就是意图让他从尘世的这种繁华之梦中醒来,而悟其色空真如之别:

警幻忙携住宝玉的手向众仙姬笑道:“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经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我等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用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他跳出迷人圈子,入于正路,便是吾兄弟之幸了。’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先以他家上中下三等女子的终身册籍令其熟玩,尚未觉悟;故引了再到此处,遍历那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未可知也。”

说毕,携了宝玉入室。但闻一缕幽香,不知所闻何物。宝玉不禁相问,警幻冷笑道:“此香乃尘世所无,尔如何能知!此系诸名山胜境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为'群芳髓’。”宝玉听了,自是羡慕。于是大家入座,小鬟捧上茶来,宝玉觉得香清味美,迥非常品,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了,名曰'千红一窟’。”……

少刻,有小鬟来调桌安椅,摆设酒馔。正是: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宝玉因此酒香冽异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蕤,万木之汁,加以麟髓凤乳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年画《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红楼梦第五回的这段情节,也是用象征的手法说明人世间的美酒也是虚幻的、令人沉醉忘却归途的、有“毒”的。此与刀郎的那两句歌词所表达的意思一样。

“绿芭蕉红樱桃孑然一身的过来人”一句,是侧重于从人生短暂这个角度来说明人世虚幻这种色空观念。

“绿芭蕉红樱桃”是化用宋代蒋捷的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原词的意思是伤春悲秋,刀郎在此借用,更把它上升到人生形而上的层面。此外,“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还通过颜色的红绿来照应上一句“罂缶的酒瓶化来绮纨与楼阁”,意思是灯红酒绿的声色之美转瞬即逝,最终都是孑然一身。

歌词的第二段“未曾走到绝境路彼岸花不开,辛酸只为长安远倒卧在琼台”,是批判(当然也包含着劝戒)人们沉迷于虚幻的声色世界,只有走到绝境时才知道悬崖勒马,皈依佛教的真如世界。

所谓“彼岸花”,当然指的是宗教的未来世界、永生世界。“辛酸只为长安远”是对应着上面一句“未曾走到绝境路”那种处境,其意是说人们总是追求功名利禄,人们的辛酸苦恼,总是为着自己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而已。

句中的“长安”,代指人们追求的尘世的功名利禄。李白在仕途不得意时,便哀叹“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孟郊晚年中第,就得意的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倒卧在琼台”是指出家,“琼台”应该代指神仙们居住的洞天福地。

李白《琼台》

李白《琼台》诗,就描写了辞别人世的龙楼凤阙而登仙的逍遥:

龙楼凤阙不肯住,

飞腾直欲天台去。

碧玉连环八面山,

山中亦有行人路。

青衣约我游琼台,

琪木花芳九叶开。

天风飘香不点地,

千片万片绝尘埃。

我来正当重九后,

笑把烟霞俱抖擞。

明朝拂袖出紫微,

壁上龙蛇空自走。

这句词整体的意思亦是含有劝戒批判意味,是说人们虽然也往往体佛悟道,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地信奉佛道,只是把这当作一种走到绝境时的不得已的选择。

这两句诗,也恰与红楼梦所表现的主题有着相似,小说中的主人公贾宝玉,本来自大荒山,在经历了尘世的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以后,经历目睹了人间的种种苦难荒诞,最终又回到了大荒山,出家“倒卧在琼台”。

此外,在小说的第5回和第116回中,曹雪芹还用前后照应的两幅对联表现了尘世与神仙福地的本质区别,在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对联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所谓“太虚幻景”,实即影射尘世繁华。

这幅对联是说,在“尘世中,人们把假当真,把虚幻当实在,反而把真正的佛家的”真“当作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意思与上一句也是一样。

吴雨谦(雄图)书对联

到了第116回贾宝玉重新回到了他的原初之地的“真如福地”时,对联变成了“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意思是尘世的繁华的“假”终于隐退,佛家的“真”终于取代了尘世的“假”的位置。红楼梦前后的这种对应设计,完整地表现了曹雪芹对人世繁华和佛教真如世界的看法,与上面刀郎的这两句歌词异曲同工。

第二段三、四两句“小心那流射的海市售卖开花杖/辽遥的天河啊纷纷流淌的挽歌郎”,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向人们发出警示,要小心尘世繁华的致命诱惑。

什么诱惑呢?就是那虚幻的短暂的美丽,就是那喜少悲多荒诞的人生的诱惑。“流射的海市”就是比喻那光怪陆离的尘世的繁华世界,如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所描绘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娥儿雪柳'暗香去’”那样一种温柔繁华的世界。

“开花杖”一典未知出处,有人说是指烟花。烟花长条状,放射烟花时无比绚烂美丽而瞬间就归于寂灭,倒也很符合刀郎想要表达的意思。也有人说是苗圃里使用的一种催花的工具,使用这种工具和方法,花儿开得多又开得早。

我觉得此说可能更贴近刀郎本人的意思。刀郎走南闯北,应该很熟悉苗圃的这些操作。在此处他可能借用苗圃使用“开花杖”的作业方法来比喻人类对尘世繁华的过度追求。

除此之外,我觉得刀郎之所以借用苗圃的一种催花的工具来作为比喻,可能还由于“开花杖”几个汉字本身具有的寓意:“杖”本身是枯木,枯木上却开出美丽的花朵,以暗喻人生美丽的短暂。以上对于“开花杖”的几种解释,都可通,亦相通。

戴敦邦绘《翩翩》

“挽歌郎”一典亦未知其明确的出处,有人说是指一种专门给人哭丧的人。也有人考证,说是古代长安有一个年轻人穷愁潦倒,后来一个棺材铺的老板收留了他,他能够唱一嗓子很好听的歌曲,于是就帮棺材铺老板唱挽歌,老板的生意也日渐兴隆,人们就把这个年轻人称为“挽歌郎”。

不管“挽歌郎”究竟出于何处,但都是暗示人生的喜是表面的,骨子深处是悲,就像那挽歌郎一样,不管他唱得多么好听,但终究唱的是人生的悲歌,人生的挽歌。“开花杖”和“挽歌郎”这两句,都说明了人生的悲苦和短暂才是其本质。此外,这两句在艺术上也颇有创造性。

第三段“兰采和”是一段和歌,以歌咏全歌的解脱主题,意思也好理解,故略。

第四段“她也曾是越过了银河万里的荒原/他也曾是划破了绚烂流落在人间”,在主题表现上可以说是宕开一笔,前面几段歌词基本都是在表现人生的错讹、短暂、悲苦以及人生的解脫,基本都在其宗教性的主题路径上。

但是整个第四段在主题上却有一个转折或者更深一层次的开拓,什么转折和开拓呢?就是它转而赞美人的不平凡,并对人的这种悲苦却不断追求的生活表示出一种理解和悲悯,前后这两种主题是否矛盾呢?

连环画《翩翩》

不矛盾,甚至可以说这一节还深化了其主题,使其主题更加贴近人性,更加具有厚度。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不是此节对人生表现出悲悯、理解和赞美,如果整个词作全是色空,全是悲苦、全是解脫,那它和一般宗教性的说教又有多大区别呢?

这里的“她”和“他”是谁呢?这里的“她”和“他”不仅是指小说《翩翩》中的罗子浮和翩翩,它也指我们每一个人,指每一对青春情侣。

她们、他们每一个人,都像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都来自赤霞宫,都来自天上的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她们、他们的到来和相遇相爱就如宝黛一样都不寻常,都是宇宙天地间的一场奇迹。歌词这种对人的赞美,与佛教的义理也并不完全相悖,佛教不也是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吗?

《翩翩》歌词对人生、对爱情的这种深度理解以及赞美,可以说亦与红楼梦的相关表现不谋而合。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虽然也是一方面表现了人生的悲苦和色空、解脫的主题,但是它也更加浓墨重彩的表现了青春、爱情的美丽可贵。

在红楼梦中,作者不仅开章明义就赞美了“女儿”的可贵,更是在小说的主要内容中,用无数的笔墨表现了“女儿”们纯洁的心灵、美好的品格和动人的爱情。

在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作者更是通过宝玉之口,对女儿的美发出了类似于莎士比亚的感叹:“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如果红楼梦仅只限于佛教的色空、解脫那一套说教,而没有小说的主要内容所表现的这些动人的青春和爱情,那红楼梦也就不成其为红楼梦,而沦为“醒世因缘传”一类的图解宗教的作品了。

王叔晖绘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第四节的最后两句“唯有那不眠的凭栏与情仇依舍/是云摇是雨散都在同一个摇篮”,表现的是对人类的这种红尘生活的同情、理解和悲悯。其意是说,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凭栏和情仇依舍”的“云摇雨散”的摇篮中,这是人类的共同的宿命。

这两句,一方面道出了人类生活的本质,同时也对人类的这一本质命运表现出了同情、悲悯和理解。

可以说无比巧合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也通过一头一尾的两首相互照应的绝句,表现了对人类的红尘生活的同情、理解和悲悯,个别地方甚至连语言与刀郎的这两句类似。

在红楼梦的第一回的“缘起”中,曹雪芹用一首绝句概括了小说所叙内容的悲苦与辛酸: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在第120回的末尾,也是全书的末尾,曹雪芹又用一首绝句照应了第一回缘起中的那首绝句。其原文是这样的:

后人见了这本传奇,亦曾题过四句偈语,为作者缘起之言更进一竿。云: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程甲本《红楼梦》

所谓“更进一竿”,即是说前面的那首绝句仅仅说明了所叙内容的辛酸悲苦,而在最后总结性的这首绝句中,我不仅要说到人间的辛酸悲苦,而且我更要对世人的这种悲苦辛酸的红尘生活表现出我的理解、同情和悲悯。

具体说来,最后这首绝句的前两句,“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是承接着前面第一回的那首绝句,再一次表达人世辛酸悲苦的意思。而后两句“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就是说,普天之下所有的人,何尝又不是像贾宝玉林黛玉诸人那样痴恋着这样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呢,何尝又不是生活在“凭栏依舍”、“爱恨情仇”的欲求中呢?

所以,对尘世的这种生活本质,谁也没法站在高处、岸上对之加以轻蔑嘲笑,因为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其中的一分子,所有的人不都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吗?我们所有的人不都是共处同一个“云摇雨散”“摇篮”中欢歌悲哭吗?

曹雪芹就是这样通过这首绝句的最后两句,对人类的红尘生活表现了理解、同情以及悲悯。他在其中所用的语言,甚至都与刀郎的相关歌词一样:刀郎的歌词是“唯有那不眠的凭栏与情仇依舍,是云摇是雨散都在同一个摇篮”,曹雪芹的绝句是“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两人的表现不是如出一辙吗!

关于刀郎歌词与红楼意蕴的这种相似性,我们最后可以这样作出总结:

在刀郎的整首歌词中,呈现出了与红楼梦的整体意蕴相似的构成,它们都包含着红尘悲苦、色空和解脫的观念,但是这种宗教性的观念,并没有将它们完全导向对人生的否定和虚无主义,而是在这种辛酸悲苦中,也肯定了、赞美了人世人生的美丽,同时也对人类命定的这种尘世生活表现了同情、理解和悲悯。

刀郎新专辑《山歌寥哉》海报

因此,红楼梦以及刀郎的这首歌词,在其整体倾向上,并非悲观的,并非对人生抱着否定和虚无的态度。

如果说它有“色空”的观念存在,他们也是教我们“向空而生”:在有限短暂的人生中,更加合理、善良而美丽的生活!或者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荒诞后,依旧热爱生活。

2023.8.22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